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温

暑温

病名。指发生于夏季的温热病。可见于乙型脑炎等病。暑多挟湿,暑温则指暑热偏盛者。《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主要症状有壮热口渴心烦而赤,汗多少气脉象洪大等。病程中极易因邪陷心营而致引动肝风,出现神昏、嗜睡、斑疹、抽痉及角弓反张等症。初起宜用白虎汤,直清气分邪热以保津液;如见神情躁烦,意识不清或神昏谵语舌苔黄,质红或红绛无苔,甚至抽搐等症者,宜用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散紫雪丹至宝丹等方;若元气津液耗伤,则用人参白虎汤王氏清暑益气汤等以益气生津;如身热已退,汗出不止,气喘脉散者,用生脉散以补敛津气。暑温每多挟湿,如伴有胸闷恶心小便短赤,大便溏泄等症时,宜兼用芳香化浊利湿法。若见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抽搐等症者亦称暑痫。参见中暑湿温、暑痫等条。

猜你喜欢

  • 五态之人

    《内经》对人的体质分类之一种,出《灵枢·通天》篇。它据人的阴阳多少偏胜而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各种人的外貌和性格均有其特征,体质状态亦不相同,因而针刺治疗时补泻

  • 舌胀

    即舌肿。详该条。

  • 石针

    即砭石。《礼记内则》:“古者以石为针,所以为刺病。”

  • 子肿

    病名。见《医学入门》。俗称琉璃胎。指孕至五、六个月,胎体渐长,由于脾肾阳虚,运化输布失职,以致水湿泛溢,流于四末。症见两足浮肿,遍及下肢,渐至周身,头面俱肿,小便短少。脾虚者,兼见倦怠无力,脘腹胀闷,

  • 托里十补散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四。即十奇散,见该条。

  • 透骨消

    ①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透骨香之别名。②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雪药之别名。各详该条。

  • 漏精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见情思情即精液自出者。《寿世保元·浊证》:“因见闻而出者,曰漏精。”详滑精条。

  • 地稔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地菍,详该条。

  • 柴胡加芒硝汤

    《伤寒论》方。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一两,半夏二十铢,大枣四枚,芒硝二两。先煎前七味,去滓,后入芒硝,更煮微沸,分二次服。治伤寒病少阳未解,阳明燥结,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热。

  • 至脉

    至,增进之意。属于阳盛、脉搏至数增多一类的脉,如数脉、疾脉之类。《难经·十四难》:“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