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病

暑病

病名。①指邪伏于内,至夏而发的多种热性病。《注解伤寒论》卷二:“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②指感受暑邪随即发生的热性病症。《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人受暑邪,当时即发谓之暑病。”暑病古称中暍。后世有中暑伤暑阳暑阴暑之分,并有暑风暑厥暑痫暑瘵疰夏伏暑等病。详各条。

猜你喜欢

  • 阳明经证

    证名。即阳明经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经病条。

  • 养生四要

    养生类著作。明·万密斋撰。5卷,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本书综合前人对于养生的知识,提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为养生四要,如谓:“寡欲者,谓坚忍其性也。”“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矣。”“慎动者,谓保定其

  • 唇里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下唇粘膜,与承浆穴相对处。主治黄疸,瘟疫,口噤,口臭,面颊肿;以及齿龈炎,口腔炎等。点刺出血。

  • 宋彦举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籍贯不详。精通针法,善用补泻法治病。

  • 吐嗽

    病证名。指咳嗽吐痰与食俱出者。多因饮食失节,肝气不利,而肺有客邪所致。《不居集》卷十五:“吐嗽,有嗽吐痰与食俱出者,此饮食失节,致肝气不利,而肺又有客邪,肝浊道,肺清道,清浊相干,故嗽饮食俱吐出。二陈

  • 菱角菜

    见《广州植物志》。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 阳精

    天地间温热的精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阳精所降,其人夭。”

  • 瘟疫红喉

    病名。《喉科种福》卷三:“此触天行瘟疫之气,致项肿咽痛,口内喉中皆现红色,痰涎秽浊,粘连不断,吐出热气,臭气喷人,甚有颈项头面俱肿,面目俱赤,北方尤多此病,俗人呼为虾蟆瘟,又名颅鹚瘟,亦名大头瘟。乃湿

  • 失守

    指五脏失去藏守精气神的功能,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不能藏守精气神,说明其脏气衰败,功能丧失,为病情危重的表现,故“失守者死。”

  • 备急灸法

    书名。1卷。十二世纪中期南宋·闻人耆年撰于1226年。1245年孙炬卿重刊,并附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二种,三书合为一书,仍称《备急灸法》。书中介绍了22种急性疾病的灸法,并附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