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便不通

大便不通

证名。指大便秘结,壅塞不通。《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太平圣惠方》用大黄、牛蒡、枳壳伤寒热结,大便不通。若时气热毒在脏,大便不通,宜羚羊角散;若时气胃中壅热,大便不通,宜大麻仁丸。《丹溪心法附余》用润麻丸治血燥大便不通。《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若不通,则往往十日半月不便,闭塞阻隔,甚至胸腹胀满,气闷欲绝,而其原则各有由。大约热邪入里,则胃有燥屎,三焦伏阳,则津液中干,此固由大肠挟热者也,宜润肠丸。虚人阴冷而血干枯,老人阳衰而气道寒,此则由大肠之挟冷者也,宜润肠汤。腹胀痛闷,胸痞咳呕,此又由宿食留滞者也,宜脾积圆。肠胃受风,干燥涸涩,此又由风气燔灼者也,宜大麻仁丸。肺气壅蔽,不能下降大肠,而诸气之道路,因以闭塞,噫逆泛满,此又由气失升降之常者也,宜桔梗枳壳汤。”参见大便秘结条。

猜你喜欢

  • 枣根

    见《本草经集注》。即枣树根,详该条。

  • 时逸人

    【生卒】:1896~1966【介绍】:江苏仪征人,迁镇江。师从汪允恭,20岁悬壶,后至上海,曾任教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国医学院疫症、温病学课。曾任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常务理事长,《山西医学杂志》主编。

  • 肠蛊痢

    病名。指痢下赤白或纯下瘀血而连年不愈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肠蛊痢者,冷热之气入在肠间,先下赤,后下白,连年不愈,侵伤于脏腑,下血杂白,如病蛊之状。”《千金要方》卷十五:“蛊则纯痢瘀血。”参蛊

  • 李菩

    【介绍】:清代医家。字东白,号梅山。浙江绍兴人。长于儿科,尤专于痘疹。认为王肯堂之《幼科证治准绳》博而太繁,学者难于检阅,遂据之于1701年撮其要而编成《痘疹要略》一书。论治注重辨别证之虚实和小儿禀赋

  • 贴骨疽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详附骨疽。

  • 阴冷

    病证名。又名阴寒。《诸病源候论》卷四十:“胞络劳伤,子脏虚损,风冷客之,冷乘于阴,故令冷也。”症见阴部寒冷,甚至小腹冷痛,多影响生育。治宜补肾壮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妇人良方大全》:“妇人阴冷,因劳伤

  • 肌肤不仁

    指皮肤不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详皮肤不仁条。

  • 产后脚痛

    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产后双脚痛不可忍者,乃下血虚也。下元清冷,寒邪入骨。治宜乌药顺气散加减(乌药、姜蚕、桔梗、枳壳、天麻、白芷、干姜、川芎、石南藤、陈皮、乳香、麻黄、甘草、桑寄生、葱头,加姜

  • 膂骨

    骨名。又名杼骨。指第一胸椎棘突。《灵枢·骨度》:“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

  • 木瓜汤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三方。木瓜一两,炒茴香一分,炙甘草二钱,吴茱萸五钱。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苏叶十片,水煎,空腹服。治霍乱吐泻,转筋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