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黄

阴黄

病名。①黄疸病两大类型之一。因阳黄日久转化,或因脾阳不振寒湿内蕴、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景岳全书·黄疸》:“凡病黄疸而绝无阳证阳脉者,便是阴黄。”症见身目黄色晦暗,胃呆腹胀,神疲乏力,胁肋隐痛,小便短少,大便不实,舌淡苔腻,脉沉细迟等。治宜调理脾胃,温化寒湿。方如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茵陈四逆汤等。阴黄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等病。参见黄疸条。②黄疸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阳气伏,阴气盛,热毒加之,故但身面色黄,头痛而不发热,名为阴黄。”③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寒热,并十指疼痛,鼻中煤生,此是阴黄。”治疗宜“先烙上脘穴,更灸二十壮,次烙气海下廉、内乳等穴。不差,灸气海、天窗、百壮。更宜服麻黄栀子汤。”若见人中反者,病情较为严重。参见黄疸条。

猜你喜欢

  • 豆豉饼

    《医学入门》卷七方。淡豆豉适量。为末,用唾液和作饼,如钱大半分厚,置患处,以艾炷在饼上炙,饼干换药。治痈疽肿硬不溃,溃而不敛,及顽疮、恶疮。

  • 榔头花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漏芦之别名,详该条。

  • 喉卒肿

    证名。指喉部卒然肿痛。《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下:“识喉卒肿,不下食,方以韭一把,捣熬薄之,冷则易。”

  • 肝疔

    病名。①《外科启玄》卷二:“其色青,其形生于肝脏部位,足之大趾端,胁肋之次,其症寒热头项痛,眼中有火光感,口苦胁痛,小便难,面青,宜用小柴胡汤内加托里解毒之剂。”②紫靥疔之又名。见该条。

  • 隧穴

    隧:经隧(络)。即经穴。《十四经发挥》:“其隧穴之周于身者,六百五十有七。”

  • 古与府通。有聚集、府库之意。古人把人体内部一些传化水谷的器官,统称六府,以别于藏精气的五脏。参见六腑条。

  • 粟米喉

    病名。即外症状如粟米样的一种喉风。见《喉科种福》卷四。多由肺胃蕴热,复感外邪所致。初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继则咽喉肿,形如粟米,小于珍珠,根盘红赤而顶黄,散布于喉中,口内异常疼痛。治宜人参败毒散发表;

  • 痘疹博爱心鉴

    见博爱心鉴条。

  • 金匮读本

    见医学便览条。

  • 黑风内障

    病名。又名黑风。为五风变内障之一。本病少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初患之时,头旋额角偏痛,连眼睑骨及鼻颊骨时时亦痛,兼眼内痛涩,有黑花来往。”“与绿风候相似,……乃肾受风邪,热攻于眼”(《证治准绳·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