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热丹毒

胎热丹毒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四。又名胎毒发丹赤游风小儿丹毒之一,系因胎毒内伏,与血相搏而风乘之,或常穿烘衣,或母乳内热邪所致。初发赤肿光亮。发于头面、四肢,或延及胸腹,色赤游走不定。由腹、背传四肢者顺,若由四肢传入腹、背及阴囊者逆。初宜升麻葛根汤表之,次用驱风散清之,甚者服大连翘饮,如腹胀不乳,为毒气入里,应用紫雪散外治丹毒条。

猜你喜欢

  • 玉笋症

    病名。《喉科方论》:“此症发在牙关牙床肉上,形如三、五肉笋,徐徐发来。针刺不痛,此脏腑内伤。”古人认为该病是不治之症。

  • 通遵散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方。枳壳、大黄、皮硝各二钱,陈皮、厚朴、当归、木通、红花、苏木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以通利为度。治折伤跌扑,大小便不通。

  • 通阳

    治疗寒湿阻遏、痰凝瘀阻等引致阳气不通的方法。如:胸阳为痰浊阻闭的胸痹证,用瓜蒌薤白白酒汤;湿温病湿阻三焦,用三仁汤;痰浊瘀阻胸阳引致的心绞痛,用苏合香丸、失笑散等;寒凝瘀阻血脉引致四逆厥冷,用当归四逆

  • 阳虚失血

    病证名。《金匮翼·诸血统论》:“阳虚失血者,脾胃气虚,不能固护阴气也。仁斋直指云:血遇热则宣流,故止血多用凉剂。然亦有气虚挟寒,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是耳。外证必有虚冷之状,

  • ①指手掌,从手指至腕部。《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②指上臂。《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

  • 武之望

    【介绍】:明代医家。字叔卿。关中(陕西)人。曾据王肯堂《证治准绳》中女科部分,编成《济阴纲目》,门分类别,有纲有目,流传较广。武氏另有《济阳纲目》一书刊行。

  • 咬骨疽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发于大腿内侧的附骨疽。详附骨疽条。

  • 隔物灸

    即间接灸。见该条。

  • 马嗣明

    【介绍】:南北朝至隋初医生,河内野王(今河南境内)人,精于诊脉,善用针灸治病。

  • 环肛漏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复杂性肛漏的一种。症为漏管环绕肛门,时流脓水,偶可见双层漏管,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