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风

胃风

病名。①指风邪中于胃者。以腹胀泄下、多汗恶风为特征。《素问·风论》:“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治宜祛风散寒,温中理气。《圣济总录·胃风》:“治胃风颈项多汗恶风,饮食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膜胀,食寒则泄,形瘦而腹大,豆蔻丸方。”又:“治胃风腹胀,飧泄下痢,白术丸方。”《宣明论方·诸证门》:“胃风汤,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肠胁虚满,痛及肠胃泄毒或下瘀血。”②指胃中积热而生风者。以呕吐为主症。《赤水玄珠·呕吐哕门》:“胃风之症,治呕愈呕者是也,……此皆好食甘甜之物,膏粱之味,积久成热,因而生风,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猜你喜欢

  • 客主加临

    运气术语。指每年轮转的客气加在固定的主气之上,推测气候的复杂性。其法以司天客气加临于主气的第三气(三之气)上,其余五气,自然以次相加,相加后,如客主之气相生,或客主同气,便为相得;如客主之气相克,而又

  • ①即尿。《灵枢·五癃津液别》:“水下留(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详尿条。②沉溺的意思,如沉于水而死亡的称溺毙。

  • 内漏

    病名。出《素问·刺禁论》。《类经》卷二十二解释为:“脓生耳底,是为内漏伤其经气,故致聋也。”系指耳内流脓。类今之化脓性中耳炎。

  • 烙铁法

    喉科外治法之一。即烙治法,详该条。

  • 金疮肿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多属战伤救治的专门学科。周代称金疡,为疡医科治疗内容之一。宋代设金镞兼书禁科。元代始设金疮肿科,明代设金镞科。由于其治疗对象多为箭、剑、刀等武器的创伤,故名。参见十三科条。

  • 僧深集方

    见深师方条。

  • 五指骨

    骨名。又名锤骨。即掌骨。详该条。

  • 附骨痈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附骨痈,亦由体盛热而当风取凉,风冷入于肌肉,与热气相搏,伏结近骨成痈。其状无头,但肿痛而阔,其皮薄泽,谓之附骨痈也。”由邪气深入,结于骨而发。初起病势急骤,全身不适、

  • 约束

    人体部位。《灵枢·大惑论》:“肌肉之精为约束。”①张景岳《类经》卷十八注:“约束,眼胞也。”②泛指眼睑、眶筋膜、眼外肌等。

  • 太乙玉枢丹

    即紫金锭,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