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结腹痛

气结腹痛

病证名。指气滞郁结所致的腹痛。亦称气滞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气结腹痛之症,胸腹胀满,痛应心背,矢气则痛减,气闭则痛甚,服破气之药稍减,服补气之药则愈痛,此气结腹痛之症也。”多因七情郁结,气食相凝,用力迸气及起居不慎所致。治宜调气散结为主。心腹胀者,枳朴香砂汤木香调气散。痛应背心,气结痰凝者,二陈四七汤。气食相凝,中气郁结者,调气散。气结便实,脉数应下者,厚朴大黄汤。脉迟应下者,煮黄丸。郁伤肝脾之络,致败血瘀留,遇劳役动怒,腹痛即发者,宜辛通润血,用桃仁桂枝薤白、穿山甲等药。参见腹痛、内伤腹痛、气滞腹痛条。

猜你喜欢

  • 竹节骨

    骨名。即指骨。详该条。

  • 蛊疰痢

    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

  • 增补评注温病条辨

    见温病条辨条。

  • 胃反

    病名。①见《肘后备急方》卷四。指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

  • 天容

    经穴名。代号SI17。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颈侧,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布有耳大神经前支,面神经颈支,深层为交感神经链,前为颈外静脉,深层有颈内动、静脉。主治耳鸣,耳聋,咽

  • 白喉咙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白喉之俗称。详白喉条。

  • 泄卫透热

    辛凉解表以透热外出的治法。温病邪在卫分、气分之间,表现为身热、微恶风寒、心烦、口渴、无汗、舌苔黄白等症。无汗是卫分闭而不通,必须辛凉透达,令病人微有汗出(泄卫),从而使气分的热邪得以向外透散(透热)。

  • 小叶冬青

    见《安徽中草药》。为四季青之别名,详该条。

  • 肠覃

    古病名。出《灵枢·水胀》。指女子下腹部有块状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症。多因气阻血瘀,癖结所致。《灵枢·水胀》:“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瘪肉乃生。

  • 本草述

    药物学著作。32卷。清·刘若金撰。刊于1700年。作者依《本草纲目》的分类次序,编集691种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等30部。每种药物精选各家学说,删去浮词及迷信部分重新编纂而成。书中根据前人论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