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恶露不绝

恶露不绝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又名恶露不止恶露不尽。一般产后恶露持续二至三周应完全排尽。如超过这段时间,仍然持续淋沥不断则属病态,称之恶露不绝。多因产后气虚下陷冲任不固;余血未尽或感寒凉,败血瘀阻冲任,新血不安;或因营阴耗损,虚热内生,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气虚者证见恶露色淡,质清稀,量多,兼见面色苍白,懒言,小腹空坠。治宜补气摄血,方用举元煎加减;余血未尽者,恶露量少,淋沥涩滞不爽,色紫暗有块,伴有小腹疼痛,治宜化瘀止血,方用当归益母汤加减(当归、川芎益母草,炮姜,延胡索红花);血热者,恶露量多,色红,质稠粘,有臭味等,面色潮红,治宜养阴清热,止血,方用保阴煎加减(白芍续断旱莲草阿胶黄芩、生地、乌贼骨、黄柏)。

猜你喜欢

  • 严云会

    【介绍】:清医生。字位夫。广东顺德人。善疗目疾,远近就诊者甚众。有重病者许以重金求治,严氏治愈其病并不受其金。子凤诏,为诸生,传其医术。

  •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放在清水或其他液体(醋、药汁等)内煎煮。如芫花用醋煮,可减弱其毒性;朴硝与白萝卜同煮成玄明粉。②即煎药法。详该条。

  • 解精微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解释哭泣涕泪之原因,因其理至为精微,故名。内容主要说明涕泪的产生是受精神因素影响,文中还探讨了迎风流泪等病症的原因。

  • 化瘀行血

    即祛瘀活血。详该条。

  • 隔食

    证名。指饮食不能下膈入胃者。《医学从众录·膈症反胃》:“膈者,阻隔不通,不能纳谷之谓也。又谓之隔食,病在胸膈之间也。”参见噎膈、反胃、格食条。

  • 风耳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多由心肝二经血热上冲所致。症见耳内流脓并带红色。治宜清肝凉血,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参见聤耳条。

  • 息高

    形容严重呼吸困难,喘促短气,张口抬肩的状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伤寒论后条辨》:“夫肺主气,而肾为生气之源,盖呼吸之门也,关系人之生死者最钜。息高者,生气已绝

  • 火赤疮

    病名。为一种大疱性疮疡。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由心火妄动,或感酷暑火邪入肺伏结而成。本病初起为赤色潦浆脓疱,破后黄水浸淫,焮热痛痒,遍体可生。治宜清热解毒除湿。内服解毒泻心汤。湿热偏胜者,宜清脾除湿

  • 喉鸣

    病证名。指喉中有声。如哮鸣、喉中水鸡声、喉中鸣等均是,多见于喘病时。《中藏经》:“喉中鸣,坐而喘咳,唾血出,亦为肾虚。”喉鸣亦可见于实症中。临症时宜脉症互参、详审虚实,分别选用金匮肾气丸、苏子降气汤、

  • 捻法

    ①刺法名。捻同撚,指入针后,以拇、食指持针作前后交替动作使针转动的方法,现称捻转法。《针经指南》:“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乎左右,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针灸大成》:“捻者,治上,大指向外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