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淋沥

淋沥

证名。①淋病主症之一。《诸病源候论·诸淋候》:“肾虚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赤水玄珠》卷十五:“淋淋沥沥,点滴而出,或涩而疼,一日数十次或百次,俗名淋病者是也。”详淋、五淋条。②指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症状。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遗尿失禁证治》。《医阶辨证》:“小便难小水点滴而难出,茎中却不痛;小便淋沥,小水点滴而淋沥或痛。”多因心肾气虚,神志不守,下焦气化不利所致。常见于癃闭等疾患之虚者。参见癃闭条。③指精浊从窍端淋沥不断的症状。《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浊病之源,大抵由精败而腐者居半。……窍端时有秽物,如米泔、如粉糊、如疮脓,如目眵,淋沥不断,与便溺毫不相混,故曰是精病,非溺病也。”参浊、精浊条。本证可见于下尿路感染、结石、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疾患。

猜你喜欢

  • 麻疹喑

    病证名。指患麻疹而失音者。常见于小儿。多因小儿麻疹后肺胃余毒未尽,复感风邪,致失声不语,咳嗽等。治宜祛风邪,清解余毒。方用蝉蜕、牛蒡子、射干、桔梗、连翘、甘草、前胡及养阴清热药等。参见麻疹、瘖等条。

  • 下病上取

    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下,取之上。”指病证的表现、部位偏于下,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上的脏腑或体表,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如癃闭因于中气不足者,用补中益气法;

  • 项中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脑疽。见该条。

  • 清肾愈风汤

    《疡医大全》卷二十八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白藓皮、白芷、蝉蜕、川芎、当归、威灵仙、生地黄、何首乌、枳壳、苦参、甘草各一两,苍术、黄柏、穿山甲、乌药、石菖蒲各二两,金银花四两。分作十剂,好酒煎服。

  •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书名。8卷。宋·朱端章撰。刊于1184年。卷1~7主要是产科的方论;卷8为初生儿的保育法。书中引录前人有关妇产科病证的论述,内容较丰富,所选方药大多可取,是宋代妇产科临床治疗的一部重要文献。建国后有影

  • 漐漐汗出

    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形容微微汗出之状。

  • 伤寒杂病心法集解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 天宗

    经穴名。代号SI11。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后,肩胛冈下窝的中央,与第四胸椎相平处。布有肩胛上神经和旋肩胛动、静脉肌支。主治肩胛疼痛,胸肋支满,颊颌肿痛,咳逆抱心,以及肩关节周围炎,

  • 行黄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瘀热在脾脏,但肉微黄,而身不甚热,其人头痛心烦,不废行立,名为行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有治行黄方,用黄芩、麦门冬、犀角屑、栝蒌根、栀子仁、甘草等药。

  • 标本病传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前部论病的标本和刺法的逆从,后部论病的移传,故名。文中还列举了泄泻、中满、烦心几个病证的缓急证治,说明治标、治本、或标本兼治的法则以及传变的各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