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暑病

小儿暑病

小儿夏季感受暑邪而引起的病证,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暑为阳邪,故感暑而病者,可见高热口渴等;暑邪有升散的性质,所以侵人则使腠理开而多汗。汗出太多,则气亦随之消耗,气耗轻者,使人少气,倦怠;重者使人卒然昏倒。暑多挟湿,除暑热见症外,还有困倦、食欲不振、呕吐、便溏、脉濡、苔腻等症状。前人治暑,有“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的经验,对于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常见的暑病包括有中暑伤暑暑痉暑厥。分详各条。

猜你喜欢

  • 陈义都

    【介绍】:见陈元赟条。

  • 跟骨

    骨名。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位于足后。

  • 马培之外科医案

    书名。清·马培之撰。作者长于外科,书中记述疔毒、瘰疬、流注等42种外科病症的治疗。对其中的主要病种,分析病因、病理、病变,并根据不同病情采用补、散、发、清等各种治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与发展。本书

  • 太医院佥院

    元代医官职称。为中级官员,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官阶从三品。

  • 医易同源

    指医理与《易》理同源于事物的阴阳变化。《类经图翼·医易》:“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

  • 赤柽柳

    见《本草备要》。即柽柳,详该条。

  • 四肢缓弱

    证名。指四肢弛软无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多见于中风、痿、痹等症。参见各有关条。

  • 喉中腥臭

    病名。即喉腥。详该条。

  • 必齐

    齐,通剂。指必须服用的药剂。《素问·汤液醪醴论》:“必齐毒药攻其中。”《素问·玉版论要》:“必齐主治。”一说:必为火之形近误字,必齐即火齐。

  • 经络歌诀

    书名。1卷。清·汪昂撰于1694年。本书系将《灵枢·经脉》十二经循行与主病部分编成的七言歌诀。书后附有奇经八脉歌诀,以便初学诵读。本书多与汪昂《汤头歌诀》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