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增订伤暑全书

猜你喜欢

  • 短刺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指治疗骨痹的针刺方法。其法进针后稍许摇动针柄,逐渐深入至骨所,然后短促提插。故名短刺。

  • 发热

    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一般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

  • 和胃

    又称和中。是治疗胃气不和的方法。胃气不和表现为胃脘胀闷、暖气吐酸、厌食、舌淡苔白等证候,用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等药。

  • 惟睹三光

    古代眼科术语。系指患眼视力减退至仅存光感。《秘传眼科龙木论》:“不辨人物,惟睹三光。”参见犹见三光条。

  • 四性

    即四气。详该条。

  • 望形态

    望诊内容之一。形指形体,包括肌肉、骨骼、皮肤等;态是动态,包括体位姿态及活动能力等。从望形态可知病者的体质、发育及营养状况,并有助于了解气血的盛衰、邪正的消长和伤痛的部位等。

  • 毛茵陈

    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 食劳黄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①又称食劳疳黄、黄胖。详各该条。②为脾积之俗称。《儒门事亲》卷三:“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俗呼为食劳黄也。”详

  • 五疳

    五种疳证的合称。①同五脏疳证。《小儿药证直诀》:“疳证有五,谓五脏所受,故得其名。”五疳,即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详各条。②《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一是白疳,令人皮肤枯燥,面失颜色;二是

  • 眉皂

    见《中药志》。为猪牙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