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凉燥

凉燥

病名。亦称燥凉。指感受秋燥之邪而偏寒者,与温燥相对而言。《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温病条辨》卷四:“盖燥气寒化,乃燥气之正。……盖以燥统于寒,而近于寒。”此病初起,多见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状类风寒,惟唇燥咽干干咳连声,舌苔薄白而干,脉浮弦紧等证,治宜辛开温润,用杏苏散葱豉汤之类。如寒热已解,而胸满腹胀便秘咳嗽不爽而多痰,此乃肺燥移于大肠,法当肃肺化痰,润肠通便,用五仁橘皮汤。参见秋燥、温燥等条。

猜你喜欢

  • 东庄医案

    书名。清·吕留良撰。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案中夹叙夹议、议论证治、辨析脉义。治法偏于温补,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吕氏主张随证论治,师古而不泥古。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 疮疡行气法

    外科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见《疡科选粹》卷一。疮疡初起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根据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的机理,临证常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或以行气为主配合它法,或以它法为主配合行气。常用方如逍遥散、舒

  • 分解

    即分娩。详该条。

  • 白象

    病证名。《白喉忌表抉微》:“白喉初起,症象轻而白未见,即服此方。俟一见白象,即改服养阴清肺汤。”相当于白喉伪膜。

  • 泽前

    经外奇穴名。见《中国针灸学》。位于尺泽前下一寸,直对中指处。主治甲状腺肿大,上肢麻痹,前臂痉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委阳

    经穴名。代号BL39。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三焦之下合穴。位于膝关节后面,腘窝横纹中点外开1寸,股二头肌腱内侧缘处;或于委中穴外侧1寸处取穴。另说“委中外二寸”(《医学入门》);“委中上一

  • 溺窍

    尿道外口。

  • 土甘草豆

    见《药材学》。为相思子之别名,详该条。

  • 茶麸

    见《广东中医》4(1):40,1959。为茶子饼之别名,详该条。

  • 寸白蛇

    见《生物学通报》(3):1958。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