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灵枢·百病始生》。指胸腹内积块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一类疾患。《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并有五积之分。心积名伏梁,肝积名肥
见《河北药材》。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汇言》。为野料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多由痰火邪毒上冲,或杨梅疮毒结于咽喉所致。症见上腭腐溃,甚或溃蚀与鼻相通。治宜清火解毒,祛腐生肌。可选用五宝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或可用银花,土茯苓、白藓皮、威灵仙、黄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妊娠中湿。详该条。
病证名。指在行经期前,出现周期性口鼻出血的病症。详逆经条。
①经穴名,代号ST42。出《灵枢·本输》。别名会原、会骨、趺阳。属足阳明胃经。原穴。位于足背最高点,解溪穴下1.5寸,当第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凹陷处。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并有
即气阴两虚。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马尿泡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