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之一。①泛指因元气虚所致的痰证。《景岳全书·杂证谟》:“不可攻者,便是虚痰。……或以形羸气弱,年及中衰者,即虚痰也;或以多病,或以劳倦,或以忧思酒色,致成劳损,非风卒厥者,亦虚痰也;或脉见细数,脏
【介绍】:见顾德华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辟汗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紧按慢提。见该条。
即口腔。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葳蕤、茯苓、酸枣仁、石膏各一钱,人参七分。水煎热服。治病后多寐,身犹灼热。
①《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厚朴(姜汁涂,焙)、炙甘草、诃子肉(半生、半煨)、青黛(兼惊及带热泻者用此,否则不用)各半两,陈皮一分,煨使君子仁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米汤化服;一岁以下
①指鼻孔和人中沟的部位。《灵枢·天年》:“使道隧以长,……百岁乃得终。”《黄帝内经太素》:“使道谓是鼻孔使气之道。”②气血流通的道路。《素问·灵兰秘典论》:“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又称心气实、心阳盛。心主血脉,藏冲,其气过亢,可表现为神志或血脉的病证。《灵枢·淫邪发梦》:“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诸病源候论·心病候》:“心气盛,为神有余,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髆腋间
病名。即佛顶疽。见顶门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