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昏厥

经行昏厥

病名。指经行突发昏厥,片刻即醒,无后遗症的病症。常见有气脱气郁血脱血瘀暑厥所致。气脱者多因素体气血虚弱,经行期疲劳过度或悲恐所伤,气虚下陷清阳不升,症见经期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淋漓,气息微弱,治宜补气回阳救脱,方用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人参附子、炮姜、干姜)加减。气郁者多因平素精神紧张,经期又因恼怒或惊骇,致气逆于上、壅塞心胸、蒙闭清窍,症见经行突然昏厥,四肢厥冷、牙关紧闭,两手握拳,小腹胀痛,治宜开郁顺气,方用五磨饮子(《医方集解》: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加石菖蒲。血脱者多因经血暴下失血过多,气随血脱,症见经血暴下,突然昏厥,面色白,唇淡无华,治宜养血固脱,方用胶艾四物汤加人参、黄芪。血瘀者因血行不畅,气机不利,症见小腹疼痛剧烈,痛甚则冷汗淋漓,甚四肢厥逆,昏厥不省人事,面色青白,治宜活血行瘀理气调经,方用通瘀煎(《景岳全书》)加减。暑厥者多因炎夏行经量多,或烈日下久立,汗过多,耗伤气血,腠理不固,暑邪乘虚而入致昏厥,症见突然昏倒,面色苍白,或身热面赤,治宜解暑开窍,将病人速抬至阴凉处,急用紫雪丹牛黄清心丸,苏醒后可服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加石斛、生地,汗出多者加用生脉饮

猜你喜欢

  • 胡漏丹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七。系丹从阴囊下起者,小儿丹毒之一。为厥阴肝经虚火发于外所致。治宜内服清散汤,外涂屋土散。

  • 头疼

    病证名。疼,义同痛。见头痛条。

  • 珍珠积

    病名。古时记载妇科奇病。清·周贻观《秘珍济阴》:“妇人奇病名曰珍珠积。因血气凝滞,经水数月不行,如孕子状,但腹痛时,用手按之有小团,或至年余不产,形体消瘦,宜服琥珀汤(琥珀、生地、生泽兰),煎水酒对服

  • 金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邪入肺经所致。其症初起周身白斑如癣,眉睫脱落,日久鼻柱凹陷,眼反唇裂。相当于瘤型麻风。

  • 随息居饮食谱

    食疗著作。1卷。清·王士雄撰。刊于1861年。本书收录供食疗的药物330种,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七类,对各药的性能及其医疗用途、处方等均有较详细的说明。现有《潜斋医书五种》本。

  • 胞不正

    病证名。见金梦石《产家要诀》。指妊妇因气滞,或临产惊恐,影响胞胎转运,致胎位不正。宜舒气导滞。用紫苏饮(当归、川芎、白芍、紫苏梗叶、陈皮、大腹皮、甘草),虚加人参。并可灸至阴穴。

  • 增损如圣汤

    《卫生宝鉴》卷十一方。桔梗二两,甘草一两半,防风半两,枳壳二钱半。为末,每服三钱,加酥如枣大,搅匀,水煎,食后服。治风热攻冲会厌,语声不出,咽喉妨闷肿痛。

  • 耳针

    ①书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耳针》编写小组编。本书初步总结了十余年来国内开展耳针疗法的实践和疗效,并附彩图12幅。是学习和掌握耳针疗法较实用的书。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②针刺耳廓特定

  • 舌系

    指舌下静脉丛及系带。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下紫筋为舌系,下通于肾。”

  • 野山药

    见《安徽中草药》。为穿山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