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厥

暑厥

病证名。常见于重症中暑。①指夏月猝然倒仆,昏不知人。《医学传灯》卷上:“夏月猝然僵仆,昏不知人,谓之暑厥。当分阴阳二证。阳证,脉来洪数无力,身热汗出,谓之阳厥,此因暑食伤脾,食多而热亦多,宜用连芍调中汤,或辰砂六一散,先治其热,俟其人事清白,再看食之多寡调治。……至于脉来沉细无力,肌肤不热,曾食生冷瓜果,谓之寒厥,宜用厚朴温中汤治之。”②指中暑昏迷手足厥冷者。见《时病论·中暑》。证见忽然闷倒,昏不知人,手足逆冷,躯热汗微,气喘不语,牙关微紧,亦或口开,状若中风,脉洪濡或滑数者,治宜苏合香丸来复丹研灌,或以蒜水灌之,俟稍醒后用却暑调元之剂。参见暑病条。

猜你喜欢

  • 内黄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热毒气在脾胃,与谷气相搏,热蒸在内,不得宣散,先心腹胀满气急,然后身面悉黄,名为内黄。”治宜选用栀子散、茵陈散、三黄散等方。参见黄疸条。

  • 久赤白痢

    病证名。指日久不愈的赤白痢。《诸病源候论》卷十七:“久赤白痢者,是冷热乘于血,与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久不瘥也。”治宜益气固肠,用乌梅丸,或调中益气丸加黄连、枳壳。

  • 外感泄泻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包括外感风泻、外感寒邪泻、外感中暑泻、外感中热泻、外感湿泻,尚有肺燥作泻亦属外感。详各该条。

  • 小逆

    ①出《伤寒论》,在治疗上犯了较小的差错。②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五运与六气合参时,如果岁运与司天之气在五行属性上为母子关系(岁运为母,司天之气为子),则称“小逆。”如壬子年木气主运而少阴君火司

  • 木香金铃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方。大黄半两,金铃子、木香各三钱,朴硝二钱,轻粉少许。为细末,每服三至四钱,食后柳白皮煎汤调下,微利为度。治暴热,心肺上喘不已。

  • 中焙(bèi 倍)舌

    即黑燥厚苔边红舌。舌色纯红,中心黑厚而干,形似小舌。为邪热结于里之象,宜攻下泄热(见《伤寒金镜录》)。

  • 糠疮

    出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疹的别称。详该条。

  • 分法

    推拿手法名。①见《保生秘要》:“……后二指由胸至胁分之。”用两手拇指或手掌,由一处向两边分开推动。参见分推法。②即分筋手法,见分筋手法条。

  • 寒则留之

    针灸治疗法则。出《灵枢·经脉》。属于寒证,如寒邪束表,寒滞经络,脾胃虚寒等症,针刺时宜多留针,或温针治疗。

  • 鱼脐丁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即疫疔。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