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悸

心悸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俗称心跳。简称悸。或谓心悸之重症称怔忡。指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由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郁血瘀等原因所致。因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治宜温阳益气,用小建中汤真武汤等方。因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心烦热。治宜养血补心,用四物汤朱砂安神丸等方。因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脘痞满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治宜通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加减。因痰郁而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突然而作,时作时止,甚则心跳欲厥,脉滑大。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简要济众方等。因气滞血瘀而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脉结代。治宜活血理气,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方。参见怔忡、虚损怔忡气郁怔忡痰火怔忡阴火怔忡风惊悸等条。

猜你喜欢

  • 珍珠积

    病名。古时记载妇科奇病。清·周贻观《秘珍济阴》:“妇人奇病名曰珍珠积。因血气凝滞,经水数月不行,如孕子状,但腹痛时,用手按之有小团,或至年余不产,形体消瘦,宜服琥珀汤(琥珀、生地、生泽兰),煎水酒对服

  • 治疔汇要

    书名。又名《治疗大全》。2卷。清·过铸撰。刊于1896年。卷上为治疔总论,辨证及50余种疔症;卷下列治疗的方剂和药物。

  • 逍遥丸

    即消遥散作蜜丸或水丸。治证同。见逍遥散条。

  • 庚苍

    庚,作更;苍,苍色。《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谓运气变化中,阳明之气到来,管理肃杀收敛之气,使草木变为苍老之色。

  • 余涤凡

    【介绍】:见余奉仙条。

  • 卢之颐

    【介绍】:明代医家。字繇生,号晋公,自称芦中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他受父亲影响,继承医业,历十八年编成《本草乘雅半偈》一书。后又编有《摩索金匮》、《伤寒金鎞疏钞》、《学古诊则

  • 小肠痈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中:“小肠痈者,少腹肿而硬,按之则痛,左足屈而不伸,溲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则腹胀大。”治法:脉迟紧者脓未成,宜牡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宜薏苡仁汤(《三因

  • 伤血

    证名。指外伤后瘀血和失血的病证。前者多见瘀血肿块,胀痛固定不移;后者或因体内某部出血,或血自诸窍溢于体外,并见头晕、心悸、口干等症。根据“血为气守”的理论,治以复元活血汤为主,酌加补气之品。如严重出血

  • 气藤

    见《贵州草药》。为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 心下支结

    证名。指膈上自觉有物梗阻而烦闷不舒。可见于外感和杂病的多种疾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伤寒论今释》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