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脾病证治

小儿脾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脾恶湿,故病多体重,困倦多睡,不思饮食,泄泻热证则目内黄,尿黄。口疮口臭,烦易饥,宜泻脾胃蕴热,用泻黄散寒湿困脾,脘腹胀满,泛恶欲吐,食纳减少,消化不良,苔白脉缓。宜芳香化湿,散寒健脾,用藿香正气散脾虚,困倦思睡,睡卧露睛,泄泻色白,面黄体瘦,宜益脾健胃,用异功散。脾虚不运,食后腹胀,宜健脾利气,用香砂六君子汤脾气下陷少气懒言,宜补中举陷,用补中益气汤。《育婴家秘》:“脾热者泻黄散;胃热人参白虎汤;脾胃寒理中丸;脾胃虚者异功散、调元散、人参白术散养脾丸伤食消积丸保和丸宿食成积者枳朴大黄丸;湿胜者胃苓丸。”

猜你喜欢

  • 睑皮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即眼睑。详该条。

  • 风气不调

    风气,特指肝气而言,因肝为风木之脏,故称风气不调。指肝气失却正常的疏泄条达。《千金要方》:“风气不调,全身殭直,诸毛孔闭塞。”

  • 八瘕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八瘕者,皆胞胎生产,月经往来,血脉精气不调之所生也。”即黄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详各条。

  • 血瘀睥泛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谓睥内之肉,紫瘀浮泛,甚则如细泡无数,相连成片。盖睥血滞又不忌火毒燥腻,致积而不散,或碎睥出血冒风所致,宜活血为主,并用开导。”与睑停瘀血相类,参见该

  • 春脚集

    书名。2卷。清·孟文瑞辑。刊于1846年。本书为民间验方汇编。作者按所患疾病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予以分类,所选方药大多简要易得。书名则取“爱民恤物”者为“有脚阳春”之典。

  • 胎前泄泻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泄泻。详该条。

  • 阳证发斑

    病证名。指发斑属于实热性者。见《此事难知》。又名阳斑。《阴证略例》:“阳证发斑有四,有伤寒发斑,有时气发斑,有热病发斑,有温毒发斑,斑斑如锦纹,或发之面部,或发之胸背,或发之四末,色红赤者,胃热也,紫

  • 郑三山

    【介绍】:明代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世医出身,行医五十年。强调医生除应精于技术之外,还要有“仁”心,否则足以杀人。曾把秦汉以来的医家事迹编成《医家炯戒》一书,已佚。

  • 膀胱呕吐症

    证名。指呕吐因寒湿侵犯膀胱所致者。《经验医库·膀胱呕吐症》:“足太阳膀胱,感受寒湿,膀胱阳虚,不能化散,小腹胀痛呕吐,手足微寒,脉沉紧。”治宜温散,用加减五苓散。

  • 合剂

    中药合剂为中药复方的水煎浓缩液,或中药提取物以水为溶媒配制而成的内服液体制剂。是在汤剂基础上发展和改进的,并保持了汤剂用药特点,服用量较汤剂小,可以成批生产,省去临时配方和煎煮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