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泻

寒泻

病证名。又名寒泄。见《证治要诀》卷八。多因寒气内袭,脾阳虚衰所致。《时病论》卷三:“盖寒泻致病之原,良由感受乎寒,寒气内袭于脾,脾胃受寒则阳虚,虚则不司运用,清阳之气,不主上升,反下陷而为便泻。故所下澄沏清冷,俨如鸭粪,腹中绵痛,小便清白,脉来缓怠近迟。”《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寒泻,腹胀泄注,食即呕吐理中汤加肉桂诃子升麻。”详寒泄条。

猜你喜欢

  • 郄门

    经穴名。代号PC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之郄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5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正中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有前臂正中动、静脉

  • 李冠仙

    【介绍】:晚清医家。字文荣,别号如眉老人。江苏丹徒人。因受喻昌所著《寓意草》一书启发,将自己临证医案于1825年整理成《仿寓意草》一书(1887年刊行)。晚年于1849年撰《知医必辨》一书(1918刊

  • 润燥化痰

    即润肺化痰。详该条。

  • 臑会

    经穴名,代号SJ1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臑髎、臑交。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阳维之会。位于肩髎与肘尖(尺骨鹰咀)连线上,肩髎直下3寸,当三角肌后缘处。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并

  • 柿子把

    见《中药材手册》。为柿蒂之别名,详该条。

  • 目瞤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谓目睑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即胞轮振跳,详该条。

  • 中医学

    书名。江苏新医学院编。分上、中、下篇。上篇为中医基础,分述阴阳、脏腑经络、病因、诊法、辨证、治法、药物及方剂;中篇为中医临床,介绍内科、儿科、妇科、外科、伤科、五官科多种疾病;下篇针灸和新医疗法,包括

  • 小儿诸虫

    病证名。小儿肠寄生虫病,以蛔虫、蛲虫、姜片虫、绦虫、钩虫为多见,尤以蛔虫、蛲虫病发病更为普遍。这些肠道寄生虫病,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者可危及生命。因小儿接触污染的环境机会多,虫卵通过食物或蚴虫接触

  • 错经妄行

    病证名。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错经妄行于口鼻者,是火载血上行,气之乱也。”详逆经条。

  • 落下颏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外科正宗》卷四。详颊车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