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便肠垢

猜你喜欢

  • 薢宝叶

    出《汉英韵府》。为破布叶之别名,详该条。

  • 先便后血

    亦称远血。出《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指大便下血,血在粪后。《景岳全书·血证》:“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参见便血条。本证可见于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癌肿

  • 肝虚胁痛

    证名。指肝气虚或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的胁痛。《医学入门·胁痛》:“虚者,肝血虚也,痛则悠悠不止,耳目喷,善恐如人将捕,五物汤加柴胡梢,或五积散去麻黄加青木香、青皮。”《金匮翼·肝虚胁痛》:“肝虚者,

  • 肾常虚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肾属水,乃天一真精之所生,人之有肾,如树木之有根,而肾又为元气聚会之处,一水不胜二火(君火、相火),所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肾常虚,筋骨难成乳必癯。肾主骨,肾虚则骨髓不满,面白,目

  • 木通枳壳汤

    《症因脉治》卷四方。木通、枳壳。水煎服。治泄泻不止,水谷不分,小便全无,小肠气滞者。

  • 肺痿

    病名。①肺叶枯萎所致的病证。一作肺萎。有虚热与虚寒之分。《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

  • 发迟

    五迟之一。小儿初生无发,日久不长,长亦稀疏萎黄的病证。发乃血之余,小儿所禀于先天的血气不足,不能上荣于发,故头发不生。治以补血为主。宜胡麻丸。

  • 湿热痢

    病名。指痢疾之由湿热积滞所致者。见《症因脉治》卷四。证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稠粘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等。或见发热。治宜清热燥湿,调气行血。可用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丸等方。若

  • 胃阴

    胃分泌的液质,与胃阳相对而言。胃阴胃阳互相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纳食化谷功能。《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知饥少纳,胃阴伤也。”温热病热盛肺胃,易致胃阴亏耗,出现烦渴,咽干,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

  • 脖胦

    经穴别名。即气海。《灵枢·九针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