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热痢

湿热痢

病名。指痢疾之由湿热积滞所致者。见《症因脉治》卷四。证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稠粘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等。或见发热。治宜清热燥湿调气行血。可用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丸等方。若恶寒头痛身热表邪者,荆防败毒汤解表;身热甚,用葛根芩连汤。湿火伤气分黄连枳壳汤;湿热伤于血分,河间黄连汤气滞食滞偏重,腹痛,里急后重明显,用枳实导滞丸等方。地锦草马齿苋、白槿花、一见喜大蒜等药亦均可服用。参见痢疾、热痢湿痢条。

猜你喜欢

  • 怀躯

    出《脉经》。即妊娠。详该条。

  • 吴子叙

    【介绍】:见吴正伦条。

  • 白汗

    症名。指冷汗。《素问·经脉别论》:“真虚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真气虚,心痠痛,厥气影响经脉而出汗。《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 清热开窍

    开窍法之一。又称清心开窍。是治疗温热病神识昏迷的方法。此法多以芳香开窍药与清热药同用。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

  • 肥疮

    病名。头皮癣疾之一。出《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由脾胃湿热蕴蒸,上攻头皮所致;或因接触传染而得。初起头皮毛发根部有小丘疹或小脓疱,形如粟米,破出黄水。逐渐形成硫磺色碟形黄痂,中央凹陷,有毛发贯穿,黄痂落后

  • 阳亢

    指阴阳失调,阳盛阴衰,阴精不能涵敛阳气而致阳气亢越的一种病理状态。《脾胃论·卷中》:“此病阳亢,乃阴火之邪滋之。”

  • 四物绛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生地黄(酒洗)四钱,白芍药(酒炒)、新绛各一钱半,橘络一钱,当归(酒洗)二钱,川芎(蜜炙)五分,旋覆花三钱,青葱管三寸(冲)。水煎服。治气血郁结,脘胁串痛,甚则吐血衄血,色多紫黯

  • 耳胀痛

    证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肝胆两经热郁化火所致。自觉耳中作胀,或兼疼痛。治宜清肝胆实热。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磨水冲服)。

  • 藏医史

    民族医学史著作,藏名《索日曼给阔布》。德西·桑吉嘉措著于1704年。着重叙述藏医发展过程中从传说时期直至清初各个不同时期的医学发展情况。论述了医方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藏医与其他各国、各族医学系统的交

  • 铁丝草

    见《广州植物志》。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