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寒热

产后寒热

①包括产后发热产后乍寒乍热。详各条。②《张氏医通》卷十一:“产后因气血虚弱,脾胃亏损而发寒热,皆不足证。经云:“阳虚则恶寒,阴虚则内热。若兼大便不通,尤属气血枯槁。切禁发表降火,……下血过多。寒热而下小腹不痛者,此营卫亏损,阴阳不和,属虚,增损四物汤。若恶露未净,伤滞胞络,寒热而小腹痛者,属实,轻则四乌汤,重则醋煎散。产后卧不如法,败血流入经络骨节间寒热,腰股肿热,痛不可拊,《局方》调经散。有食消食,头痛骨疼寒热者,外感风寒也,参苏饮、增损柴胡汤、柴胡四物汤选用。或兼泻及吐者,五积散。胸膈饱闷,前后心痛寒热者,伤气于食也,指迷七气汤。虚人,《局方》七气沉香降气散。如饱满寒热兼腹痛腰疼者,四乌汤。”

猜你喜欢

  • 陈嘉谟

    【生卒】:1486~1700【介绍】:明代医家。字廷采。祁门(今安徽祁门)人。长于本草,晚年曾以七年功夫,五次易稿,编成《本草蒙荃》一书,用对语体裁对药物产地、性味、采集、储藏、辨别、使用方法等方面,

  • 五汁膏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方。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薄荷、贝母、牡丹皮、阿胶、茯苓、犀角、羚羊角、梨汁、藕汁、蔗汁、人乳、莱菔汁。前十味以水先煎取汁,入余药再熬,后入蜜二两,隔水炖半日成膏服。治真

  • 陷中

    筋骨间的凹陷处。《灵枢·本输》:“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为俞。”

  • 子舌胀

    病名。《儒门事亲》卷三:“热结于舌下,复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胀。”详重舌条。

  • 肝邪

    五脏病邪之一。《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素问·气交变大论》:“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又《难经·十难》:“心脉急甚者,肝邪

  • 瘀血闭结

    病证名。指便秘之由于瘀血而致者。《血症论·便闭》:“瘀血闭结之证,或失血之后血积未去,或跌打损伤内有瘀血,停积不行,大便闭结,或时通利,仍不多下,所下之粪又带黑色,腹中时时刺痛,口渴发热,脉带涩象,宜

  • 胆实

    证候名。多由湿热壅盛、胆失疏泄所引起。症见胁下胀痛,往来寒热,口苦口干,头痛甚,或目锐眥痛,大便秘或干结,或发黄疸,舌红苔黄,脉弦数。《中藏经》:“胆实则热,精神不守。”《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

  • 缓疽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又名肉色疽。系生于少腹旁腹壁上的无头疽。多因足太阴脾经气滞寒凝而成。初起坚硬如石,皮色不变,不红不热,大如拳、小如桃李,痛引腰腿,数月不溃,寒热食少,肌体尪羸,则属败症

  • 痘毒

    指引致痘疮(天花)之邪毒。中医认为痘疮系因内蕴之胎毒为外在的天行疠气所引动而发病,故称为“痘毒”。《医学正传》卷之八:“盖因胎毒藏于命门,遇岁火太过,热毒流行之年,则痘毒因之而发作矣。”

  • 手足发胝

    病名。指手足皮肤粗厚如茧。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由于气血运行阻滞,不荣肌肤所致。相当于掌蹠角化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