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乌痧

乌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乌痧,满身胀痛,面目黧黑。身有黑斑,毒在脏腑气滞血凝,以致疼痛难忍。”宜阿魏丸等方。《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乌痧》:“此症有二,俱系预先感冒风邪,未经发泄,又因受寒而发者,先发寒战,牙齿眼白俱发青黑色,周身四肢俱胀痛入腹者,延过周时不治则死。有因受热而发者,先身热如火,牙齿眼白皆黑,若周身四肢胀痛入腹中者,半日内不治则死。治法先以三指拍曲池穴,一路拍上至臂臑穴,拍出紫黑块,不拘多少,刺出黑血。热症用麻油四两,滑石末三钱和服,服后呕出臭水而愈;寒症用鹅毛向喉中搅呕,呕粘痰而愈。如腹仍痛,大便闭者,用小红药下之,或瓜蒂箭插入粪门,出大便而止。无论寒热症,针刺刮呕俱用,后再槟椰、藿香砂仁、粟梗、木香灯草三十寸。阴阳水煎服。”参见条。

猜你喜欢

  • 谷道痒

    证名。指肛门搔痒。《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谷道痒者,由胃弱肠虚,则蛲虫下侵谷道,重者食于肛门,轻者但痒也。”参见蛲虫病、肛头痒痛等条。

  • 溃疡病急性穿孔

    急腹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胃腕痛、厥心痛范围。多由平素脾胃虚寒,肝气犯胃,复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气血骤闭而发为本病。症为胃脘部突发性剧烈疼痛,迅及全腹,腹硬拒按,汗出肢冷,恶心呕吐,气促脉数或脉微欲绝,

  • 产后心包络痛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因素有宿寒,产后太虚,寒搏于血,血凝不行,上冲心之络脉所致。症见心胸闷痛,甚至胸痛彻背。治宜散寒以温通。方用大岩蜜汤。参见产后心痛条。

  • 蒙药正典

    即《蒙医本草图鉴》,详见该条。

  • 上角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角属木音,故上角指厥阴风木司天。

  • 去来心痛

    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心痛或作或止,久而不愈者。《辨证录·心痛门》:“人有一时心痛,倏痛倏已,一日而十数遍者,饮食无碍,昼夜不安,……乃气虚而微感寒湿之邪,邪冲心包而作痛。”治宜补气温阳,

  • 脾主四肢

    脾的功能之一。水谷清阳之气由脾气输布,充养四肢,四肢的功能活动,与脾有密切关系。《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临床上脾气虚弱则见四肢乏力、消瘦或浮肿;脾受湿

  • 阳虚证

    证名。指阳气虚衰所出现的病证。出《素问·调经论》。多见于慢性疾患,因素体阳气虚弱,或病邪损伤阳气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阳虚者,火虚也,为神气不足,为眼黑头眩,或多寒而畏寒。”症见面色白,短气懒

  • 埃(ai 哀)

    热、热甚。指烧爆炙热。《素问·脏气法时论》:“禁犯焠热食。”谓禁过热饮食。

  • 慢心锐毒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井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