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万病紫菀丸

万病紫菀丸

医垒元戎》方。又名厚朴丸紫菀菖蒲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柴胡厚朴(姜制)一两,炒桔梗茯苓(去皮)、皂角(去皮弦子,炙)、桂枝、炮姜、黄连、炮川乌(去皮)各八钱,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巴豆(去皮膜、油、研)、人参羌活独活防风各五钱。为末,入巴豆研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至七丸,食后,临卧生姜煎汤送下。治脐腹久患痃癖如碗大,及诸黄病,每地气起时,上气冲心,绕脐绞痛,一切虫咬,水病,蛊病,反胃吐食,呕逆恶心,饮食不消,天行时病,妇人多年月露不通,或腹如怀子多血,天阴即发;又治风疾,顽痹不知年岁,昼夜不安梦与鬼交,头白多屑,或哭或笑,如鬼魅所着,腹部生疮;痔漏肠风(酒送下),赤白痢(诃子煎汤送下),脓血痢(米饮送下),堕伤血闷、四肢不收(酒送下),蛔虫咬心(槟榔煎汤送下),气噎忧噎(荷叶煎汤送下),打扑伤损(酒送下),中毒(帚灰、甘草煎汤送下),一切风(升麻煎汤送下),寸白虫(槟榔煎汤送下),霍乱(干姜煎汤送下),咳嗽(杏仁煎汤送下),腰肾痛(豆淋汤送下),阴毒伤寒(温酒送下),吐逆(生姜煎汤送下),食饮气块(面汤送下),时气病(井华水送下),脾风(陈皮煎汤送下),头痛(白开水送下),心痛(温酒送下),大小便不通(灯心煎汤送下),吐水(梨汤送下),小儿天风吊搐(防风或防己煎汤送下),小儿疳痢(葱白煎汤送下),小儿乳食所伤(白开水送下),妇人月经不通(酒煎红花送下),妇人腹痛(川芎煎汤送下),怀孕半年后胎漏(艾叶煎汤送下),有子气冲心(酒送下),产后血晕痛(酒送下),血气痛(酒煎当归送下),产后心腹胀满(豆淋汤送下),难产(益智仁煎汤送下),产后血痢(当归煎汤送下),赤白带下(艾叶煎汤送下),内外伤寒(粥饮送下),室女血气不通(酒送下),子死腹中(莱菔子煎汤送下);并治小儿惊厥,大人癫狂,妇人身上顽麻,状如虫行,四肢俱肿,呻吟等疾。

猜你喜欢

  • 肉癥

    病证名。①指因食思肉类无度,日久脘腹结块坚定不移的一种病症。多由滞积挟痰瘀凝滞所致。见《备急千金要方·肝脏》。②指妇人脐下结块,大如杯升,按之坚硬,月经不通,身体羸瘦的一种病症。见《肘后备急方·治卒心

  • 摊缓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又名摊缓风或瘫缓风。指瘫痪轻症。《圣济总录》卷七:“摊则懈惰而不能收摄,缓则弛纵而不能制物。故其证四肢不举,筋脉关节无力,不可枝梧者,谓之摊。其四肢虽能举动,而肢节缓弱

  • 足厥阴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足厥阴之正。《灵枢·经别》:“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在足背部从足厥阴肝经分出,上至外阴毛际,与足少阳胆经的经别汇合而并行。

  • 调羹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 下取

    治法术语。即从下施治。①病在下部者治下部,或上病下取,或指下法。《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②针刺下部穴位治疗下部疾病。如气积在腹中,针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冲穴。《灵枢·

  • 神仙减水法

    《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方。人参、天花粉、知母、黄连、苦参、麦门冬、浮萍、扁豆、黄芪各一两,黄丹少许。为细末,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治三焦虚,三消渴疾,日夜饮水无度。

  • 柳州七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 二十四号渐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陈皮厚朴汤,见该条。

  • 林亿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家。任光禄卿直秘阁,精医术。1057年(嘉祐二年)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仁宗赵祯命掌禹锡、林亿、高保衡、孙兆等校订医书,经十余年,於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

  • 古傣医验方译释

    傣医方书。周兆奎等主编。全书载傣医古验方200首。涉及预防、保健、内、外、妇、产、儿、骨伤、五官、皮肤、传染等各科用药内容。为整理和研究民族医药提供了丰富资料。1990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