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韩诗

韩诗

① 不分卷。原未注明撰著者姓名,实为清宋绵初所撰三卷本《瓞园经说》的第二卷。高邮王士濂将其刊入《鹤寿堂丛书》时,不知何故将此卷独列出来,又用该书第一篇篇名来称其全书,造成后人读解困难。宋绵初,事迹见前条。著有《韩诗内传征》、《困知录》和《瓞园经说》。本书大概是宋绵初读诗笔记,它不载经文,有所见解则分条录入,每条加标题,排列次序大致与诗三百篇旧序相同。宋绵初以韩诗为正宗,所以本书开篇即论韩诗授受渊源,对后人不知三家诗为毛诗先河大发感慨。此书与《韩诗内传征》互为补充,互为引证,言必有据,虽有不尽合经旨的,但不失为一家之说。如对《齐风·还》一诗中“子之还兮,及辑我谓我儇兮”,本书称,“释文云:‘还,韩诗作嫙,嫙,好貌。儇,韩诗作婘。婘,好貌’。其韩诗作嫙、作婘,而毛诗作还作儇者,盖诗有异读,声近借字”,并引其他诗及《说文》、《广雅》证明韩诗更古老。对“雨雪瀌瀌,见曰消”一句,引证韩诗说“曰”字应为“聿”字,并引《离骚注》、《尔雅》证明古人曰、聿通用。言之成理。有《鹤寿堂丛书》本。② 一卷。清龙璋辑。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韩诗故》三十六卷,《韩诗内传》四卷,《韩诗外传》六卷,《韩诗说》四十一卷。南宋以后,只有《外传》六卷流传下来,其余诸书皆亡佚。而《外传》在流传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讹误。龙璋根据唐残本《玉篇》及唐代僧人慧琳撰《一切经音义》、僧人希麟撰《续义》、韩孝彦撰《四声篇海》等书,辑录而成《韩诗》一卷。而对范家相《三家诗拾遗》、陈乔枞《三家诗遗说》、陈元《三家诗补遗》、丁晏《三家诗补注》、冯登府《三家诗异文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等书,却都不予理会,没有辑录。齐鲁韩三家诗中,“鲁诗”最古,所以诸家辑三家诗,凡有不知其为某家者,都把它归之于“鲁诗”,这就难免有齐韩二家诗羼入“鲁诗”中,而“韩诗”中也肯定会有齐鲁二家诗羼入。抉择不精,此乃诸家之通病。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龙璋没有广集博采,相反,辑录非常审慎。该书虽则篇幅很小,但可谓字字珠玑,一字千金。此书有活字本传世。

猜你喜欢

  • 谈徽

    四卷。清外方山人(西崖)撰。是书分名、言、事、物四部,沿袭《通俗编》、《恒言录》传统,辑录俚言俗语,考辨源流,引书为证。卷首有嘉庆二十年(1815年)作者自序、嘉庆十六年(1811年)王玉树序、嘉庆九

  • 尚书约旨

    一卷。清黄惟恭撰。黄惟恭字偶庄,安徽六安人。此书卷首有杨怿曾、梅冲、廖大闻三人之序。书中每篇各自为说,且不分今、古文。对于《尚书》中的《太甲》、《盘庚》、《说命》、《泰誓》,过去都分为三篇的,黄惟恭都

  • 畿辅方言志

    一卷。清王树楠撰。王氏生平见“广雅补疏”。是书搜辑古方言词二百六十三条,以《方言》及郭璞所载北方话方言词为主要根据,复引群书及畿辅(今河北)方言加以疏证。搜辑清代方言词四十七条,据郝氏《尔雅义疏》、王

  • 胜朝殉扬录

    三卷。清刘宝楠(详见《论语正义》)。该书记明末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坚贞不屈,殉职扬州及随殉官民若干人。现有通行本。

  • 春秋左氏传补注

    十二卷。清沈钦韩(1775-1831)撰。钦韩字文起,号小宛,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学者。嘉庆丁卯(1807)举人,安徽宁国县训导。淹通经史,尤长于训诂考证,除本书外,还著有《春秋左传地名补注

  • 胜饮编

    一卷。清郎廷极(1663-1715)撰。郎廷极字紫衡、又字紫垣,号北轩,汉军镶黄旗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是山东巡抚郎永清之子,自幼聪颖,十九岁时开始步入宦途,初任江苏江宁府同知,1705年授江西巡抚,

  • 畏斋存稿

    二卷。明林鹗(约1466前后在世)撰。林鹗,字一鹗,别字畏斋,浙江黄岩人,生卒年不详。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御史,出知镇江府,调苏州历左右布政使。成化中,擢南京刑部右侍郎。嘉靖中,御史赵大佑上其

  • 通艺录

    四十二卷。清程瑶田(1725-1814)撰。瑶田字易田,又字易畴,晚号让堂老人,安徽歙(今歙县)人,经学家。少时师事方粹然,后又与戴震、金榜等一同拜师江永。乾隆三十五年举人,官太仓州学正,以身率教,廉

  • 宋史质

    一百卷。明朱洙撰。朱洙字一江,临海(今属浙江)人,正德辛巳进士。是书因宋史而重修,另创义例,大旨是以明继宋,其中,不仅将辽、金两朝列于外国,而且对有元一代的年号尽删削,重新进行排列,以明太祖之高祖追称

  • 易卦图说

    ①一卷。清崔述撰。述字武承,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官至罗源上杭知县。其平生著述甚丰,常发前人所未发,其《上古考信录》尤为世所重。《考信录》既成,乃绘为图而系以说,成一卷。此书出自己意,不依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