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强识编

强识编

四卷,续一卷。清朱士端撰。士端字铨甫,江苏宝应县人,道光元年举人。士端曾住在王引之家,得亲炙其父念孙,饱闻王氏父子之论,故于声音训诂之学,俱有心得。此书大旨与《经义述闻》相近,而精则不及。如释《诗·载驱》“齐子岂弟”,因袭冯景《解舂集》,主郑笺说,并即其义而引申之。其实误。萍乡文廷式曾说,“岂弟发夕”,岂弟双声字,发夕叠韵字,皆由声得义,与下文翱翔同一例。此解至确。又《新序》述韩诗,谓《新序·杂事篇》、《说苑·君道篇》引《诗》与《韩诗外传》同,据此认为刘向述韩诗是可信的。这也是臆度。鲁诗、韩诗有时相合,不一定就是述韩诗。但朱氏确长于小学。如《尔雅》“佻佻,契契,愈遐急也。”朱氏认为此文上下多用职韵,“急”在缉韵,盖古音相出入。江氏《古音标准》,顾氏《诗本音》,俱未细审《尔雅》缉职二韵通转之文,与“戒”“急”“棘”古音通假之例。戴氏《声类表》,并《文集》皆云“戒,备也,义优于急,不特于韵得也。”这说明戴氏也不知古音戒、急、棘通假之例。朱氏历引经传为证,既详且析。其《阮氏释心补义》,似亦不以阮说为然而补之。故引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认为“用”字所包甚广,所推甚大。《说文》“用”训为“可施行也”等等。按,阮释似舛谬,不如即以朱氏之说正之。阮氏引《释名》“心,纤也,言纤微无物不贯也。”以为此训最合本义,盖纤细而锐者,皆可名曰心,但言心而纤锐纤细之意见矣。又援虞翻《易注》,以为枣棘之属,初生未有不先见尖刺者,尖刺即心也。然而,一字兼数义是常见现象,不宜动辄执一以概其余。尖刺可以解释为纤微,无物不贯,可是尖刺难道可以用来解释心吗?证之群经,除所引《诗》“棘心”,《礼》“松柏有心”外,罕有合者。如《易·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其“心”字就不宜解释为“尖刺”。刘熙所谓无物不贯,即朱氏所谓所包甚广,所推甚大的意思。阮氏沿袭宋明儒者好言心的传统,矫为此释,而不知其义难通。续卷多为杂考,可取者不多。有同治元年春雨楼丛书刻本。

猜你喜欢

  • 齐谐记

    一卷。南朝宋东阳无疑撰。《隋志》载东阳无疑为散骑侍郎,鲁迅亦谓“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有《齐谐记》七卷”。其生平事迹不详。《庄子·逍遥游》云:“齐谐者,志怪者也。”该书即取题于此。为志怪小说集,所记为神鬼

  • 演山集

    六十卷。宋黄裳(1044-1130)撰。黄裳,字冕仲,自号紫元翁,南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政和间知福州。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时行“三舍法”,裳曾上书谓:“宜近不宜远,宜少

  • 兰台轨范

    八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九(1764)。“兰台”本是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后又称史官为兰台史或兰台,本书即取材于历代医著撰写而成,作者认为其内容均足为治疗典范。故名。

  • 闻见前录

    二十卷。宋邵伯温(详见《易学辨惑》)撰。又称《邵氏闻见录》。书成于高宗绍兴二年,后由其子邵博整理传世。全书二十卷,约十二万字。前十六卷记宋建隆迄南宋绍兴初年故事,对王安石变法始末及主要人物思想、言论、

  • 春秋私考

    三十六卷。明季本(见《易学四同》)撰。季本不信《三传》,故于该书释经时,杜撰事实,改易旧文,皆摧破不遗余力,而自为之说。如说惠公仲子非桓公子之母、盗杀郑三卿是晋人派刺客杀之等等,故朱彝尊驳正曰:“近代

  • 读书管见

    一卷,清王毂撰。王毂,字椒却,号墨丹野史,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自谓“键户读史”,间有前人未发现者,往往独抒己见,将心得数十则记录下来,按其书随事抒写。以论史中,有得于圣贤精义,有鉴于世人。其为学,

  • 摄山志

    八卷。清陈毅撰。陈毅,字古渔,江苏江宁县(今南京)人。摄山,位上元(今南京市)县治的东北,由太平门往姚坊门到山顶约四十五里路。摄山是钟阜支脉,高一百三十丈,宽四十里,临大江南岸,多产草药,可以摄生,故

  • 陶学士集

    二十卷。明陶安(1315-1371)撰。陶安,字主散,安徽当涂人。元至正四年(1344)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朱元璋置翰林院,首召陶安为学士,并亲制门帖“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赐之。洪武元

  • 四镇三关志

    十卷。明刘效祖撰。刘效祖,字仲修,武功左卫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陕西按察司副史。善诗,其作流传甚广。所谓四镇者,蓟、昌、保、辽也。三关者,紫荆、居庸、山海也。《四镇三关志》明万历间刻本。其目录依次

  • 老子指归

    见《道德指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