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牧

杜牧

【生卒】:803—852

【介绍】:

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同年又应制举登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不到半年,出为江西、宣歙幕府从事,又为淮南节度掌书记。大和九年(835),奉召入京为监察御史,不久,分司东都(洛阳)。后因往扬州看望患眼疾之弟杜,告假百日,依例去官,遂应宣歙观察使之辟为幕僚。开成四年(839),赴京任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皆兼史职。自武宗会昌二年(842)起,出任黄州、池州、睦州诸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内擢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大中四年(850),转吏部员外郎,出为湖州刺史。五年(851),内擢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六年(852),迁中书舍人。十一月,病卒。

杜牧少承家学,有济世之志,自谓对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势,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均所究心。他生于晚唐衰世,认为当时威胁国家治安的重要问题有两个:一是藩镇,二是边患。河北三镇长期割据跋扈,反抗中央;自安史乱后,吐蕃统治者侵占河西陇右,其势力东达邠(今陕西彬县)、陇(今陕西陇县)诸州,距长安不过五百里,威胁唐朝政府(曾一度侵入长安)。杜牧主张削平藩镇,加强统一,收复河陇,巩固边防,使人民安居乐业。然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需要用兵。因此,杜牧很注重兵事,认为有志用世的士大夫都应当知兵。他深研兵法,注《孙子》十三篇,并撰写《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诸文,阐论国家应如何加强兵备以及削平藩镇的用兵方略。当武宗会昌中,回鹘乌介可汗侵扰北边时,宰相李德裕调兵抵御,杜牧曾上书条陈用兵之策,李德裕采用其言。他虽胸怀大志,而仕途坎坷。因为当时牛李党争剧烈,仕宦者的升沉往往牵扯进党争恩怨之中。杜家与李家本是世交,但是杜牧性情刚直,倜傥不羁,故为位高权重而又重视士族礼法的李德裕所不喜;又因为杜牧曾受到牛僧孺之知遇,李德裕可能以为杜牧是牛党,所以在李德裕执政的数年之中,杜牧一直在地方上为刺史,直到宣宗大中时,才入为京官,升至中书舍人清要之职,不久便去世。唐朝士大夫多有声色之好。杜牧是贵公子,负倜傥不羁之才,而仕途坎坷,不能施展抱负,故有时不免纵情于轻歌曼舞之中,于是流传一些“风流韵事”,后之好事者或加以附会,以致有传闻不实之处。

杜牧虽有忧国忧民之心,济世经邦之志,但因未能施展(只能在任地方官时作一些有益于人民之事),只得借文学作品以发抒其怀抱。他兼工诗文,而诗之造诣尤为杰出。唐代为诗歌盛世,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杜牧生于晚唐,他虽景仰李、杜、韩、柳诸大家,但却不肯因袭前人,而是要自辟新径。他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就是杜牧作诗的态度。所谓“奇丽”,大概指的是李贺的诗风;所谓“习俗”,大概是指元稹白居易风靡一时之“元和体”;所谓“不今不古,处于中间”者,即是不趋附时尚,不因袭古人,而自立规摹。杜牧兼工古今体诗,七律、七绝尤胜。晚唐诗风渐靡,很少有善作长篇古诗者,而杜牧独能之。如《感怀诗》、《郡斋独酌》、《雪中书怀》、《张好好诗》、《杜秋娘》诗等长篇五古,或发抒忧国忧民之怀,或叙写曲折情事,都能做到气格紧健,句法瘦劲。杜牧的七律诗,“雄姿英发”(刘熙载评语,见《艺概》),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有风神流美之致,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把两种相反的风格结合起来。如《早雁》、《洛阳长句》、《题宣州开元寺》、《酬张祜处士见寄》、《九日齐山登高》等,都是代表作。杜牧作七绝,尤为擅长。杨慎认为,杜牧的七言绝句可与王昌龄李白刘禹锡相比美(《唐音癸签》卷一〇引)。如《泊秦淮》、《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初冬夜饮》、《念昔游》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作。这些绝句诗之言情写景,大都浑融精炼、音节响亮,于风神摇曳中透露出一种英爽气概。与杜牧同时的李商隐也擅长七律与七绝,他很尊重杜牧,曾赠诗云:“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杜司勋》)。表示了自愧不如之意。实际上,李商隐的诗,瑰丽深隐,寄兴幽微,也有其特长。如果比较一下,我们读李商隐的诗,如同吃带酒味的葡萄,含咀津液,令人心醉,而读杜牧的诗,则如啖哀梨,甘脆适口,使人神爽,二人可谓异曲同工。杜牧的古文,受韩愈文奇崛的影响,纵横奥衍,笔力矫健,曾为北宋古文大家欧阳修所激赏(费衮《梁谿漫志》卷六“唐藩镇传序”);文章内容多关于国计民生,有较高的思想性与史料价值。杜牧作辞赋不多,而《阿房宫赋》很有名,是借揭露秦始皇以讽刺唐敬宗之好治宫室。他也偶尔填词,有《八六子》一首。还工于书法,所书《张好好诗》,流传至今(藏于故宫博物院),潇洒俊逸,深得六朝人风韵。清代学者对杜牧的文学业绩曾作出很高的评价。全祖望《杜牧之论》曰:“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读其诗、古文辞,感时愤世,殆与汉长沙太傅相上下。”(《鲒琦亭集外编》卷三七)洪亮吉亦云:“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北江诗话》卷二)杜牧卒后,外甥裴延翰编次其诗文为二十卷,共四百五十首,名《樊川文集》。这些作品当然都是最可靠的。北宋人又搜集遗佚,编次为《樊川外集》与《樊川别集》,因为鉴别不精,混入一些他人之作。清人冯集梧作《樊川诗集注》,为读杜牧诗者提供方便。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五六,《唐才子传校笺》卷六。缪钺著《杜牧年谱》、《杜牧传》,可供参考。

【生卒】:803—852

【介绍】:

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以祖居长安樊川,世称“杜樊川”。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旋应沈传师辟为江西、宣州幕吏。继为牛僧孺淮南节度掌书记,时称“杜书记”。入为监察御史、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又为司勋员外郎,因称“杜司勋”。位终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因中书尝称紫微,故又称“杜紫微”。新、旧《唐书》有传。杜牧是晚唐的重要诗人。诗学杜甫,时称“小杜”。古体诗多以政治、社会生活为题材,风格跌宕豪雄。近体诗富有独创性。尤其是绝句,能于拗折峭健之中,兼寓风华掩映之美,给人一种俊爽清丽而又明快自然的情韵。怀古咏史诗,不拘一格,千变万化。他与李商隐齐名,而风格各有特色,为别李白、杜甫,时号“小李杜”。清人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艺概·诗概》)有《樊川文集》行世。《全唐诗》编其诗为8卷,共520余首,但颇多伪篇。

冯海荣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本书以简明流畅的语言介绍了杜牧的生平家世、仕宦交游、政治态度、文学主张、诗歌和散文创作等,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猜你喜欢

  • 星车

    即星轺。储嗣宗《随边使过五原》:“偶逐星车犯虏尘,故乡常恐到无因。”参见“星轺”。

  • 宇文融

    【生卒】:?~730?【介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新、旧《唐书》有传。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开元十七年(729)入相,百日后即贬出岭外,更坐事流配,卒于途中。《全唐诗

  • 填渤澥

    见“填海”。

  • 寄附

    寄赠。白居易《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知》:“贫友远劳君寄附,病妻亲为我裁缝。”

  • 新编唐人绝句三百首

    何严、羊春秋、龙连安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45.1万字。本书为“新编三百首系列”之一种,收入146位诗人的373首绝句,按内容分为讽喻、抒情、离愁、爱情、宫怨等十二类,每首绝句分原诗

  • 宿孤馆

    【介绍】:贾岛作。诗写暮宿渔村时的羁旅之愁、为客之思。首尾二联抒情,中间二联写景,常景常意,却写得异样出色。

  • 献图益地

    据《雄书灵准听》记:舜在位时,“凤皇仪,黄龙感,朱草生,蓂荚孳,西王母授益地图”。后以“献图益地”为歌颂帝王功勋之典。张说《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献图开益地,张乐奏钧天。”

  • 李甘

    【生卒】:?—835?【介绍】:字和鼎。穆宗长庆四年(824)进士,文宗时为侍御史,因反对郑注而获罪出为封州司马。途中坠车受伤,卒于封州。杜牧有《李甘诗》咏其气节。善为文,多议论寓言之作。新、旧《唐书

  •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

    【介绍】:刘禹锡作。李仆射相公即李德裕,其罢相出镇浙西在大和八年(834),其时禹锡在汝州刺史任,故诗题原注有“奉送至临泉驿,书礼见征拙诗,时在汝州”语。诗中主要叙述李德裕的功业,诗意本来平常,但禹锡

  • 冯待徵

    【介绍】: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玄宗开元七年(719),蒲州大云寺僧怀照自言日入母怀而生己,并镂石著验,冯待徵助实之,后坐此事受责。《全唐诗》录其诗1首,《全唐诗补编·续拾》重录并补足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