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汶川县

汶川县

北周保定四年(564)置,为汶山郡治。治所即今四川汶川县。《元和志》卷32汶川县:“县西汶水, 因以为名。”隋属汶山郡。唐武德八年(625)属茂州,天宝元年(742)属通化郡,乾元元年(758)复属茂州。元至元十九年(1282)废,后复置。《元史·武宗纪》:至大二年(1309),“诏改松潘、叠、宕、威、茂州安抚司为宣抚司,迁治茂州汶川县”。即此。明宣德七年(1432)移治寒水驿(今汶川县西南绵虒镇)。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2年移今汶川县(威州镇)。


在四川省中部偏北。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面积 4084.7 平方千米。人口11.2万。辖6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威州镇。西汉置绵虒县,治今县西南,属蜀郡。东汉建安末于此置汶山郡。西晋移汶山郡治汶山县(今茂县北),废绵虒县。北周置汶川县,治今址。以县有汶水(今岷江)故名。为汶山郡治。唐、宋属茂州。元、明、清因之。1913年属川西道,1914年属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茂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阿坝藏族自治州。1958年与茂县、理县部分合并为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三县分置。1987年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东北部接龙门山西南段,西南为邛崃山东部分支。属高、中山峡谷地带。岷江东北入,右纳杂谷脑河、草坡河、鱼子溪、溪河后东流出境。属青藏高原半湿润气候。建有以保护大熊猫为主体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农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兼有薯类、豆类。云豆为出口商品。生漆、花椒、苹果著名。有煤、铁、金刚砂、方解石、大理石、云母等矿。有机械、采煤、水泥、电力、化肥、食品等工业。成阿公路经此,南汶公路终点。有红军烈士纪念馆及刳儿坪、姜维城等名胜古迹。


猜你喜欢

  • 北楼口堡

    在今山西应县东南四十五里北楼口村。《方舆纪要》卷40繁峙县:北楼口堡“堡城正德九年筑,嘉靖二十三年、万历五年增修,周四里有奇,备兵使者驻焉,所辖边二百五十三里。东起平刑界石窑庵,西抵广武界东津口, 皆

  • 龙旧市

    即今广东广州市北郊龙旧镇。清同治《广东舆地图说》卷2:番禺县东北郭塘堡“有龙旧市,北界花县”。

  • 笼山城

    唐建,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唐广德元年 (763),吐蕃陷维州笼山城。《清一统志·杂谷直隶志》: 笼山城“在厅北。唐置戍于此。今为笼山番寨”。在今四川省汶川县北。唐广德年间,吐蕃攻陷维州笼山城,即

  • 浯勒扎河

    亦作斡里扎河。即今蒙古国东方省北部之乌勒吉河 (乌尔扎河)。《元朝秘史》 卷4: 金命王京丞相 (即完颜襄) 征塔塔儿 (即阻䪁), 将塔塔儿人逆着浯勒扎水追来。

  • 武陟山

    即古盛唐山。在今安徽六安市西。《方舆纪要》 卷26六安州: 武陟山在 “州西三十里。汉武帝南巡,尝登陟于此,因名。《汉纪》: 南巡狩至于盛唐。宋白曰: 盛唐县西十五里有盛唐山,当即此山矣”。

  • 朝天关

    明置,属广元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五十里朝天岭。《明史·曹变蛟传》: 崇祯十年 (1637),李自成义军由七盘关入蜀,洪承畴 “率变蛟等由沔县历宁羌,过七盘、朝天二关”。即此。清广元营设把总驻此。

  • 九丝城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德胜乡西北九丝城。《方舆纪要》卷70兴文县:九丝城,“明隆庆中,蛮叛据为巢穴,四出焚掠。万历初,官兵进讨,蛮固守鸡冠岭及九丝大城两地,雄峻相望,几四十里。其间龙坂盘折,崖壁对峙, 中

  • 一作邰。商周时国。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左传》: 昭公九年 (前533),“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 我自夏以后,稷、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即“邰(1)”。

  • 雀桑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年 (385),秦王苻坚与西燕主慕容冲 “战于雀桑,又破之”。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年(385年)秦王苻坚破西燕主慕容冲于此。

  • 大关

    ①在今安徽潜山县西。《方舆纪要》卷26潜山县:“大关在县西四十里,地名笼口。”《清一统志》作“龙口”。②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大关镇。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乡镇》:大关在“城北四十里”。③即分水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