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关

东关

①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六十里东关镇西北,裕溪河东岸濡须山上。三国吴诸葛恪筑,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三国志·魏书·齐王芳传》:嘉平四年(252),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即此。

②即义阳三关之一的武阳关。在今河南信阳县南,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因位置偏东,故名东关。《魏书·中山王英传》:永平二年(509)进取三关。英曰:“东关易攻,宜先取之。”乃“身督诸军向东关”。即此。

③在今湖北崇阳县南。《方舆纪要》卷76崇阳县:东关在“县南六十里。其相近者曰高视山,接江西宁州界。寇盗充斥,此为扼要之所,向设官兵戍守”。

④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北。《方舆纪要》卷77荆门州:东关在“州北一里。宋末设以御敌”。

⑤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2绥宁县:东关“在城(今寨市镇)东。城西又有西关”。

⑥在今广西桂林市东。《方舆纪要》卷107临桂县:东关“在府城东江门外。又有南北两关及府西南文昌门外之中关,皆近郊之捍卫也”。

⑦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4廉州府合浦县:东关“在府东北,明初置,久废。嘉靖十五年重修,改曰条风关”。

⑧明置,在今广西宜州市东。《方舆纪要》卷109宜山县:东关“在府城东。成化三年,垒石为垣,以护民居,亦曰迎恩关”。


(1)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濡须山上。三国吴诸葛恪筑,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北控巢湖,南扼长江,为吴、魏两国兵争要地。嘉平四年(252年)魏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即此。南北朝仍为军事重地。(2)又名武阳关。隋、唐时亦名礼山关,宋时又名大塞岭。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


猜你喜欢

  • 轵关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十五里。关当轵道之险,故名。当豫北平原入山西高原之要冲,自古为交战双方所必争。《元和志》 卷16河内县引郭缘生 《述征记》 曰: 太行山……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晋书·慕容垂载

  • 济川墟

    在今山东高青县高城西北五里。《晋书·裴秀传》: 三国魏咸熙初,“秀封济川侯,地方六十里,邑千四百户,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

  • 巴里坤

    即巴尔库勒。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清雍正七年(1729)建城。九年(1731)设安西厅,乾隆三十八年(1773)升为镇西府,咸丰五年(1855)改为镇西厅。1913年改镇西县。1953年改名巴里坤

  • 辽河大口

    即今辽宁辽中县西辽河渡口。《金史·地理志》章义县:“有辽河、东梁河、辽河大口。”即此。

  • 阳城河

    又名九龙河。即古博水。源于今河北望都县南,称九龙泉。东流入清苑县南称阳城河,其下游合于清水河。

  • 洺州

    北周宣政元年 (578) 置,治所在永年县(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以洺水为名。隋大业初改为武安郡。唐武德初复名洺州。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鸡泽、永年、曲周、丘县、肥乡、武安等市县地。天宝元年 (74

  • 乃颜城

    又名聂延城。在今黑龙江拜泉县东南。元时该地产珠。

  • 蓝家山

    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五十里。《隋书·地理志》: 庐江县有蓝家山。

  • 东盐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盐山县(今河北黄骅市西南三十里旧城乡)。辖境相当今河北沧州、沧县、黄骅、孟村等市县地。贞观元年(627)废。

  • 莘亭县

    北周置,属武阳郡。治所在今山东莘县北十里。隋大业初省入莘县。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五年 (622) 并入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