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云山

五云山

①在今浙江义乌市西。《方舆纪要》卷93义乌县:五云山“在县西四十里。五云溪出焉”。

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宋《淳祐临安志》卷8:五云山,“《旧图经》云:在钱塘县,约高百丈,周回一十五里,山中有真际院,岭上有天井,大旱水不竭”。

③即五名山。在今湖北红安县东南。《方舆纪要》卷76黄安县:五云山“在县南十五里。山有仰天窝,最为险绝,��巃霞举,仅通一线,登之可瞰城中虚实,为近郊之要害,又有平田千顷可耕”。

④在今贵州江口县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省溪司:五云山在“司西五里。常出五色云, 因名”。


在湖北省红安县东南。原名五名山,明嘉靖中知府周思久游此,改称五云山。山体呈南北走向,由页岩和砂岩构成,主峰海拔338.7米。林木以松、杉为主。有天窝书院旧址。


猜你喜欢

  • 会川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会川府置,属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治所在武定州(今四川会理县东南十里)。辖境相当今四川会理、会东等县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会川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大理会川

  • 贤令山

    在今广东阳山县北二里。因唐代韩愈被贬作阳山令而得名。《方舆纪要》 卷101阳山县: 贤令山 “唐韩愈为阳山令,尝读书于此,有读书岩。山以愈名也”。《清一统志·连州》: 贤令山“一名牧民山。冈峦横列,中

  • 齐国

    ①西周初吕尚封国。初都营丘,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一说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临淄故城)。胡公徙都薄姑,即今山东博兴县东北十五里薄姑城。献公又徙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北临淄故城。春秋时齐桓公首先称霸

  • 慕役长官司

    明洪武十九年 (1386) 置,属永宁州。治所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花江镇。清乾隆年间裁。“慕役” 系彝语音译,意为水井或龙井。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慕役寨置,治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

  • 岸门城

    明嘉靖间建,在今陕西耀县西北。清嘉庆《耀州志》 卷3: “岸门在州西北八十里分水岭上。嘉靖三十二年参政张涣以虏报急,乃令知州李延宝筑此。”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置,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属

  • 飞乌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升飞乌镇置,属新州。治所在故郪王城(今四川三台县南九十里郪江镇,即千字坟)。《旧唐书·地理志》 飞乌县:“取飞乌山为名。”大业初属新城郡。唐武德初属梓州,贞观二十二年(648)移

  • 铜柱滩

    在今四川涪陵市东乌江注入长江处。《水经·江水注》: 江水 “于黄石, 东为铜柱滩”。《寰宇记》 卷120涪陵县: 铜柱滩,“ 《周地图记》云: 涪陵江中有铜柱滩,昔人于此维舟,见水底有

  • 辰时村

    即今河北深州市东北三十里辰时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深州图:东北有辰时村。

  • 赤源县

    1934年1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属陕西省。治龙咀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李家岔乡龙咀河)。取“红色政权发源地”之义。1936年撤销,并入安定县。旧县名。(1)陕甘苏区设。1935年初由陕西省安

  • 东高山

    又名登山、东门山。在今湖北咸宁市东。《清一统志·武昌府一》:东高山“在咸宁县东 一里。为邑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