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犯天下之不韪

犯天下之不韪

左传.隐公一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韪:对,是。后以犯天下之不韪谓公然去敢干天下人认为最大的错事。亦作“冒天下之大不韪”。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第三顾虑苏联和欧洲的人民以及各国的人民反对它,它得冒天下之大不韪。”


见“冒天下之大不韪”。章炳麟《革命之道德》:“自正始以来,大义不明……遂使嵇绍之贤,且~而不顾。”


【词语犯天下之不韪】  成语:犯天下之不韪汉语词典:犯天下之不韪

猜你喜欢

  • 赵讴

    同“赵津歌”。南朝 宋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江南进荆艳,《河激》献赵讴。”【词语赵讴】   汉语大词典:赵讴

  • 龙归剑杳

    源见“丰城剑气”。指传说雷焕子雷华佩剑堕入延平津化龙飞去之事。比喻帝业成而功臣隐遁。明徐灿《永遇乐.舟中感旧》词:“近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

  • 士衡文

    《晋书.陆机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晋陆机字士衡少有奇才,文章盖世。“士衡文”指其《吊魏武帝文》。后因用喻佳作。唐.皇甫冉《送萧献士》:“西陵倘一吊,应有士衡文。”此以

  •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窝。比喻做事要留有余地。或喻为人狡猾,诡计多端。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长期担任齐国相国,门下食客多至三千余人。公元前295年,他想派人到他的采邑薛邑收债,一个门客冯谖要求担任这一

  • 潘郎鬓雪

    同“潘安白发”。清蒋敦复《莺啼序.题顾澹园移春图》词:“潘郎鬓雪,画里青娥,付镜中白苎。”

  • 一瓢喧

    源见“许由瓢”。指世间烦恼。金元好问《箕山》诗:“尚厌一瓢喧,重负宁所屑。”

  • 冰消瓦解

    比喻事物彻底消释、涣散或崩溃。晋成公绥《云赋》:“于是玄气仰散,归云四聚:冰消瓦解,奕奕翩翩。”亦作“冰散瓦解”。《三国志.魏志.傅嘏传》裴松之注引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

  • 蝶入枕

    同“蝶梦”。宋陆游《连夕熟睡戏书》诗:“蝶入三更枕,龟榰八尺床。昏昏君莫笑,差胜醉为乡。”

  • 鸿雁于飞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序》:“《鸿雁》,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诗经.小

  • 骚酒名士

    《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晋王恭字)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王恭所说的“名士”,不是以才出名,而是以饮酒、读《离骚》出名,故只堪称“骚酒名士”。后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