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冒犯,违犯;韪,(wěi伟),是,对。冒天下之大不韪,形容冒犯了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公元前712年,息国发兵进攻相邻的郑国,结果大败而归。左丘明评论说,息侯犯了五大错误,犯了这“五不韪”,却去攻打别国,失败不是必然的吗?

【出典】:

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以是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例句】: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13《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述宾 冒,冒犯,不顾。不韪,不是,过错。冒犯天下人认定的最大的错误,指公然不顾公众舆论的反对,明目张胆地干坏事。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张贤亮《小说中国》:“而我就觉得他的胆识是历史上任何一位资产阶级的或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都不可比拟的,竟敢~,公然‘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这一下子就站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一般作贬义。多用于形容人的举止行为方面。亦可反其意而用之,作褒义。→偭规越矩 明目张胆 为所欲为 ↔顺天应人。 也作“犯天下之不韪”、“冒大不韪”。


犯了人所公认的大错,谓之 “冒天下之大不韪”。

“冒”,冲犯、冒犯。《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单于……直冒汉围西北驰去。”颜师古注: “冒,犯也。”

“不韪”是什么意思呢?

“韪”,《说文·是部》释为 “是也”。段注: “荀爽 《对策》曰:‘五韪咸备。’韪与是义同,六书之转注也。”《汉书·叙传下》: “昭韪见戒。”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明其是者,戒其非也。”亦训 “韪”为 “是”。

因此,“不韪”即谓 “不是”, “不是”即不对、错误。 “大不韪”便是大错误、极大的不对。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便是犯了天下公认的大错。

语源 《左传·隐公十一年》: “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杜预注: “息国弱。郑息同姓之国。言语相恨当明征其辞,以审曲直,不宜轻斗。韪,是也。”

春秋时期,弱小的息国为了一点小事与同姓之郑国发生了争执,息君怀恨在心,不考虑出兵是否正当,不考虑本国有多大力量,不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不想想出兵有无理由,也不考虑动武有无罪责,就这样 “犯五不韪”而去攻打强大的郑国,其丧师失败不是很合乎情理的吗?

息国敢这样 “犯五不韪”,当然是咎由自取了。后世因此形成了“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语。


【词语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汉语词典:冒天下之大不韪

猜你喜欢

  • 天下之能事毕矣

    能事:能做到的事。 凡能做到的事都做到了。 表示万象包罗无遗。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后汉书.律历志下》:“若夫用天因地,揆时施教,颁诸明堂,以为民极者,莫

  • 玉壶盛泪

    晋王嘉《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咸熙元年,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

  • 絮酒炙鸡

    源见“炙鸡渍酒”。指祭品。常用为悼念朋友之词。明方孝孺《与讷斋先生书》:“伏枕呻吟作一文,谨奉去,朔日奠……絮酒炙鸡,恐不蠲洁,不复赍上。”【词语絮酒炙鸡】  成语:絮酒炙鸡汉语大词典:絮酒炙鸡

  • 使者星

    同“使臣星”。明王世懋《送李太史元甫册封蜀藩》诗:“汉宫朝浥仙人露,益部宵占使者星。”

  • 鲁东家

    源见“东家丘”。指孔子。宋黄庭坚《柳闳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圣学鲁东家,恭惟同出自。”宋刘宰《赠江西吴定夫》诗:“君师鲁东家,二说当舍旃。”

  • 乌衣诸郎

    源见“乌衣门第”。指东晋时王 谢两大贵族子弟。《南齐书.王僧虔传》:“甲族向来多不居宪台,王氏以分枝居乌衣者,位官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我亦可试为耳。’”《景定建康志》卷十六:“

  • 金縢

    《尚书.金縢》:“武王疾,周公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匮中;其后周公因管蔡流言,避居东都,成王开匮得其祝文,乃知周公之忠勤,执书而泣,遂迎周公归成周。”因其匮缄之以金,故称金縢。縢,音té

  • 青牛老人

    源见“紫气东来”。指老子。亦借指有道之人。唐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诗:“白马公孙何处去,青牛老人更不还。”

  • 同功一体

    功绩相等,地位相同。《史记.黥布列传》:“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其他 一

  • 无弦琴

    《晋书.陶潜传》:“〔陶潜〕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后指用以表示高情雅趣的象征性的琴。唐白居易《夜凉》诗:“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