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染指

染指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大鳖,又名团鱼)于郑灵公。公子宋(字子公)与子家(归生)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掌管膳食的小官吏)将解鼋(此指把熟鼋分解开,以便于食用),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后因以“染指”比喻沾取非所应得的利益。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诗:“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染指”又称“染鼋”。唐.黄滔《谢试官(代)》:“非敢染鼋,所希留马,干渎清严,下情不任湟惕屏营(惶惧的样子)之至。”(见《黄御史集》卷七)


染指”一语比喻占取非应得的利益。

春秋时期,楚国有人向郑灵公进献了肥美的甲鱼,郑灵公十分高兴,立即让厨师杀后烹食。这时,大夫宋子公用食指指着鼎里煮的甲鱼悄悄对大夫子家说: “以后我要是寻到这样的南国美味,一定好好品尝!”

甲鱼弄好以后,郑灵公请诸大夫尝鲜,唯独不叫十分想尝鲜的宋子公品尝。宋子公十分恼怒,也不顾君臣之礼,快步走到鼎旁,用食指蘸了一点鱼汤尝了尝,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后来,人们把宋子公的这种行为称作 “染指”,用以比喻占取不当得的利益之意。故事见于 《左传·宣公四年》。


【词语染指】   汉语词典:染指

猜你喜欢

  • 兔葵燕麦

    唐.刘禹锡《刘梦得文集》卷四《再游玄都观绝句诗引》:“重游兹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唐.孟荣《本事诗》:“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

  • 东林十八贤

    源见“莲社”。指晋代在庐山 东林寺结莲社的十八位僧俗。明袁宏道《途中怀大兄》诗:“东林十八贤,高举标奇致。”【词语东林十八贤】   汉语大词典:东林十八贤

  • 齐州三士

    源见“二桃杀三士”。指被阴谋残害的勇士。元朱德润《赋桃实》诗:“东方小儿偷不得,暗洒齐州三士血。”

  • 五君

    源见“五君咏”。指魏 晋时名士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皆竹林七贤中人物。宋熊与龢《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山 王愧五君。”【词语五君】   汉语大词典:五君

  • 掌上明珠

    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因以“掌上明珠”比喻极受疼爱的人。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宋辛弃疾《永遇乐.送陈光宗知县》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偏正 比

  • 言为心声

    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后以“言为心声”谓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清龚自珍《别辛丈人文》:“我思孔烦,言为心声。”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文学救国法》:“

  • 访蓬瀛

    《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

  • 东篱风采

    源见“东篱菊”。指陶菊风采。宋 郑 清之《念奴娇.菊》词:“金阙栽培端正色,全胜东篱风采。”

  • 天骄子

    同“天之骄子”。唐杜甫《留花门》诗:“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

  • 吹笙凤鸣

    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