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七 婴孩诸风门 总论

《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七 婴孩诸风门 总论·

卷三百六十七 婴孩诸风门

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七 婴孩诸风门 总论

夫风者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小儿血气未定。肌肉脆弱。腠理虚疏。为邪风所中。以春甲乙得之则中于肝。以夏丙丁得之则中于心。以季夏戊己得之则中于脾。以秋庚辛得之则中于肺。以冬壬癸得之则中于肾。各随其腑脏之兪所中。则为脏腑之风。或客于皮肤肌肉荣卫。或留于节膜骨髓。随其变化。为病不一。各有微甚之状。大率与大人所得证候皆同。特小儿治之。分剂多寡差殊。宜消息以调之。

杨氏曰。血气未定。寒温失调。内则盛热蕴蓄。外则腠理虚开。致风邪自背上五脏兪而入。乘其外虚而暴中之。其状昏不知人。壮热狂燥。搐制气粗。口噤痰潮。必有五脏中风之证。盖风寒暑湿亦入。杨氏曰。又有小儿多因感风。久嗽不能发散。致风邪入肺脏之络。遂中肺风。目能视人。口不能言。是其候也。杨氏曰。是风也。始入于腠肤。次达于经络。而搏于筋脉。风入颔颊之筋则口?而牙紧。风塞咽喉声音之门。则语不出而失音。风与气搏以痰隔。则喉间如鼾鼻□合之响。搏于筋脉。得寒则拘急挛痛。脉必浮紧。得热则缓弛不随。脉必浮洪。风夹寒邪即挛风。湿夹热气即缓弛。宜追风毒锉散等。大抵脉浮病在表。脉实病在里。脉洪病在上。在表宜散发。在里宜促导。促于上胸膈澎湃者宜吐之。若虚寒者附子川芎不可缺。古人治法。以灼艾为本。又当消息权度而投剂焉。

朱氏曰。凡治风先理气。不可专服风药。攻之愈急则风势愈甚。且调治气血和平。荣卫调畅。则风疾不治而自愈。

风证。其中人也卒。其眩人也晕。激人痰潮。昏人神乱。邪气反缓。正气反急。正气引邪。为?斜。为窜视。为掣纵。为搐搦。为瘫痪。为反张。在阳则皮肤缓。缓则四肢不收。在阴则腹里急。急则一身不能俯仰。随其邪气表里深浅受证也。

偏枯者。血气偏虚。半身不遂。股肉枯瘦。骨间疼痛。风痱者。神智不乱。身体不痛。四肢不拳。一臂不随。能言者可治。风□□意者。忽然迷仆。舌强不语。喉中窒塞。噫噫有声。身软有汗则生。风痹者。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其人肉厚身顽。不知痛痒。风多则走注。寒多则疼痛。湿多则重着。在筋则筋屈不伸。在脉则血凝不流。在肉则不仁。内经曰荣气虚则不仁。明理论曰。不仁者不知痛痒也。在骨则癃重。心中风偃卧不能倾侧。发失音。其舌焦赤。若汗流唇赤可治。灸心兪。若唇上白黑青黄。乃心坏为水。不治。肝中风踞坐不能低头上视。多在胁偏疼。诸筋挛急。头目瞤动。若其目青绕两目。连额微青面黄者可治。灸肝兪。若大势青黑。目一黄一白不治。脾中风踞致腹满。皮肉瞤动。四肢不收。若唇黄身通黄。吐醎汁可治。灸脾兪。若手足青足冷。或目下青不治。肺中风偃卧。胸满气短。喘息时嗽。燥闷汗出。目能视人。口不能言。若鼻四围至口。及目下色白者可治。灸肺兪。若鼻口目下色黄乃肺坏为血。及寻衣摸空。不治。肾中风踞坐面浮。腰脊痛引小腹。其耳黑。视左右胁。点点黄色可治。灸肾兪。若胁上黄点。面如土色。鬓须直。齿黄赤不治。胃中风腹满胀。膈塞不通。张口喘息。额上多汗。

杨氏曰。或曰。中风诸脏不关诸腑。然胃为五谷之海。皆取气于胃。孙真人曰。所谓所食竟取风于胃风是也。中风多是恶风自汗。心风脉浮洪。肝风脉浮弦。肾风脉浮滑。肺风脉浮涩。脾风脉浮缓。或以三部候之。或以本脏脉取之。不可一概论也。(中风恶证。诗曰。中风恶证细推求。口噤虚迟脉数忧。眼合不开并窜证。面诽面黑手难收。口开吐沫气粗大。发直头眩汗不流。鼾鼻□合哀鸣兼鼻冷。遗尿泻血并皆休)

中风者。人之骤病。一时仓卒。若未能精审五脏受证。且先与搐鼻开关、豁痰气。盖中风皆因痰郁气滞而作。痰消气下病势稍苏。然后辨证灸治。凡治风先理气。治风良剂。小续命汤为首。排风汤次之。然二药主风不主气。须以人参顺气散、乌药顺气散佐助其间。气一流行。则风自疏散矣。顺气则苏合香丸。南木香辈。消痰则白丸子。南星半夏可用。如银粉铅硝等。谨勿妄施。寒毒入胃。则血脉凝滞。真气销铄。而成废人。俗云。热则生风。大纲然耳。亦有胃虚气虚血虚而生风者。则天雄、附子、官桂、川芎不可缺也。

又小儿三五岁。或七八岁至十余岁。发惊涎潮。搐搦如拽踞。不省人事。目瞪喘急。将欲死者。内经曰。此者得之在母胞胎之所受。悸惕惊骇恐惧之气。故令小儿轻者为惊风天吊。重者为癵病风搐。胎中积热者为剂风。以上诸风证。可用吐涎散吐之。吐讫宜珠犀龙麝清凉坠痰之药。其食乳子母皆宜服之。安魂定魄之药定志丸之类是也。故妇人怀孕之月。大忌悲忧惊怖。纵得子必有前疾。小儿风热涎嗽者。以通圣加半夏。同煎温服。

中风附论

夫小儿中风者。由气血未定。肌肤嫩弱者。若将养乖宜。寒温失度。腠理虚开。则为风所中也。

蛇头丸 若儿搐搦不已。惊狂迷闷。角弓反张。或昏沉啮齿。双目直视。频唤不省。变为癵证。亟宜服此药以除之。却不可多进。须臾以疏风药相间调理。凡服此药。亦须先以木香、乌药、枳壳、槟榔、磨少许灌之。却服庶使关节通透。药力无不利。

朱砂三钱 紫粉五钱 全蝎十五个去毒 生麝香半钱 花蛇头酒浸去皮骨五钱 沉香 真郁金 五灵脂 白附子各五钱 金银箔各五片 片脑子半分 蛇含石二两炒煅令赤浓煎甘草汤淬以手捻得苏为度方可用 白僵蚕 南星 天麻各五钱 右为末。炼蜜如小指头大。每服大者一丸。小者半丸。随证依然。大风膏汤引下。一方加防风。

大风膏 定诸般风搐。

天麻三钱 防风一两 天竺黄五钱 花蛇酒浸去皮骨 蛇含石二两烧红醋煮七次 青黛 紫粉各三钱 僵蚕炒去丝五钱 蜈蚣酒浸去粪一条 大赭石一两烧醋淬七次 白附子 辰砂各五钱 麝香半钱 全蝎五个去毒 天南星三两姜汁浸焙乾 右为末。炼蜜丸。久留用面糊丸。如小指头大。每服大者一丸。小者半丸。慢惊冬瓜子仁汤下。搐搦鸡冠血薄荷。急惊班竹叶薄荷汤下。化涎桑白皮汤。退潮热。薄荷磨刀水。止嗽北五味子、杏仁。夜啼灯心、灶心土、蝉退、浓磨灌下。

天南星丸 治小儿中风。四肢拘急。心神闷乱。腰背强硬。

天南星一分泡制 腻粉一分研入 白附子半两炮裂 半夏半两汤洗二次去滑 麻黄半两去节根 五灵脂一两 乾蝎一两微炒 金箔银箔各二十片 槐子微炒 防风去芦头 朱砂细研水飞过 犀角屑各半两 牛黄细研 麝香各一分细研 右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用醋一大盏。入药末一半。以慢火熬成膏。次入余药。末和丸。如绿豆大。一岁一丸。二岁二丸。三五岁至三丸。以温酒下。日三四服。

长理石汤 治小儿卒中风。状如欲绝。增损续命。

长理石碎 赤石脂碎 石膏碎 滑石碎 桂去粗皮 白石脂碎 大黄锉炒令香 防风去叉 牡蛎烧碎 龙骨碎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 栝蒌根锉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 寒水石一分 右粗捣筛。一二岁小儿。每服一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温服。服后汗出。以粉傅之。若有热者。增大黄。不汗者加麻黄。无寒水石。以朴硝代之。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牛黄丸 治小儿中风。手足搐搦及惊风。

牛黄细研 乾蝎微炒 防风各一两去叉 犀角屑半两 麝香细研 铅霜各一分细研 天麻 天竺黄细研 白附子炮制 乌蛇肉各半两炙令黄 天南星一分炮制 腻粉一钱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右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用温薄荷酒研下三丸。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续命汤 治小儿卒中风恶毒。及久风四肢不随。并身□单躭。不能行步。角弓反张。一名苦生汤

甘草炙半两 黄芩去黑心一两 石膏一两 人参一分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二两 芎? 葛根 升麻 杏仁十枚汤退皮去尖双仁麸炒令熟 当归切焙 桂去粗皮 独活去芦头各半两 右粗捣筛。三四岁儿每服一钱。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连夜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汗出。水傅之。避风。

青黛膏 治中风昏闷呵欠。手足微冷。

天麻半两 白附子三钱 蝎梢半两 麝香一钱 花蛇肉酒炙 天竺黄二钱 青黛二钱 朱砂三钱 右为末。炼蜜丸。皂角子大。薄荷汤下。

花蛇丸 治中风项强天吊。惊风癵疾。

僵蚕炒 白附子 南星 朱砂 全蝎 花蛇肉酒浸炙十次去骨各等分 右为末。烂饭为丸。如粟大。麝香汤下。

大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疼痛。筋脉拘急。小儿凡得中风之疾。未作余病可服。

麻黄去节一两半 桂去皮 当归洗去土 人参 石膏 白姜各一两 甘草炙 川芎 白芍药各半两 杏仁分去皮尖炒锉入 以上十件系本方。续加防风去芦 犀牛角屑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半盏。薄荷二叶。煎三分。去滓服。

排风汤 治中风狂言。失音不语。精神昏困。诸般恶证。

白鲜皮 白术 白芍药 桂去皮 当归洗酒浸一宿 芎? 防风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 甘草炙半两 川独活去芦 白茯苓去黑皮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半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半盏。生姜三片。煎至三分。大小以意加减。热盛痰壅。大便不利。当用金星丸下。自利可服夺命散。

小续命汤 治中风不省人事。涎鸣反张。失音厥冷。(方见283页)

银箔散 治或吐或泻。涎鸣微喘。露睛惊跳。(方见474页)

槐子煎 治小儿中风不省。

槐子一两炒 白僵蚕一两炒 防风一两 白附子一两 乾姜半两 麻黄牛两去节 半夏半两汤洗七次 以上捣罗为细末。用好醋两大盏。慢火熬成膏。次用 朱砂半两水飞 牛黄二分 麝香一分 金箔二十片细研 右拌匀。和成膏。如绿豆大。每服五粒。温酒下。量儿大小加减。若牙关紧急。即化破灌之。

石膏汤 治小儿风痱。不能语。口眼?斜。四肢不随。

石膏碎一两 甘草炙半两 射干半两 桂去粗皮半两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一两 芍药半两 细辛去苗叶一分 当归切焙半两 右粗捣筛。二三岁儿。每服一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温服。日三。量儿大小加减服。

羌活散 治小儿中风。筋脉拘急。或手足瘛痵等。

羌活去芦头三分 芎?三分 防风去叉三分 天麻半两 白附子一分 当归炙乾切焙三分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 甘草炙一两 右为散。一二岁儿。每服半钱。乳汁调服。三四岁儿服一钱匕。日三服。如无乳。熟水调服亦得。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乳母亦用暖酒调下一钱。

大黄汤 治少小中风。状如欲绝。

大黄 牡蛎 龙骨 栝蒌根 甘草 桂心各十二铢 赤石脂 寒水石各六铢 右口□父咀。以水一升。内药半两。煮再沸。绞去滓。半岁儿服如鸡头子大一枚。大儿尽服。入口中即愈。汗出粉之。药无毒。可每日二服。有热加大黄。不汗加麻黄。无寒水石。以朴硝代之。

螵蛸散 治小儿中风痰盛。

桑螵蛸 天麻各一两 天南星炮 白僵蚕炒 乾全蝎一分 以上捣罗为末。次用 腻粉 牛黄 麝香各一钱研 右同拌匀。再研细。每服一字至半钱。温酒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羚羊角散 治小儿中风。筋脉拘急。项强腰背硬。手足搐搦。发渴不定。

羚羊角屑 防风去芦头 麻黄去根节 黄芩 桂心 细辛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 羌活三分 右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一两沸。温服。量儿大小加减。频服汗出效。(一方无竹沥。用木瓜同煎。或麝香。)

朱砂丸 治小儿中风。口眼偏斜。筋脉拘急。及胎中疾病。

朱砂半两研细水飞过 牛黄细研 麝香细研 乾蝎微炒 天麻 白附子炮制 白僵蚕微炒 乾姜炮制以上各一分 右为散。入研了药令匀。用软硬米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乳汁化下。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一方无乾姜)

摄生饮 治中风。一切卒中。不论中寒、中暑、中湿、中气。及痰饮之类。

南星大者湿纸略炮用二钱 半夏用白者汤四七次 南木香各二钱 细辛 石菖蒲 苍术 甘草炒各二钱 右锉散。每服一钱。姜三片。慢火煎。取其半。调苏合香丸一粒。灌下。痰盛者。又加全蝎。

防风温胆汤 消痰顺气痚风。

半夏 枳壳去瓤麸炒 茯苓各半两 陈皮 防风各二钱半 甘草一钱半 人参二钱 右锉散。每服一钱。入生姜、紫苏叶同煎服效。一方无人参。

白玉丹 治小儿中风涎潮。

天南星用生一两 半夏用生一两 白僵蚕一两炒 桂心一两 石菖蒲一两一寸九节以上捣罗为末次用 腻粉一分 龙脑一分并细研 右拌匀。取生姜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参汤下。

追风散 治小儿因惊中风。角弓反张。及慢脾风。

全蝎一个 母丁香一个 瓜蒂七枚 赤小豆四十九粒 右为细末。大小加减一字许。米饮调灌之。吐出风涎。方可治。然后服药。

天麻丸

天麻一钱 白附子一钱 大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赤脚蜈蚣一钱 白花蛇 项肉一钱 羌活一钱 麻黄半两捶碎水煎去滓熬成膏 右为末。以麻黄膏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薄荷汤酒磨化咽下。立愈。

牛黄散 治小儿中急风。口眼但搐搦。背强直。手足拘急。

牛黄一分细研 麝香一钱细研 腻粉一钱研入 天南星一分生使 桑螵蛸三分微炒 乾蝎一两半生用半微炒 白花蛇一两半腰以前者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 右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以温酒调下一字。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追风毒锉散 治中风。内外皆热。

大黄一分 槟榔 桑白皮各半两炒 羌活一两 防风半两 郁李仁一分炒 右锉散。每服一钱。黑豆三十粒同煎。乳食后服。

白花蛇散 治小儿中风。啼声不出。及心肺中风。尤宜服。

白花蛇半两酒浸去皮骨炙黄 羚羊角一两屑 桂心一两 菖蒲一两一寸九节 人参一两去芦头 川乌头半两炮去皮脐 右为细末。每服一字至半钱。点麝香荆芥汤调下。并服之。

郁金丹 治小儿潮发。涎盛者。

郁金末 天南星炮 蝎梢 桔梗各半两 以上捣罗为末。次用 腻粉一钱 巴豆五枚童子小便浸一宿去油心膜 右研匀。滴水和。如黍米大。每服五粒。煎荆芥汤冷下。量儿大小加减。

半金散 治心肺中风。宜服之。

南星微炮二钱 木香一钱 橘皮一钱 全蝎二个焙 甘草炒半钱 右锉细。每服一钱。姜三片。慢火煎熟与之。虚冷者加熟附子。川芎少许。姜一钱。

比圣丹 治小儿心肺中风。并宜服之。

乾全蝎炒一两 羌活 白附子 天南星各半两生用 川附子一枚重半两炮去皮脐 右为细末。入腻粉一钱。研匀。炼蜜和。如绿豆大。每服五粒至七粒。煎荆芥汤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慎火草散 治小儿汗出中风。一日头颈腰背热。二日即腹热。手足不屈。

慎火草乾者半两景天草是也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炮 丹参 白术各一分 右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浆水调服。三四岁儿服一钱匕。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三生饮 治一切卒中。不论中风、中寒、中暑、中湿、中气。及痰饮之类。

南星生 川乌生 半夏生 木香各一钱 右锉。生姜煎服。

天附散 治小儿一切风疾。

天麻一两 附子半两 防风一两 甘草半两 右件药。捣罗为末。以熟汤调服。若急惊。加朱砂、龙脑少许。煎薄荷汤下。

百部丸 治肺中风。

百部炙五钱 麻黄去根节 杏仁四十个炒去皮尖 右为末。蜜丸芡实大。常服。温水下。治壅嗽。若肺受风邪不散。喘急。煎陈皮、桑白皮、罂粟壳汤化下一丸。仍灸肺兪五壮。痊。

郁金散 治小儿中风吐涎。

郁金半两末 腻粉 巴豆十二颗以小便浸一宿去皮出细研如膏 右药都研令匀。每服以橘皮汤调下一字。吐涎出即效。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石膏汤 治小儿中风。手足拘急。

石膏研三分 真珠末水飞过一两 右同研匀细为末。三四岁儿。每服一钱。水七分。煎至三四分。去滓温服。日三。量儿大小。以意加减。(一方作真珠。先以水二升。煮石膏五六沸。内真珠。煮取一升。稍稍分服。)

麝香散 治新生小儿中风。

麝香细研一分 驴鬵头毛手大指大一把 右以乳汁。和驴毛令得所。于铜器中。微火炒令焦。取去。与麝香同研。令如粉。每服一字。乳汁调下。连夜三服。(如小儿不能饮。筒贮。泻着喉中。然后饮乳。)

附子散 治中风厥冷。

生附子一分 木香半分 右锉细。每服半钱。姜两片煎服。

稀涎散 治中风昏闷。痰潮隔闭。宜用救急。(方见466页救急稀涎散)

夺命散 大控风痰。不问慢惊。急风。痰壅塞喉间。其响如大潮。百药不能过咽。命在须臾。服此良久。药裹涎随大便过如稠涕胶粘。乃药之神效无比。他证不可服。(方见467页)

没心草汤 治小儿破伤风。

没心草半两 白附子一分炮制 右为散。每服以薄荷酒调下一字。量儿大小。加减服。

丹参散 治小儿汗出中风。身体拘急。壮热苦啼。

丹参半两 鼠粪三十枚微炒 右为散。每服以浆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阿胶散 治小儿肺中。喘促涎潮。鼠眼斜视。(方见763页)

瓜蒂散 壮实者可用。治风痰壅塞。诸药化不下者。

用甜瓜蒂末三钱。加轻粉一字。水调灌。良久痰自出。如未出。含沙糖一块下咽。即吐。

交济汤 治中风。肢体缓弱。筋节疼痛。

小续命汤(方见283页) 排风汤(方见267页) 人参顺气汤(方见诸风门中风类)(按原方:天台乌药五两。桔梗去芦。川白芷。川芎。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各二两半。麻黄去根节。枳壳去穰麸炒。各一两半。乾姜炮七钱半。人参去芦半两。右细末。每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八分。食前服)乌药顺气散(方见诸风门诸风杂治类)(按原方:麻黄去根节。陈皮去穰。乌药去木。各二两。白僵蚕去丝嘴炒。川芎炒。枳壳去穰麸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两。乾姜炮半两。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温服)右以四药合和。入槟榔、石菖蒲、生姜、煎服。又方用排风汤、续命汤、及和入鸡心槟榔、生姜、同煎服。次以乌药顺气散加全蝎。亦名交济汤。

朱砂丸 治中风痰涎壅盛。

南星 白矾生用 巴豆去油 杏仁炒别研 赭石 朱砂 半夏各等分 右为末。面糊为丸。如粟壳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葱白薄荷汤下。

蝉花散 治风痰。

白茯苓三钱 玄胡索半两 茯神三钱 粉草二钱 蝉退二十个去足 蝉花二对 乌蛇肉酒浸去皮 天麻 全蝎炒 白僵蚕各一两炒 以上捣罗为末。次用 朱砂半两水飞 龙脑一钱 右拌匀。每服半钱。温酒调下。

甘草摩膏 治小儿新生。肌肤嫩弱。善为风邪所中。身体热中风。手足惊掣。及中天风方。

甘草炙 防风去叉各一两 白术 桔梗各三分 雷丸二两半 右为粗末。用不入水猪脂一斤。锅内火上先炼过。去滓。入诸药末。更煎令成膏。新绵滤去滓。入瓷盒内贮之。每用时取少许。炙手以膏摩之百度。寒者更热。热者更寒效。小儿无病。每日以膏摩顖上及手足心良。辟风寒。一方无白术。

丹砂丸 治小儿中风。口眼牵急。

丹砂研 乾蝎去足微炒 白僵蚕微炒 天南星炮制各半两 白附子一分 右捣罗。四味为末。入丹砂令匀。面糊和丸。如绿豆大。一岁儿服一丸。薄荷汤下。一方无白附子。名朱砂丸。

白僵蚕丸 治小儿中风天□□钓。惊邪气癵。

白僵蚕炒一两 乾蝎炒一分 白附子炮一两 天南星炮 乌蛇酒浸令香熟去骨各半两 右为末。粳米饭为丸。如麻子大。三岁儿每服三丸。以薄荷温酒下。连夜三服。随儿岁数。以意加减服之。一方无朱砂。

星香饮 治中风。

石膏汤 治小儿中风口噤。颔颊挛急。冥冥如醉。

石膏一两 独活一两 川升麻一两 麻黄半两去节 桂枝半两 赤芍药半两 防风半两 细辛半两 甘草一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薄荷竹叶各少许。煎五分。去滓温服。

桂枝散 治小儿中风口噤。四肢拘急。

桂枝 独活 麻黄去根节 赤芍药 川大黄锉微炒 防风去芦头 细辛以上各一分 右为散。不计时候。以薄荷温酒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

乌犀散 治小儿中风。口噤体热。筋脉拘急。

犀角屑 羚羊角屑 防风去芦头 黄芩以上各一分 麝香一钱研细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右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酒研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防风散 治小儿中风。卒口噤不开。昏沉冥冥如醉。

防风去芦头 川升麻 羚羊角屑 羌活 石膏以上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抵圣丸 治小儿中风口噤。

腻粉二钱 羌活 白附子炮制 乾蝎微炒 天南星炮制各一分 右为末。入腻粉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用薄荷水研破三丸。服后吐出风涎。或泻出如葵汁相似即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一方抵圣散。有荆介、巴豆。

治小儿中风口噤。不知人事。欲死。宜服此神验方。

乾蝎一枚尾全者微炒 瓜蒂七枚 赤小豆二七粒 右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服后以吐为效。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中风口噤

柏叶一握 葱白一小束 右同研为泥。用酒煎。温服。

治小儿中风。口噤不出声。宜服此方。

用雄雀粪半两。微炒细研。以面糊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又方

用鸡粪白。如大豆许。不计时候。以温酒研服之。一方水调服。

又方

用竹沥半合。微温灌之。

白丁香丸 治小儿中风。口噤不下物。

用家雀屎末。水丸如麻子大。用温酒服。或为末涂乳头令服。如无雀屎。用鸡屎白亦良。一方用雄雀屎。水为丸。以水下五丸。名雀屎丸。

治小儿中风。口噤乳不下。

用白蜡烧末。水服一钱。

星苏散 治诸风口噤不语。

用天南星略炮。锉散。每服三字。姜四片、紫苏五叶、煎取其半。却入雄猪胆汁少许。温和服丸。不语者。大小便须要调导。治慢风不语。只用南星。更以人参、石菖蒲为佐。

附子散 治小儿中风。伤寒眼目不开。手足厥冷。口多出涎。啼声不出。齿噤。或时搅躁闷。

附子半两 蜣螂一分去翅足微炒 人参一分 葛根半两锉 桂心一分 右件药捣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追风散 治小儿中风。不知人事。牙关紧急。

以藜芦去苗。浓煎防风汤。洗焙乾。切作片子。微炒褐色为末。每服一字。温水调下。吐涎为妙。未吐再服。

中风失音不能语附论

夫小儿卒失音不能语者。由喉咽是气之道路也。喉咽者。声音之门户。若有暴风寒气。客于喉咽之间。喉咽得寒则不能发声。故卒失音也。不能语者。语声不出。牙关噤也。

乌犀丸 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咽中不利。筋脉拘急。一名省风汤

乌犀角屑半两 牛黄细研 白附子制炮 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僵蚕微炒 乾蝎微炒 天南星生用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以上各一分 腻粉一钱入研 右为末。用软饭和丸。如黍米大。不计时候。以薄荷生姜汤研下二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一方无腻粉。

羚羊角丸 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肢节拘急。腰背强直。

羚羊角屑半两 防风半两去芦头 羌活半两 天麻半两 牛黄一分研细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白附子半两炮制 蝎梢一分微炒 麝香一分细研 右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酒研下两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木通汤 诸风失音。

木通 石菖蒲 防风 北梗 桑螵蛸 全蝎 白僵蚕 甘草各炒并用一两 南星 右锉散。每服三字。紫苏三叶、姜三片煎熟与之。大便不通。更加枳壳杏仁。

木通散 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四肢壮热。

木通 防风去芦头 川升麻 羚羊角屑 桂心以上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白丸子 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能啼。

白僵蚕半两微炒 藿香一分 天南星三分生研 腻粉一钱研入 乾蝎一分微炒 桑螵蛸一分微炒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黄米大。不计时候。用薄荷汤。入酒少许。研五丸服之。量儿大小加减。一方有菖蒲。无腻粉。

荆沥饮子 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手脚不能转动。心神烦热。

荆沥二合 生葛根汁一合 蜜一匙 竹沥二合 生地黄汁一合 右相和令匀。不计时候。温半服合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牛黄丸 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四肢拘急。

牛黄细研 天竺黄细研 羌活 麝香细研 乾蝎微炒以上各一分 右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酒研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竹沥膏 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牙关紧急。

竹沥半合依法旋取 生地黄取汁半合 蜜半合以上搅匀 桂心一两 石菖蒲一两九节取末 右调匀。慢火熬成膏。硬软得所。如皂子大。每一粒取梨汁化下。

竹沥饮子 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昏沉不识人。

竹沥 荆沥 消梨汁各二两 陈酱汁半合 右相和。微暖。量儿大小。增减服之。

肥儿丸 治风后。喑不能言。

芜荑 神麴 麦糵各泡 黄连等分 右为末。猪胆汁丸。麻子大。每服五丸。用陈皮、木香、使君子、炙甘草煎汤送下。盖黄连能去心窍恶血故尔。

杨氏方

北细辛 南星生 半夏生 皂角略煨去皮弦 右为末。搐鼻。用竹管盛。吹入鼻中。牙关紧。用乌梅或盐梅和药末搽牙。加麝香尤佳。

吐逐风痰

玄胡索七个 青黛二钱 猪牙皂角二片炮去皮子 右为末。以新汲水。调灌之。

通神散 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诸药无效。

乱发一两烧灰 桂心一两 右为末。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舌根硬强方。

陈酱汁半合 人乳二合 右相和令匀。少少与儿服之。

备急方 治吐逐风痰。

用清油灌入喉中。

羌活散 治中风失音。百药无效。

乱发灰 桂心 羌活 甘草各二分 右为末。淡竹叶。煎汤调服。

远志膏 治中风失音。腰背强直。

羚羊角 羌活 防风 朱砂 白附 天麻 蝎梢 麝香 牛黄 独活 金箔 茯苓 远志去心 僵蚕炒 蝉退 人参各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如皂角子大。薄荷汤下。

金砂丹 治中风痰潮。失音不语。面赤脉浮大数急。迷闷。口眼?斜。俱系风热之疾。半身亸曳。或伤寒刚痉。瘈痵口噤。急慢惊风。并皆治之。

白花蛇 乌蛇各用酒浸一宿去皮骨各一两 蝎梢去毒微炒 僵蚕炒 犀角 玳瑁 天麻 人参 茯神 甘草炒各一两 脑子 麝香 牛黄 雄黄 珍珠末 天竺黄 铁粉别研各二钱半 银箔二百五十片 朱砂五两通明煮飞 右为细末。再研匀。用真石脑油为丸。每两作十丸。用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煎人参汤化下。或竹叶汤亦可。新汲水亦可。量小儿大小。虚实加减。服不拘时。

绿云丹 治小儿风涎。

以铜青不计分两。细研如粉。用醋调面糊和丸。如鸡头大。每有中者。才搅便用薄荷酒磨下一丸。须臾便吐。其涎如胶。令人以手拔之。候吐罢神效。

中风不随附论

夫小儿中风不随者。因风邪中于肢节。经于筋脉。若风夹寒气者。即拘急挛痛。若夹于热。则缓纵不随也。

牛黄丸 治小儿中风。四肢不随。心神迷闷。宜服。

牛黄半两以熟绢袋盛于黑豆一升中炒豆熟为度别研入 犀角屑半两 天竺黄半两细研 白僵蚕半两微炒 郁金一分 地龙半两微炒 蜣螂一分去翅足炒 天麻一分 麝香一分细研 朱砂一两细研水飞过 天南星半两炮制 蚱蝉一七枚去翅足微炒 白附子半两炮制 乾蝎半两微炒 乌蛇肉二两酒浸炙微黄 乌鸦一枚去翅足洗制烧为灰用一两 右为末。入研了药令匀。以糯米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温酒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赤箭丸 治小儿中风。半身不随。肢节拘急。不能转动。

赤箭半两 牛黄半分细研 麝香半分细研 白僵蚕半两微炒 白附子半两炮制 羌活半两 白花蛇二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 桂心半两 右为末。入研了药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荆芥薄荷汤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漏芦汤 治小儿半身不随。并宜服之。

木通一两 漏芦一两 当归一两洗 白茯苓一两 天麻一两 羌活一两 甘草炙半两 荆芥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薄荷三叶。煎五分。去滓。放温服。

蓖麻散 治小儿中风。手足不随。诸药不效。宜服。

蓖麻子二十枚去皮别研 天浆子去壳一十枚 乾蝎三十枚 石榴一枚临要用时却取石榴子及七分盛三味药在内作泥求固济烧令通赤候药香气出即熟取出打破求便捣罗为末入后药三味 天南星 半夏 白附子各一分半 右将后药三味。并生用。捣罗为散。与前药相和。研令匀。酒调下一字。重者不过两服。一方用雀儿饭瓮。无天浆子。

赤箭汤 治小儿中风。半身不随。

赤箭一两 白僵蚕半两炒 白附子半两 独活半两 麻黄半两去节 白花蛇半两酒浸去皮骨 以上捣为末。次用 杏仁二十个面炒去皮尖 右同拌匀。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石榴皮少许。煎五分。去滓。放温服。

左经丸 治小儿筋骨疼痛。手足不随。行步不能。

草乌头白者去皮尖 当归 白胶香 木鳖子去壳入水研 五灵脂各三两半 斑蝥一百个去头足醋炙乾再焙蛤粉炒 一方有破故纸、玄胡索。与上各等分。 右为末。用黑豆去皮。生杵为粉。醋煮成。糊丸如鸡头大。五岁半丸。酒磨下。无时。

大圣一粒金丹 治小儿大人。急患中风。左瘫右痪。口眼?斜。涎潮。遍身疼痛。一切风癵之证。并皆治之。

大黑附子炮去皮尖 大川乌头炮去皮脐尖各二两 新罗白附子炮一两 白僵蚕炮去丝微炒 五灵脂去石研各一两 白矾枯 没药 白蒺藜炒去尖刺 朱砂 麝香各半两各别研 金箔二百片为衣 细香墨半两 右前六味同为细末。后四味研。傅合和。用井花水一盏。研墨尽为度。将墨汁搜和杵。臼内捣五百下。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阴乾。每服一粒。食后临卧。生姜自然汁磨化热酒服。再以热酒随多少饮之。就无风暖处卧。用衣披盖。得汗为愈。少者每粒分作二服。忌发风等物。孕妇不可服。

起死轻骨丹 治中风瘫缓。四肢不随。风痹等疾。及小儿惊风。

麻黄去根节秤五斤锉以河水二石熬之去滓成膏 桑根白皮须土下者自采锉白芷 苍术去皮 甘松只用腿子 川芎各二两 苦参三两半 右末之。六味研极细。以前麻黄膏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一盏研化顿服。临卧。取汁五匕。日间再服。手足当即轻快。小儿惊风。量与之。卒中涎潮。分利涎。后用之。其效不可具述。

治小儿中风。项强背起。出本草

以衣中白鱼摩之。

中风口?斜僻附论

夫小儿中风。口?斜僻者。是风入于颔之筋故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手三阳之筋偏急。而致口?斜僻也。

紫金丹 治小儿中风。口眼斜?。发歇不定。神识昏昧。

白花蛇生取肉焙乾 蝎梢炒 牛黄研 麝香研 乳香盏内溶过研各一钱 蜈蚣一条赤全者炙 丹砂研三钱 草乌头一分炭火内烧存性 天南星一分炭火内烧有一半性 右先将五味捣罗为细末。入研药合研匀。用酒煮面糊和丸。如麻子黍米大。量儿大小。每服三丸至五丸。煎桃符汤下。急惊风研服。

防风散 治小儿中风。口?斜僻。手足不随。风入于脏。或语不得。心神昏闷。

防风去芦头 川升麻 桂心 羚羊角屑 麻黄去根节 羌活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以上各一分 芎?一分 右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一两沸。分温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衣盖令汗出为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防己汤 治小儿中风。口眼?斜。

汉防己一两 川升麻一两 川芎一两 桂心半两 天麻一两 羚羊角屑半两 麻黄半两去节 右为细末。用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研。同拌匀。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薄荷两叶、煎至五分。去滓。稍热时时与服。一方有防风。无天麻。用竹沥半合。同煎服。

生地黄饮子 治小儿中风。面引口偏。身体拘急。舌不能转。宜服。

生地黄汁三合 竹沥三合 独活三分末 右相和煎四合。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治小儿中风。口眼?斜。身上顽麻方。

篦麻子一两别研 樗根皮一两为末 甜□廿□(娄□瓜)□瓤一两炒乾为末 右同研令匀。以大麦面饼子。糁药末在上。左患贴右。右患贴左。以慢火熁。正急去之。身上有顽麻津唾。调药摩之。

二圣散一名二圣膏 治小儿口眼?斜。(方见466页)

治小儿中风。口?斜僻。宜涂。

用甜□廿□(娄□瓜)□瓤以水绞取汁。和大麦面搜作饼子。炙令热熨。正便止。勿令太过。

僵蚕散 治偏身。口流涎沫。

蔓荆子 黄耆 茯苓 人参 南星 天麻 僵蚕炒 独活 羌活 葛根 甘草 荆芥各等分 右为散。姜三片、薄荷同煎。服之

中风四肢拘挛附论

夫小儿肌肉嫩弱。易伤于风。风冷中于肤腠。入于经络。搏于筋脉。得冷则急。故四肢拘挛也。

朱砂丸 治小儿中风。四肢拘挛。心神烦热。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牛黄细研 麝香细研 蚕纸微炒 乾蝎微炒 天麻 白附子炮制 龙脑细研 羌活以上各一分 右为散。都研令匀。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以薄荷汤。研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独活汤 治小儿中风。四肢拘挛。心神烦乱。不得睡卧。

独活去芦头一两 黄耆锉一两 防风去叉三分 白鲜皮三分 茯神去末一两 羚羊角屑三分 桂去粗皮半两 酸枣仁一两一方无 甘草炙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量儿大小加减。

独活黄耆汤 治中风拘挛。

桑根白皮半两锉 独活一两 绵黄耆一两 酸枣仁一两 麻黄半两去节 羚羊角屑半两 肉桂半两 川芎半两 右都捣罗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生姜薄荷各三片。煎五分。去滓。放温服。

桑根白皮散 治小儿中风。四肢筋脉拘挛。

桑根白皮一两锉 羚羊角屑三分 漏芦三分 败酱一两 茯神三分 木通一两锉 芎?三分 右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更煎一两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一字散 治小儿中风。手足筋脉挛急。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蝉壳微炒 乾蝎微炒 半夏末用生姜汁拌炒令熟 白僵蚕微炒 天南星炮制各一分 右为末。每服一字。以荆芥薄荷汤调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日三四服。效。

牛黄丸 治小儿中风。手足拘挛。身体强直。口噤壮热。

牛黄 犀角屑 麝香 胡黄连 乾蝎 朱砂 羚羊角 钩藤 雄黄 天竺黄 水银枣肉研星尽以上各一分 蛇肉半两酒浸去皮骨焙 右为末。蒸饼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薄荷汤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麝香丸 治中风。四肢拘急。心神昏乱。腰背强直。

腻粉 麝香 牛黄 白附 朱砂 槐子炒 麻黄去节 半夏 犀角 防风 灵脂 全蝎 金箔 银箔 甘草各三分 右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白水吞下。

中风痉病附论

夫小儿风痉之证。由风伤于太阳之经。或解脱。或脐疮未合而感伤湿致之。又虚极生热。热极生风之甚者也。伤风发热。头痛汗出。自呕吐。医者不明。汗之必发痉。湿家发汗稍多亦发痉。其状可谓病在足太阳经。痉有刚柔。亦如阳隔阴阴隔阳之类。其证始则发热。肠痛喘急。次则牙关紧。头摇。十指微动。渐加项背强直。转侧不仁。甚者昏困失音。目睛直视。滑泄不禁。身体反张。痉最难痊。十救其一。过三日不治。项背强直。腰身反张。摇头掣痵。噤口不语。发热肠痛。镇日不醒。刚痓无汗。面红眼赤。牙紧手张。痰涎壅盛。昏燌烦渴。小便赤涩。先谵语而发柔痉。有汗大便滑泄。不渴不语。先手足冷而发。

刚柔不分之证。身体壮热。谵语口乾。手足反微寒。大便反滑泄。

治法先与消痰顺气为上。痰消则风止。顺气则神醒。病势稍定。然后审其热之轻重。解利之。热轻者败毒。热重者小柴胡汤。壮热胸满。口噤咬牙而大便秘结。是为内实。大承气下之。得病以来。无汗用麻黄。按方有汗则麻黄汤慎勿用也。其若痰塞气盛。则南星半夏茯苓以消其痰。枳实、陈皮、紫苏、木香以顺其气。刚痉为之发汗。柔痉为之解肌。并以小续命汤加减。痰盛搐掣。大便秘结。当以枳壳、大黄、灵脂、甘草利之。小便赤涩。心热狂风。当以辰砂五苓散入灯心行之。既利大肠矣。小便涩而风证乍作。面色乍红。常有拂郁之状何耶。表热表邪犹未解也。人参羌活散加青皮、紫苏、薄荷主之。参苏饮亦可也。

牛黄丸 治小儿中风痉。牙关紧急。项强直。及一切惊癵。

牛黄细研 天竺黄细研 雄黄细研 龙脑细研 犀角屑 麝香细研 水银入少枣肉研令星尽 乾蝎微炒 附子炮制去皮脐以上各一分 朱砂细研水飞过 天麻 白僵蚕微炒 蝉壳微炒 桑螵蛸微炒 羚羊角屑 香附子 羌活 白附子炮制 独活 蔓荆子 麻黄去根节 野狐肝微炙各半两 乌蛇一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 右为末。研入了药。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以薄荷酒研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乌蛇丸 治小儿中风痉。及天□□钓惊癵。一切诸风。一名乌梢丹

乌蛇一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 天浆水二十枚去壳 天麻半两 天南星半两炮制 乾蝎一分微炒 白附子半两炮制 附子一两炮制去皮脐 防风半两去芦头 半夏半两汤洗次去骨 以上五味。都以酒浸七日后。取出炮乾。捣罗为末。 牛黄 龙脑 麝香 朱砂 雄黄以上各一两 以上五味。同研如粉。 右都研令匀。用糯米饭和丸。如黍米大。不计时候。用金钱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一方有人参无牛黄。治吐利后生风。及心肺中风。尤宜服之。

乌犀丸 治小儿中风痉。及惊癵诸风。手足搐搦不定。

乌犀角屑 天南星炮制 白附子炮制 乾蝎微炒 雄黄以上各一分 白花蛇半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 以上六味。捣罗为末。以无灰酒一小盏。同入银器内。煎令稠。则入后药。 牛黄细研 腻粉 龙脑细研 水银用冬瓜瓤研令星尽各一分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虎睛一对酒浸微炒 右为末。入前药煎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用竹沥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小续命汤 治刚柔不分之痉。及中风等证。

麻黄去节 人参 黄芩 川芎 芍药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炒 防己 官桂去皮各五钱 防风七钱半 附子炮去皮二钱半 右锉。用生姜煎服。刚痉去附子用麻黄。柔痉去麻黄用生附子。刚柔不分。加生附子。大便自利。厥冷加熟附。

败毒散 消痰。顺气。疏风。(方见297页十味汤)

螳螂丸 治小儿中风痉。身背强直。牙关紧急。

棘刚子去皮三十枚 乌头炮制去皮脐二枚 天南星中者炮一枚 防风去叉二分 细辛去苗叶一钱 螳螂一枚大去翅足炒令乾 乾蝎 白附子大者一枚 丹砂研一分 麝香研半钱 右为细末。用石脑油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薄荷水化下。不计时候。如小儿目睛上视。口噤不开。用醋化一丸。灌入鼻中。男左女右灌之。

狐肝膏 治痉病。心肺中风。并宜服之。

桑螵蛸炒一两 羌活一两 蔓荆子一两 麻黄一两去节 乌蛇肉一两酒浸一宿焙乾 以上捣罗为末。 朱砂半两 牛黄一分 麝香一分 右拌匀。用野狐肝半具。石臼中同捣二三百下成膏。如皂角子大。每服一粒。用薄荷自然汁。入酒三两点。同化下。

夺命散 治小儿痉病。心肺中风。并宜服之。

乾蛇头一个酒浸炙黄 蜈蚣一条赤头者炙黄色 乾全蝎一分 草乌头大者一枚炮去皮 麻黄一分去节 以上捣罗为末。次用 朱砂一分 牛黄一钱 脑子一钱 右拌匀细研。每服一字。温酒调下。

天南星膏 治痉病。心肺中风。并宜服之。

天南星一两用细研慢火酒熬成膏 赤头蜈蚣半两酥炙 全蝎半两 乌梢蛇半两酒浸焙乾 以上三味为末。次用 朱砂一两水飞 牛黄一分 麝香一分 右用天南星。膏子拌匀。于石臼中捣成膏。每服一皂角子大。用薄荷自然汁。入酒一滴。同化下。

牛黄丸 治小儿中风痉。颈强直。及风癵潮发。

牛黄研 丹砂研 天竺黄研 蝎梢 白僵蚕 天南星 白附子各一分 右并生用捣研令细。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金钱薄荷汤化下一丸至二丸。服之。

桂枝葛根汤 治柔痉有汗。

桂枝 赤芍药各六钱三字 葛根一两三钱 甘草炙六钱一字 生姜一两 大枣四钱 右锉。每服三字。水煎服。

小柴胡汤 治刚痉有热。(方见300页)

通圣散 治小儿中风痉病。昏闷不醒。一名至圣散

蝎尾二十一枚 晚蚕蛾一十四枚 天浆水一十四枚 白附子半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入 朱砂一分水飞 麝香一钱研 右拌匀细研。每服一钱至半钱。薄荷汤调。入酒三两滴。同调下。

乌犀煎 治痉病。心肺中风。并宜服之。

乌犀角一两屑 天南星半两炮 天麻半两 蝎梢半两 白附子半两 白花蛇半两酒浸去皮骨炙黄 右为末。用无灰酒两大盏。入银器中。慢火熬成膏。如皂角子大。每服一粒。点麝香汤化下。

麻黄葛根汤 治刚痉无汗。

麻黄去节 赤芍药各一两半 乾蝎五钱 葱白三根 豉三合 右锉。用水煎。每服三字。一方服了。以厚衣盖覆。如人行四五里间再服。良久如未得汗出。更煮葱粥少许。乘热投之。取汗。

朱砂散 治小儿中风痉。项强腰背硬。四肢拘急。牙关紧。神思昏闷。

朱砂三分 雀儿饭瓮五枚 蝎尾二七枚 白附子二枚炮制为末 晚蚕蛾七枚 右都研匀细。不计时候。以薄荷酒下一字。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大承气汤 治刚痉胸满内实。口噤咬齿。(方见337页)

理中汤 治柔痉厥冷自汗。

人参 乾姜炮 甘草炒 白术等分 右锉散。每服三字。煎服。

三生饮 治柔痉自汗。肢体厥冷。

川乌生 附子各半两 木香一分 天南星生一两 右锉散。每服一钱。生姜五片。慢火煎。取其半。通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