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三百六十六 婴孩唇舌口齿咽喉门 牙齿疼痛等疾附论

《普济方》卷三百六十六 婴孩唇舌口齿咽喉门 牙齿疼痛等疾附论·

卷三百六十六 婴孩唇舌口齿咽喉门

普济方卷三百六十六 婴孩唇舌口齿咽喉门 牙齿疼痛等疾附论

夫牙齿者。是骨之所养。手足阳明之脉。并入于齿。若血气充实。则骨髓强盛。虽其齿损落。犹能更生也。若虚弱者。血气衰耗。风冷乘之。致令齿久不生。假令生者。或龋或虫。落不能生也。 小儿齿痛风龋者。手足阳明之脉。并入于齿。风气入其经脉。与气血相搏。齿即肿痛。脓汁出。谓之风龋。小儿牙疳齿龋者。是龈腐烂也。下牙属手阳明大肠之经。燥金为主。上牙为足阳明胃经湿土。上下是肠胃二经也。或积热于内。或因服银粉、巴豆、大毒之药。入于肠胃。乳食不能胜其毒。毒气循经。而至于齿龈牙缝嫩薄之处。反内害也。可以麝香玉线子治之。乳母临卧。常服黄连解毒汤一服。牙疳病则愈矣。

全婴方云。纪全助教子。七岁。每夜睡中咬牙不绝声。业医者累与惊药。并灵宝丹。及用圣惠方。治睡中咬牙。密取患人卧荐下尘一捻。内口中。勿令知之。亦不退。诸法治之。一季无效。其妻虑有祟。求祝无验。召愚视之。则两耳前微赤。疳攻必耳聋微黄。惊入肾。咬牙睡魂中。此子肾经有风。肾主骨。骨齿也。肾有风。则齿痒。齿痒则咬牙。肾属阴。故夜睡中咬牙。知惊入肾也。纪曰专医小儿。实不晓治。愿请教益。答曰。以大戟散一钱。猪肾汤调。临睡一服减半。次夜更一服。退七分。后以人牙火煅、蝎尾、麝香三味。猪肾汤调。三服全瘥。纪曰。大戟散何意也。答曰。大戟泻其膀胱之腑。去肾经风。肾与膀胱同。肾虚不受泻。故不多服。猪肾汤入肾。人牙入骨。古者用人牙烧灰。治痘毒入肾。肾旺疮黑。寒颤戛齿者。是肾经受毒。今用人牙者。逐肾经病。蝎尾、麝香。治肾风邪。大抵用药。当究其原。归其本。素问曰。治病必求其本。前者所用惊药。乃治其心。所以无效也。

小儿齿不生者。由骨之所终。而为髓之所养也。小儿有禀气不足者。则髓不能充于齿骨。故齿久不生也。

芎黄散 治齿不生。齿者由骨之所终。髓之所养。禀气不足。则髓不能充于骨。故齿久不生。

川芎 乾地黄 当归 山药一名山薯芋 白芍药各一两 沉香半两 粉草三钱 右为末。温盐汤调服钱半。用少许揩齿脚亦佳。一方无沉香。

牢牙散 搽牙。

茯苓 石膏 龙骨各一两 寒水石 白芷各一两 细辛三分 石燕子大者一枚小者一对 右为细末。早晚刷牙。

蟾蜍丸 治齿不生。一名香附丹

沉香一两 槟榔半两 雄鼠粪半两烧灰 大香附子一两 乾蟾半两烧灰 右为细末。用羊髓四两。煮烂。和成膏。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麝香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香附丸 治小儿长。齿不生。

香附子大者去皮 沉香各半两 槟榔 雄鼠粪两头尖者烧各一分 右为末。羊髓二两。煮烂和成膏。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麝香汤下。

治大人小儿生齿神效方。

用雄雌鸡粪各十四颗。焙乾。同研如粉。入麝香少许。仍先以针挑破损齿脚下血出。将散子傅之。年高者不过二十日生。年少者十日。不计伤损。及少自退落。并再生。

治小儿大人牙齿不生。

用黑豆三十粒。牛粪火内烧令研尽。细研。入麝香少许。一处研匀。先以针挑不生牙处。令血出。用末少许揩。不得见风。忌酸咸物。

治因落齿不生。

取牛粪中黑豆二七粒。去头上皮。以此豆开处注于齿根上。时时用之。即效。

又方

取雄鼠粪二七枚。以一粪拭一齿根处。尽此上二十一日即生。雄鼠屎头尖。一方用雌鼠粪头圆者。

治齿久不生。

取雄鼠脊骨为末。傅之。即生。

又方

取路傍遗却稻粒。于齿落处。点三七下。其齿自生。神效。

疗小儿齿不生。

用入尿坑中竹木。以正旦刮涂之。即生。

含漱汤 治齿痛。

独活 黄芩 芎? 当归各三分 细辛 荜拨 丁香各一两 右口□父咀。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含漱之。食顷。乃吐。更含之。一方有甘草二两。

藁本散 治卒齿痛。

藁本 白附子 川芎 莽草各半两用捣罗为细末次用 青黛 芦荟 麝香各一钱细研 右研匀。每用一字。涂揩患处。

雄黄丸 治小儿牙齿黑蛀。气息疼痛。

雄黄二钱 麝香半钱 右为末。软饮和为梃子。安在牙内。

治牙疼方。

用苍耳子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之。疼则吐。吐复含。不过一剂愈。无子。茎叶皆可用之。

又方

用莽草五两切。以水一斗。煮水五升。含嗽之。一日令尽。

又方

用藜芦末。内于牙孔中。勿咽汁。神良。

又方

用取门下桃橛烧取脂汁。少少内孔中。以腊固之。

治小儿齿牙黑蛀。气息疼痛。

含白马屎。随左右含之。不过三口瘥。

治裂齿

以腐棘针三百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含漱之。日三五次。瘥止。

又方

取死曲蟮。末。傅疼处。即止。

麝香散 治小儿唇口臭烂。齿龈宣露。

麝香 雄黄生 芦荟 白龙骨各一钱 密陀僧二钱 石胆半两生 乾蟾一个重半两者入瓶烧存性 右研匀。令细。先用绵子缠筯头上。以盐矾浆水轻洗过。然后贴药。

地骨皮散 治骨槽风。牙齿宣露。肿痒浮动。疼痛时作。或龈烂生疮。兼治大人小儿口疮。

地骨皮 麦檗各一两 青皮一分 猪牙皂角半两 右同研令匀。入锅内烧过再研末。每服看患大小用之。仍先以盐浆嗽口了。糁搽。

治小儿牙宣。齿缝血出。

苦参末二两 白矾灰一钱 右为末。一日三次揩牙上。立验也。

治齿间出血。

取苦竹叶。不拘多少。浓煎取汁。入盐少许。寒温得所。含。冷即吐。

治小儿牙宣。常有鲜血不止。齿龈臭烂。

砒黄炒一钱 麝香炒半钱 右同研细。先用纸条子。以生油涂之。后糁药末在上。少用末剪作小片纸。棋子大者。大小插在烂肿处。

治齿血出不止

刮生竹茹二两。酢渍之。令其人解衣坐。乃别令一人含噀其背上二过。并取竹茹浓煮取汁。勿与盐适寒温令嗽之。终日为度。

治牙龈宣露出血。凡遇日月蚀未平复时。特忌饮食。小儿亦然。并宜治之。用蚯蚓粪水和作稠泥团。以火烧之令极赤。末如粉。以腊月猪脂和。傅齿龈上。日三即瘥。止及治小儿风龋齿痛。并虫蚀疼痛黑烂。

治齿间血出

用童子小便半升。分为三两次含之。冷即吐之。

治齿根肿痛

取松柏槐枝。同烧令热。拄病齿孔。须臾虫缘枝出。

治齿根肿

以松叶一握。盐一合。好酒三升。煎取一升。含之。

治齿根空。肿痛困毙。

独活四两 酒二升 右于净器中渍之。煻火煨令暖。稍稍沸。得半去滓。热含。不过四五度。

治牙龈疼痛

杏仁一百枚去皮尖双仁者 盐末方寸匕 右以水一升。煮令沫出含之。未尽。吐却更含。不过再三瘥。

治小儿牙

牛蒡子炒香一分 乳香一钱 右为末。入白面少许。温水调涂。

治牙根肿痛

生地黄 独活各三两 右切。以酒渍一宿。含之。

治小儿牙痛

用大硼砂研细。水化。鸡羽扫牙上。

治齿根肿痛

常以白盐末。对齿龈上。日三夜二。

治齿牙根摇欲落

用生地黄。大者一寸。绵裹着牙上。嚼咽汁。汁尽去之。日三咽。十日即愈。一方用火炙令大热。着木捶碎。用绵裹着牙上。

虾蟆散 治小儿齿痛龋风。连腮微肿。

乾虾蟆一枚烧灰 青黛细研 柑子皮 细辛 白鸡粪 雄黄各一两 麝香细研 乾姜炮裂锉各半分 右为散。研令匀。以薄绵裹少许。内龋齿孔中。日一易之。

治小儿风龋齿痛。及虫蚀疼痛黑烂。出圣惠方

青黛 鸡粪白烧灰 藁本 细辛 麝香少许细研 右为末。旋取少许。傅于齿上。

治小儿齿痛风龋。连腮微肿。出圣惠方

白附子 藁本 细辛 芎? 莽草各一分 右为散。以薄绵裹少许。着龋齿上。

治小儿龋齿风痛。及虫蚀疼痛。出圣惠方

乾虾蟆一枚烧灰 青黛一分 芦荟半分 右同研令细。以生地黄汁。熬作膏。涂齿上。

治小儿风龋齿痛。及虫蚀疼痛黑烂。出圣惠方

以郁李根白皮五两。锉。水一盏煎。热含。冷吐。当虫出。

又方

用松柏脂。捏锐如锥。拄龋孔内。须臾龋虫缘出瘥。

又方

用鸡舌香半两。锉。水一钟。煎六分。去滓。热含。冷吐。

治龋齿出圣惠方

用白马悬蹄切碎。可孔塞之。不过三度。一方用夜眼亦可。

又方出幼幼新书

以皂荚炙去皮子。捣末。取少许。涂痛齿上。瘥。

二圣散 治小儿风虫□中牙疼。

威灵仙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右为末。每用一钱。水一盏。醋半盏。葱白一握切。煎至六分。热煠冷吐。

黄龙散 治齿龈疳虫。有窍子。不合者。出幼幼新书

龙实龙骨中有之淡黄或淡黄褐色紧粘人舌者是 白蘝灰 蜗牛壳 南米□名 牛黄各一钱 右为末。每用少许。贴窍子内。时时用之。

治小儿齿疳虫匿□虫

五倍子炙为末 铅丹研各一分 右和匀。以绵裹。贴齿龈上。涂亦得。

治虫蚀齿根肉黑方。出幼幼新书

烧腐棘。取脂涂之。十遍。雄黄末傅即愈。齿根黑者。以松木灰揩之。细末雄黄涂龈。百日日再涂之。七日慎油猪肉。神效。

治小儿虫□中牙。出幼幼新书

浓煎郁李仁水。含之。

治牙车急。口眼相引。舌不转方。出幼幼新书

牡蛎熬 伏龙肝 附子炮去皮 矾石烧各等分 右为末。以白酒和为丸。傅其上。乾则易之。取瘥止。

治失欠。颊车蹉。出幼幼新书

消蜡和水傅之。立愈。

四物汤 治禀气不足。齿久不生。骨髓不生。

当归 白芍药 地黄 川芎等分 右口□父咀。水煎。加山茱萸、甘草服。

草龙胆散 治牙根宣露。

草龙胆 钩藤 枳壳 升麻各等分 右件煎水。日日灌漱之。

越涎散

牙硝 白矾枯 北细辛各等分 右为末。揩擦牙上。出涎。立效。

治失欠。颊车蹉闪不合。

用一人以手指牵其颐。以渐推之。则复入矣。推当疾指出。恐误啮伤人指也。

治齿虫方出幼幼新书

以担一条。令病人蹲坐。横担于膝上。引两手。寻使极住手。伸中指。炙中指头担上三壮。两头一时下火。病人口诵咒曰。啖牙虫。名字鹘。莫啖牙。莫啖骨。大人亦念之。

治牙根肿痛出幼幼新书

扣齿三百下。日一夜二。即终身不发。至老不病齿。

治痛齿出幼幼新书

宜夜向北斗。手拓地。灸指头地。咒曰。蝎虫所作断木求。风虫所作灸便休。疼痛北斗收。即瘥。

治牙痛出幼幼新书

取桑东南引枝。长一尺余。大如匙柄。齐两头。口中拄着疼牙上。以三姓火炙之。咒曰。南方赤帝子。教我治虫齿。三姓炙桑条。条断蝎虫死。急急如律令。大效。

咽喉等疾附论

夫咽喉者。肺脾经所主也。小儿脾肺有热。蕴积上焦。熏发喉间。故令咽喉赤肿。吞吐不利。或塞或壅。憎寒壮热。咳嗽痰涎。是其候也。昔人谓藏热则咽门肿而塞闭。岂虚言哉。喉痹之病。喉中肿塞痹痛。水饮不下。呼吸有妨。寒热往来。得之风热客于脾肺。熏发咽喉。小儿纯阳尤多是疾。若不速治。毒邪入于心。则烦闷懊憹。立致危殆。 歌曰。咽喉肿闭肺家殃。积热于中舌有伤。风盛气攻丹肿毒。却愁生出脑疳疮。 此患先解利。宣泄藏腑压热。调气即安也。人以胃气为主。无问大小儿。或有痰实风涎灌心。切不可吐。惟喉痹别无治法。非吐不能生。金星丸当先投之。痹者膈塞也。万一危亟。煎剂难效。急用官局碧霞丹。研细。用薄荷自然汁。入醋调。用鸡翎蘸药送入喉管内。徐徐导引。得吐出为佳。或云碧霞金虎二丹。能杀人不可用。此大不然。小儿马痹者。与喉痹相似。亦是风热毒气客于咽喉颔颊之间。与血气相搏。结聚肿痛。其状从颔下肿。颊下应。喉内痛肿塞。水浆不下。甚者脓溃毒。若攻心。则心烦懊闷至死。小儿生下中诈腮。风壅喉。浑身壮热。耳边连珠赤肿。喉中或肉瘤起。有此为诈腮喉壅。此候本因积热。积甚冲上乃如此。所治者。先微下夺命散。略与吐下。风涎用匀气散。补又用朱砂膏。夹天竺黄散与服。又用葱涎膏。贴腮肿处。如此调理。三日即愈。如此恶候。恐传急惊。

牛黄散 治咽喉项肿。啼声不出。

牛黄研半分 代赭三两 麝香研半钱 玄参半两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三分 升麻一两 射干半两 大黄锉炒一两一分 木香三分 白术半两 犀角镑屑三分 甘草炙半两 右为细散。入研药和匀。一岁至二岁。每服半钱。以人乳汁一蛤蜊壳许。调下。空心服。日一服。三岁至五岁以上。每服一钱。枣汤调下。米饮亦得。日再服。

升麻汤 治小儿咽喉肿塞。疼痛方。

升麻 木通 川大黄锉微炒 络石叶 犀角屑 甘草微炙锉各一分 石膏三分 川朴硝二分 右捣罗为粗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射干散 治小儿脾肺壅热。咽喉肿痛。

射干 川升麻 百合 木通锉 甘草炙微赤锉 桔梗去芦头各一分 马牙硝半两 右为散。每一钱。以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温服。

龙脑膏 治小儿风热。咽喉肿痛塞闷。生疮。摇头燥闷。虫咬心痛。

龙脑半钱 玄明粉二钱 牛黄少许 白矾一分铫子内炼通煎却磨汁泣乾为度 蝉蜕三十个去足炒研末 蛇退皮一条长二尺用铁器上炼焦为度旋除下黑者生者再炼须紧按实着铁器焦后研为末 右同烂研。入沙糖少许。和丸。梧桐子大。冷水化破一丸。服之。

绛雪散 治大人小儿。咽喉肿痛。气息难通。

硼砂少许 白矾如皂子大 马牙硝三分 硝石四两 黄丹半两 巴豆六枚 右粗瓷罐子一个。先煨令热。后次第渐渐下药。巴豆逐个打破。候有火焰尽。更入一个。续入蛇蜕皮一条。谓之七擒。以火养成汁。候结硬乃成也。每用少许。竹筒子吹在患处。忌鸡犬妇人见。唯腊月合之。

地龙散 治小儿生热。咽喉肿痛。

郁金用皂角水煮乾 甘草炙 白僵蚕 地龙二条 马牙硝一两 右为细末。每用一钱。薄荷汤调下。儿小半钱。

款冬花丸 治小儿咽喉中鸣。咳嗽喘急。

款冬花 甘草炙 紫菀去苗皮 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乾各半两 贝母麸炒 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后米饮下。五岁以下。以意加之。日三服。

麻黄汤 治咽喉肿热。肺胀气急。喉中似有物塞。

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乾 桑根白皮锉 桂去粗皮各半两 大黄生一分 射干一分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二分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以水半盏。煎三分。去滓。温服。

治热病口烂。咽喉生疮。水浆不得入。

当归 射干 升麻各一两 附子半两炮去皮 白蜜四两 右口□父咀以猪膏四两。先煎之令成膏。下着地。勿令大热。内诸药。微火煎令附子色黄成。绞去滓。内蜜复火上令相得成。器中令凝。取如杏子大含之。日三四。辄咽之。瘥。

半夏汤 治小儿咽喉病。不利乳哺。

半夏二个洗 棘荆半升陈者 麦门冬半两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 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一升。稍稍饮之。

牵牛散 治咽喉中鸣。咳嗽痰壅。

牵牛子炒半生半熟二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 甘草炙 吴茱萸汤洗焙乾炒 陈橘皮去白焙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空心服。以沸汤调下。微利出恶物即瘥。量儿大小。加减服。

升麻汤 治小儿喉痛。若毒气盛。便咽塞。并治大人咽喉不利。

升麻 生姜 射干各二两 橘皮一两 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玉芝饮子 治小儿膈上壅热。唇口生疮。咽喉肿痛。

甘草锉作半寸许擘破汤浸一日微炒过 吴石膏研如粉各四两 山栀子六两去皮炒令香 藿香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不以老幼。加减可服。

射干汤 治咽喉肿痛。及风热上搏于咽喉之间。血气相搏而结肿。乳食不下。名咽闭方。

射干 川升麻各一两 马牙硝 马勃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后温服。

备急丹 治咽喉肿疼。

青黛三两 芒硝二两 白僵蚕一两 甘草四两 右为细末。用腊月牛胆有黄者。盛药其中。荫四十九日。多时为妙。加些小麦。腮肿喉闭。用皂角子研碎。以竹筒子吹之咽喉内愈。

治小儿卒肿。毒着咽喉颈。壮热妨乳。

升麻 射干 大黄各一两 右口□父咀。以水一升五合。煮取八合。分三服。不拘时。候温服。以滓傅肿上。冷更暖以傅。大儿。以意加之。

青木香汤 疗春夏忽咽喉痛而肿。兼不利者。

青木香 黄连 白头翁各一两 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温。三岁小儿一服一合。忌猪肉冷水。

朴硝散 治小儿咽喉肿胀。咽气不利。

朴硝一分 衣中白鱼炒三枚 盐少许 右为末。每服。以指揾少许在舌上。

龙石散 治大人小儿。咽喉肿塞疼痛。口舌生疮。膈上壅热毒。

生脑子一钱 寒水石一斤烧一日 朱砂一两一分飞研 右为细末。每用少许擦患处。咽津无妨。小儿疮疹。毒气攻口齿。先用五福化毒丹扫。次用此药擦。立愈。

治小儿咽喉肿痛塞闷方

马勃半两 桑株上螳螂窠一两烧灰 右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桐子大。三岁以下。每服煎犀角汤研下三丸。三岁以上。渐渐加之。

治咽中疮肿

蓖麻子去皮一枚 朴硝一钱研匀 右用新汲水。调作一服。未效再服。

治咽喉肿痛闭塞

白僵蚕生去丝嘴 马牙硝各二钱 右为末。每服半钱。生姜汁调下。不拘时服。

得效方 凡咽喉之证最急。初觉咽喉肿胀痛。速宜服此。用白僵蚕马牙硝二味等分为末。研生姜水调下一钱。不过二服即愈。如是噤定牙关。用巴豆七粒。剥去皮擦巴豆油。在四指大四方纸花子上。用红筯斜角卷之。却彻去红筯。男左女右。簪在鼻孔中。存一半。外用灯点着。外相纸花卷儿头。即时烟透喉中。牙关随手便开。以白矾少许吹在喉中。压下热涎即安。此病暴速。非其他病之可拟也。仓卒害人性命。不可不慎。

白矾散 治大人小儿风热。咽喉肿痛。及卒然闭塞。又治缠喉风。急喉闭。

白矾一两 巴豆二十粒瓶内火煨 右为细末。每服一字。吹入口内。或鼻内亦可。又一方同熬枯。乾去巴豆。碾矾令细。冷水调灌。

治悬痈乘热暴肿长

乾姜 半夏各等分 右为末。每用少许。着舌上。又一方白矾盐等分为末。筯头点少许。悬痈上。

黄檗汤 治咽喉肿胀。咽气不利。

黄檗去粗皮蜜炙 甘草炙各一分 右粗捣筛。每一钱。用水半盏。煎至三四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苦药子散 治咽喉肿痛。

苦药子 白僵蚕等分 右为末。每服半钱。白矾水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蜂房散 治忽肿毒着咽喉。

露蜂房烧灰 白僵蚕各等分 右细研。每服半钱。用乳香汤调下。看儿大小加减。

治咽中肿垂。内不得食。

以竹筒内口中。烧铁从竹中拄之。不过数度愈。

一方

全蝎 白姜 蝉花 蝉蜕 紫石英各等分 右为末。入朱砂麝香各一钱。研匀。灯心汤点服。

人参羌活散 治壮热涎潮。牙关紧急。方见本门伤寒类

蝎附散 治小儿吐泻日久。或大病后生风。时发搐搦。目睛斜视。

南星一枚重二两者打碎 附子一枚重七钱者生去皮剂锉 以上二味。用生姜四两取汁。入好酒一盏。于银石器中同煎。令汁尽。焙乾为末。

又方

白附子七枚泡制 全蝎七枚去毒用炒 代赭石二两火煅为末 辰砂半两 右为细末。入脑子麝香各一钱。研匀。每服一字。用酸浆水半盏。入麻油两滴。冬瓜子三粒。同煎三五沸。放冷。约一茶脚许调服。候少时再服。如无浆水并冬瓜子。只用薄荷汤调服。不拘时候。

中风口噤附论

夫小儿中风口噤者。是风入颔颊之筋。以手足三阳之筋。入结颔颊。足阳明之筋上于口。肤腠虚。风冷客于诸筋。筋得寒冷则挛急。故机关不利而口噤也。

犀角散 治小儿中风。口噤。腰背硬强。搐搦。

犀角屑 独活 麻黄去根节 白附子炮 牛黄细研以上各一分 天麻半两 天南星半两炮制 麝香半两细研 右为散。入研了药。都令匀。不计时候。以薄荷酒调下半盏。盖覆汗出立验。量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小儿卒毒肿着喉颈。壮热妨乳。

煮桃皮汁三升。服之。

治小儿咽喉肿痛塞闭

取牛蒡根。细锉捣汁。渐渐服之。

治悬痈乘热暴肿胀

用盐末。以筯头张口拄之。日五。

治喉卒肿不可食

用韭一把。捣熬傅之。冷即易之。佳。

又方

含荆沥。稍稍咽之。

又方

用好醋口内含之。舌疮亦佳。

大圣夺命玉雪无忧散

玄参 贯众 白茯苓去皮 砂仁 甘草炙 滑石别研入 山豆根 川黄连去须 荆芥穗各半两 硼砂二钱别入研 寒水石三两火煨红水中淬别入研 右为末。次入滑石等三味合和匀。每服半钱。此药理咽喉塞滞。口内生疮。心腹胀满。脾积痞块。解百药毒。如缠喉痹风涎生。小儿鼻□□嗽。奶辨不消化。误咽下叫子。鱼骨。针刺钱等。并用药半钱。先抄入口。后用新汲水一口咽之。任是百毒硬物。可令除化。立有妙效。如要吃巴豆。针刺麦粮。<?禾乞>针瓷瓦子等。诸毒药毒虫硬物。只用药半钱。与物相拌。和吃之。用水一口下。并无妨碍。但是心腹间有碍。亦如前法服之。润三焦消五谷。除三尸去八邪。辟九虫逐瘟疫。专理渴疾。除风涎开牙关。神效不可具述。服者自当知。

乌翣散 喉咙者。脾胃之候。若藏热喉则肿塞。神气不通。

生乌翣十两 升麻三两 羚羊角 芍药 通草各二两 蔷薇根切一升 艾叶六铢生者 生地黄切五合 猪脂二斤 右口□父咀。绵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内猪脂中。微火煎取苦酒尽膏不鸣为度。去滓。薄绵裹膏。似大杏仁内喉中。细细吞之。凡卒喉痹不得语者。宜服小续命汤加杏仁一两尤妙。

木通汤 治小儿喉痹。由脾肺蕴热。血气结塞。慎勿刺破。但此方治之。

木通锉一分 升麻一分 大黄锉炒一分 麻黄去根节一分 犀角镑一分 石膏锉半两 甘草炙一分 右粗捣筛。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下朴硝末一钱。搅匀再煎二沸。分温二服。早食后临卧各一服。五岁以上。以意加之。

犀角汤 治小儿喉痹。咽喉傍肿如栗子。身体壮热。如不作颗。结空气急。喉中噎塞。即是肺胀。此方治之。

犀角镑屑二分 射干一两 桔梗炒 络石叶 升麻 甘草炙 山栀子仁各一分 右粗捣筛。每服二钱。以水一钟。煎至六分。去滓。下朴硝末半钱。搅匀。分温三服。早晨日午临卧各一服。一方无朴硝。有马牙硝。

马牙硝散 治小儿喉痹疼痛。水浆不下。

马牙硝 川大黄锉微炒 甘草炙微赤锉 牛黄细研 马勃各一分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以新汲水下。不拘时候。量小儿大小。加减服之。

羚羊角汤 治小儿喉痹痛。咽塞不利。

羚羊角镑屑一分 升麻三分 射干 白药各半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分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以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分温三服。早晨日午夜卧各一服。五岁以上。以意加减。

天竺散 治小儿喉痹。上焦积热壅毒。

天竺散 马牙硝 甘草炙各半两 蛤粉白者二两 丹砂研一分 右为细散。每服半钱。取新汲水揉薄荷相和。入龙脑少许。量小儿大小。汤化服之。食后临卧。

麻黄汤 治小儿喉痹。咽喉傍肿。喉中噎塞。

麻黄去根节半两 桂去粗皮一分 射干一分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一分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以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食后服之。日二次。

白矾散 治小儿走马喉痹。

白矾煅焙研一两 硝石研 雄黄各一两分研 苦参末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冷水调下。日三服。

治咽喉涎壅。喉痹等疾。出幼幼新书

郁金大者一个为末 轻粉炒一钱 巴豆七粒四粒熟三粒生熟者是去油生者生用 右和合药。先左研四十九遍。后亦向顺研令匀。次入轻粉。每服一字。管子吹入喉中。

夺命散出幼幼新书 治小儿喉痹。亦治大人。

朴硝 白矾 天南星各半两 右为末。小儿每服半钱。水一钟。同煎二分。大人水一钟。药三钱。煎至七分。一服。

三物丸一名三物备急丸 治喉痹。水浆不下。备急。(方见235页三物备急丸)

治喉痹。咽唾不得。出幼幼新书

用半夏一味。十四枚。鸡子一枚。扣其头。如栗大。出却黄白。内半夏于中。令满极。微火上煎之。取半。小冷饮之。即愈。

疗小儿喉痹热塞

升麻五两切 马蔺一合 右以水一升。煎取二合。入少蜜。与儿服之。甚良。

治小儿咽肿喉痹

以鲤鱼胆二七枚。和灶底土。以涂咽喉。立瘥。一作鲩鱼胆。

如圣汤出幼幼新书 治喉闭。舌颊肿。咽喉有血。咳嗽脓血。

甘草炙二钱 桔梗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急切不以时日。张锐鸡峰方。二味等分。

治小儿喉痹肿痛

桂心 杏仁各半分 右为末。绵裹如枣大。含舌下咽汁。须臾破之。一方无杏仁。

治喉痹卒不得语

以酒三合。和入乳汁半升。分二服。

治马喉痹。

烧马兰根灰。一方寸匕。烧桑枝沥汁。和服。

治喉痹。咽唾不得。

含蜀升麻一片。立愈。

又方

用木贼。以牛粪饼子火烧。每三两茎搀匀。着便取出。再取烧为末。每服一钱。冷水研。米汁清调下。小儿腊茶清调下。半钱入口。肿破血出即安。三日内。不得吃粟米粥饭。

治喉闭出幼幼新书

用马蔺子为末。每服半钱。麦门冬熟水调下。一方治小儿卒肿毒者。咽喉壮热妨乳。用马蔺子半两。水一钟。煎至半钟。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治喉痹独附煎出幼幼新书

取附子一枚。去皮蜜涂。火炙令乾。复涂蜜炙须臾。含咽汁。愈。

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名马喉痹。出幼幼新书

以马衔一具。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出幼幼新书

以马鞭草根一握。勿中风。截去头。捣取汁。服。

治咽喉热肿。神气不通。出幼幼新书

以腊月猪尾。烧末。水服之。

又方出幼幼新书

烧牛角末。酒服之。凡小儿饮乳不快。觉似喉痹者。亦取此灰。涂乳上。令儿食乳。咽下即瘥。 海上方。用此牛角烧刮取灰。细研水调。亦得。

又方出幼幼新书

熬杏仁令黑。含。或末服之。

治喉痹卒不得语出幼幼新书

浓煮桂汁。服一升。亦可末桂着舌下。渐咽之。良。

又方出幼幼新书

煮大豆汁。含之。无豆用豉。亦佳。

又方出幼幼新书

烧炊箄作灰。三指撮。水服之。

又方出幼幼新书

用芥子末。水和傅之。乾则易。

又方出幼幼新书

用商陆。苦酒熬令浓。热傅之。

治小儿喉痹肿痛出圣惠方

用露蜂房烧灰。以乳汁和一钱服之。看儿大小加减。不计时候。

又方出圣惠方

烧蛇蜕末。以乳汁服一钱。不计时候。

治小儿喉痹

用葛蔓烧灰。水服一钱。

又方

用棘刺烧灰。水调服。半钱。

治喉痹

以绳缠手大指。刺血出一大豆以上瘥。刺小指亦佳。刺小指爪文中出血。即瘥。右左刺出血立效。慎酒面毒物。

异功散 治缠喉风。诈腮喉闭。及咽喉一切病证。

盆硝一两 甘草炙六钱 诃子肉 白僵蚕 贯众 马勒 蛇蜕皮点油醋慢火炒黄色各半两 硼砂一钱 玄精石一钱 右为末。每服用一字。以芦筒子吹咽喉内。缠喉风磨刀水调下半钱。寻常置舌根下用。

解毒雄黄丸 治缠喉风。及急喉痹。卒然倒仆。失音不语。或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雄黄飞 郁金各一分 巴豆去油二七个 右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用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涎立便苏省。未吐再服。善治缠喉风。及走马喉闭。卒死倒地。失音不语。以至牙关紧硬。不知人事。如至死者。心头犹热。灌药不下。即以刀针匙斡开口灌之。但药下喉咙。无有不和。吐泻些小无妨。及上膈壅热。痰涎不利。咽喉肿痛。赤眼痈肿。一切毒热。并宜服之。如小儿患喉咙赤肿。及惊热痰涎壅塞。二丸或三丸。量儿大小加减。

生姜饮 治风邪风毒。缠喉不语。

南星略炮半两 生姜四钱 橘皮五钱 右锉。每服三钱。紫苏五叶。煎服。

治缠喉风喉痹。牙宣牙痈。走马疳口疮等。

用蚕退纸烧存性。少入龙脑。蜜丸如鸡头大。含化。小儿减少。如牙宣痈肿。揩贴龈上。如走马疳。加麝香擦贴立愈。

治小儿急喉闭。及缠喉风。

玄参 鼠黏子半生半熟炒为末各一两 右为末。新汲水调下。立瘥。

治缠喉风。咽中如束。气不得通。

蛇蜕炙 当归切焙等分 右为末。温酒调一钱。得吐为良。未效再作。切忌针灸。

缠喉风药

以火炊草一大把。春烂。用水一钵。冲取汁漱。咽中渐宽即下。小续命汤入蔓荆子、何首乌、薄荷、荆芥、各少许。与小续命汤多少相等。咽下。使一人守之。连数服。肿消乃退。

治噎方。

用酥蜜生姜汁和。微火煎二沸。每服以两枣内酒中。温服之。

治尸咽。语声不出。

用酒二合。酥一匙。姜末一钱。和服之。日三食后服。亦治肺病。

治噎方。

以手巾布裹舂杵头糠。拭齿。

治尸咽。喉中痒痛。吐之不出。咽之不入。如中蛊毒方。

含生姜五十日瘥。

勾藤散 治风热喉痹。

勾藤 玄参 升麻 黄芩 赤茯苓 苦梗 甘草 山栀子各等分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每服。灯心、淡竹叶、薄荷汤化。或细研雄黄调下。

越涎散

鸭嘴胆矾 乌梅一个大者去皮用巴豆三粒去壳入纸裹火煨去巴豆用 右为末。用黄秋串根煎吞醋。调少许。点入口内。令含咽。少顷必吐出痰。

治小儿重腭重龈腹痛

以蛇蜕炒末。傅之效。

语音不出等疾附论

夫心为言。肝为语。其经属手少阴足厥阴。其气上通于舌。舌者声之机。若禀受之初。母怀惊怖。则子之心火不足。而肝木弱。故令机关不利。气不宣扬而语迟。甚者有经数岁不能言者。盖咽喉者。气之道路。喉搑者。声音之门户。舌者声之机。唇者声之扇。风寒客于喉搑。即不能发声。故卒然而失音。钱氏云。口噤不语。失音也。孙氏云。口开不语。音哑也。闭目不语。卒疾而失音。目开不语。久病而无声。有口开失音。为风邪客于肺。肺主声而通于气。今外邪与真气相搏。真气虚而邪气胜。故声不通。有因病吐泻。大病之后。虽有声而不能言。又能咽药。此非失音。为肾怯不能上接于阳故也。当补肾地黄丸。癵病瘥后不语者。为风邪流滞于心络。使心气不和。其声不发。又云。寒客于喉搑。啼声似哑。人其有惊风盛发。因此不作声者。盖风涎灌于心肺也。宜吐之。急惊先吐后补。惊癵先补后吐。吐后再补。有慢惊瘥后不语者。并与对证惊药。并服通关散。自然声出。首尾补助。安神膏。惊药择用之。

夫肾虚为病。不能纳诸气以归元。故气奔而上。咳嗽痰壅。或喘或胀。髓虚多唾。足冷骨痿。胸腹百骸俱为之牵制。其嗽愈重。其气愈乏。其声愈乾。君子当于受病之处。图之可也。按钱氏方。小儿吐泻利。其小便过多。以致脾虚不食。钱用益黄散作效。数日以后。忽尔不语。钱知其脾气已复。肾气尚虚。投以地黄丸益肾。相继数剂。于是能言。

人参平补汤 治肾虚声不出。

人参 川芎 当归 熟地黄洗晒 白芍药 白茯苓 兔丝子酒浸烂研细 北五味子 杜仲去粗皮锉姜汁制炒去丝 巴戟酒浸去 橘红 半夏麴各半两 牛膝酒浸焙 白术 补骨脂炒 葫芦巴 益智仁 甘草炙各二钱半 石菖蒲一钱半 右锉细。每服三钱。姜五片枣二枚。食前煎吞山药丸七十粒。五更头肾气开。不得咳嗽。言语默然。再进之。

杏仁煎 治咳嗽暴重。声音不出。

杏仁水浸去皮研膏 冬蜜 沙糖 姜汁各一钱 桑白皮去赤炒 木通 贝母去心各一两半 北五味子 紫菀茸各一两 石菖蒲半两 右口□父咀。以水五升。煎半。去滓。入杏姜糖蜜夹和。微火煎取一升半。每服三两。日夜服之。

木通汤 治诸风失音。

木通 石菖蒲 防风 羌活 桑螵蛸 全蝎 白僵蚕炒各三分 甘草炙三分 圆白南星略炮半两 右锉。每服二钱半。紫苏五叶。姜五片。水煎。热服之。

荆苏汤 失音通用。

荆芥 苏叶 木通 橘红 当归 石菖蒲 桂 右等分。锉水煎。四钱服之。

僵蚕散 治小儿失音不语。关膈不通。精神昏愦。

僵蚕半两 羌活一钱 麝香半钱 右为末。每服半钱。姜汁少许调和。沸汤浸服。又以菖蒲末。着舌根上。频用之。

又方

以细辛去苗为末。先用皂角一茎。去皮净。刷子蘸少水。就上刷令珠起。然后以指蘸皂角珠。点细辛于牙紧处。擦之。

千金汤 治小儿失音不语。

以桂心口□父咀。每服一钱。水半钟。煎三分去滓。无时服。为末着舌上即语。又竹沥饮之。并瘥。

治气肠声沉。

用心气汤加枳壳甘草。水煎服之。

金花散 治失音。亦治喉痹。

用槐花。新瓦上炒香熟。三更后床上仰卧。随意食之。热证通用。并验。

菖蒲丸 治受胎。其母卒有惊怖。邪气乘心。故儿加受母气。心官不守。舌本不通。四五岁长。犹不能言。

人参 石菖蒲 麦门冬去心 远志取肉姜汁炒 川芎 当归各二钱 滴乳香 朱砂各一钱细研 右为末。蜜丸麻子大。每服粳米饮下十丸。

菖蒲丹 治小儿数岁不语。

石菖蒲一寸九节 远志去心 桂心去皮各一两 人参 黄耆 酸枣仁炒去皮 黄连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丸。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用生姜汤化下。不拘时服。

菖蒲丸 治小儿心气不足。五六岁不能言。舌本无力。发转不得。

石菖蒲二钱 人参去头焙半两 丹参三钱 麦门冬去心一两焙秤 天门冬去心一两 赤石脂二钱 右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或麻子大。温水下五七丸至一二十丸。不计时。日三四服效。又有病后肾虚不语。宜兼服钱氏地黄丸。一方加黄连。一方无人参。

芍药汤 治小儿心气不足。舌本无力语迟。

赤芍药一两 黄耆锉三分 犀角镑 槟榔锉 甘草炙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一钱。水一小钟。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不计时。加减温服。

治小儿五六岁不语者。为心气不足。舌本无力。气转不得。

用赤小豆捣罗为末。以酒和涂于舌上。即语。神效。

桂菖散 治小儿急中卒风。失者不语。立效。一名二物汤

桂心去皮一两 石菖蒲一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煎至三分。不拘时候。若大病之后不语者。用猪胆汁调下。未语再服。一方治风寒。邪气留滞。失音无语。猪胆汁饮之。

菖蒲散 治小儿卒然音哑。

以菖蒲为丸。每服一钱。麻油泡汤调下。如卒然不语。吐出风涎即瘥。用好竹沥饮之。亦治噤口。心热不语。

粉姜散 治小儿急中卒风不语。

以粉乾姜为末。安少许在舌上。时时用之。立效。

鸡头丸 治小儿诸病后不能语。

雄鸡头一个炙 鸣蝉三个炙焦 甘草一两锉炒 大黄一两取实处湿纸裹煨热 当归去芦头三分两切焙 木通半两 黄香切焙 川芎 远志去心 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 人参半两切去顶焙 右为细末。炼蜜丸小豆大。旦米饮下五丸。空心。日进三四服。儿大者加之。九服效。鸡蝉二物宜求死者用之。不可旋杀。孙真人所谓杀生求生。去生更远。不可不知也。

犀角地黄散 治血证心怯语短。胘愦迷忘。

生地黄四两净 犀角 牡丹皮 芍药 右锉。每服四钱。入桃仁去皮尖七粒煎服。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亦治吐血衄血。

治匿□<?虫虫>桃仁汤 治狐惑。虫食其脏。上唇其声哑。

桃仁浸去皮 槐子 艾叶各一两 大枣十五枚 右用水二钟。煎至一钟半。分三次服之。

治湿证声哑

以不换金正气散加石菖蒲水煎服。如寒证哑。加桂少许治之。

治痰症声哑

以二陈汤加石菖蒲。水煎吞白丸子妙。

治小儿迟语

取白劳所踏枝。鞭小儿令速语。

治小儿久不语

取百舌鸟。主虫咬。炙食之。

治孩儿语迟

用社稷胙酒。以少许吃。

治伏暑发热。汗渴。暑入心胞不语。

以小柴胡汤加茯苓。水煎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