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鹿组词

鹿

鹿相关字典

鹿[lù]字的成语

  • 三鹿郡公[sān lù jùn gōng]
      三鹿:合起来是“麤”(粗)字。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 蠢如鹿豕[chǔn rú lù shǐ]
      豕:猪;蠢:愚笨。笨得像鹿和猪一样。
  • 共挽鹿车[gòng wǎn lù chē]
      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 鹿裘不完[lù qiú bù wán]
      比喻检朴节俭。
  • 群雄逐鹿[qún xióng zhú lù]
      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
  • 鸿案鹿车[hóng àn lù chē]
      鸿案:指梁鸿妻举案齐眉的事;鹿车:指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事。比喻夫妻相互敬重,同甘共苦。
  • 标枝野鹿[biāo zhī yě lù]
      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指太古时代。
  • 鹿死谁手[lù sǐ shéi shǒu]
      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鹿:谓猎取的对象。喻指政权。比喻最后胜利属于谁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晋书.石勒载记下》
  • 即鹿无虞[jí lù wú yú]
      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 鹿伏鹤行[lù fú hè xíng]
      像鹿那样潜伏,像鹤一样飞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样子。
  • 糜鹿姑苏[mí lù gū sū]
      糜:鹿的一种。糜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
  • 鹿皮苍璧[lù pí cāng bì]
      形容本末不相称。
  • 逐鹿中原[zhú lù zhōng yuán]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獐麇马鹿[zhāng jūn mǎ lù]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 鹿驯豕暴[lù xùn shǐ bào]
      意指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 木石鹿豕[mù shí lù shǐ]
      豕:猪。形容无知无识。
  • 鹿走苏台[lù zǒu sū tái]
      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
  • 秦失其鹿[qín shī qí lù]
      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 蕉鹿之梦[jiāo lù zhī mèng]
      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
  • 马鹿异形[mǎ lù yì xíng]
      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 权移马鹿[quán yí mǎ lù]
      指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 心头撞鹿[xīn tóu zhuàng lù]
      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鹿[lù]字在开头的词语

  • 鹿门人[lù mén rén]
      隐士。亦泛指文人雅士。
  • 鹿鸣筵[lù míng yán]
      见“鹿鸣宴”。
  • 鹿树[lù shù]
      即菩提树。也译作阿沛多罗树。释迦牟尼在此树下得道成佛。
  • 鹿菲[lù fēi]
      粗陋的鞋子。
  • 鹿鹿[lù lù]
      1.平凡。 2.车轮转动声。引申谓奔走于道途。 3.忙碌。
  • 鹿币[lù bì]
      汉代的一种皮币。
  • 鹿踪[lù zōng]
      鹿的踪迹。
  • 鹿竹[lù zhú]
      黄精的别名。
  • 鹿衔[lù xián]
      见“鹿衔草”。
  • 鹿麛[lù mí]
      鹿和鹿子。泛指鹿。
  • 鹿衔草[lù xián cǎo]
      草名。
  • 鹿辂[lù lù]
      鹿车前的横木。借指鹿车。
  • 鹿葱[lù cōng]
      1.石蒜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鳞茎,夏日生花轴,轴顶生数花﹐花淡红紫色。因花色与萱稍相似,古人曾误认为萱。 2.藜芦的别名。
  • 鹿行锦[lù xíng jǐn]
      古时华贵的彩织物。
  • 鹿散[lù sàn]
      如鹿一样奔散。
  • 鹿裘[lù qiú]
      鹿皮做的大衣。常用为丧服及隐士之服。
  • 鹿视[lù shì]
      像鹿那样惊疑﹑警惕地注视。
  • 鹿栌[lù lú]
      见“鹿卢”。
  • 鹿子[lù zǐ]
      船的桅杆上绞动帆的装置。
  • 鹿卢榜[lù lú bǎng]
      三国魏明帝造凌云台成,误先钉榜,未题署,以笼盛韦诞,辘轳长絙引上,使就榜题,去地二十五丈,韦诞危惧,戒子孙绝此楷法。后用以为典。
  • 鹿胎巾[lù tāi jīn]
      用胎鹿皮制成的头巾。
  • 鹿角[lù jiǎo]
      ①雄鹿的角。可入药,有补益精血之功效。②一种用带有枝杈形似鹿角的树木堆放地上以阻挡敌军前进的防御物:竹签、蒺藜、鹿角堵塞路口。
  • 鹿豆[lù dòu]
      野绿豆。
  • 鹿卢蹻[lù lú qiāo]
      道教所说的登高涉险的用具。
  • 鹿鸣客[lù míng kè]
      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 鹿囿[lù yòu]
      饲养鹿的园囿。
  • 鹿蕉[lù jiāo]
      谓人间的得失荣辱。
  • 鹿超[lù chāo]
      像鹿那样跳跃着迅跑。
  • 鹿聚[lù jù]
      如鹿一样聚居。
  • 鹿筋[lù jīn]
      鹿的筋腱。肴馔中珍品。亦用作中药。
  • 鹿挺[lù tǐng]
      见“鹿铤”。
  • 鹿门[lù mén]
      1.古城门名。 2.鹿门山之省称。在湖北省襄阳县。后汉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
  • 鹿羹[lù gēng]
      烧熟的带汁鹿肉块。
  • 鹿蝱[lù méng]
      1.亦作“鹿虻”。 2.小虫名。
  • 鹿野苑[lù yě yuàn]
      佛教地名。在中天竺波罗奈国。释迦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故名仙人论处。
  • 鹿巾[lù jīn]
      鹿皮巾。
  • 鹿塞[lù sāi]
      边塞。
  • 鹿头栅[lù tóu shān]
      指鹿头关。
  • 鹿茸[lù róng]
      雄性梅花鹿或马鹿等未骨化的幼角。是一种强壮滋补剂。性温,味甘咸。能益肾助阳、补益精血、强筋健骨。主治阳痿、遗精、腰膝酸软等症。 雄鹿的幼角
  • 鹿皮几[lù pí jǐ]
      古人设于座旁之小桌。倦时可以凭倚。鹿皮作成,隐士所用。
  • 鹿港[lù gǎng]
      1.蓄水河港。 2.地名。在台湾省本岛西岸﹑彰化西南。台湾省早期与大陆联系的主要港口之一。
  • 鹿触[lù chù]
      晋孝子许孜为母墓道植松,被鹿所触犯,许甚悲恸,后鹿忽为猛兽所杀。事见《晋书.孝友传.许孜》。后以“鹿触”为诗文典故。
  • 鹿撞[lù zhuàng]
      比喻心跳快速。
  • 鹿豕[lù shǐ]
      1.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 2.比喻愚蠢的人。 3.比喻好群聚的人们。
  • 鹿活草[lù huó cǎo]
      草名。即天名精。可治瘀血。
  • 鹿马[lù mǎ]
      1.鹿和马。 2.“指鹿为马”的略语。
  • 鹿头[lù tóu]
      1.鹿的头。 2.山名。在四川省德阳市。 3.见“鹿头关”。 4.鲟鳇鱼的两颊之肉。
  • 鹿田[lù tián]
      即鹿场。
  • 鹿中[lù zhōng]
      古代行射礼时用以盛筭之具。刻木为之,形似鹿,背有孔,中空,故名。射中,纳筭于口以记数。
  • 鹿皮[lù pí]
      1.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 2.见“鹿皮冠”。
  • 鹿藿[lù huò]
      葛的别名。可入药。
  • 鹿轓[lù fān]
      指鹿车。
  • 鹿头城[lù tóu chéng]
      指鹿头关。
  • 鹿霓衣[lù ní yī]
      鹿皮制的衣服。隐士或术士往往着之。
  • 鹿顶[lù dǐng]
      1.指东西房和南北房连接转角的地方。 2.借指厢房。
  • 鹿卢[lù lú]
      1.亦作“鹿栌”。古时引以下棺或置井上以汲水的滑车或绞盘。 2.见“鹿卢剑”。
  • 鹿巷[lù xiàng]
      设置障碍物的巷道。
  • 鹿迷[lù mí]
      谓得失荣辱犹如梦幻,使人迷惑。
  • 鹿尾[lù wěi]
      鹿的尾巴。旧时珍贵食品。
  • 鹿帻[lù zé]
      鹿皮制成的头巾。多为隐士所戴。
  • 鹿胎[lù tāi]
      1.鹿的胎。 2.指鹿胎弁。唐时为五品以上官员所服。 3.葱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葱》。
  • 鹿洞[lù dòng]
      指白鹿洞。宋朱熹讲学处。
  • 鹿野[lù yě]
      1.古种族名。 2.即鹿野苑。
  • 鹿寨[lù zhài]
      树木干枝植于地上而形成的障碍物,军事上用于阻挡敌人行进。因形似鹿角,故名。
  • 鹿头关[lù tóu guān]
      古关名。唐置,在四川省德阳市鹿头山上,为西川防守要地。
  • 鹿车[lù chē]
      1.古代的一种小车。 2.鹿拉的车子。 3.佛教语。三车之一。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
  • 鹿柴[lù zhài]
      1.地名。 2.篱落。比喻隐居之处。
  • 鹿卢蹺[lù lú qiāo]
      道教所说的登高涉险的用具。
  • 鹿脯[lù fǔ]
      鹿肉干。
  • 鹿砦[lù zhài]
      军营的防御物。 用树木设置的形似鹿角的障碍物。分为树枝类与树干类两种。前者主要用于防步兵。后者主要用于防坦克。设置时可用有刺铁丝、手榴弹和地雷予以加强
  • 鹿角胶[lù jiǎo jiāo]
      白胶的别名。用鹿角熬制的胶,可入药。
  • 鹿玉[lù yù]
      鹿角下端坚如玉,故名。
  • 鹿苑[lù yuàn]
      1.饲养鹿的园囿。 2.古苑名。在今山西省大同县北。 3.地名。 4.即鹿野苑。 5.指僧园﹑佛寺。
  • 鹿耳[lù ěr]
      1.鹿的耳朵。 2.见“鹿耳门”。
  • 鹿梨[lù lí]
      即山梨。
  • 鹿鱼[lù yú]
      传说中的鱼名。
  • 鹿角菜[lù jiǎo cài]
      藻类植物。褐紫色或绿色,扁平而阔﹐分枝呈叉状。供食用或制糊料用。
  • 鹿皮巾[lù pí jīn]
      鹿皮做的头巾。隐士所用。
  • 鹿胶[lù jiāo]
      用鹿角熬的胶。
  • 鹿角叉[lù jiǎo chā]
      即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栅。
  • 鹿角霜[lù jiǎo shuāng]
      鹿角所制的粉。
  • 鹿纵[lù zòng]
      谓追逐群鹿。
  • 鹿为马[lù wéi mǎ]
      “指鹿为马”的略语。
  • 鹿卢格[lù lú gé]
      唐人作诗用韵的一种格式。用韵为双出双入。
  • 鹿皮公[lù pí gōng]
      见“鹿皮翁”。
  • 鹿浅[lù qiǎn]
      指鹿在夏天新生浅毛的皮。
  • 鹿革[lù gé]
      鹿皮。
  • 鹿蹊[lù qī]
      鹿行的小径。
  • 鹿弁[lù biàn]
      即鹿皮冠。
  • 鹿皮冠[lù pí guān]
      古代隐士所戴的帽子。用鹿皮做成,故名。
  • 鹿粝[lù lì]
      犹粗食。

鹿[lù]字在中间的词语

  • 重赴鹿鸣[zhòng fù lù míng]
      清制,举人于乡试考中后满六十周年,重逢原科(同一干支之年)开考,经奏准,与新科举人同赴鹿鸣筵宴,称为“重赴鹿鸣”。
  • 重预鹿鸣[zhòng yù lù míng]
      见“重赴鹿鸣”。
  • 巨鹿侯[jù lù hòu]
      鹿的别名。
  • 猎鹿人[liè lù rén]
      美国故事片。环球影片公司1978年摄制。德里克沃.什伯恩编剧,迈克尔.西米诺导演,罗伯特.迪奈罗、克里斯托弗.沃尔肯主演。青年钢铁工人迈克尔、尼克和新婚的斯蒂芬被征入伍,开赴越南作战。在一次战斗中三人皆被俘,并被迫当作左轮手枪轮射的赌具。结果尼克中弹身亡,迈克和斯蒂芬虽死里逃生,但已造成极大精神创伤。
  • 麋鹿游[mí lù yóu]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 重宴鹿鸣[zhòng yàn lù míng]
      见“重赴鹿鸣”。
  • 三鹿为奔[sān lù wéi bēn]
      宋刘攽戏谑王安石之语。
  • 钜鹿侯[jù lù hòu]
      鹿的别名。
  • 麋鹿性[mí lù xìng]
      比喻草野优游之性。
  • 麋鹿姿[mí lù zī]
      山野人的模样。
  • 猎白鹿马[liè bái lù mǎ]
      古代良马名。
  • 白鹿皮币[bái lù pí bì]
      即白鹿币。
  • 白鹿原[bái lù yuán]
      古地名。即霸上。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
  • 白鹿洞[bái lù dòng]
      洞名。在江西省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唐贞元中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于此﹐畜一白鹿﹐因名。
  • 食鹿糕[shí lù gāo]
      见“食禄糕”。
  • 白鹿巾[bái lù jīn]
      古代隐士所戴的白色鹿皮做的头巾。
  • 三鹿为犇[sān lù wéi bēn]
      宋 刘攽 戏谑 王安石 之语。
  • 白鹿车[bái lù chē]
      传说仙人乘坐的用白鹿挽的车子。
  • 鸡鹿塞[jī lù sāi]
      古塞名。在今 内蒙古 磴口 西北 哈隆格乃峡 谷口,是古代贯通 阴山 南北的交通要冲。
  • 挽鹿车[wǎn lù chē]
      后汉鲍宣从妻父学,父奇其清苦,以女妻之,妆奁甚盛。宣谓妻:“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其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见《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后因以“挽鹿车”为夫妻共守清苦生活的典故。
  • 画鹿车[huà lù chē]
      见“画鹿轓”。
  • 小鹿儿[xiǎo lù ér]
      比喻强烈跳动的心脏。

鹿[lù]字在结尾的词语

  • 逐亡鹿[zhú wáng lù]
      喻争夺统治权。
  • 得鹿[de lù]
      1.《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后遂以“得鹿”指虚幻的人世富贵。 2.《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文选.班彪》“至比天下于逐鹿”李善注引《六韬》:“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
  • 禽鹿[qín lù]
      犹禽兽。鸟兽。
  • 失鹿[shī lù]
      失去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 巨鹿[jù lù]
      1.古湖泽名。在今河北省巨鹿县北。又称广阿泽。 2.秦代县名。项羽破秦军处﹐在今河北省平乡县。 3.郡名。秦置﹐汉因之。唐名邢州﹐其地约当今河北省南自平乡任县至晋县藁城一带地区。
  • 朱鹿[zhū lù]
      古代车舆上的红色鹿形装饰。
  • 讼鹿[sòng lù]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后以“讼鹿”为计较名利得失之典。
  • 历鹿[lì lù]
      象声词。
  • 驯鹿[xùn lù]
      1.驯养的鹿。 2.鹿的一种。一般肩高一米馀,雌雄都有长角,蹄宽大,尾极短,善游泳,性较温和。人类驯养已有千馀年历史。俗亦称“四不像”。
  • 铁鹿[tiě lù]
      船上收放篷帆的铁辘轳。
  • 玄鹿[xuán lù]
      传说中的黑鹿,古人以为食其肉可长寿。
  • 梦鹿[mèng lù]
      《列子.周穆王》载郑人获鹿,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事。后人用此典多表示世事如同梦幻。
  • 衡鹿[héng lù]
      1.亦作“衡麓”。 2.官名。守护山林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孔颖达疏:“《周礼》司徒之属,有林衡之官,掌巡林麓之禁……此置衡鹿之官,守山林之木,是其宜也。”一说为古代的宰相。
  • 由鹿[yóu lù]
      用以诱捕其他野鹿的鹿。
  • 角鹿[jiǎo lù]
      生角的鹿。多指雄鹿。
  • 骇鹿[hài lù]
      1.受惊的鹿。 2.犹逐鹿。
  • 猎鹿[liè lù]
      喻夺取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梅花鹿[méi huā lù]
      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体型中等。夏季体毛红棕色,有白斑,似梅花状,故名;冬季烟褐色,白斑较不明显。性机警。雄鹿有角,新生角称“鹿茸”,为贵重药品。在中国分布较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白鹿[bái lù]
      1.白色的鹿。古时以为祥瑞。 2.复姓。汉有白鹿先生。见汉应劭《风俗通.姓氏下》。
  • 驼鹿[tuó lù]
      1.亦作“駞鹿”。 2.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比牛高大,角很大,角的上部扁平呈铲形,四肢细长,尾短。体色棕﹑黄﹑灰混合;四肢下部白色。善游泳。肉可食,皮可制革。我国东北地区有出产。又叫麋﹑犴或罕达犴。 属于鹿科的一种大型反刍动物,栖居加拿大和北部美国的森林地区,与欧洲驼鹿近缘,但较大,突起的肩部约高七英尺,体重常超过一千磅,形状丑陋,四肢长,尾短,头大,上唇厚而下垂,角呈宽掌形,有很多小尖
  • 争鹿[zhēng lù]
      《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宴曰:“以鹿喻帝位。”后以“争鹿”喻争夺政权。
  • 覆鹿[fù lù]
      见“覆鹿寻蕉”。
  • 黇鹿[tiān lù]
      鹿的一种,全身毛黄褐色或带赤褐色,有白色斑纹,角的上部扁平或呈掌状,尾略长,性温顺。
  • 骑鹿[qí lù]
      见“骑白鹿”。
  • 蕉鹿[jiāo lù]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蕉,通“樵”。后以“蕉鹿”指梦幻。
  • 触鹿[chù lù]
      典出《晋书.孝友传.许孜》:“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县之东山,躬自负土……镇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六里。时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于所犯栽下。”后因以“触鹿”谓孝感所至,墓地无奔走撞犯之鹿患的典故。
  • 挽鹿[wǎn lù]
      见“挽鹿车”。
  • 双鹿[shuāng lù]
      见“双陆”。
  • 麂鹿[jǐ lù]
      即麂。
  • 卧鹿[wò lù]
      宋时的一种饼食﹐用作吉庆礼品。以形作卧鹿状﹐“鹿”与“禄”谐声﹐故名。
  • 麋鹿[mí lù]
      1.麋与鹿。 2.即麋。 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麋鹿满之。——《墨子.公输》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胡鹿[hú lù]
      见“胡禄”。
  • 扑鹿[pū lù]
      1.亦作“扑漉”。 2.象声词。形容拍翅声。
  • 使鹿[shǐ lù]
      见“使鹿鄂伦春”。
  • 隍下鹿[huáng xià lù]
      见“隍鹿”。
  • 麑鹿[ní lù]
      幼鹿。古代卿大夫用以为贽。
  • 撞鹿[zhuàng lù]
      形容激动时心头乱跳。
  • 金鹿[jīn lù]
      晋潘岳《金鹿哀辞》﹕“嗟我金鹿﹐天资特挺……呜呼上天﹐胡忍我门﹐良嫔短世﹐令子夭昏。”金鹿为潘岳之幼子﹐夭折﹐后因代指夭折的爱儿。
  • 大鹿[dà lù]
      1.广大的山林。 2.谓领录天子之事。
  • 踣鹿[bó lù]
      1.《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后以“踣鹿”比喻得到旁人帮助。 2.指援助他人。
  • 独鹿[dú lù]
      1.剑名。一说即鸱夷。革囊。 2.旋风。 3.地名。即涿鹿。在河北省涿鹿县西,为古代东北夷所居之地。
  • 指鹿[zhǐ lù]
      见“指鹿为马”。
  • 缕鹿[lǚ lù]
      古冠名。
  • 鸣鹿[míng lù]
      1.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毛传:“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后因以“鸣鹿”喻礼贤求友。 2.地名。在今河南省鹿邑县西。
  • 囷鹿[qūn lù]
      粮仓。
  • 古鹿鹿[gǔ lù lù]
      形容滚动。
  • 掎鹿[jǐ lù]
      1.拉着鹿。 2.犹逐鹿。喻群雄争夺天下。
  • 长颈鹿[cháng jǐng lù]
      哺乳纲,偶蹄目,长颈鹿科。陆上最高的动物,高达6长颈鹿8米。颈很长,故名。仰头伸舌能采食高处树叶。头上有一对外包皮肤和茸毛的小角。眼位于头顶,视野广阔。产于非洲,喜集群,善奔跑。
  • 分鹿[fēn lù]
      1.《列子·周穆王》谓:郑人有薪于野者,毙奔鹿而藏诸隍中,覆以蕉叶。俄而忘其藏处,遂以为梦。而沿途诵其事。傍人有闻者,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梦藏鹿之处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梦往索,及涉讼。士师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将真作梦,将梦作真,错乱颠倒。
  • 鸹鹿[guā lù]
      1.亦作“鸹捋”。 2.鸧鸹的别名。
  • 麚鹿[jiā lù]
      雄鹿。
  • 五鹿[wǔ lù]
      1.春秋时地名。
  • 天鹿[tiān lù]
      传说中灵兽名。一名天禄。
  • 铤鹿[dìng lù]
      快速奔逃的鹿。亦比喻处于穷途末路铤而走险的人。
  • 獐麕马鹿[zhāng jūn mǎ lù]
      方言。比喻举止仓皇。
  • 涿鹿[zhuō lù]
      1.古代一种刑罚。墨刑于额。 2.地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庄子.盗跖》:“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成玄英疏:“涿鹿﹐地名﹐今幽州涿鹿郡是也。”清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九:“战垒荒凉余涿鹿﹐边关容易卖卢龙。”一说﹐山名。
  • 樊鹿[fán lù]
      樊篱中的鹿。比喻失去自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