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首组词

首相关字典

首[shǒu]字在结尾的词语

  • 乱首[luàn shǒu]
      1.祸乱的开端。 2.作乱的头子。 3.头发散乱。
  • 募人出首[mù rén chū shǒu]
      征求人出来告发。首,告发别人的罪行。 征求人出来告发。首,告发别人的罪行
  • 帕首[pà shǒu]
      1.裹头之巾。 2.裹头。
  • 批首[pī shǒu]
      谓院试列名第一。
  • 牛首[niú shǒu]
      1.汉池名。 2.指牛首阿旁。参见“牛头阿旁”。
  • 姿首[zī shǒu]
      1.美丽的容貌。 2.泛指容貌。
  • 陇首[lǒng shǒu]
      1.古山名。 2.指陇山之巅。 3.泛指高山之巅。
  • 部首[bù shǒu]
      字典等辞书为便于查检,根据汉字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所作的分类。如“松”、“树”、“杨”、“样”等字中的“木”就是部首。
  • 上停行首[shàng tíng xíng shǒu]
      上厅行首。
  • 馒首[mán shǒu]
      馒头。 馒头
  • 濡首[rú shǒu]
      1.语出《易.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后以“濡首”谓沉湎于酒而有失本性常态之意。 2.埋头;专心致志。
  • 兀首[wù shǒu]
      头发脱落。形容年老。
  • 狶首[xī shǒu]
      草名。
  • 辔首[pèi shǒu]
      带嚼子的笼头。
  • 埋首[mái shǒu]
      埋头。
  • 谋首[móu shǒu]
      主谋﹔主犯。
  • 宛首[wǎn shǒu]
      转头。
  • 状首[zhuàng shǒu]
      即状头。
  • 仰首[yǎng shǒu]
      抬头,仰起头。 抬头,仰起头
  • 主首[zhǔ shǒu]
      1.头领。 2.主持寺观的僧道。
  • 只首[zhī shǒu]
      1.亦作“只手”。 2.诚然;实在。
  • 起首[qǐ shǒu]
      1.稽首。 2.抬头。 3.开创;创立。 4.打头,领先。 5.指诗文的开头部分。 6.开始;起先。 起初;开头我起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 罚首[fá shǒu]
      犹罪魁。
  • 唱首[chàng shǒu]
      犹创始;领头。
  • 相首[xiāng shǒu]
      回顾相向。
  • 山首[shān shǒu]
      山的入口。
  • 魁首[kuí shǒu]
      ①指在同辈中才华居首位的人:文章魁首ㄧ女中魁首。②首领。
  • 椎髻髽首[zhuī jì zhuā shǒu]
      古代边远少数民族的一种发式。借指边远少数民族。
  • 鹑首[chún shǒu]
      1.星次名。指朱鸟七宿中的井宿和鬼宿。 2.古以为秦之分野,指秦地。 3.指农历五月上旬。古代认为太阳至鹑首之初为芒种。芒种在五月初,故称。
  • 仙首[xiān shǒu]
      旧时民间迎神组织的主持人。
  • 上首[shàng shǒu]
      ①佛教用语。本指一座大众中的主位。后指寺院中的首座:出家为上首,入寺作梁栋|三万二千菩萨众中,举文殊师利一人为上首。②上手,位次较尊的一边。通常指左手一边: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
  • 吭首[háng shǒu]
      咽喉与头。比喻要害之地。
  • 杠首[gàng shǒu]
      旗杆的顶端。
  • 丘首[qiū shǒu]
      犹首丘。相传狐死时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喻怀恋故乡。
  • 酋首[qiú shǒu]
      古称部落或敌方的首领。
  • 破首[pò shǒu]
      头破。
  • 东首[dōng shǒu]
      1.头朝东。 2.东侧,东边。
  • 隶首[lì shǒu]
      1.亦作“隸首”。 2.黄帝史官,始作算数。亦借指善算数者。
  • 颖首[yǐng shǒu]
      把柱子的顶端砍成尖状。
  • 戎首[róng shǒu]
      1.发动战争的主谋﹑祸首。 2.首先挑起事端或带头做坏事的人。 3.军队的主帅。
  • 分首[fēn shǒu]
      离别。南朝 梁 沉约《襄阳白铜鞮》诗:“分首 桃林 岸,送别 峴山 头。”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宋 王安石《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诗:“乡国去身犹万里,驛亭分首已三年。”
  • 回首[huí shǒu]
      ①把头转向后方:屡屡回首,不忍离去。②〈书〉回忆:回首往事 。
  • 仇首[chóu shǒu]
      即仇由。
  • 帅首[shuài shǒu]
      军队中的主帅。
  • 冠首[guàn shǒu]
      1.首位。 2.加在前头。
  • 政首[zhèng shǒu]
      政治上的首要大事。
  • 华首[huá shǒu]
      1.白首。指老年。 2.指美女的秀发。
  • 会首[huì shǒu]
      旧时民间各种叫做会的组织的发起人。也叫会头。 旧时民间各种叫做会的组织的发起人。也叫“会头”
  • 模棱首[mó léng shǒu]
      1.亦作“模棱手”。 2.谓遇事不置可否,处世圆滑的人。
  • 玉首[yù shǒu]
      谓玉制的剑首。
  • 陨首[yǔn shǒu]
      掉脑袋;丧命:虽陨首而不辞。
  • 不首[bù shǒu]
      不伏罪。
  • 元首[yuán shǒu]
      1.头。 2.君主。 3.今亦用以称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4.为首者,祸首。 5.创始人。 6.岁之始。
  • 攒首[zǎn shǒu]
      形容人众汇集。
  • 情首[qíng shǒu]
      谓出首自白其情状。
  • 枯首[kū shǒu]
      骷髅。死人头骨。
  • 矫首[jiǎo shǒu]
      1.昂首;抬头。 2.昂昂然自得貌。
  • 马首[mǎ shǒu]
      1.马的头。 2.马的前面。 3.马首所向。指策马前进。 4.所骑的马。借以敬称他人。 5.指蚕。
  • 尼首[ní shǒu]
      谓人头象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 祸首[huò shǒu]
      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罪魁祸首。 造成祸乱的首要人物
  • 杼首[zhù shǒu]
      梭形的头,长头。古代以为长寿之相。
  • 为首[wéi shǒu]
      1.谓居第一。 2.领头。 当领头的人;担任领导以老张为首的代表团
  • 龙首[lóng shǒu]
      1.龙的头。
  • 前首[qián shǒu]
      1.亦作“前手”。前边。 2.上一次﹐前些时候。
  • 开首[kāi shǒu]
      〈方〉开始;起头:文章~就点出全文主题。
  • 渠首[qú shǒu]
      渠魁。
  • 拜首[bài shǒu]
      见“拜手”。
  • 狸头白首[lí tóu bái shǒu]
      秦始皇时仪仗队所戴的狸猫形帽。
  • 搅首[jiǎo shǒu]
      方言。谓办事的兴头。
  • 裹首[guǒ shǒu]
      以巾束发。亦指束发之巾。
  • 赏首[shǎng shǒu]
      受赏者中功推第一的人。
  • 碑首[bēi shǒu]
      即碑额。
  • 痟首[xiāo shǒu]
      头痛病。
  • 搔首[sāo shǒu]
      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 那首[nà shǒu]
      那边。
  • 隐首[yǐn shǒu]
      隐藏为首的罪犯。
  • 科首[kē shǒu]
      科头。光秃的头。
  • 函首[hán shǒu]
      用匣子装盛人头。
  • 囚首[qiú shǒu]
      1.头发蓬乱,形同囚犯。 2.指不束发。
  • 正丘首[zhèng qiū shǒu]
      传说狐将死时,必先摆正头的方向,使头朝着其穴所在的故丘,以表示不忘本,叫做“正丘首”。
  • 上引首[shàng yǐn shǒu]
      装裱的卷轴字画,画面以外的上下部分统称“引首”,其在上部者称为“上引首”。
  • 铺首[pū shǒu]
      1.门上的衔环兽面。常作虎﹑螭﹑龟﹑蛇等形﹐多为金属铸成。 2.指古代铜器上衔耳环的兽头。 旧式门上衔着门环的底座,多用铜制成兽形
  • 升首[shēng shǒu]
      古代郊祭时用牲首上供。
  • 共首[gòng shǒu]
      山名。共伯隐居地。属旧共县(今河南省辉县)。
  • 番首[fān shǒu]
      番人头目。
  • 般首[bān shǒu]
      泛指老虎一类猛兽。
  • 下首[xià shǒu]
      1.谓位次较低的一边。 2.指植物。 3.犹倒悬,比喻困苦。 位置较卑的一边;下首,即右方二人等吴姨娘坐后,方在下首坐了。——《一层楼》
  • 抗首[kàng shǒu]
      昂首,举首。
  • 催首[cuī shǒu]
      1.亦称“催头”。 2.封建社会中官府指定摧征钱粮的人。倘不能催促欠户如限缴清,催首要受追比,因此而家破人亡者,亦所在多有。
  • 六阳魁首[liù yáng kuí shǒu]
      见“六阳会首”。
  • 翘首[qiáo shǒu]
      抬起头来(望):~瞻仰。 ~星空。~故国。
  • 稽首[qǐ shǒu]
      1.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 2.犹赔罪。 3.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
  • 坟首[fén shǒu]
      大头。《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毛传:“坟,大也。”朱熹集传:“羊瘠则首大也。”一说,“坟”当读羒羊之“羒”,即雌羊。参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 泥耳笼首[ní ěr lóng shǒu]
      古代一种酷刑。以泥封耳,以笼罩首。
  • 悬首[xuán shǒu]
      1.亦作“悬头”。 2.谓杀人后挂头示众。 悬挂头颅悬首藁街。——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 荼首[tú shǒu]
      白头。指老人。
  • 聚首[jù shǒu]
      〈书〉聚会:聚首一堂。
  • 齐首[qí shǒu]
      1.头相齐平。 2.指一齐仰头。
  • 牙首[yá shǒu]
      行会基层组织的负责人。
  • 匕首[bǐ shǒu]
      短剑或狭长的短刀。
  • 年首[nián shǒu]
      指一年的首月。
  • 骧首[xiāng shǒu]
      1.抬头。 2.比喻意气轩昂。
  • 剑首[jiàn shǒu]
      镶嵌在剑柄顶端的装饰品,以玉或金属制成,扁圆形,其上镂有花纹。
  • 黔首[qián shǒu]
      指平民百姓:哀哀黔首。
  • 青首[qīng shǒu]
      1.野鸭中绿头者。 2.青色的题签。
  • 豨首[xī shǒu]
      即豕首。天名精的别名。
  • 门首[mén shǒu]
      门口;门前。
  • 权首[quán shǒu]
      指主谋。首先起事的人。
  • 螭首[chī shǒu]
      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
  • 束首[shù shǒu]
      犹俯首。表示降服。
  • 沈首[shěn shǒu]
      犹斩首。
  • 垂首[chuí shǒu]
      头低着。 头低着垂首跪拜垂首膝行
  • 豕首[shǐ shǒu]
      1.猪头。 2.天名精的别名。菊科,多年生草本。根﹑叶﹑果实均可入药。
  • 皓首[hào shǒu]
      〈书〉白头(指年老):皓首穷经(钻研经典到老)。 白头,指老年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后书书.吕强传》
  • 归正丘首[guī zhèng qiū shǒu]
      见“归正首丘”。
  • 船首[chuán shǒu]
      船的两侧向内弯曲到船头处为止的部位。如:船首灯。
  • 黎首[lí shǒu]
      黎民。
  • 叩首[kòu shǒu]
      磕头:三跪九叩首。
  • 还首[hái shǒu]
      犹自首。
  • 髽首[zhuā shǒu]
      1.以麻束发。 2.以麻束发的人。古时借指蛮夷或蛮夷之邦。
  • 颔首[hàn shǒu]
      〈书〉点头:颔首微笑丨颔首赞许。
  • 囊首[náng shǒu]
      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袋蒙首,使之窒息而死。
  • 总首[zǒng shǒu]
      总头领。
  • 凡首[fán shǒu]
      指五音的起首之音。《管子.地员》:“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尹知章注:“凡首,谓音之总先也。”一说为风调,见章炳麟《管子馀义》。
  • 黥首[qíng shǒu]
      1.古刑法。于额上刺字。 2.古风俗。于额上刺字或图纹。
  • 五经魁首[wǔ jīng kuí shǒu]
      即五魁。
  • 奋首[fèn shǒu]
      1.摇头﹐表示疲困。 2.犹仰首。
  • 擢首[zhuó shǒu]
      长颈。
  • 案首[àn shǒu]
      明清时代童生参加府、州或县学考试而获得秀才第一名。
  • 书首[shū shǒu]
      犹序文,序言。
  • 邻首[lín shǒu]
      掌管邻里事务的人。
  • 火珠首[huǒ zhū shǒu]
      剑饰。剑首以火珠为饰,故称。
  • 艗首[yì shǒu]
      1.亦作“艗艏”。 2.船头。古时常于船头画鹢形,故名。亦代指船。也称鹢首。
  • 引首[yǐn shǒu]
      1.伸长头颈。多形容盼望。 2.书轴画幅的首端部分。 3.古代通俗小说引起正文的开头部分。 抬头;伸长脖子引首向天边地平线望去
  • 豪首[háo shǒu]
      1.豪富的人家。 2.指盗首。
  • 篇首[piān shǒu]
      篇章的开头。
  • 匪首[fěi shǒu]
      盗匪的头子。 盗匪头目或为害人民的反动头目
  • 上行首[shàng xíng shǒu]
      即上厅行首。官妓班首的称谓。亦泛指名妓。
  • 夏首[xià shǒu]
      夏初。
  • 兵首[bīng shǒu]
      1.军队的前锋。 2.主将﹐统帅。
  • 童首[tóng shǒu]
      秃头。
  • 坐首[zuò shǒu]
      谓首席。
  • 榜首[bǎng shǒu]
      榜上公布的名单中的首位,泛指第一名:名列榜首ㄧ该队异军突起,一跃而居大赛的榜首。
  • 斑首[bān shǒu]
      头有斑纹。
  • 疾首[jí shǒu]
      1.头痛。指忧苦至极。 2.指痛恨。 3.犹言致疾之端。
  • 玄首[xuán shǒu]
      指头发未白。谓在盛年。
  • 髡首[kūn shǒu]
      1.剃去头发。 2.光头。指僧徒。
  • 归首[guī shǒu]
      归降;自首。
  • 昂首[áng shǒu]
      仰着头。
  • 俯首[fǔ shǒu]
      ①低下头:俯首沉思。②比喻顺从:俯首听命。
  • 岘首[xiàn shǒu]
      山名。即湖北襄阳县南的岘山。
  • 干首[gān shǒu]
      天的高处。
  • 端首[duān shǒu]
      高位;首要。
  • 帊首[pà shǒu]
      即幞头。
  • 指首[zhǐ shǒu]
      指名告发。
  • 北首[běi shǒu]
      1.头朝北。古礼,人死入葬,尸体头朝北,故北首为死人之象。 2.犹北向。 3.谓降服。 4.方位词。北头,北面。
  • 田首[tián shǒu]
      田畦的两端。
  • 恶首[è shǒu]
      首恶。
  • 骈首[pián shǒu]
      1.头靠着头,并排。 2.指两个头相连。 3.“骈首就戮”的省称。
  • 白首[bái shǒu]
      1.犹白发。表示年老。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 行首[xíng shǒu]
      1.指军队的行列。或谓军队行列的领队。《左传.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刘文淇疏证:“此谓军之行列也。惠栋云:‘《司马法》曰:凡陈(阵)行惟疏。’沈钦韩云:‘行首,即领队者也。’”一说为军队行列间的道路。见杨伯峻注。 2.犹领班。 3.行院(妓院)中的首领。宋元时对上等妓女的称呼。后为名妓的泛称。 4.犹行间。指文章的词句。 5.指掌柜老板。
  • 颠首[diān shǒu]
      枝头微微抖动,摇曳。形容依恋。
  • 扯首[chě shǒu]
      缰绳。
  • 贤首[xián shǒu]
      1.佛教菩萨名。 2.唐代高僧法藏,西域康居人。为华严宗的创立者。通称贤首大师。
  • 左首[zuǒ shǒu]
      1.古代进献禽﹑鱼之类时将其头安放在左边,以示尊敬。 2.左边。 左边(多指坐位)坐在我的左首
  • 低首[dī shǒu]
      1.低头。恭顺貌。 2.低头。羞愧貌。 3.低头。折服貌。 4.低头。亦指佩服。
  • 盟首[méng shǒu]
      1.盟书中的首要条款,多记载主盟人及与盟人姓名。 2.头领。
  • 法头例首[fǎ tóu lì shǒu]
      指首先受到刑法条例惩处的人。
  • 狐首[hú shǒu]
      见“狐死首丘”。
  • 旬首[xún shǒu]
      一旬之始。三国 魏 阮籍《首阳山赋》:“在兹年之末岁兮,端旬首而重阴。”
  • 后首[hòu shǒu]
      〈方〉①后来:当时没有听懂,后首一想才明白了。②后头;后面。
  • 该首[gāi shǒu]
      方言。此处﹐这边。
  • 拜稽首[bài qǐ shǒu]
      叩头行礼。
  • 身首[shēn shǒu]
      1.躯干和头颅。 2.指身体。 3.借指生命。 4.指魁梧高大的身材。
  • 追首[zhuī shǒu]
      犹追随。
  • 肯首[kěn shǒu]
      点头表示同意。
  • 衅首[xìn shǒu]
      祸乱之首。
  • 掉首[diào shǒu]
      转过头。不理睬貌。
  • 折首[zhé shǒu]
      1.斩首。 2.犹俯首。喻折服或投降。
  • 狐丘首[hú qiū shǒu]
      同“狐死首丘”。
  • 发首[fā shǒu]
      1.对发生事件负主要责任的人。 2.开头。
  • 空首[kōng shǒu]
      古代行礼的一种形式。九拜之一。
  • 冤首[yuān shǒu]
      首冤,最大的冤案。
  • 點首[diǎn shǒu]
      点头。表示默许。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主大悟,点首久之。”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谭九》:“媪视之,点首曰:‘老身在世六十餘年,不识此味,诚不解嗜痂者何故好之如此?’”《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只见他老夫妻,一个拈鬚含笑,一个点首堆欢。”
  • 斩首[zhǎn shǒu]
      1.砍头。 2.谓所斩之首。 杀头斩首示众
  • 举首[jǔ shǒu]
      1.抬头。 2.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3.检举﹐告发。 4.首领。
  • 乾首[qián shǒu]
      天的高处。
  • 岐首[qí shǒu]
      两个头。
  • 特首[tè shǒu]
      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 頫首[fǔ shǒu]
      犹低头。 《汉书·陈胜项籍传赞》:“百粤 之君頫首係颈,委命下吏。”颜师古 注:“邓展 曰:‘頫音俯。’古俯字。”宋 周密《齐东野语·玉照堂梅品》:“又标韵孤特,若 三閭大夫、首阳 二子,寧槁山泽,终不肯頫首屏气,受世俗湔拂。”梁启超《郑褧裳画引》:“百家腾跃,頫首 宋 元。”
  • 倡首[chàng shǒu]
      领先;提倡。
  • 彘首[zhì shǒu]
      1.亦称“彘卢”。亦称“彘颅”。 2.草名。又名天名精。
  • 黑首[hēi shǒu]
      头毛黑色。
  • 无首[wú shǒu]
      1.不见居首者。 2.谓没有更在其上的。
  • 徇首[xùn shǒu]
      谓传首示众。
  • 经首[jīng shǒu]
      古代乐章名。 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乃中经首之会。——《庄子.养生主》
  • 暴首[bào shǒu]
      谓陈列所得敌人首级。
  • 道首[dào shǒu]
      反动道会门的头子。
  • 麋首[mí shǒu]
      指长寿者。麋,通“眉”。
  • 枭首[xiāo shǒu]
      砍头悬挂示众:嫪毒作乱,败,其徒二十人皆枭首、车裂殉,灭其宗。
  • 转首[zhuǎn shǒu]
      转头。喻时间短促。
  • 效首[xiào shǒu]
      进献首级。
  • 里首[lǐ shǒu]
      方言。里头,里边。
  • 螺首[luó shǒu]
      神话中龙子椒图的头像。相传龙生九子﹐其一为椒图﹐形似螺蛳﹐好闭口﹐古时画其形象为门上装饰﹐以驱鬼辟邪。
  • 诬首[wū shǒu]
      犹诬告。
  • 伯首[bó shǒu]
      霸主。伯,通“霸”。
  • 顶首[dǐng shǒu]
      1.旧指顶承胥吏等职位所需的钱。 2.谓出钱顶承胥吏等职。
  • 狸首[lí shǒu]
      逸诗篇名。上古行射礼时,诸侯歌《狸首》为发矢的节度。
  • 出首[chū shǒu]
      ①自首。②告发别人。

首[shǒu]字在开头的词语

  • 首祚[shǒu zuò]
      一年的开头。祚,年。
  • 首长[shǒu zhǎng]
      1.头领。 2.今指政府或部队中的高级领导人。 指部队中的领导人;也指政府部门中的高级领导人
  • 首先[shǒu xiān]
      1.最先;开头。 2.第一。用于列举事项。
  • 首楞[shǒu léng]
      佛典《首楞严经》的省称。
  • 首嫡[shǒu dí]
      旧指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 首兵[shǒu bīng]
      谓首先起兵。
  • 首窜[shǒu cuàn]
      犹逃亡。
  • 首绖[shǒu dié]
      古丧服,以麻制成,环形,戴于头上。
  • 首露[shǒu lù]
      指承认过错或坦白罪行。
  • 首犯[shǒu fàn]
      1.首先进攻。 2.组织﹑带领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首要罪犯
  • 首造[shǒu zào]
      首先建议。
  • 首虏率[shǒu lǔ lǜ]
      古代按首级及获俘数量评核军功的标准。
  • 首难[shǒu nàn]
      首先发难起事。 首先发难段规反,首难而杀 智伯于 师。——《国语.晋语》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史记.项羽本纪》
  • 首楼[shǒu lóu]
      船首部的上层建筑。可防止或减少波浪涌上甲板。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波浪冲击,内设支柱连接上、下甲板。
  • 首珰[shǒu dāng]
      宦官头目。
  • 首南鸟[shǒu nán niǎo]
      鹧鸪的别名。
  • 首夔[shǒu kuí]
      比喻最知音者。夔,尧舜时乐官。
  • 首虐[shǒu nüè]
      犹首恶。
  • 首府[shǒu fǔ]
      1.旧时称省会所在的府为首府。现在多指自治区或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 2.旧时对知府的称呼。 3.附属国和殖民地的最高政府机关所在地。
  • 首届[shǒu jiè]
      第一次;第一期。
  • 首倡[shǒu chàng]
      1.首先倡导。 2.同“首唱”。 最先倡导;首先发起首倡大义首创精神
  • 首术[shǒu shù]
      首要方法。
  • 首脑[shǒu nǎo]
      1.指头脑。 2.为首的人;领导人。 领袖人物,凡团体、机关等的领导、指挥人物皆可称为首脑政府首脑
  • 首逆[shǒu nì]
      旧指造反作乱的为首者。
  • 首实[shǒu shí]
      向官府交代﹑说明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
  • 首播[shǒu bō]
      (广播电台、电视台)第一次播放:这个节目每周二19:40首播,周六21:50重播。
  • 首原[shǒu yuán]
      谓自首者免罪。
  • 首事[shǒu shì]
      1.首要之事。 2.谓为首主持其事。 3.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 4.首先发难;首先倡导。 5.开始。
  • 首恶[shǒu è]
      罪恶行为的为首分子:乃推捕反贼,诛其首恶。
  • 首望[shǒu wàng]
      头等望族。
  • 首选[shǒu xuǎn]
      1.科举时代以第一名登第的人。 2.犹上品。
  • 首端[shǒu duān]
      开端;开始。
  • 首种[shǒu zhǒng]
      最先播种的庄稼。指稷。《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郑玄注:“旧说首种谓稷。”孔颖达疏:“按《考灵耀》云:日中星鸟﹐可以种稷。则百谷之内稷先种﹐故云首种。首即先也﹐种在百谷之先也。”一说为麦。麦以秋种﹐故谓之首种。参阅蔡邕《月令章句》。
  • 首肯[shǒu kěn]
      点头同意。 点头许可待首肯而后应之。——《聊斋志异》未获首肯
  • 首途[shǒu tú]
      1.亦作“首涂”。 2.上路;启程。 启程;出发上路登陆将首途。——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 首引[shǒu yǐn]
      发端。
  • 首捕[shǒu bǔ]
      指自首己罪,并捕捉同犯归案。
  • 首鼠[shǒu shǔ]
      1.亦作“首施”。 2.踌躇;迟疑不决。 3.窥伺观望,进退无定。
  • 首邱[shǒu qiū]
      见“首丘”。
  • 首谋[shǒu móu]
      1.最先谋划;首倡其仪。 2.主犯。
  • 首创[shǒu chuàng]
      创始;创建。 最先创造;创始国内首创首创精神
  • 首领[shǒu lǐng]
      ①头和颈:保全首领。②为首的人:集团首领|梁山首领。
  • 首春[shǒu chūn]
      指农历正月。
  • 首出[shǒu chū]
      杰出。
  • 首子[shǒu zǐ]
      长子。
  • 首令[shǒu lìng]
      首发号令。
  • 首策[shǒu cè]
      首谋。
  • 首告[shǒu gào]
      代人自首;出面告发。 出首告发别人的犯罪行为
  • 首陁[shǒu tuó]
      见“首陀”。
  • 首从[shǒu cóng]
      首犯和从犯。
  • 首乱[shǒu luàn]
      1.带头作乱。 2.作乱之为首者。
  • 首度[shǒu dù]
      开端。
  • 首丘[shǒu qiū]
      1.亦作“首邱”。 2.《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郑玄注:“正丘首,正首丘也。”孔颖达疏:“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后以“首丘”比喻归葬故乡。 3.怀念故乡。 4.犹故乡。
  • 首冠[shǒu guān]
      第一。
  • 首悔[shǒu huǐ]
      自首并悔过。
  • 首县[shǒu xiàn]
      旧称省治或府治所在之县。亦指该县的知县。
  • 首陀[shǒu tuó]
      1.亦作“首陁”。 2.即首陀罗。
  • 首卷[shǒu juàn]
      1.试卷中成绩最好的。指第一名。 2.书籍的第一卷。
  • 首台[shǒu tái]
      指首相。
  • 首状[shǒu zhuàng]
      1.犹言自供状。 2.犹诉状。 诉状当时即进城写下首状,次早就教张霸到 平江府出首。——《灌园叟晚逢仙女》
  • 首章[shǒu zhāng]
      第一章。
  • 首七[shǒu qī]
      人死后的第七日。
  • 首尾[shǒu wěi]
      1.头和尾。 2.起头的部分和末尾的部分;前面的部分和后面的部分。 3.从开始到末了。 4.引申指事情的经过始末。 5.比喻相呼应。 6.比喻关系密切﹐互有牵连。 7.指男女关系。 8.犹首鼠。 9.指一手经办的事。 10.泛指事情。
  • 首尾吟[shǒu wěi yín]
      诗体名。诗的首句与末句相同。始于宋邵雍《首尾吟》:“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春出时。一点两点小雨过﹐三声五声流莺啼。杯深似锦花间醉﹐车稳如茵草上归。更在太平无事日﹐尧夫非是爱吟诗。”后称这类形式的诗为“首尾吟”。
  • 首车[shǒu chē]
      按班次行驶的第一班车。 按班次驶出的第一班车
  • 首序[shǒu xù]
      指季节的开端。
  • 首身[shǒu shēn]
      谓首身分离。指死罪。
  • 首义[shǒu yì]
      1.揭示要旨。 2.率先举义。 首先起义武昌首义
  • 首都[shǒu dū]
      一个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通常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
  • 首联[shǒu lián]
      指律诗的第一联(一、二两句)。不必对仗。因其居于一首诗的头部而得名。
  • 首位[shǒu wèi]
      第一位。 第一位
  • 首发[shǒu fā]
      1、第一次发行:大百科全书的一式在北京举行。2、第一次发车:这路公共汽车每天早晨五点半首发。3、第一次发放:新式军服首发仪式。4、球类比赛中首先出场:首发阵容。
  • 首荐[shǒu jiàn]
      1.首先推荐。 2.指科举考试中被取为第一名。
  • 首级[shǒu jí]
      秦制以斩敌首多少论功晋级。后因称斩下的人头为“首级”。
  • 首陀罗[shǒu tuó luó]
      古印度四种姓中的最低等级。无任何权利,仅从事低贱﹑卑微的劳动,或为高级种姓服役。其实际地位无异于奴隶。
  • 首乡[shǒu xiāng]
      以首相向。犹归向。
  • 首唱[shǒu chàng]
      1.同“首倡”。 2.指句首语气词。 3.谓成诗在先。
  • 首演[shǒu yǎn]
      首次演出。
  • 首功[shǒu gōng]
      1.谓以斩获敌首计功。 2.第一等功劳。
  • 首座[shǒu zuò]
      1.指宰相。 2.指位居上座的僧人。 3.最尊的座位。 4.第一座。
  • 首务[shǒu wù]
      首要事务。
  • 首尾相衞[shǒu wěi xiāng wèi]
      喻互相援救。
  • 首甲[shǒu jiǎ]
      1.头盔。 2.殿试第一等。 3.泛指第一。
  • 首计[shǒu jì]
      首谋。
  • 首秋[shǒu qiū]
      指农历七月。
  • 首伏[shǒu fú]
      犹言坦白服罪。
  • 首次[shǒu cì]
      第一次;头一回。 第一次;头一回首次旅行
  • 首户[shǒu hù]
      指某个地区中最富有的人家。
  • 首道[shǒu dào]
      旧时称省治所在的道。亦指该道的道员。
  • 首虏[shǒu lǔ]
      1.首级和俘虏。 2.偏指首级。 3.犹斩获。
  • 首过[shǒu guò]
      自己承认﹑交代过失。
  • 首富[shǒu fù]
      1.指最富的地方。 2.指某个地区中最富有的人家。 旧指某个地区中最富的人家。也说“首户”当地首富
  • 首末[shǒu mò]
      1.自始至终。 2.本末,原委。
  • 首夏[shǒu xià]
      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 首科[shǒu kē]
      谓科举考试名列一等。
  • 首辅[shǒu fǔ]
      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为首辅。
  • 首妻[shǒu qī]
      发妻。

首[shǒu]字在中间的词语

  • 隶首之学[lì shǒu zhī xué]
      指算术,算学。
  • 三首国[sān shǒu guó]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
  • 签首级[qiān shǒu jí]
      旧时的一种酷刑。即斩首高悬以示众。
  • 贤首宗[xián shǒu zōng]
      中国佛教派别之一。其实际创始人唐法藏,字贤首,通称“贤首大师”,故名。又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亦称“华严宗”。参见“严宗”。
  • 金银首饰[jīn yín shǒu shì]
      通常是金或银的贵金属装饰品,常用宝石或珐琅加工制成,现通常作为佩戴的服饰物或等级勋章。 通常是金或银的贵金属装饰品,常用宝石或珐琅加工制成,现通常作为佩戴的服饰物或等级勋章
  • 马首瓜[mǎ shǒu guā]
      甜瓜的一种。
  • 堂头首座[táng tóu shǒu zuò]
      禅头。位仅次住持,而居诸首座之最上,故名。又称“前堂首座”。
  • 贤首山[xián shǒu shān]
      1.山名。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 2.乐府鼓吹曲名。
  • 昂首挺立[áng shǒu tǐng lì]
    1. 面首左右[miàn shǒu zuǒ yòu]
        旧时皇后公主等以美男子充当的侍从。
    2. 六阳首级[liù yáng shǒu jí]
        见“六阳会首”。
    3. 空首布[kōng shǒu bù]
        古代钱币的一种。其首中空﹐故称。形似铲﹐故又称铲布。
    4. 上首功[shàng shǒu gōng]
        谓崇尚战功。上,通“尚”。
    5. 枳首蛇[zhǐ shǒu shé]
        歧头蛇,两头蛇。枳,通“枝”,歧出。
    6. 俯首低眉[fǔ shǒu dī méi]
        形容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7. 疾首嚬蹙[jí shǒu pín cù]
        犹言疾首蹙额。
    8. 白首郎[bái shǒu láng]
        《汉书.冯唐传》:“唐以孝着﹐为郎中署长﹐事文帝。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后因称年老做官为“白首郎”。
    9. 二首六身[èr shǒu liù shēn]
        指“亥”字。七十三岁的隐语。春秋时晋绛县人自谓,“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不知,问诸朝,师旷曰,“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按亥之篆体上二横为首,以象二万;下三“人”字,“人”字形同“六”字,象六千六百六十。二万六千六百六十,即为此老七十三岁的日数。参阅《左传.襄公三十年》文及孔颖达疏。后用以喻高寿。
    10. 缩首卷舌[suō shǒu juǎn shé]
        畏惧无言貌。
    11. 何首乌[hé shǒu wū]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能缠绕物体,叶子互生,秋天开花,白色。根块状,可入药。也叫首乌。
    12. 石首局[shí shǒu jú]
        乐府鼓吹曲名。原名《将进酒》。南朝梁沈约作《梁鼓吹曲》,其第九章首句曰“石首局”,因以为名。
    13. 岘首碑[xiàn shǒu bēi]
        见“岘山碑”。

    首[shǒu]字的成语

    • 俯首帖耳[fǔ shǒu tiē ěr]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 首唱义兵[shǒu chàng yì bīng]
        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 翘首企足[qiáo shǒu qǐ zú]
        仰起头,踮起脚。形容盼望殷切。
    • 首身分离[shǒu shēn fēn lí]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黄童皓首[huáng tóng hào shǒu]
        泛指老人与孩子。见“黄童白叟”。
    • 低首下心[dī shǒu xià xīn]
        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下心:屈服于人。形容俯首听命的样子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唐. 韩愈《祭鳄鱼文》
    • 白首为郎[bái shǒu wéi láng]
        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 文章魁首[wén zhāng kuí shǒu]
        魁首:为首的,这里指名列第一。形容文章写得最好,文才极高。
    • 瞻予马首[zhān yú mǎ shǒu]
        看我马头,指听我的指挥,跟着行事。 看我马头(所向),意思是听我的指挥,跟着行事。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荀偃令日“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进退要听我的命令。后来用“马首是瞻”来比喻服从指挥或乐意追随。瞻,看。
    • 进退首鼠[jìn tuì shǒu shǔ]
        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
    • 昂首挺胸[áng shǒu tǐng xiōng]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 仰首伸眉[yǎng shǒu shēn méi]
        仰首:仰起头来;伸眉:舒展眉头。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指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的样子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群龙无首[qún lóng wú shǒu]
        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比喻许多人聚在一起而没有领头的人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易.乾》
    • 白首之心[bái shǒu zhī xīn]
        老年时的壮志。
    • 翘首跂踵[qiáo shǒu qǐ zhǒng]
        抬头踮脚。形容盼望殷切。宋 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一:“爰自入朝以來,天下之士翹首跂踵,冀閤下日以忠言摩上,不謂若今之爲起居舍人者,止司記録而已也。”亦作“翹首企足”。《剪灯新话·秋香亭记》:“但翹首企足以待結褵之期,不計其他也。”
    • 罪魁祸首[zuì kuí huò shǒu]
        魁:为首的。作恶犯罪的头子。
    • 企足矫首[qǐ zú jiǎo shǒu]
        企:踮脚站着;矫:举起。踮起脚后跟,抬起头,比喻盼望等待之殷切。
    • 摇首顿足[yáo shǒu dùn zú]
        摇着头,跺着脚。非常懊恼或惋惜的神态。
    • 白首北面[bái shǒu běi miàn]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牛首阿旁[niú shǒu ē páng]
        佛教中指地狱牛头、牛脚的鬼卒。
    • 泥首谢罪[ní shǒu xiè zuì]
        用泥涂首谢罪。表示自辱服罪。
    • 再拜稽首[zài bài qǐ shǒu]
        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 昂首望天[áng shǒu wàng tiān]
        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 骈首就系[pián shǒu jiù xì]
        指一并被拘禁。
    • 翘首以待[qiáo shǒu yǐ dài]
        形容殷切盼望。
    • 贸首之雠[mào shǒu zhī chóu]
        形容仇恨极深,乃欲谋取对方的头颅才甘心。贸,通“牟”。
    • 身首分离[shēn shǒu fēn lí]
        指斩首。
    • 白首一节[bái shǒu yī jié]
        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
    • 一蛇二首[yī shé èr shǒu]
        首:头。一条蛇长了两个脑袋。比喻朝廷两个人掌权,政令不一,权力分散。也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 首当其冲[shǒu dāng qí chōng]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郑以小国,摄乎 晋楚之间,重以强 吴, 郑当其中,不能修德。——《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 捐躯殒首[juān qū yǔn shǒu]
        舍弃身躯,丢掉头颅。
    • 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形容做事胆小,多所猜忌顾虑,畏缩不前
    • 俯首就擒[fǔ shǒu jiù qín]
        低头受擒拿。
    • 首尾狼狈[shǒu wěi láng bèi]
        形容处境困迫,进退为难。
    • 痛心疾首[tòng xīn jí shǒu]
        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 首丘之思[shǒu qiū zhī sī]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 首战告捷[shǒu zhàn gào jié]
        第一仗就取得胜利。 第一仗就取得胜利
    • 狐死首丘[hú sǐ shǒu qiū]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相传狐狸临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鸟飞返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淮南子.说林训》
    • 首尾乖互[shǒu wěi guāi hù]
        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 马首是瞻[mǎ shǒu shì zhān]
        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战争中士兵看主将马头或进或退,喻指跟随别人行动,以别人的楷模为榜样
    • 冯唐白首[féng táng bái shǒu]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 首屈一指[shǒu qū yī zhǐ]
        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屈指计数时首先弯下大姆指,表示位居第一千古首屈一指的孔圣人,便是一位有号的。——《儿女英雄传》
    • 皓首庞眉[hào shǒu páng méi]
        皓:白的样子;庞:杂色。头发和眉毛花白。
    • 举首戴目[jǔ shǒu dài mù]
        举:抬起;戴目:仰视的样子。形容望着远处而有所期待或殷切期待。
    • 身首异处[shēn shǒu yì chù]
        首:头;异:不同;处:地方。指被杀头。
    • 刀头剑首[dāo tóu jiàn shǒu]
        极喻危险的境遇。
    • 甘心首疾[gān xīn shǒu jí]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 首丘之念[shǒu qiū zhī niàn]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 俯首听命[fǔ shǒu tīng mìng]
        听:服从,顺从;命:命令。形容人驯顺的样子。 低着头听从命令。形容驯服顺从
    • 昂首阔步[áng shǒu kuò bù]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仰着头,迈大步。形容精神奋发昂首阔步的神态
    • 心服首肯[xīn fú shǒu kěn]
        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 首尾共济[shǒu wěi gòng jì]
        比喻相互支援。
    • 顿首再拜[dùn shǒu zài bài]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 六阳会首[liù yáng huì shǒu]
        中医诊脉,有手三阳、足三阳六脉,六阳脉都集中在头部,故俗称头为“六阳会首”。
    • 白首齐眉[bái shǒu qí méi]
        犹白首相庄。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 俯首就缚[fǔ shǒu jiù fù]
        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 首丘之情[shǒu qiū zhī qíng]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 首丘之望[shǒu qiū zhī wàng]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 恫心疾首[dòng xīn jí shǒu]
        形容极端痛恨。
    • 妥首帖耳[tuǒ shǒu tiē ěr]
        犹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 白首空归[bái shǒu kōng guī]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 举首奋臂[jǔ shǒu fèn bì]
        举:抬起;奋臂:有力地高举手臂。形容精神奋发。
    • 疾首蹙额[jí shǒu cù é]
        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形容心里非常怨恨、讨厌
    • 龙首豕足[lóng shǒu shǐ zú]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 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 厥角稽首[jué jiǎo qǐ shǒu]
        厥角:叩头;稽首:叩头到底。古代最恭敬的礼节。
    • 获保首领[huò bǎo shǒu lǐng]
        首领:头颈,脑袋。保住脑袋。指善终。
    • 垂耳下首[chuí ěr xià shǒu]
        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 首善之区[shǒu shàn zhī qū]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旧谓实施教化自京师开始,京师为四方的模范
    • 搔首踟蹰[sāo shǒu chí chú]
        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 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
    • 匕首投枪[bǐ shǒu tóu qiāng]
        匕首:短剑。比喻短小犀利击中要害的文章。
    • 首尾受敌[shǒu wěi shòu dí]
        前后皆受到敌人的攻击。
    • 白首不渝[bái shǒu bù yú]
        渝:改变。白头到老也不变。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
    • 据图刎首[jù tú wěn shǒu]
        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 皓首苍颜[hào shǒu cāng yán]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 首唱义举[shǒu chàng yì jǔ]
        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 摧身碎首[cuī shēn suì shǒu]
        即粉身碎骨。
    • 首鼠两端[shǒu shǔ liǎng duān]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形容迟疑不决、瞻前顾后 像吴三桂那样首鼠两端的人,在初对于 自成本有归顺之心,只是尚在踌躇观望而已。——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 全其首领[quán qí shǒu lǐng]
        保住脑袋与性命。
    • 雍门刎首[yōng mén wěn shǒu]
        后用为忠君的典实。
    • 白首相知[bái shǒu xiāng zhī]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 首尾相赴[shǒu wěi xiāng fù]
        头和尾相互接应。指作战相互接应。也形容诗文结构严谨。
    • 首下尻高[shǒu xià kāo gāo]
        尻:屁股。脑袋向下,屁股翘起。形容磕头跪拜的样子。
    • 元凶首恶[yuán xiōng shǒu è]
        罪魁祸首。
    • 首尾相救[shǒu wěi xiāng jiù]
        比喻互相救援。
    • 归正首丘[guī zhèng shǒu qiū]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 皓首穷经[hào shǒu qióng jīng]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 低眉下首[dī méi xià shǒu]
        低:低下;下:低;首:头。低着眉垂下头。形容顺良,顺从。
    • 圆首方足[yuán shǒu fāng zú]
        代指人类。
    • 功首罪魁[gōng shǒu zuì kuí]
        功:功绩;首:首先;罪:罪责,罪行;魁:为首的,居第一位的。功绩数最大,罪责也数第一。
    • 鼠首偾事[shǔ shǒu fèn shì]
        坏了事情。比喻人办事没决断,就象胆小的老鼠,在出洞时头在洞口伸伸缩缩一样。
    • 首倡义举[shǒu chàng yì jǔ]
        首倡:首先发动;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 首倡义兵[shǒu chàng yì bīng]
        倡:带头发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
    • 螓首蛾眉[qín shǒu é méi]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降心俯首[jiàng xīn fǔ shǒu]
        指虚心下气,恭顺服从。
    • 搔首弄姿[sāo shǒu nòng zī]
        搔:用手指梳。形容装腔作势卖弄风情。 指故作姿态、卖弄风情。也说“搔头弄姿”
    • 枭首示众[xiāo shǒu shì zhòng]
        旧时酷刑,把人头砍下来并高挂起来,使众人都看到。
    • 反首拔舍[fǎn shǒu bá shè]
        反首:把头发散乱向下垂着;拔舍:除掉杂草,就地住宿。头发散乱着就地住宿。形容军队打败仗后的狼狈状况。
    • 悬首吴阙[xuán shǒu wú què]
        犹言悬门抉目。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 决命争首[jué mìng zhēng shǒu]
        拼命争先而战。
    • 通首至尾[tōng shǒu zhì wěi]
        从开始到结尾。犹言原原本本。
    • 骈首就戮[pián shǒu jiù lù]
        指一并被杀。
    • 白首同归[bái shǒu tóng guī]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 上厅行首[shàng tīng xíng shǒu]
        上厅:旧指官府。元明时官妓承应官府,参拜或歌舞,以姿艺最出色的排在行列最前面。后成为名妓的通称。
    • 不为戎首[bù wéi róng shǒu]
        戎首:率兵攻打别人的带头者。不做攻打别人的带头人。
    • 不堪回首[bù kān huí shǒu]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不忍回头再想过去的事。形容境遇和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后对往昔的感慨
    • 神龙见首[shén lóng jiàn shǒu]
        指诗文跌宕多姿。
    • 马首欲东[mǎ shǒu yù dōng]
        指东归;返回。
    • 翘足企首[qiáo zú qǐ shǒu]
        翘足:抬起脚。抬起脚仰着头。形容殷切盼望。
    • 俛首系颈[fǔ shǒu xì jǐng]
        俛:同“俯”,低下。低下头,用绳子拴着脖子。形容卑躬屈膝低头认罪。
    • 首尾相援[shǒu wěi xiāng yuán]
        指前后互相照应。
    • 拜手稽首[bài shǒu qǐ shǒu]
        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 布衣黔首[bù yī qián shǒu]
        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 稽首再拜[qǐ shǒu zài bài]
        稽首:以头叩地面;再拜:拜两次。
    • 跷足抗首[qiāo zú kàng shǒu]
        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 矫首昂视[jiǎo shǒu áng shì]
        矫:抬举。抬头仰望。形容人很高傲的样子。
    • 疢如疾首[chèn rú jí shǒu]
        烦热得如患有头痛之疾。 比喻忧伤到极点。《诗·小雅·小弁》:“我心憂傷,惄焉如擣。假寐永歎,維憂用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三国志·蜀志·马超传》:“曹操 父子,世載其罪,朕用慘怛,疢如疾首。”《宋书·王弘传》:“伏念惟憂,疢如疾首,不知何理可以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