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顶组词

顶相关字典

顶[dǐ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起顶[qǐ dǐng]
      犹透顶,达到极点。
  • 灌顶[guàn dǐng]
      佛教的一种仪式,凡继承阇梨位或弟子入门的,须先经师父用水或醍醐灌洒头顶。
  • 摩顶[mó dǐng]
      1.见“摩顶放踵”。 2.《法华经》谓释迦牟尼佛以大法付嘱大菩萨时﹐用右手摩其顶。后为佛教授戒传法时的仪轨。 3.指受戒出家。 4.抚摩头顶﹐以示喜爱。
  • 透顶[tòu dǐng]
      达到极点。形容程度极深。多含贬义。
  • 圩顶[xū dǐng]
      头顶凹陷。
  • 望顶[wàng dǐng]
      方言。天花板。
  • 冲顶[chōng dǐng]
      足球比赛时运动员向前跃起用头顶球。
  • 桅顶[wéi dǐng]
      桅肩以上部分。 桅肩以上部分
  • 拿大顶[ná dà dǐng]
      技巧运动的一种。双手撑在地上或物体上,头朝下,两足向上竖起。 拿顶
  • 卸顶[xiè dǐng]
      秃顶。
  • 头顶[tóu dǐng]
      1.头的最上部。 2.指物体的最上方。 3.指头的上方﹑同人处于基本垂直位置的高空。 4.谓宗教徒向神行礼。 5.首要,摆在第一位的。 6.谓轮流值班。 头盖或头的最顶部
  • 丹顶[dān dǐng]
      指丹顶鹤朱红色的头顶。
  • 炼顶[liàn dǐng]
      以香﹑艾置于头顶烧灼供佛﹐为僧徒修炼苦行之一。
  • 秃顶[tū dǐng]
      头顶脱发;脱了发的头顶。 头顶脱发,也指头顶无发的人
  • 峰顶[fēng dǐng]
      1.山峰的顶端。 2.喻事物发展的顶点。
  • 打顶[dǎ dǐng]
      掐去某些作物的顶尖,使之增产。也称打尖。
  • 山顶[shān dǐng]
      1.山的最高处。
  • 歇顶[xiē dǐng]
      谓成年人因疾病或早衰而顶发脱落。 指成年人头顶的头发逐渐脱落
  • 穹顶[qióng dǐng]
      1.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2.穹或穹形面(如朝中央圆拱的一条街或桥面)的顶点或顶部;特指圆拱的道路的中央和其边缘间高度的区别。
  • 缨顶[yīng dǐng]
      红缨和顶子。清朝皇族官吏的帽饰。
  • 玉皇顶[yù huáng dǐng]
      泰山的顶峰。亦以喻最高目标。
  • 锐顶[ruì dǐng]
      指四周高尖而中间低洼的头顶。后喻指博学多才之人。语本《史记·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 丘 云。”司马贞 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 孔子 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南朝 梁 沉约《<梁武帝集>序》:“日角之主,出自诸生;鋭顶之君,少明古学。”
  • 宝石顶[bǎo shí dǐng]
      用宝石制成的顶子。顶子,清代官员帽顶上的帽珠。
  • 三花聚顶[sān huā jù dǐng]
      精为玉花,气为金花,神为九花。道家重修炼,以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聚之于顶,可以万劫不侵。
  • 云顶[yún dǐng]
      1.山名。在四川境内。 2.山名。在浙江省瑞安县东。 3.高山顶上。
  • 兜顶[dōu dǐng]
      对着头顶。
  • 卷棚顶[juàn péng dǐng]
      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两坡相交处成弧形的曲面,无明显屋脊。
  • 灰顶[huī dǐng]
      抹(mò)石灰而不盖瓦的房顶。
  • 出顶[chū dǐng]
      1.方言。转让。 2.旧时亦指把自己租到的房屋转租给别人。
  • 鹤顶[hè dǐng]
      1.鹤的头顶。色红。 2.指荔枝佳品鹤顶红。 3.指鹤顶梅。 4.鹤顶鸟的头盖骨。加工后可作饰物。 5.清朝大官的顶戴。亦借指将吏。
  • 鹿顶[lù dǐng]
      1.指东西房和南北房连接转角的地方。 2.借指厢房。
  • 雪顶[xuě dǐng]
      满是白发的头顶。
  • 千斤顶[qiān jīn dǐng]
      顶举重物的一种起重设备。多为人力驱动。按结构分螺旋千斤顶、齿条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等。广泛用于修理和安装等作业。
  • 灭顶[miè dǐng]
      水淹没头顶。多指因灾异凶变致死:灭顶之灾|灭顶捐躯,在所不恤。
  • 珠顶[zhū dǐng]
      用东珠装饰的帽顶,上衔红宝石。清代正一品官可戴珠顶冠。
  • 鋭顶[ruì dǐng]
      指四周高尖而中间低洼的头顶。后喻指博学多才之人。语本《史记.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司马贞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 燃顶[rán dǐng]
      以香火烧灼头顶,表示虔诚。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
  • 劈头盖顶[pī tóu gài dǐng]
      见“劈头盖脑”。
  • 盘顶[pán dǐng]
      房产﹑器具﹑货物等全部卖出或买进。
  • 极顶[jí dǐng]
      ①山的最高处;山顶:泰山极顶。②极点:他对你佩服到极顶。③达到极点的:极顶聪明 ㄧ极顶糊涂。
  • 冒顶[mào dǐng]
      ①地下开采中,上部矿岩层自然塌落的现象。是由于开采后,原先平衡的矿山压力遭到破坏而造成的。采煤工作中有时有计划地放落上部煤层,也称为“冒顶”。②冒名顶替:哥哥冒顶弟弟应考。
  • 峯顶[fēng dǐng]
      1.亦作“峰顶”。 山峰的顶端。
  • 绝顶[jué dǐng]
      ①极端;非常:绝顶聪明。②〈书〉最高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皂顶[zào dǐng]
      即皂盖。
  • 压顶[yā dǐng]
      露天的墙顶上用砖﹑瓦等筑成的覆盖层。
  • 到顶[dào dǐng]
      达到极限。 到了顶点,不能再发展要破除增产到顶的思想
  • 尖顶[jiān dǐng]
      顶端;顶点。
  • 翎顶[líng dǐng]
      清代官帽上的翎子和顶子的并称。亦为官爵的代称。
  • 承顶[chéng dǐng]
      接受转让。
  • 攒顶[zǎn dǐng]
      几条垂脊交会于顶部的锥形屋顶。也称攒尖顶。
  • 雀顶[què dǐng]
      清代举人和生员的冠饰。
  • 贯顶[guàn dǐng]
      通达头顶。星相家称伏犀贯顶是贵者之相。
  • 树顶[shù dǐng]
      树的顶端。 树木的最顶部
  • 屋顶[wū dǐng]
      1.房屋的最高部分。 2.指天花板。 房屋或构筑物外部的顶盖,包括屋面以及在墙或其它支撑物以上用以支承屋面的一切必要材料和构造长长的内部有一个漂亮的五彩装饰的露木屋顶

顶[dǐng]字的成语

  • 脱帽露顶[tuō mào lù dǐng]
      古代指不受礼仪的约束。
  • 犀顶龟文[xī dǐng guī wén]
      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语本《后汉书.李固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李贤注:“鼎角者﹐顶有骨如鼎足也。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发际隐起也。足履龟文者二千石﹐见《相书》。”
  • 顶踵尽捐[dǐng zhǒng jìn juān]
      犹言顶踵捐糜。指捐躯,牺牲。
  • 挨三顶四[āi sān dǐng sì]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同“挨三顶五”。
  • 磨踵灭顶[mó zhǒng miè dǐng]
      踵:脚后跟。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 顶针续麻[dǐng zhēn xù má]
      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等。
  • 顶头风[dǐng tóu fēng]
      逆风。比喻遭受困难或挫折。 迎面吹来的较强的风行船又遇顶头风
  • 骑马顶包[qí mǎ dǐng bāo]
      包:包裹。骑着马顶着包。比喻分不清事物之间的关系。
  • 五雷轰顶[wǔ léi hōng dǐng]
      比喻不得好死。
  • 顶名替身[dǐng míng tì shēn]
      犹言顶名冒姓。
  • 灼背烧顶[zhuó bèi shāo dǐng]
      指佛教徒燃艾或焚香烧炙头顶背脊。
  • 乌云压顶[wū yún yā dǐng]
      比喻恶势力猖狂。 比喻恶势力猖狂
  • 泰山压顶[tài shān yā dǐng]
      泰山压在头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泰山压在头顶上,比喻压力极大泰山压顶不弯腰
  • 顶门壮户[dǐng mén zhuàng hù]
      指支撑门户,光耀门第。 支撑门户,发展家业
  • 冒名顶替[mào míng dǐng tì]
      冒:冒充,以假充真。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 冒充他人的名,替代他人的身分,以取得利益 你这和尚,甚没道理!你变做一称金,该一个冒名顶替之罪——《西游记》
  • 糊涂到顶[hú tú dào dǐng]
      人头脑十分不清楚或不明事理。
  • 捐躯摩顶[juān qū mó dǐng]
      摩:通“磨”,消耗;顶:指头颅。指粉身碎骨,牺牲自己的生命。
  • 顶头上司[dǐng tóu shàng si]
      本人或本单位的直接领导人或部门。 本人或本单位的直接领导人或部门
  • 摩顶放踵[mó dǐng fàng zhǒng]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摩秃了头顶,走破了脚跟。形容不辞辛劳,舍己为人
  • 顶名冒姓[dǐng míng mào xìng]
      指冒充他人。
  • 顶门一针[dǐng mén yī zhēn]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切中要害而能使人觉醒的言语举动。
  • 醍醐灌顶[tí hú guàn dǐng]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故用以比喻灌给人智慧,使人头脑清醒。旧时也比喻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 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红楼梦》
  • 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头顶青天,脚立在地上。形容光明正大,形象高大,气概豪迈我道你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汉,怎做了背祖离宗的牛马风。——《元曲选.连环计》
  • 焚香顶礼[fén xiāng dǐng lǐ]
      犹焚香礼拜。
  • 顶冠束带[dǐng guān shù dài]
      头上戴着朝冠,腰上束着玉带。旧指朝廷命官的装束。
  • 顶门立户[dǐng mén lì hù]
      支撑门户。指独立成家。 指主持家务、独立支持门户
  • 顶踵捐糜[dǐng zhǒng juān mí]
      指捐躯,牺牲。
  • 捱三顶五[ái sān dǐng wǔ]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片云遮顶[piàn yún zhē dǐng]
      比喻得到别人的恩泽。
  • 顶礼膜拜[dǐng lǐ mó bài]
      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顶礼:跪伏于地,以头碰及所崇敬者之足。膜拜:两手加额,长跪而拜。均为佛教徒最尊敬的跪拜礼节。比喻崇拜得五体投地 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荡寇志》这个批评家…也应该对那些向他顶礼膜拜的音乐
  • 灭顶之灾[miè dǐng zhī zāi]
      灭顶:水漫过头顶。指被水淹死。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涉于水中而灭没其顶的灾祸。比喻遭到致命打击,损失惨重他的研究项目遭了灭顶之灾

顶[dǐ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顶线[dǐng xiàn]
      见“顶缐”。
  • 顶租[dǐng zū]
      旧时以实物或劳力顶替地租。
  • 顶门眼[dǐng mén yǎn]
      佛教传说摩醯首罗天有三眼,其中一眼,竖生额头,称“顶门眼”,高低一顾,万类齐瞻,彻底明了,最超常眼。见《续传灯录.浮山法远园鉴禅师》。因以喻指具有明智彻底的洞察力。
  • 顶篷[dǐng péng]
      房屋或船舱上面挡风雨的遮盖物。
  • 顶换[dǐng huàn]
      顶冒替代。 把原来的换下来
  • 顶皮儿[dǐng pí er]
      即顶瓜皮。
  • 顶杆[dǐng gān]
      1.被打入某些物体中的薄壁管(如以后将灌入混凝土的管形钢柱)内的临时内支柱。2.一种用来顶出已成型工件的棒。3.穿入型腔背面的销杆,用以顶出制成件。4.早期来复枪枪管尾端中的细钢杆,弹丸由推弹杆撞入顶住钢杆并配合来复线塞紧。
  • 顶门子[dǐng mén zǐ]
      1.谓撞开大门。 2.方言。指已经推入枪膛的子弹。
  • 顶橦[dǐng tóng]
      顶竿。杂技的一种。
  • 顶结[dǐng jié]
      把头发束结在头顶。
  • 顶针绪麻[dǐng zhēn xù má]
      同“顶真续麻”。
  • 顶色[dǐng sè]
      指顶珠的颜色。
  • 顶门骨[dǐng mén gǔ]
      即顶骨。
  • 顶丝[dǐng sī]
      禽鸟头顶上的细长羽毛。
  • 顶嘴[dǐng zuǐ]
      争辩(多指对尊长):小孩子不要跟大人顶嘴。
  • 顶多[dǐng duō]
      最多。在说话人看来,实际数不会高于估计的最高数。 最多。在说话人看来,实际数不会高于估计的最高数
  • 顶梁骨[dǐng liáng gǔ]
      即顶骨。 头盖骨
  • 顶香请愿[dǐng xiāng qǐng yuàn]
      旧时民间向官府示威的一种方式。
  • 顶首[dǐng shǒu]
      1.旧指顶承胥吏等职位所需的钱。 2.谓出钱顶承胥吏等职。
  • 顶括括[dǐng kuò kuò]
      见“顶刮刮”。
  • 顶冕[dǐng miǎn]
      头戴冕旒。谓登上皇位。
  • 顶盘[dǐng pán]
      (顶盘儿)指买下出倒的工厂或商店,继续营业。
  • 顶补[dǐng bǔ]
      顶替补缺。
  • 顶门儿[dǐng ménr]
      头顶前面的部分:顶门儿上的头发已经脱光了。
  • 顶梁柱[dǐng liáng zhù]
      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 指起非常重要作用的人或事物他是这项工程的顶梁柱
  • 顶级[dǐng jí]
      最高级别的;水平最高的:顶级品牌|顶级餐厅|顶级球员。
  • 顶逆[dǐng nì]
      迎面对着;不顺。
  • 顶数[dǐng shù]
      (顶数儿)①充数:别拿不合格的产品顶数。②有效力;有用(多用于否定式):你说的不顶数。
  • 顶带[dǐng dài]
      清代用以区别官员等级的冠饰。也称“顶戴”。通常皇帝可赏给无官的人某品顶带,亦可对次一等的官赏加较高级的顶带。前代有功或殉职,子孙可荫袭。到后期可以花钱捐购。
  • 顶瓜皮[dǐng guā pí]
      头顶及其周围的皮。
  • 顶瓜[dǐng guā]
      大瓜。
  • 顶相[dǐng xiāng]
      指佛教传说中如来头顶之肉髻。
  • 顶命[dǐng mìng]
      抵命。 偿命逞凶杀人要顶命
  • 顶药[dǐng yào]
      指头剂汤药。
  • 顶踵[dǐng zhǒng]
      1.头顶与足踵。借指全躯。 2.《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后因以“顶踵”谓不顾身体,不畏劳苦,尽力报效。
  • 顶额[dǐng é]
      头额。
  • 顶老[dǐng lǎo]
      1.指妓女﹑歌妓。宋﹑元﹑明时的调侃之语。 2.指妓院中的一种行当。犹今云乌龟﹑捞毛之类。 3.指头,头顶。
  • 顶膛火[dǐng táng huǒ]
      指上了膛的枪弹。
  • 顶碰[dǐng pèng]
      犹顶撞。
  • 顶心[dǐng xīn]
      棉花等作物主茎的顶端。也叫顶尖。
  • 顶趟儿[dǐng tàng ér]
      赶上别人。如:一个大小伙子,干活都不顶趟儿。
  • 顶生王[dǐng shēng wáng]
      佛教传说有善住王,登王位八万四千岁时,头顶生一肉疱,不以为患,满十月,疱即开剖生一童子,其形端正奇异,父王欢喜,因名顶生。既长为金轮王,征服四天下,谋为忉利天帝,不成,遇恶病而死。后身为释迦佛。佛教有《顶生王故事经》。参阅《大般涅盘经》卷十二。
  • 顶头[dǐng tóu]
      迎面:顶头风ㄧ一出胡同,顶头碰上了李大妈。
  • 顶搭子[dǐng dā zǐ]
      孩童薙发时,留在头顶上的一撮头发。
  • 顶缺[dǐng quē]
      代人受罪。 代人受罪
  • 顶针[dǐng zhēn]
      同‘顶真’2。
  • 顶门杠[dǐng mén gàng]
      关上门后从里面抵住门的粗大棍子。 顶门扇用的粗大棍子
  • 顶砖头[dǐng zhuān tóu]
      旧时跪着发誓的一种方法。
  • 顶冒[dǐng mào]
      见“顶名冒姓”。
  • 顶烟[dǐng yān]
      用极细的松烟制成的上等墨。
  • 顶替[dǐng tì]
      顶名代替;由别的人、物接替或代替:冒名顶替ㄧ他没来,我临时顶替一下。
  • 顶罪[dǐng zuì]
      ①代替别人承担罪责。②抵罪:罚不顶罪。
  • 顶用[dǐng yòng]
      有用;顶事:小牛再养上一年就顶用了ㄧ这件事需要你去,我去不顶什么用。 有用,顶事这本字典挺顶用的
  • 顶子[dǐng zi]
      ①亭子、塔、轿子等顶上的装饰部分。②顶珠。③房顶:挑(tiǎo)顶子(拆修房顶)。
  • 顶层[dǐng céng]
      紧贴在板状矿床(如煤层或矿脉)上面的岩石。 紧贴在板状矿床(如煤层或矿脉)上面的岩石
  • 顶板[dǐng bǎn]
      ①矿井内巷道顶上的岩石层。②天花板。
  • 顶凶[dǐng xiōng]
      旧指顶替凶手代为承担罪责。
  • 顶收[dǐng shōu]
      后任官吏代偿的前任所欠公款。
  • 顶事[dǐng shì]
      (顶事儿)能解决问题;有用:别看他个子小,干起活来可顶事呢ㄧ多穿件夹衣也还顶事ㄧ吃这药不顶事。
  • 顶点[dǐng diǎn]
      ①角的两条边的交点;锥体的尖顶。②最高点;极点:比赛的激烈程度达到了顶点。
  • 顶门正眼[dǐng mén zhèng yǎn]
      即顶门眼。
  • 顶盖花[dǐng gài huā]
      也称“花竹帽”。毛南族的民间传统竹帽。流行于广西北部。用当地一种金黄色竹子的篾片编织而成。半径约33厘米,帽上编出80顶盖花90个圆圈,帽面用黑竹条编成各式花纹,十分美观。常用作定情之物。
  • 顶风[dǐng fēng]
      迎着风:顶风冒雪ㄧ顶风逆水,船走得更慢了。 迎面对着风,也指跟前进方向相反的风
  • 顶风冒雪[dǐng fēng mào xuě]
      形容旅途艰苦辛劳。
  • 顶注[dǐng zhù]
      写在书页上端的注文。
  • 顶浆[dǐng jiāng]
      指脑浆。
  • 顶对[dǐng duì]
      对本。谓利润和本钱相等。
  • 顶槅[dǐng gé]
      即顶格。
  • 顶门户[dǐng mén hù]
      见“顶门立户”。
  • 顶包[dǐng bāo]
      1.谓服劳役,当苦差。 2.暗中更换。
  • 顶珠[dǐng zhū]
      (顶珠儿)清朝官吏装在帽顶正中的饰物,下有金属小座,座上面安一个核桃大小的圆珠,珠的质料和颜色表示一定品级。也叫顶儿、顶子。 清代官吏装在帽顶正中作为装饰的圆珠,也是官吏的品级标志。也叫顶子
  • 顶班[dǐng bān]
      (顶班儿)替班:车间有人病了,他就去顶班。
  • 顶礼[dǐng lǐ]
      跪下,两手伏在地上,用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崇敬,现多用于贬义)。 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 顶礼膜拜
  • 顶牛[dǐng niú]
      1.骨牌的一种玩法。两家或几家轮流出牌,点数相同的一头互相衔接,接不上的人从手里选一张牌扣下,以终局不扣牌或所扣点数最小者为胜。也叫接龙。 2.比喻争持不下或互相冲突。
  • 顶门针[dǐng mén zhēn]
      “顶门上一针”的省略语。
  • 顶号[dǐng hào]
      犹顶缸。指代人承担责任。
  • 顶少[dǐng shǎo]
      至少。 至少
  • 顶上[dǐng shàng]
      1.顶头,高处。指山巅。
  • 顶岗[dǐng gǎng]
      〈方〉顶班:顶岗劳动ㄧ顶岗任教。
  • 顶梁[dǐng liáng]
      头顶。 一种横梁,其作用是将环梁结构屋顶的椽木连接在一起
  • 顶门[dǐng mén]
      1.指头顶的前部。因其中央有囟门,故称。 2.谓两家大门相对。 3.支撑门户。
  • 顶大[dǐng dà]
      1.最大。 2.方言。至多,大不了。
  • 顶呱[dǐng guā]
      见“顶刮刮”。
  • 顶花皮[dǐng huā pí]
      动物脑袋上有花纹的皮毛。
  • 顶期[dǐng qī]
      最后的期限。
  • 顶谢[dǐng xiè]
      顶礼感谢。
  • 顶部[dǐng bù]
      1.某物的最上部。2.运载工具(如汽车或飞机)的顶。3.覆在整体上的朝上的表面,与朝下的表面相对。
  • 顶敬[dǐng jìng]
      顶礼致敬。
  • 顶阳骨[dǐng yáng gǔ]
      顶骨,头盖骨。
  • 顶戴[dǐng dài]
      1.敬礼;感恩。 2.供奉;拥戴。 3.谓双手持物举过头顶。表示致敬。 4.谓花朵着生在枝条的顶端。 5.谓头上承物。 6.头戴(帽子)。 7.承受;继承。 8.犹顶替。谓以此代彼。 9.清代用以区别官员等级的帽饰。依顶珠品质﹑颜色的不同而区分官阶大小。也称“顶子”﹑“顶带”。
  • 顶费[dǐng fèi]
      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或房屋租赁权所付出的钱。
  • 顶颠[dǐng diān]
      1.人体的最高部位。指头顶。 2.物体的最高部位。 3.事物发展的极点。
  • 顶尖[dǐng jiān]
      (顶尖儿)①顶心:打掉棉花顶尖。②泛指最高最上的部分:镀金塔的顶尖在阳光下十分耀眼。③达到最高水平的:顶尖大学ㄧ顶尖人物。
  • 顶名[dǐng míng]
      1.谓替代。 2.冒名。
  • 顶真续麻[dǐng zhēn xù má]
      1.亦作“顶针续麻”。亦作“顶针续麻”。 2.宋元时一种带游戏性的文体。后句首字必须用前句末字。当时一般文人﹑官妓,大都擅此。后成为修辞格之一。 3.相声中的一种表演手法。
  • 顶缸[dǐng gāng]
      比喻代人承担责任。 代人受过那师兄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西游记》
  • 顶谒[dǐng yè]
      顶礼谒见。
  • 顶桩[dǐng zhuāng]
      上端支承建筑物的木桩。
  • 顶手[dǐng shǒu]
      1.犹言顶礼膜拜。 2.指代理人。
  • 顶棚[dǐng péng]
      天棚。
  • 顶颈[dǐng jǐng]
      顶撞,违拗。
  • 顶视图[dǐng shì tú]
      见〖俯视图〗。
  • 顶上巢[dǐng shàng cháo]
      谓坐禅不动,飞鸟巢其顶。相传“尚阇梨得第四禅出入息断,鸟谓为木﹐于髻生卵,定起欲行,恐鸟母不来,即更入禅,鸟飞方起,是禅满相。”见《观音玄义记》卷三。后因以“顶上巢”为佛教坐禅入定的典故。
  • 顶头银两[dǐng tóu yín liǎng]
      旧指顶承胥吏等职所需的银两。
  • 顶门上司[dǐng mén shàng sī]
      犹言顶头上司。指直接管辖自己的人或机构。
  • 顶托[dǐng tuō]
      1.指帽子顶部供手拿的部位。 2.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
  • 顶杠[dǐng gàng]
      争辩:他脾气坏,爱跟人顶杠。也说顶杠子。

顶[dǐ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对顶角[duì dǐng jiǎo]
      相交的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相对两侧的两个夹角之一。
  • 鹤顶红[hè dǐng hóng]
      1.从丹顶鹤的红顶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毒药。 2.荔枝的一种。 3.鹤鱼的脑骨,其红如血,故称。
  • 朱顶鹤[zhū dǐng hè]
      即丹顶鹤。
  • 头顶头[tóu dǐng tóu]
      头等;头挑。
  • 尖顶木驴[jiān dǐng mù lǘ]
      即尖头木驴。
  • 屋顶花园[wū dǐng huā yuán]
      高楼大厦顶上的游艺场所或茶座。
  • 高顶帽[gāo dǐng mào]
      帽名。
  • 蝼顶金[lóu dǐng jīn]
      古代金锭名。
  • 红顶子[hóng dǐng zǐ]
      1.红色的帽顶子。清代官服,礼帽上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顶子以区别官阶,一﹑二品官员戴红色珊瑚珠的顶子。 2.借指高官。
  • 开顶风船[kāi dǐng fēng chuán]
      比喻敢于跟困难或险恶的境遇作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抨击错误倾向,开顶风船,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光明日报》(1984年12月8日):“他办事有主意,不怕开顶风船,也不怕丢乌纱帽。”
  • 红顶商人[hóng dǐng shāng rén]
      “红顶商人”即“官商”,“红顶商人1”通俗点讲就是政府里的官员,同时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现,兼具公务员和商人两个角色的人,亦即“官商”。
  • 山顶洞人[shān dǐng dòng rén]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人类化石。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发现。他们的体质特征已和现代人很接近。在洞里还发现骨器、石器、磨制的骨针和穿孔石珠、兽牙等装饰品及许多动物化石,证明他们已能缝皮为衣,并已有了原始的艺术。
  • 雨顶子[yǔ dǐng zǐ]
      雨帽﹐雨笠。
  • 头顶心[tóu dǐng xīn]
      即头顶。
  • 重顶帐[zhòng dǐng zhàng]
      双层顶的帷帐。
  • 燔香顶礼[fán xiāng dǐng lǐ]
      犹言烧香磕头。
  • 不顶事[bù dǐng shì]
      不抵事。
  • 柱顶石[zhù dǐng shí]
      支柱石。喻基础,重要支持力量。
  • 鹤顶草[hè dǐng cǎo]
      藜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