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阿组词

阿相关字典

阿[ē]字的成语

  • 阿旨顺情[ē zhǐ shùn qíng]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同“阿谀顺旨”。
  • 治阿之宰[zhì ē zhī zǎi]
      治:治理。治理东阿的地方官。后泛指有才能,治理有方的官吏。
  • 阿堵物[ē dǔ wù]
      六朝王夷甫为人清高,从不说及“钱”字。妻子想试试他,把铜钱串起来绕床一周。王夷甫醒来,无法下床,便大声呼叫婢女:“快拿开阿堵物!”阿堵,六朝人的口语,意思是“这个”。后人指为钱的别称,有讽刺意义。见《世说新语.规箴》。
  • 阿谀求容[ē yú qiú róng]
      容:容色,好的脸色。曲意奉承,取悦于人。
  • 奉公不阿[fèng gōng bù ē]
      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 阿谀曲从[ē yú qū cóng]
      阿谀:曲意逢迎。曲意逢迎讨好别人。
  • 传神阿堵[chuán shén ē dǔ]
      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 法不阿贵[fǎ bù ē guì]
      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牛头阿旁[niú tóu ē páng]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 阿保之劳[ē bǎo zhī láo]
      指扶持、养育的功劳。同“阿保之功”。
  • 阿匼取容[ē kē qǔ róng]
      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同“阿谀取容”。
  • 依阿取容[yī ē qǔ róng]
      指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
  • 阿意顺旨[ē yì shùn zhǐ]
      阿意:迎合他人心意;顺旨:顺从君主意图。曲意逢迎,顺从君主的意图。
  • 阿弥陀佛[ē mí tuó fó]
      梵文amitbhabuddha的音译。佛名。居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宗所尊奉的主佛。《阿弥陀经》说,只要念此佛名号,深信无疑,死后就能被接引往生净土。故亦称“无量寿佛”、“接引佛”。密教称之为“甘露王”。后世所说的“念佛”,多指念其名号。佛殿中,塑像常与释迦、药师二佛并坐,称三尊。
  • 阿谀取容[ē yú qǔ róng]
      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 阿意取容[ē yì qǔ róng]
      指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 阿谀逢迎[ē yú féng yíng]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奉承,拍马,讨好别人。
  • 太阿在握[tài ē zài wò]
      太阿:宝剑名。比喻掌握权柄。
  • 牛首阿旁[niú shǒu ē páng]
      佛教中指地狱牛头、牛脚的鬼卒。
  • 阳阿薤露[yáng ē xiè lù]
      《阳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是春秋时中等水平的歌曲。比喻能为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艺作品。
  • 阿党比周[ē dǎng bǐ zhōu]
      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 阿世媚俗[ē shì mèi sú]
      指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 阿时趋俗[ē shí qū sú]
      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阿谀谄媚[ē yú chǎn mèi]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 阿谀奉承[ē yú fèng chéng]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 太阿之柄[tài ē zhī bǐng]
      太阿:宝剑名。比喻权柄。
  • 太阿倒持[tài ē dào chí]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把太阿宝剑倒着拿,比喻以把柄授与人,自身反面临危险或灾害
  • 依阿两可[yī ē liǎng kě]
      依阿:依靠阿谀;两可:不置可否,不明确表示是非。一味顺从附和,没有主见。
  • 阿世取容[ē shì qǔ róng]
      指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 正大不阿[zhèng dà bù ē]
      阿:迎合,偏袒。正直磊落,不逢迎,无偏私。
  • 阿尊事贵[ē zūn shì guì]
      尊、贵:指地位官爵高的权贵。迎合和侍奉权贵。
  • 阿谀顺旨[ē yú shùn zhǐ]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
  • 阿顺取容[ē shùn qǔ róng]
      阿:曲从,迎合。曲意顺从以博取他人的欢悦。
  • 依阿无心[yī ē wú xīn]
      依阿:随声附和。随声附和,没有主见,曲从不察。
  • 柴立不阿[chái lì bù ē]
      犹言刚直不阿。

阿[ē]字在开头的词语

  • 阿曲[ē qǔ]
      1.阿谀随顺。 2.谓诬妄不实。 3.偏袒回护。
  • 阿意[ē yì]
      迎合他人的意旨。
  • 阿私[ē sī]
      偏私﹐不公道。
  • 阿世[ē shì]
      迎合世俗。
  • 阿弥陀[ē mí tuó]
      见“阿弥陀佛”。
  • 阿房[ē fáng]
      指阿房宫。
  • 阿弥[ē mí]
      见“阿弥陀佛”。
  • 阿其那[ē qí nà]
      满语音译。旧说是狗的意思。
  • 阿房宫[ē páng gōng]
      秦宫殿名。宫的前殿筑于秦始皇三十五年。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阿房村。秦亡时全部工程尚未完成﹐故未正式命名。因作前殿阿房﹐时人即称之为阿房宫。秦亡﹐为项羽所梵毁。现尚存高大的夯土台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阿房宫赋[ē páng gōng fù]
      赋篇名。唐代杜牧作。阿房宫是秦始皇时所建,未竣工而秦亡,被项羽焚毁。赋中运用丰富的想像,极力形容阿房宫的壮丽和宫廷生活的奢侈荒淫,进而指出秦不惜民力,只知穷搜民财,终于亡国。意在讽谕唐代统治者借鉴历史教训。辞藻华美,语言流畅,结尾含蓄有味。
  • 阿谀顺意[ē yú shùn yì]
      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
  • 阿旁[ē páng]
      1.亦作“阿傍”。 2.梵语。地狱中鬼卒名。
  • 阿时[ē shí]
      迎合时好。
  • 阿堵[ē dǔ]
      1.六朝人口语。犹这﹐这个。 2.指钱。 俗指银钱任是亲儿女,还随阿堵移。——《二刻拍案惊奇》
  • 阿比[ē bǐ]
      偏袒勾结。
  • 阿附[ē fù]
      迎合附和:阿附权贵|曲身阿附。
  • 阿党[ē dǎng]
      逢迎上意﹐徇私枉法﹔比附于下﹐结党营私。
  • 阿房殿[ē fáng diàn]
      即阿房宫。
  • 阿下[ē xià]
      亲附而卑下之。

阿[ē]字在结尾的词语

  • 崇阿[chóng ē]
      高丘,高山。
  • 太阿[tài ē]
      1.古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 2.指商伊尹。因其辅太甲为阿衡﹐故称。 3.喻权柄。
  • 东阿[dōng ē]
      1.指三国魏曹植。植曾封为东阿王,故称。 2.东隅。 3.指阿胶。中药阿胶以产于东阿县(今属山东省)者为贵,因以代称。
  • 泰阿[tài ē]
      1.古宝剑名。 2.泛指宝剑。参见“倒持泰阿”。
  • 阳阿[yáng ē]
      1.乐曲名。 2.古之名倡阳阿善舞﹐后因以称舞名。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朝阳初升时所经之处。
  • 不阿[bù ē]
      不曲从,不逢迎。

阿[ā]字在开头的词语

  • 阿昌族[ā chāng zú]
      分布于云南的少数民族。约2.8万人(1990年)。讲阿昌语,无文字。通用汉、傣语文。多信小乘佛教。自制质地坚韧的“户撒刀”畅销境内外。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 居住在云南省西南部陇川、梁河和临近的潞西、龙陵等县的一个少数民族
  • 阿克莫拉[ā kè mò lā]
      哈萨克斯坦首都。人口约30万(1996年)。1994年议会通过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阿克莫拉的决议,1997年10月起正式成为新首都。铁路枢纽,哈萨克纵贯铁路和南西伯利亚铁路在此交会。地处北部工矿区中心,有农业机械、食品等工业。文化教育事业较发达。
  • 阿黎[ā lí]
      见“阿梨”。
  • 阿法[ā fǎ]
      曲法﹔违法。
  • 阿狥[ā xùn]
      见“阿徇”。
  • 阿迦嚧香[ā jiā lú xiāng]
      沉香的别称。
  • 阿僧祇[ā sēng qí]
      梵语的译音。义译为无数。
  • 阿那忽[ā nà hū]
      形容体态柔美﹑苗条。阿﹐通“婀”。忽﹐助词。
  • 阿鼻鬼[ā bí guǐ]
      指阿鼻地狱里的鬼卒。
  • 阿井胶[ā jǐng jiāo]
      即阿胶。
  • 阿育塔[ā yù tǎ]
      即塔。阿育王改奉佛教后﹐传说于各地建立八万四千塔﹐故名。
  • 阿各绰[ā gè chuò]
      1.亦作“阿磕绰”。亦作“阿可绰”。 2.象声词。
  • 阿屈[ā qū]
      阿谀曲从。
  • 阿香车[ā xiāng chē]
      雷神之车。亦借指雷声。
  • 阿媚[ā mèi]
      阿谀奉承。
  • 阿措[ā cuò]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是日东风振地﹐自洛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玄微乃悟诸女曰姓杨﹑姓李﹐及颜色衣服之异﹐皆众花之精也。绯衣名阿措﹐即安石榴也。”后用以为石榴的代称。
  • 阿循[ā xún]
      曲从循私。
  • 阿媛[ā yuàn]
      1.淑媛。宫中女官。 2.方言。父母对女儿或长辈对小辈(多指女孩儿)的亲昵称呼。
  • 阿叱[ā chì]
      象声词。喷嚏声。
  • 阿斗[ā dǒu]
      三国蜀后主刘禅的小名。庸碌无能。后用以比喻昏庸无能之辈:扶不起的阿斗|你别小看人,我又不是阿斗。
  • 阿绵花屎[ā mián huā shǐ]
      谓拖延﹐磨时间。阿﹐通“屙”。
  • 阿本郎[ā běn láng]
      主人。
  • 阿姑[ā gū]
      1.丈夫的母亲。 2.方言。对妓女的面称。
  • 阿鹊[ā què]
      1.亦作“阿?”。 2.象声词。喷嚏声。常用以表示背地里被人说及。
  • 阿耶娘[ā yē niáng]
      父母亲。
  • 阿娜[ā nà]
      柔美貌。阿﹐通“婀”。
  • 阿史德[ā shǐ dé]
      古突厥姓氏。唐代有阿史德颉利发。见《旧唐书.突厥传上》。
  • 阿偏[ā piān]
      片面﹐偏颇。
  • 阿纨[ā wán]
      犹阿缟。
  • 阿妳[ā nǎi]
      见“阿奶”。
  • 阿门[ā mén]
      基督教祈祷的结束语,‘但愿如此’的意思。[希伯来āmēn] 亦作“阿们”,希伯来语 的译音,意为“真诚”,表示“诚心所愿,心愿如此,但愿如此”——基督教徒祈祷完毕时的用语
  • 阿庾多[ā yǔ duō]
      梵语的译音。数词。兆﹐即一万亿。
  • 阿片[ā piàn]
      从尚未成熟的罂粟果里取出的乳状液体,干燥后变化淡黄色或棕色固体,味苦。医药上用做止泻、镇痛和止咳剂。常用成瘾,是一种毒品。用作毒品时,叫大烟、鸦片(雅片)或阿芙蓉。 一种乳状液体,取自尚未成熟的罂粟果,干燥后呈淡黄色或棕色,味苦。有止泻、镇痛和止咳作用。又叫大烟、鸦片(雅片)或阿芙蓉
  • 阿嗜[ā shì]
      偏爱﹐偏好。
  • 阿细跳月[ā xì tiào yuè]
      也称“阿西跳月”、“跳月”。自称“阿西”、“撒尼”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
  • 阿耶孃[ā yé niáng]
      父母亲。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旷大刼来有何罪,如今孤负阿耶孃,虽得人身有富贵,父南子北各分张。”
  • 阿可绰[ā kě chuò]
      见“阿各绰”。
  • 阿那含[ā nà hán]
      梵语an?gamin的音译。意译为不还。佛教声闻乘(小乘)的四果之三﹐为断尽欲界烦恼﹑不再还到欲界来受生的圣者名。
  • 阿里山[ā lǐ shān]
      在台湾省本岛西部、玉山以西。南北走向,长百余千米。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森林茂密,有三千年古红桧树,号称“神木”。风景以大塔山断崖、塔山云海、祝山观日最为有名。还有三代木、姐妹潭、慈云寺、高山博物馆等胜迹。为台湾游览胜地。
  • 阿耨多罗[ā nòu duō luó]
      梵语Anuttara的译音。意译为“无上”。
  • 阿监[ā jiān]
      太监。
  • 阿摩敦[ā mó dūn]
      古鲜卑语。母亲。
  • 阿阁[ā gé]
      四面都有檐溜的楼阁。
  • 阿奉[ā fèng]
      阿谀奉承。
  • 阿忿[ā fèn]
      曲从(自己的)一时之忿。
  • 阿扑[ā pū]
      脸朝下仆倒。
  • 阿来来[ā lái lái]
      象声词。形容番人的发语声。
  • 阿囝[ā jiǎn]
      方言。儿子。
  • 阿权膴仕[ā quán wǔ shì]
      阿附权势﹐以求得高位厚禄。
  • 阿木忽郎[ā mù hū láng]
      古蒙古语。平安。
  • 阿辟[ā pì]
      邪僻不正。
  • 阿是穴[ā shì xué]
      中医在针灸上把没有固定名称的穴位,以酸、麻、胀、痛等感觉最明显的部位或病痛处作为穴位,叫做阿是穴。
  • 阿乡[ā xiāng]
      对农民的污蔑性称呼。亦用为对孤陋寡闻者的戏称。
  • 阿魏[ā wèi]
      一种有臭气的植物。根茎的浆液干燥后﹐中医用为帮助消化﹑杀虫解毒的药物。
  • 阿萨姆人[ā sà mǔ rén]
      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不丹。约1269万人(1985年)。讲阿萨姆语。多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
  • 阿飞[ā fēi]
      指身着奇装异服、举动轻狂的青少年流氓。 穿着奇特服装、行为轻薄的青少年流氓
  • 阿可赤[ā kě chì]
      象声词。
  • 阿亸回[ā duǒ huí]
      曲名。
  • 阿太[ā tài]
      太君。古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后用以对他人母亲的尊称。
  • 阿罗汉[ā luó hàn]
      见〖罗汉〗。 ∶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宋.沈括《梦溪笔谈》
  • 阿倾[ā qīng]
      偏倚。
  • 阿嚏[ā tì]
      象声词,形容打喷嚏的声音。 象声词,打喷嚏的声音
  • 阿童[ā tóng]
      晋王浚的小字。
  • 阿翁[ā wēng]
      1.祖父。 2.对年长者的敬称。 3.为老年男子的自称。 4.父亲。 5.用以称丈夫的父亲。
  • 阿衡[ā héng]
      1.商代官名。师保之官。 2.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
  • 阿主沙里[ā zhǔ shā lǐ]
      古契丹语。对父亲﹑祖父的尊称。
  • 阿郑之化[ā zhèng zhī huà]
      指子奇治东阿而使东阿大化﹐子产相郑而使郑国“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事。事见汉刘向《说苑.政理》。此偏指子奇治东阿事。
  • 阿罔[ā wǎng]
      阿谀欺骗。
  • 阿缟[ā gǎo]
      古代齐东阿所出的细缯。
  • 阿塞拜疆[ā sāi bài jiāng]
      西亚内陆国。在外高加索地区。面积8.66万平方千米。人口713万(1990年)。首都巴库。全境一半以上为山地。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经济支柱。
  • 阿娘[ā niáng]
      1.母亲。 2.方言。小姐。旧时仆人称主人家未出嫁的女儿。
  • 阿们[ā men]
      希伯来文mēn的音译。亦译“阿门”、“亚孟”,意为“真诚”。基督教在祷告仪式结束时的常用语,表示“诚心所愿”。由古代犹太教的经文沿用而来。
  • 阿恣[ā zì]
      阿谀恣肆。
  • 阿婉[ā wǎn]
      指唐上官婉儿。
  • 阿干[ā gàn]
      古鲜卑语。哥哥。
  • 阿戎[ā róng]
      1.称堂弟。 2.指晋王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遂为早慧的典型。后因以“阿戎”称美他人之子。
  • 阿芙蓉膏[ā fú róng gāo]
      熬制成黑色胶状的鸦片。
  • 阿堆[ā duī]
      南朝梁任昉的小名。
  • 阿芙蓉[ā fú róng]
      即鸦片。用罂粟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毒品。 鸦片,俗称大烟。见“阿片”阿芙蓉,芙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津液也。又,以花色似芙蓉而得名。——李时珍《本草纲目》
  • 阿呼地狱[ā hū dì yù]
      佛教语。谓甚苦之地狱。
  • 阿段[ā duàn]
      古代獠族对男子的称呼。
  • 阿富汗[ā fù hàn]
      西亚内陆国。东与中国相邻。面积65.23万平方千米。人口1769多万(1993年)。首都喀布尔。绝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干旱少雨。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 阿托品[ā tuō pǐn]
      从颠茄和其他茄科植物提取出的一种有毒的白色结晶状生物碱C17H23NO3,主要用其硫酸盐解除痉挛,减少分泌,缓解疼痛,散大瞳孔 从颠茄和其他茄科植物提取出的一种有毒的白色结晶状生物碱C17H23NO3,主要用其硫酸盐解除痉挛,减少分泌,缓解疼痛,散大瞳孔
  • 阿小[ā xiǎo]
      最小的儿子。
  • 阿咸[ā xián]
      三国魏阮籍侄阮咸﹐有才名﹐后因称侄为“阿咸”。
  • 阿磕绰[ā kē chuò]
      见“阿各绰”。
  • 阿迦炉香[ā jiā lú xiāng]
      见“阿迦嚧香”。
  • 阿武[ā wǔ]
      指唐武则天。
  • 阿堂[ā táng]
      母亲。
  • 阿嬭[ā nǎi]
      阿嬭;亦作“阿你”,出自北齐书·恩幸传·穆提婆。
  • 阿输迦[ā shū jiā]
      1.树木名。 2.即阿育王。详“阿育王”。
  • 阿从[ā cóng]
      阿附曲从。
  • 阿耨达山[ā nòu dá shān]
      即昆仑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张守节正义引唐李泰等《括地志》﹕“阿耨达山﹐一名昆仑山﹐其山为天柱﹐在雍州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耨﹐一本作“傉”。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三﹕“释氏《西域志》﹕阿耨达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即昆仑山。穆天子所至﹐即阿耨达宫也。”一说﹐即冈底斯山﹐在西藏自治区南部。
  • 阿拉伯海[ā lā bó hǎi]
      印度洋西北部的边缘海。面积386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734米,最深处5203米。自古为海上东西交通要道。
  • 阿枉[ā wǎng]
      1.偏私不公正。 2.枉曲﹐不分曲直是非。
  • 阿对泉[ā duì quán]
      泉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汉杨震家僮阿对尝引此泉灌蔬﹐故名。
  • 阿街[ā jiē]
      犹喝道。封建时代官员出门时﹐前面引路的差役喝令行人让路﹐表示威风。阿﹐通“诃”。
  • 阿莽[ā mǎng]
      怎样﹐怎么样。
  • 阿孃[ā niáng]
      母亲。《隋书·房陵王勇传》:“勇 昔从 南兖州 来,语 卫王 曰:‘阿孃不与我一好妇女,亦是可恨。’”唐 寒山《诗》之二四三:“阿爷恶见伊,阿孃嫌不悦。”金 元好问《姨母陇西君讳日作》诗之一:“竹马青衫小小郎,阿姨怀袖阿孃香。”
  • 阿况[ā kuàng]
      方言。哥哥。
  • 阿鹜[ā wù]
      三国魏荀攸之妾的小名。《三国志.魏志.朱建平传》﹕“初﹐颍川荀攸﹑钟繇相与亲善。攸先亡﹐子幼。繇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与人书曰﹕‘吾与公达曾共使朱建平相﹐建平曰﹕”荀君虽少﹐然当以后事付钟君。“吾时啁之曰﹕”惟当嫁卿阿鹜耳。“何意此子竟早陨没﹐戏言遂验乎!今欲嫁阿鹜﹑使得善处。’”后用以代称他人的妻妾。
  • 阿伽[ā jiā]
      1.北齐高长弼的小名。 2.佛教语。无碍之意。 3.即阿伽陀药。
  • 阿买[ā mǎi]
      韩愈子侄的小名。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朱熹考异引赵尧夫曰﹕“或问﹕‘阿买是退之何人?’答云﹕‘退之侄﹐必有所据而云﹐此必其子侄小字。’”后用以借称子侄。
  • 阿木林[ā mù lín]
      〈方〉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傻瓜。 〈方〉∶呆子;傻瓜
  • 阿姐[ā jiě]
      姐姐。
  • 阿郎杂碎[ā láng zá suì]
      方言。罗唆麻烦。
  • 阿门诗[ā mén shī]
      即赞美诗。
  • 阿丈[ā zhàng]
      对岳父或其他男性长辈的尊称。
  • 阿右[ā yòu]
      偏私袒护。
  • 阿物儿[ā wù ér]
      犹东西﹐对人的戏称或蔑称。 东西,常用做蔑称或对人开玩笑的称呼你是什么阿物儿,跑来胡闹。——《红楼梦》
  • 阿爷[ā yé]
      1.亦作“阿耶”。父亲。 2.主人。 3.祖父。
  • 阿铺[ā pù]
      秦人在城上建造的营卫室。
  • 阿甄[ā zhēn]
      东阿﹑甄城的并称。两处均在今山东境内。
  • 阿越[ā yuè]
      何日﹐哪一天。
  • 阿难[ā nán]
      见“阿难陀”。
  • 阿结[ā jié]
      阿谀巴结。
  • 阿拉巴图[ā lā bā tú]
      满语。奴隶。
  • 阿谷[ā gǔ]
      1.古代楚国地名。 2.大山之间的夹道。谓偏僻的隐居地方。
  • 阿阇[ā shé]
      见“阿阇黎”。
  • 阿剌吉酒[ā là jí jiǔ]
      烧酒的别称。
  • 阿瞒[ā mán]
      1.三国魏曹操的小名。 2.唐玄宗的自称。
  • 阿挠[ā náo]
      1.亦作“阿桡”。 2.屈从。
  • 阿棃姨[ā lí yí]
      梵语。即尼姑。
  • 阿拉伯河[ā lā bó hé]
      西亚重要河流。由幼发拉底河同底格里斯河汇合而成,在伊拉克注入波斯湾。长193千米,河口宽约800米,水深8阿拉伯河15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内,下半段为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界河。沿河多沼泽,并有大油田。
  • 阿那曲[ā nà qǔ]
      词牌名。本为七言绝句﹐唐人以入乐府。旧题杨太真所作﹐宋人又名《鸡叫子》。
  • 阿公[ā gōng]
      〈方〉①丈夫的父亲。②祖父。③尊称老年男子。
  • 阿阜[ā fù]
      山峰﹐峰峦。
  • 阿爸[ā bà]
      父亲。 爸爸
  • 阿章[ā zhāng]
      对宋米芾的昵称。芾字元章﹐故称。
  • 阿磨[ā mó]
      马虎了事。
  • 阿梨诃咃[ā lí hē tuō]
      草名。荜茇的别称。气热味辛香﹐可入药用。子可作调味品。
  • 阿子[ā zǐ]
      儿子。
  • 阿主[ā zhǔ]
      下属对长官的昵称。
  • 阿谤[ā bàng]
      大声喝叱和毁谤。阿﹐通“诃”。
  • 阿土古[ā tǔ gǔ]
      古女真语。善于采捕的人。
  • 阿众[ā zhòng]
      迎合多数人。
  • 阿龙[ā lóng]
      晋丞相王导的小名。
  • 阿郎[ā láng]
      1.父亲。 2.主人。
  • 阿容[ā róng]
      偏袒宽容。
  • 阿婆[ā pó]
      〈方〉①丈夫的母亲。②祖母。③尊称老年妇女。
  • 阿奶[ā nǎi]
      1.亦作“阿妳”。 2.乳母的俗称。 3.母亲。 4.祖母。
  • 阿马[ā mǎ]
      古女真语。父亲。
  • 阿耨[ā nòu]
      1.佛教语。意译为极微。今译为原子。 2.见“阿耨达池”。
  • 阿莎力[ā shā lì]
      很干脆、豪爽的意思。
  • 阿耨达池[ā nòu dá chí]
      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 阿梨诃陀[ā lí hē tuó]
      见“阿梨诃咃”。
  • 阿傍[ā bàng]
      见“阿旁”。
  • 阿赖耶识[ā lài yē shí]
      1.亦作“阿黎耶识”。 2.梵语?layavijn~?na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 阿拉气[ā lā qì]
      1.亦作“阿拉奇”。 2.满语。酒名。
  • 阿对[ā duì]
      原为汉杨震的家僮名。尝引泉灌蔬。后用以泛指家僮。
  • 阿孩儿[ā hái ér]
      小孩儿。
  • 阿罗耶识[ā luó yē shí]
      即阿赖耶识。
  • 阿剌吉[ā là jí]
      见“阿剌吉酒”。
  • 阿热[ā rè]
      复姓。西域坚昆国﹐又名黠戛斯﹐其君曰“阿热”﹐遂姓阿热氏。见《新唐书.回鹘传下》。
  • 阿月浑子[ā yuè hún zǐ]
      一名胡榛子﹑无名子。树木名。落叶小乔木。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和亚洲西部﹐中国新疆有少量栽培。果实可供食用﹐亦可入药。
  • 阿僧祇劫[ā sēng qí jié]
      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
  • 阿謩[ā mó]
      我国古代獠族对男子的称呼。
  • 阿嫂[ā sǎo]
      1.哥哥的妻子。 2.称年纪与自己差不多的朋友的妻子。 3.方言。嫖客以外的人对妓女的称呼。
  • 阿家[ā jiā]
      丈夫的母亲。
  • 阿辅[ā fǔ]
      犹阿附。
  • 阿育王[ā yù wáng]
      梵语。或译作阿输迦。意为无忧王。为古印度名王旃陀罗笈多之孙,宾头沙罗之子,初奉婆罗门教,后皈依佛教,崇佛教为国教。颁布许多以佛教治国的敕令,刻在山岩或石柱上,并派人到国外传教,对以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阿剌酒[ā là jiǔ]
      见“阿剌吉酒”。
  • 阿师[ā shī]
      称僧人。
  • 阿桡[ā ráo]
      见“阿挠”。
  • 阿社[ā shè]
      方言。父亲。
  • 阿谁[ā shuí]
      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 阿者[ā zhě]
      女真语。母亲。
  • 阿婆面[ā pó miàn]
      多皱的面孔。
  • 阿侯[ā hòu]
      1.相传为古代美女莫愁的女儿。 2.泛指美女。
  • 阿八[ā bā]
      母亲。
  • 阿领[ā lǐng]
      谓妇女再嫁时带来的同前夫所生的孩子。
  • 阿邑[ā yì]
      阿谀逢迎。
  • 阿鲁巴岛[ā lǔ bā dǎo]
      荷兰在北美洲的属地。在加勒比海东南部。面积193平方千米。人口6万多(1989年)。首府奥拉涅斯塔德。旅游业为经济支柱。
  • 阿傅[ā fù]
      保姆。
  • 阿史那[ā shǐ nà]
      古突厥姓氏。唐代有阿史那忠。见《旧唐书.突厥传上》。
  • 阿练[ā liàn]
      1.对僧道的昵称。 2.南朝梁武帝的小名。
  • 阿阿[ā ā]
      垂长柔美貌。阿﹐通“婀”。
  • 阿吴[ā wú]
      指清吴三桂。吴三桂征西﹐杀人如麻﹐故民间以“阿吴”为恐吓小孩之语。
  • 阿顺[ā shùn]
      阿谀随顺。
  • 阿誉[ā yù]
      阿谀﹐曲意赞美。
  • 阿睹[ā dǔ]
      这﹐这个。
  • 阿毑[ā jiě]
      母亲。
  • 阿合[ā hé]
      古女真语。被人使唤的奴仆。
  • 阿母[ā mǔ]
      1.母亲。 2.乳母。 3.年老的妇女。 4.指神话人物西王母。 5.指鸨母。
  • 阿雅伟[ā yǎ wěi]
      象声词。呼痛声。
  • 阿指[ā zhǐ]
      迎合别人意旨。
  • 阿弥巴[ē mí bā]
      变形虫。
  • 阿罗耶[ā luó yē]
      见“阿罗耶识”。
  • 阿借[ā jiè]
      逢迎宽容。
  • 阿緆[ā xī]
      见“阿锡”。
  • 阿柄[ā bǐng]
      喻权柄。
  • 阿拉伯[ā lā bó]
      可指阿拉伯民族,也可指阿拉伯世界。
  • 阿那波那[ā nà bō nà]
      梵语?n?p?na的译音。意译为数息观。佛教静修之法﹐数鼻息的出入﹐使心境恬静宁一。
  • 阿司匹林[ā sī pǐ lín]
      [德Aspirin]药名。有机化合物﹐白色结晶﹐稍带酸味。有解热﹑镇痛作用﹐可治头痛﹑神经痛等。 一种白色结晶状的水杨酸化合物CH3COOC6H4COOH,主要用于解热镇痛
  • 阿伯[ā bó]
      丈夫的哥哥。
  • 阿侬[ā nóng]
      1.古代吴人的自称。我﹐我们。 2.称对方。
  • 阿井[ā jǐng]
      井名。在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井水清冽甘美﹐用以煮胶﹐称为阿胶。
  • 阿等[ā děng]
      我国古代獠族对妇女的称呼。
  • 阿散蒂人[ā sàn dì rén]
      加纳的民族之一。约330万人(1985年)。讲阿散蒂语。信多神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业。
  • 阿訇[ā hōng]
      我国伊斯兰教称主持清真寺教务和讲授经典的人。[波斯ākhūnd] 主持伊斯兰教的各种仪式,讲解古兰经的人
  • 阿茶[ā chá]
      古代公主﹑郡主﹑县主的称呼。
  • 阿罗汉果[ā luó hàn guǒ]
      佛教语。小乘谓断一切嗜欲和烦恼并出三界生死者﹐称为得到阿罗汉果。
  • 阿滥[ā làn]
      见“阿滥堆”。

阿[ā]字在结尾的词语

  • 私阿[sī ā]
      偏爱;曲意庇护。
  • 骊阿[lí ā]
      指骊山和阿房宫。
  • 大阿[dà ā]
      太阿。
  • 灵阿[líng ā]
      仙山。
  • 卷阿[quán ā]
      1.《诗·大雅》篇名。
  • 倍阿[bèi ā]
      神鬼名。
  • 涧阿[jiàn ā]
      山涧弯曲处。
  • 云阿[yún ā]
      云深处。指高山之上﹐深山之中。
  • 媕阿[ān ā]
      见“媕娿”。
  • 侬阿[nóng ā]
      我。
  • 荣阿[róng ā]
      飞檐的曲隅。
  • 党阿[dǎng ā]
      结党阿比。
  • 邱阿[qiū ā]
      犹山丘。
  • 唯阿[wéi ā]
      1.《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阿皆应诺声。后因以“唯阿”喻差别极小。 2.形容卑恭顺从。
  • 岩阿[yán ā]
      山的曲折处。
  • 盘阿[pán ā]
      《诗.卫风.考盘》:“考盘在涧,硕人之宽……考盘在阿,硕人之薖。”朱熹集传:“考,成也;盘,盘桓之意。言成其隐处之室也。”后因以“盘阿”称避世隐居之处。
  • 保阿[bǎo ā]
      古代抚养教育贵族子女的妇女。
  • 层阿[céng ā]
      重迭的或高耸的山冈。
  • 扬阿[yáng ā]
      演奏乐曲。一说为歌曲名。
  • 曲阿[qū ā]
      1.屋的曲角。 2.曲意阿附。
  • 九阿[jiǔ ā]
      1.古地名。 以山坡多曲折而得名。
  • 偏阿[piān ā]
      偏护一方。
  • 门阿[mén ā]
      门屋。
  • 迎阿[yíng ā]
      逢迎阿谀。

阿[ā]字在中间的词语

  • 小阿哥[xiǎo ā gē]
      1.男婴孩。 2.方言。兄长中之最年轻者。
  • 乾阿妳[gān ā nǎi]
      乾奶婆。《北齐书·恩倖传·穆提婆》:“提婆 母 陆令萱 尝配入掖庭,后主 繦褓之中,令其鞠养,谓之乾阿妳。”参见“乾嬭婆”。
  • 牛头阿傍[niú tóu ā bàng]
      见“牛头阿旁”。
  • 伊阿那[yī ā nà]
      汉 魏 乐府歌辞中的衬祠,无义。
  • 曲阿酒[qǔ ā jiǔ]
      丹徒有高骊山,传说昔有高骊国女来此,东海之神乘船致酒,欲礼聘为妻,女不肯,海神拨船覆酒,流入曲阿湖。后遂以产美酒著名。见《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一.润州》。
  • 刘阿斗[liú ā dǒu]
      三国 蜀 后主 刘禅 小名 阿斗。虽有 诸葛亮 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 蜀汉。参阅《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因称懦弱无能、不思振作的人为“刘阿斗”。《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想依靠这批捧不起的‘刘阿斗’,对不起,此路不通。”
  • 红头阿三[hóng tóu ā sān]
      指旧上海租界中印度籍巡捕。含贬义。
  • 大阿哥[dà ā gē]
      清代称皇长子为大阿哥。
  • 干阿你[gān ā nǐ]
      干奶婆。

阿[ā]字的成语

  • 阿斗太子[ā dǒu tài zǐ]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后指懦弱无能的人。
  • 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阿平绝倒[ā píng jué dǎo]
      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常贻笑大方。
  • 歙漆阿胶[shè qī ē jiāo]
      歙县的漆,东阿的胶,即指胶漆。比喻情意相投。
  • 曲学阿世[qǔ xué ā shì]
      曲:弯曲不直;阿:迎合。指学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以迎合时尚。
  • 刚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
      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 执法不阿[zhí fǎ bù ā]
      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 阿鼻叫唤[ā bí jiào huan]
      梵语指陷入阿鼻地狱后的呼叫声。比喻非常悲惨、呼唤求救的声音。
  • 唯阿之间[wéi ā zhī jiān]
      唯、阿:为答应声。比喻差别不大。
  • 阿娇金屋[ā jiāo jīn wū]
      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娇)的女儿。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
  • 阿猫阿狗[ā māo ā gǒu]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 阿鼻地狱[ā bí dì yù]
      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 阿家阿翁[ā jiā ā wēng]
      阿:名词的前缀。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婆婆。
  • 阿党相为[ē dǎng xiāng wéi]
      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 多口阿师[duō kǒu ā shī]
      指喜欢多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