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镜组词

镜相关字典

镜[jì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自镜[zì jìng]
      1.照自己的形貌。 2.对照自己﹐引以为戒。
  • 蛇盘镜[shé pán jìng]
      语出唐锺辂《前定录.袁孝叔》。有老父授袁孝叔书一编云:“君之寿与位尽具于此﹐事已前定……但受一命﹐即开一幅。”每之任﹐视书无差。后秩满归阌乡别墅﹐晨起欲就巾栉﹐忽有物坠镜中﹐类蛇而有四足﹐孝叔惊仆﹐数日卒。其妻阅留书﹐犹馀半轴﹐乃开视之﹐惟有空纸数幅﹐画一蛇盘镜中。后用以为典实。
  • 龟镜[guī jìng]
      龟鉴。
  • 胃镜[wèi jìng]
      进行胃内直视检查的一种管形器械,经口腔及食道进入胃,借光学及照明装置窥视胃粘膜的变化,并可采取病变部位粘膜作病理诊断。 进行胃内直视检查的一种管形器械,经口腔及食道进入胃,借光学及照明装置窥视胃粘膜的变化,并可采取病变部位粘膜作病理诊断
  • 回光镜[huí guāng jìng]
      用于聚光灯、车灯等照明装置中的凹面镜。 用于聚光灯、车灯等照明装置中的凹面镜
  • 飞鹊镜[fēi què jìng]
      古镜的一种。传说可以照见妻子之心。《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其镜化鹊﹐飞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后遂用为典实。
  • 上镜[shàng jìng]
      1、出现在电影、电视中:她还在电影学院学习期间就已经多次上镜。2、在电影、电视中的形象好:这位节目主持人很上镜。
  • 变色眼镜[biàn sè yǎn jìng]
      一种镜片颜色能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深变浅的眼镜,也称变色镜。 一种镜片颜色能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深变浅的眼镜,也称变色镜
  • 心镜[xīn jìng]
      清净之心。
  • 琼镜[qióng jìng]
      玉镜。喻清明之道。
  • 慧镜[huì jìng]
      1.亦作“慧鉴”。 2.佛教语。谓智慧能照物如镜,故称。
  • 火齐镜[huǒ jì jìng]
      传说中的一种宝镜名。
  • 火镜[huǒ jìng]
      指凸透镜,可聚日光取火。
  • 平面镜[píng miàn jìng]
      反射面是平面的反射镜。位于镜前的发光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就是发光点的虚像,像点和物点离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 物镜[wù jìng]
      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中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或透镜组。物体发出的光先经过物镜形成实像,再经目镜放大以便观察。
  • 班镜[bān jìng]
      分等鉴别。班,通“辨”。
  • 犁镜[lí jìng]
      犁上的零件,是用铸铁或钢制成的一块弯板。安在犁铧上方,并向一侧倾斜,表面光滑,作用是把犁起的土翻在一边。
  • 茶镜[chá jìng]
      用茶晶或茶色玻璃制成的眼镜。 用茶晶或茶色玻璃制成的眼镜
  • 变色镜[biàn sè jìng]
      镜片能随光线强弱而变色的眼镜。
  • 宝镜[bǎo jìng]
      1.镜子的美称。 2.喻日或月。
  • 千丈镜[qiān zhàng jìng]
      喻指清水池。
  • 借镜[jiè jìng]
      借鉴。
  • 帽镜[mào jìng]
      置于几案上,可照出人头面的镜子。
  • 江心镜[jiāng xīn jìng]
      唐代扬州进贡的铜镜。因每年五月五日铸于江心,故名。宋代翰苑进撰端午帖子,多用江心镜典故。参阅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 汉镜[hàn jìng]
      汉代的铜镜。汉镜有圆形﹑方形。纽多作半球形。正面磨光,背面铸有几何形图案或神人禽兽等。东汉中期,出现浮雕的画像,造形精美。
  • 壁镜[bì jìng]
      见“壁钱”。
  • 廓大镜[kuò dà jìng]
      即放大镜。
  • 山字镜[shān zì jìng]
      古代铜镜名。背面以“山”字形为主纹。盛行于战国时期。
  • 凸镜[tū jìng]
      见“凸面镜”。
  • 完镜[wán jìng]
      南朝陈将亡时,太子舍人徐德言知夫妻不能相守,因破镜为二,与妻乐昌公主各执其一,相约作为失散后重逢时的信物。及陈亡,夫妻离散。后因破镜相合而得夫妻团圆。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因以“完镜”比喻夫妻分离后重又团圆。
  • 半镜[bàn jìng]
      半片破镜。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娶后主叔宝之妹乐昌公主,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镜与妻各执其半,约他年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得相见。后果如愿。见唐韦述《两京新记》卷三。
  • 金镜[jīn jìng]
      1.铜镜。 2.比喻月亮。 3.比喻显明的正道。 4.指对人进行讽谕的文章和书籍。
  • 大跌眼镜[dà diē yǎn jìng]
      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
  • 照胆镜[zhào dǎn jìng]
      照胆镜”的原典:传说秦始皇有一面宝鉴,能见人肝胆,名为“照胆镜”。
  • 脑镜[nǎo jìng]
      犹脑筋。
  • 凹透镜[āo tòu jìng]
      见“透镜”。 凹面(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有发散光线之功效
  • 凸面镜[tū miàn jìng]
      1.亦称“凸镜”。 2.中厚边薄的透光镜,为球面镜的一种,反射面凸出,曲率中心在镜后,焦点在曲率中心与镜心连线的中点上。可引火,并可制显微镜及老花眼镜。 即“凸镜”。为球面镜的一种,反射面外凸,焦点在背后,成像为正立、缩小的虚像
  • 潜望镜[qián wàng jìng]
      从坑道掩体观察外界情况的光学仪器。最简单的潜望镜由装置在直筒两端的成45°角、镜面相对、相互平行的两块平面镜所组成。实际使用的潜望镜由物镜、目镜和两块全反射棱镜组成。
  • 地镜[dì jìng]
      1.传说中的大镜,可用以照见地下之宝。 2.谓地面的积水。
  • 究镜[jiū jìng]
      详察;品评。
  • 规镜[guī jìng]
      规劝鉴戒。
  • 八卦镜[bā guà jìng]
      画有八卦图形的镜子,挂在门楣上可以避邪。
  • 铨镜[quán jìng]
      评选鉴别。
  • 湖州镜[hú zhōu jìng]
      南宋时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制造的铜镜。镜背铸有“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湖州薛晋侯造”等铭记。一般为葵花形,少数为圆形和方形。当时远销各地。后在广东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都有发现,朝鲜﹑日本也有流传。
  • 清镜[qīng jìng]
      明镜。
  • 目镜[mù jìng]
      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上接近眼睛的透镜或透镜组。
  • 后镜[hòu jìng]
      谓为后世借鉴。
  • 墨镜[mò jìng]
      用墨晶制成的眼镜。亦泛指用黑色﹑墨绿色或茶色等镜片做的眼镜。
  • 凹镜[āo jìng]
      见“球面镜”。
  • 七子镜[qī zǐ jìng]
      镜名。因安装在饰有七子图案的镜台上而得名。参阅《初学记》卷二五引三国魏曹操《上杂物疏》。
  • 览镜[lǎn jìng]
      1.照镜。 2.比喻借鉴。
  • 秦镜[qín jìng]
      1.亦作“秦鉴”。 2.传说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的善恶。《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唐司空曙《故郭婉仪挽歌》:“一日辞秦镜,千秋别汉宫。”宋周邦彦《风流子.大石》词:“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后亦用以称颂官吏清明,善于断狱。
  • 天镜[tiān jìng]
      1.比喻监察天下的权力。 2.指月。 3.指月影。 4.湖面。
  • 潭镜[tán jìng]
      水平如镜之潭。
  • 藻镜[zǎo jìng]
      同“藻鉴”。
  • 合镜[hé jìng]
      南朝陈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时陈政方乱,德言知国破时两人不能相保,乃破镜与妻各执其半,以为异日凭证。及陈亡,其妻没入杨素家,德言亦流落至京。有苍头卖半镜,德言出半镜合之,因访得其妻,重为夫妇。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因谓夫妇离而复合为“合镜”或“破镜重圆”。
  • 悬镜[xuán jìng]
      比喻肝胆相照,坦诚相见。
  • 棱镜[léng jìng]
      用透明材料做成的多面体光学器件,在光学仪器中用来把复合光分解成光谱或用来改变光线的方向。常见的是三棱镜。 一种由两两相交但彼此均不平行的平面围成的透明物体,用以分光或使光束发生色散
  • 考镜[kǎo jìng]
      参证借鉴。
  • 护心镜[hù xīn jìng]
      古代镶嵌在战衣胸背部位用以防箭的铜镜。 铠甲上保护胸部的圆形金属片
  • 犂镜[lí jìng]
      亦称“犂壁”。 亦作“犁镜”。安于犁铧上方的金属部件。用以翻转和破碎犁起的土块。
  • 皦镜[jiǎo jìng]
      明洁貌。
  • 夹镜[jiā jìng]
      形容双目明亮如镜。
  • 千里镜[qiān lǐ jìng]
      1.旧称望远镜。
      2.闪电的别称。
  • 百炼镜[bǎi liàn jìng]
      1.晋王嘉《拾遗记.方丈山》:“有池方百里﹐水浅可涉﹐泥色若金而味辛……百炼可为金﹐色青﹐照鬼魅犹如石镜﹐魑魅不能藏形矣。”后人因称精炼的铜镜为“百炼镜”。 2.比喻明月。
  • 眼镜[yǎn jìng]
      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简单光学器件。由镜片和镜架组成。矫正视力用的眼镜有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老光眼镜以及散光眼镜三种。保护眼睛用的眼镜有防护镜、防风镜和太阳镜等。
  • 跌眼镜[diē yǎn jìng]
      〈方〉指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令人感到吃惊(多跟‘大’连用):出现这样的结果,令不少行家大跌眼镜。
  • 业镜[yè jìng]
      佛教语。谓诸天与地狱中照摄众生善恶业的镜子。
  • 球面透镜[qiú miàn tòu jìng]
      表面为完整球面的一部分的透镜。 表面为完整球面的一部分的透镜
  • 罗镜[luó jìng]
      即罗经。
  • 冰镜[bīng jìng]
      1.河水结冰,光亮如镜。 2.指月亮。 3.指明亮的眼睛。
  • 窥视镜[kuī shì jìng]
      安在门上,可以从门内看清门外情况的装置。有的地区叫门镜、猫眼儿。
  • 花镜[huā jìng]
      矫正花眼用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用于矫正老花眼的凸透镜型眼镜
  • 睿镜[ruì jìng]
      犹明镜。
  • 枭破镜[xiāo pò jìng]
      枭与獍。旧时以为皆忤逆动物,故以并举。破镜,兽名,即獍。
  • 薄透镜[báo tòu jìng]
      一种很薄的透镜,它的厚度可以在计算物距、像距、放大率等时忽略不计。 一种很薄的透镜,它的厚度可以在计算物距、像距、放大率等时忽略不计
  • 千秋镜[qiān qiū jìng]
      历史的镜子。谓世世代代可供借鉴的事物。
  • 陈宫镜[chén gōng jìng]
      南朝陈后主之妹乐昌公主与其夫太子舍人徐德言鉴于国将破不能相保﹐将一铜镜破作两半﹐人执其半﹐约他年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得相见。后陈亡﹐妻果没入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果以镜访得其妻。素知之﹐即召德言﹐还其妻﹐夫妻得以团圆。闻者无不感叹。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因以“陈宫镜”指借以重新团圆的破镜。
  • 金鹊镜[jīn què jìng]
      指背面雕刻鹊形的铜镜。
  • 检镜[jiǎn jìng]
      察鉴。
  • 风镜[fēng jìng]
      挡风沙的眼镜,玻璃片的四周有棉纱、橡胶或塑料做成的罩子。
  • 沙镜[shā jìng]
      一中像云母样的美石。
  • 枭镜[xiāo jìng]
      见“枭獍”。
  • 远镜[yuǎn jìng]
      望远镜。
  • 三镜[sān jìng]
      见“三鉴”。
  • 抛物面镜[pāo wù miàn jìng]
      反射面与抛物面的反射镜。将发光点放在抛物面镜的主焦点上,光线经镜面反射后都平行于主轴射出。追光灯、探照灯内都有一抛物面镜,使光源位于其焦点就能得到定向照明的平行光束。反之,平行于主轴的入射光经抛物面镜反射后都将会聚在焦点上。如微波通信接收天线采用抛物面结构,使微弱信号会聚并加强。
  • 望远镜[wàng yuǎn jìng]
      用来增大视角以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由共轴装置的物镜和目镜构成。有两大类:一类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观察到的虚像是倒立的。如天文望远镜;另一类望远镜的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凹透镜,观察到的虚像是正立的。如伽利略望远镜。
  • 轩辕镜[xuān yuán jìng]
      1.镜名。古人谓用之可以辟邪。
  • 突镜[tū jìng]
      凸透镜;放大镜。
  • 凹面镜[āo miàn jìng]
      1.亦称“凹镜”。 2.边厚中薄之镜,为球面镜的一种。反射面凹进去,能把平行的光反射后聚在镜面前的一点上,这点叫焦点。如果光源在焦点上,所发出的光经反射后就形成平行的光束。 凹面的球面镜,平行光照于其上时,通过其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
  • 菱花镜[líng huā jìng]
      古代铜镜名。镜多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者名菱花镜。
  • 三棱镜[sān léng jìng]
      有三个棱的棱镜。 有三个棱的棱镜
  • 球面镜[qiú miàn jìng]
      表面为真实球面一部分的凹面或凸面的镜子。 表面为真实球面一部分的凹面或凸面的镜子
  • 鼻镜[bí jìng]
      用于检查鼻腔的器械。 用于检查鼻腔的器械
  • 出镜[chū jìng]
      指在电影或电视中露面:青年演员频频出镜,演技提高很快。
  • 虾蟆镜[há má jìng]
      1.亦作“蛤蟆镜”。 2.有色眼镜的俗称。
  • 龙镜[lóng jìng]
      背面有龙纹的铜境。
  • 蛤蟆镜[há ma jìng]
      镜架较大的太阳镜的俗称。镜片略呈蛤蟆眼睛形状。 一种式样似蛤蟆眼的大镜片眼镜,特指这种式样的墨镜
  • 玉镜[yù jìng]
      1.玉磨成的镜子。 2.比喻清明之道。 3.比喻明月。 4.比喻明静的水面。 5.指婚娶的聘礼。
  • 世镜[shì jìng]
      照世的镜子。言能借以照察世相,知所鉴戒。
  • 海镜[hǎi jìng]
      1.指明亮如镜的海或海面。 2.指月亮。 3.蛤类动物名。
  • 开镜[kāi jìng]
      指影片、电视片开拍:这部影片拟于九月~,年底停机。
  • 淬镜[cuì jìng]
      磨镜。古代以金属为镜,日久镜面容易昏暗,故须常加磨治,方能使明亮照人。
  • 幽镜[yōu jìng]
      1.藏于匣中之镜。 2.喻寂静的池塘。
  • 窥远镜[kuī yuǎn jìng]
      即望远镜。
  • 雪镜[xuě jìng]
      凿有两条窄缝的木片,爱斯基摩人用以预防雪盲。 凿有两条窄缝的木片,爱斯基摩人用以预防雪盲
  • 盲公镜[máng gōng jìng]
      盲人所戴的一种眼镜。现用以指太阳镜。
  • 莹镜[yíng jìng]
      玉镜。
  • 法镜[fǎ jìng]
      佛教语。比喻佛法。谓佛法如镜,能照彻万物。
  • 穿衣镜[chuān yī jìng]
      可以照见全身的大镜子。用于穿衣﹐故称。用来修整衣冠、端正仪表的大镜子
  • 凸透镜[tū tòu jìng]
      称会聚透镜,通称放大镜。透镜的一种。中央比四周厚,平行光线透过以后,向轴线的方向折射聚集于一点上。物体放在焦点以内,由另一侧看去就得一个放大的虚像。阳光通过后聚集成一个温度很高的光点,火柴和薄纸能被烧着。凸透镜可做各种光学用具的镜头。
  • 一镜[yī jìng]
      1.比喻言行可以借鉴得失的贤士。 2.指象一面明镜的平水。 3.喻有如明镜的月亮。
  • 引镜[yǐn jìng]
      持镜。《后汉书.朱浮传》:“引镜窥影。”《文选.王融》:“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李善注引三国蜀谯周《考史》:“公孙述窃位于蜀,蜀人任永乃托目盲。及述诛,永澡盥引镜自照曰:‘时清则目明也。’”后因以指时世清明。
  • 青铜镜[qīng tóng jìng]
      青铜制作的镜子。 汉 辛延年《羽林郎》诗:“貽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髮多。”清 陈维崧《海棠春·闺词和阮亭原韵》词:“后堂憎杀青铜镜,怕照见云鬟未整。”
  • 飞镜[fēi jìng]
      比喻明月。
  • 千秋金镜[qiān qiū jīn jìng]
      犹千秋镜。
  • 规矩镜[guī ju jìng]
      古代铜镜。镜纽较大,多作半球形,纽座外有方栏,实为古代六博局纹,今正。铜镜总体外形为圆形。始见于西汉。武帝﹑王莽时期最为流行。
  • 洗镜[xǐ jìng]
      磨镜。古代铜镜,须常磨才能光亮。
  • 显微镜[xiǎn wēi jìng]
      用来增大视角以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由同轴装置的短焦距物镜和长焦距目镜构成。其成像原理是:当把待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焦点外侧靠近焦点处时,在物镜后所成的实像恰在目镜焦点内侧靠近焦点处,经目镜再次放大成一虚像。观察到的是经两次放大后的倒立虚像。 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像
  • 滤色镜[lǜ sè jìng]
      也称“滤光镜”。对光的不同波段具有选择性吸收(或通过)的光学器件。由镜圈和滤光片组成,常装在照相机或摄影机镜头前面。黑白摄影用的滤色镜主要用于校正黑白片感色性以及调整反差、消除干扰光等;彩色摄影用的滤色镜主要用于校正光源色温,对色彩进行补偿等。
  • 透镜[tòu jìng]
      由两个共轴折射曲面构成的光学元件。通常用光学玻璃磨制而成。多数透镜的两个折射曲面都是球面。分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厚的凸透镜和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薄的凹透镜两类。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单个凸透镜能成实像或虚像,但单个凹透镜只能成虚像。
  • 人镜[rén jìng]
      唐 吴兢《贞观政要·任贤》:“太宗 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镜矣!’”后因以“人镜”指善于谏劝、能纠正他人过失者。
  • 玄镜[xuán jìng]
      犹明镜。
  • 喉镜[hóu jìng]
      一种用于检查喉部病变的装置或器械。 一种用于检查喉部病变的装置或器械
  • 抚镜[fǔ jìng]
      谓试镜﹑举镜(照影)。
  • 哈哈镜[hā hā jìng]
      用凹凸不平的玻璃做成的镜子,照起来奇形怪状,引人发笑。 能使物像产生变形奇异效果或幻像的各种光学装置中的任何一种
  • 护镜[hù jìng]
      见“护心镜”。
  • 古镜[gǔ jìng]
      古时制作的铜镜。
  • 皎镜[jiǎo jìng]
      1.犹明镜。亦喻水面。 2.明洁貌。
  • 放大镜[fàng dà jìng]
      凸透镜的通称。
  • 多棱镜[duō léng jìng]
      棱镜,多指三棱镜。
  • 洼镜[wā jìng]
      凹镜。
  • 玑镜[jī jìng]
      大珠,光洁可作镜用,故称。喻鉴察力。
  • 菱镜[líng jìng]
      即菱花镜。
  • 封镜[fēng jìng]
      指影片、电视片拍摄工作结束。
  • 老花镜[lǎo huā jìng]
      供眼睛老花之人所用的眼镜。
  • 蟾阁镜[chán gé jìng]
      镜名。相传为有祇国所献﹐藏于望蟾阁﹐故名。
  • 铜镜[tóng jìng]
      古代用来照映形象的铜制镜子。一般是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战国时已很盛行。
  • 磨镜[mó jìng]
      磨治铜镜。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
  • 西洋镜[xī yáng jìng]
      1.亦作“西洋景”。 2.民间一种供娱乐用的装置﹐匣子里装着画片﹐匣子上有放大镜﹐可见放大的画面。因最初画片多西洋画﹐故名。 3.比喻故弄玄虚借以骗人的行为或手法。
  • 广角镜[guǎng jiǎo jìng]
      ①广角镜头。②比喻使视角范围广的事物:这部书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广角镜。
  • 鹊镜[què jìng]
      指背面铸有鹊形的铜镜。
  • 靶镜[bǎ jìng]
      1.亦称“靶儿镜子”。 2.带柄的镜子。
  • 棺中悬镜[guān zhōng xuán jìng]
      古代礼俗。古人于大殓时用镜悬棺前照尸,取光明破黑暗之义。
  • 石镜[shí jìng]
      1.如镜的山石。 2.水母的别名。 3.冰的别名。
  • 破镜[pò jìng]
      1.《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汉东方朔《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后遂以喻夫妇分离。 2.喻残月。 3.亦作“破獍”。传说中的恶兽名。 4.传说中的恶鸟名。《楞严经》卷七:“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后以喻凶恶的人。

镜[jì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镜览[jìng lǎn]
      犹阅览。
  • 镜奁[jìng lián]
      镜匣。
  • 镜洗[jìng xǐ]
      形容十分洁净。
  • 镜饰[jìng shì]
      察视并奖饬。
  • 镜察[jìng chá]
      明察。
  • 镜湖[jìng hú]
      古代长江以南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在会稽太守马臻主持下修建。以水平如镜﹐故名。
  • 镜台[jìng tái]
      装有镜子的梳妆台。 装着镜子的梳妆台
  • 镜目[jìng mù]
      明亮敏锐的眼光。
  • 镜浦[jìng pǔ]
      像镜子一样清澈的水面。
  • 镜川[jìng chuān]
      指镜湖。
  • 镜光[jìng guāng]
      1.镜子的光。借指镜。 2.明亮的光。
  • 镜鉴[jìng jiàn]
      1.照镜子。 2.鉴察﹔警戒。 3.光亮﹔明亮。
  • 镜雪[jìng xuě]
      比喻白发。
  • 镜恕[jìng shù]
      明察并宽恕。
  • 镜象[jìng xiàng]
      1.镜中的物象。 2.指水中物像。
  • 镜卜[jìng bǔ]
      占卜法之一。
  • 镜箱[jìng xiāng]
      ①指照相机的暗箱。②盥洗室内设置的装有长方形镜子的箱状设备。
  • 镜诫[jìng jiè]
      见“镜戒”。
  • 镜皦[jìng jiǎo]
      清澈明净。
  • 镜轮[jìng lún]
      比喻明月。
  • 镜套[jìng tào]
      遮盖镜子的软帘。
  • 镜面[jìng miàn]
      1.镜子的表面。 2.即鐴。 3.湖南出产的以稻谷为原料酿造的一种酒名。
  • 镜彩[jìng cǎi]
      指月亮的光彩。
  • 镜匣[jìng xiá]
      盛梳妆用品的匣子,其中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 盛妇女梳妆用品的匣子,里面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
  • 镜睇[jìng dì]
      犹察视。
  • 镜槛[jìng kǎn]
      1.镜台。 2.水边栏杆。
  • 镜机[jìng jī]
      洞察幽微。语本《文选.曹植序》﹕“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李善注﹕“镜机﹕镜﹐照﹔机﹐微也。”
  • 镜断[jìng duàn]
      比喻夫妻或恋人分离。
  • 镜片[jìng piàn]
      光学仪器或眼镜等上的透镜。 透镜这台仪器上的那些镜片
  • 镜囊[jìng náng]
      盛镜子和其他梳妆用具的袋子。
  • 镜框[jìng kuàng]
      (镜框儿)在用木头、石膏、塑料等做成的框子中镶上玻璃而制成的东西,用来装相片或字画等。
  • 镜清[jìng qīng]
      1.镜面洁净。 2.比喻清明太平。
  • 镜鱼[jìng yú]
      即鲳。
  • 镜华[jìng huá]
      见“镜花”。
  • 镜天[jìng tiān]
      明净的天空。
  • 镜澈[jìng chè]
      清澈。
  • 镜芳[jìng fāng]
      镜湖边的花草。
  • 镜洁[jìng jié]
      明洁。
  • 镜考[jìng kǎo]
      借鉴并考校。
  • 镜屏[jìng píng]
      1.框立在地上的镜子。 2.镜背后的衬物。
  • 镜澄[jìng chéng]
      清澈。
  • 镜花[jìng huā]
      1.亦作“镜华”。 2.指菱花镜。常美称镜子。
  • 镜监[jìng jiān]
      犹镜鉴。鉴察﹐警戒。
  • 镜史[jìng shǐ]
      以历史为借鉴。
  • 镜殿[jìng diàn]
      壁上嵌镜的宫殿。
  • 镜石[jìng shí]
      光滑晶莹能反映人﹑物形象的石头。
  • 镜变[jìng biàn]
      镜中的影子随外物变化而变化。比喻人的思想随环境而变化。
  • 镜鸾[jìng luán]
      1.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罝峻卯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冲霄﹐一奋而絶。”后常以“镜鸾”比喻分离之夫妻。 2.指镜子。
  • 镜渌[jìng lù]
      明净清澈。
  • 镜烛[jìng zhú]
      明察洞彻。
  • 镜涵[jìng hán]
      像镜子一样映照万物。

镜[jìng]字的成语

  • 镜破钗分[jìng pò chāi fēn]
      比喻夫妻失散、离异。
  • 磨砖作镜[mó zhuān zuò jìng]
      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秦庭朗镜[qín tíng lǎng jìng]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 水月镜像[shuǐ yuè jìng xiàng]
      水中月,镜中像。比喻一切虚幻的影像。也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 水中月,镜中像。喻指一切虚幻的影像。也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 乐昌之镜[lè chāng zhī jìng]
      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 以人为镜[yǐ rén wéi jìng]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 昏镜重明[hūn jìng chóng míng]
      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
  • 盲者得镜[máng zhě dé jìng]
      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 目光如镜[mù guāng rú jìng]
      眼光像镜子一般明亮。
  • 人之水镜[rén zhī shuǐ jìng]
      人间的水和镜子,可以照清人的形象。比喻十分精明又通晓整理的人。
  • 秦鬟妆镜[qín huán zhuāng jìng]
      秦鬟:浙江的秦望山;妆镜:绍兴鉴湖。比喻山清水秀的风景区。
  • 胸有悬镜[xiōng yǒu xuán jìng]
      指能洞察一切,犹如明镜在胸。
  • 明镜不疲[míng jìng bù pí]
      明亮的镜子不为频繁地照人而疲劳。比喻人的智慧不会因使用而受损害。
  • 虚堂悬镜[xū táng xuán jìng]
      旧时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
  • 镜圆璧合[jìng yuán bì hé]
      比喻圆满。
  • 人心如镜[rén xīn rú jìng]
      人的心就像镜子似的透亮明白。
  • 孤鸾舞镜[gū luán wǔ jìng]
      孤鸾:无偶的雄鸾。失偶的雄鸾对镜悲鸣。比喻失偶的人触物伤情,形影相吊。
  • 镜台自献[jìng tái zì xiàn]
      自己把梳妆台奉献出来。比喻自己做媒。
  • 明镜照形[míng jìng zhào xíng]
      比喻了解过去就可以知道现在。
  • 人镜芙蓉[rén jìng fú róng]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相国 李公 固言,元和 六年,下第游 蜀,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明年,果然状头及第,诗赋题有‘人镜芙蓉’之目。”后因以“人镜芙蓉”为预兆科举得中的典故。
  • 身镜体牖[shēn jìng tǐ yǒu]
      身镜:指眼睛;体牖:指耳朵。身体上的镜子和窗户。比喻眼睛和耳朵。
  • 镜花水月[jìng huā shuǐ yuè]
      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镜中花与水中月,指意境不可以形迹求。比喻空幻飘渺诗有可解不可解,若镜花水月勿泥其迹可也。——《诗家直说》
  • 明镜止水[míng jìng zhǐ shuǐ]
      比喻人心体明净。
  • 有色眼镜[yǒu sè yǎn jìng]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见。
  • 明镜高悬[míng jìng gāo xuán]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 明镜鉴形[míng jìng jiàn xíng]
      明亮的镜子照出自己的言行。比喻身边有人经常指出自己的言行是否适当。
  • 孤鸾照镜[gū luán zhào jìng]
      比喻无偶或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
  • 高抬明镜[gāo tái míng jìng]
      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 镜分鸾凤[jìng fēn luán fèng]
      比喻夫妻分离。
  • 山鸡舞镜[shān jī wǔ jìng]
      山鸡对镜起舞。 比喻自我欣赏。
  • 破镜重圆[pò jìng chóng yuán]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 借镜观形[jiè jìng guān xíng]
      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 镜里恩情[jìng lǐ ēn qíng]
      指夫妻恩情成了镜中的幻影,空有其名。泛指经不起考验的、虚有其表的感情。
  • 镜里观花[jìng lǐ guān huā]
      镜子里头看花。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

镜[jì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磨镜石[mó jìng shí]
      传说轩辕氏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
  • 分色镜头[fēn sè jìng tóu]
      精细校正过的复消色差镜头,用于分离三色的工作。
  • 近光镜子[jìn guāng jìng zi]
      近视眼镜。
  • 大圆镜智[dà yuán jìng zhì]
      佛的“四智”之一。谓洞照一切的清净真智。
  • 分镜头[fēn jìng tóu]
      导演将整个影片或电视片的内容按景别、摄法、对话、音乐、镜头长度等分切成许多准备拍摄的镜头,称为分镜头。
  • 暴力镜头[bào lì jìng tóu]
      对血腥暴力动作的描画(如于电影所见)。 对血腥暴力动作的描画(如于电影所见)
  • 卖镜重圆[mài jìng chóng yuán]
      犹言破镜重圆。南朝陈将亡,驸马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离散前,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以期再见。德言如期至京,“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德言遂出半镜相合,并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此时,公主已为杨素所得,素悉此事,遂使他们夫妻团圆。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 画镜线[huà jìng xiàn]
      挂镜线。
  • 广角镜头[guǎng jiǎo jìng tóu]
      镜头的一种,视角比一般镜头广而焦距短,常用于拍摄面积很大的景物。
  • 特写镜头[tè xiě jìng tóu]
      简称“特写”。摄取人物面部、人体局部或物品细部的镜头。起强调和突出的作用。
  • 靶儿镜子[bǎ ér jìng zi]
      见“靶镜”。
  • 玉镜台[yù jìng tái]
      1.玉制的镜台。 2.指晋温峤之玉镜台。温峤北征刘聪,获玉镜台一枚。从姑有女,嘱代觅婿,温有自婚意,因下玉镜台为定。事见《世说新语.假谲》。后引申作婚娶聘礼的代称。
  • 眼镜蛇[yǎn jìng shé]
      爬行纲,眼镜蛇科。颈背面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眼镜状斑纹,故名。背面黑褐色,有黄白色环纹。平时在灌木丛、竹林、溪边、稻田等处活动,捕食鼠、鸟、蛙、鱼等。是中国造成蛇伤的主要毒蛇之一。肉可食,蛇毒可供药用。
  • 标准镜头[biāo zhǔn jìng tóu]
      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其视角一般为45°标准镜头50°。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