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酥组词

酥相关字典

酥[sū]字在开头的词语

  • 酥润[sū rùn]
      滋润。
  • 酥油花[sū yóu huā]
      藏族的一种艺术品,用搀合各种颜料的酥油雕塑成的各种人物、风景、花卉、鸟兽等。 藏族的一种艺术品,用搀合各种颜料的酥油雕塑成的各种人物、风景、花卉、鸟兽等
  • 酥松[sū sōng]
      1.松软。 2.疏懒松弛。 不密实,易松散土层酥松
  • 酥汤[sū tāng]
      用牛羊乳类制成的汤。
  • 酥酪[sū lào]
      以牛羊乳精制成的食品。
  • 酥懈[sū xiè]
      酸软倦怠。
  • 酥糖[sū táng]
      用面粉﹑芝麻与糖制成的食品。
  • 酥酡[sū tuó]
      古印度酪制食品名。
  • 酥酒[sū jiǔ]
      古时酒名。
  • 酥油茶[sū yóu chá]
      藏族民间传统饮料。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等地。其制法是:先将砖茶用水熬成浓汁,然后倒进酥油桶内,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木制搅拌器上下抽动,直搅得水乳交融即成。用作日常饮料,也是待客珍品。 藏族、蒙古族地区的一种饮料,用酥油、砖茶、盐等制成
  • 酥油[sū yóu]
      牛羊乳制成的食品。将乳放在锅中煎熬,使脂肪上浮,冷却结皮,取皮再煎,煎出油后去渣即成。是蒙、藏等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食用油。 从牛奶、羊奶中提出来的脂肪
  • 酥融[sū róng]
      润滑柔软。
  • 酥蜜[sū mì]
      酥酪与蜂蜜。
  • 酥油草[sū yóu cǎo]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稠密丛生,外稃具短芒。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等地。为羊最喜食的牧草。秆可作造纸原料。也称羊茅。
  • 酥签[sū qiān]
      1.亦作“酥佥”。 2.一种酥松的糕点。
  • 酥佥[sū qiān]
      见“酥签”。

酥[sū]字在结尾的词语

  • 打辣酥[dǎ là sū]
      见“打剌酥”。
  • 酴酥[tú sū]
      1.亦作“酴苏”。酒名。 2.指一种平顶的帐篷。
  • 土酥[tǔ sū]
      1.本地出产的酥酪。
  • 清酥[qīng sū]
      1.鲜美的乳酪。 2.清美酥软。
  • 驼酥[tuó sū]
      1.亦作“駞酥”。 2.指骆驼乳酿制的酒。 3.驼脂。
  • 屠酥[tú sū]
      见“屠苏”。
  • 蟾酥[chán sū]
      大蟾蜍等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分泌物。有毒。干燥后供药用﹐主治痈毒疔疮﹑咽喉肿痛等症。
  • 油酥[yóu sū]
      面粉中和以食油,烙熟后发稣的(食品)。
  • 流酥[liú sū]
      即流苏。
  • 盐酥[yán sū]
      用牛羊奶加盐制成的食品。
  • 點酥[diǎn sū]
      点抹凝酥。 宋 文同《惜杏》诗:“北园山杏皆高株,新枝放花如点酥。”宋 苏轼《蜡梅赠赵景贶》诗:“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禪老家。”宋 陆游《月上海棠·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馀年古木》词:“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
  • 辣酥酥[là sū sū]
      (辣酥酥的)形容 有点儿辣。
  • 琼酥[qióng sū]
      1.即琼苏。酒名。 2.酥酪的美称。
  • 大辣酥[dà là sū]
      蒙古语darasun(酒)的音译。也写作“答剌苏”或“打剌孙”。
  • 灵酥[líng sū]
      灵药。
  • 枣泥酥[zǎo ní sū]
      用枣泥作馅的一种酥皮点心。
  • 软酥酥[ruǎn sū sū]
      柔弱酥软的样子。 形容软绵绵的样子劳累了一天,浑身软酥酥的
  • 香酥[xiāng sū]
      芳香酥软。
  • 玉酥[yù sū]
      乳色面油。
  • 打剌酥[dǎ là sū]
      1.亦写作“打剌苏”。亦写作“打剌孙”。亦写作“打辣酥”。 2.蒙古语“酒”的音译。

酥[sū]字在中间的词语

  • 点酥娘[diǎn sū niáng]
      谓肤如凝脂般光洁细腻的美女。
  • 撇酥儿[piě sū ér]
      方言。哭泣。

酥[sū]字的成语

  • 滴粉搓酥[dī fěn cuō sū]
      粉:脂粉;搓:搓摩;酥:润滑柔美。脸上薄施脂粉,用手搓摩润滑。形容女子肌肤柔嫩细腻。
  • 骨软筋酥[gǔ ruǎn jīn sū]
      骨头软了,肉也麻了。形容全身乏力,肢体瘫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