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郡组词

郡相关字典

郡[jùn]字在开头的词语

  • 郡厅[jùn tīng]
      郡府的厅堂。
  • 郡博士[jùn bó shì]
      府学学官。
  • 郡廨[jùn xiè]
      郡府。
  • 郡书[jùn shū]
      古代史志的一种。记载乡邦耆旧事迹的方志。
  • 郡丞[jùn chéng]
      郡守的副贰。
  • 郡下[jùn xià]
      谓郡守所在地。
  • 郡博[jùn bó]
      见“郡博士”。
  • 郡国[jùn guó]
      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 郡学[jùn xué]
      郡国的最高学府。
  • 郡公[jùn gōng]
      爵名。晋始置,亦称开国郡公。历代因之。明初尚有郡公之封,后废。
  • 郡姓[jùn xìng]
      一郡的大姓望族。
  • 郡邸[jùn dǐ]
      1.诸郡设在京师的办事处。 2.借指郡国。
  • 郡政[jùn zhèng]
      一郡之政事。唐白居易有《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诗,云:“赖是余杭郡,台榭繞官曹。凌风亲政事,向晩恣游遨。”
  • 郡县制[jùn xiàn zhì]
      古代地方政权建制。于春秋、战国到秦代逐步形成。秦代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多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免。负责统治地方、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等。此制对后世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有很大影响。 一种地方管理制度,形成于春秋时代和秦朝
  • 郡阁[jùn gé]
      见“郡合”。
  • 郡马[jùn mǎ]
      封建时代对郡主丈夫的称谓。
  • 郡课[jùn kè]
      《后汉书.百官志五》:“﹝令﹑长﹑侯国之相﹞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刘昭注引胡广曰:“秋冬岁尽……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汉代指郡对属县官吏的年终考绩。后因以“郡课”借指基层地方官的治绩。
  • 郡斋[jùn zhāi]
      郡守起居之处。
  • 郡堺[jùn jiè]
      见“郡界”。
  • 郡望[jùn wàng]
      魏晋隋唐时每郡的显贵世家,为一郡所仰望,故称郡望。如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等:士大夫以郡望自矜。
  • 郡县[jùn xiàn]
      郡和县的并称。郡县之名,初见于周。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国内为三十六郡,为郡县政治之始,汉初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其后郡县遂成常制。
  • 郡府[jùn fǔ]
      郡守的官署。
  • 郡佐[jùn zuǒ]
      郡丞。郡守的佐贰。
  • 郡王[jùn wáng]
      爵位名。始于西晋,唐宋以后成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三级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
  • 郡兵[jùn bīng]
      地方武装力量。汉沿秦制置材官于郡国,郡有都尉,佐太守典武职甲卒。中央有南﹑北军。汉武帝时更置八校,隶属于北军。国家有事,则调发郡国之兵。唐代府兵,基本上沿袭秦汉郡兵旧制。参阅《文献通考.兵考》。
  • 郡门[jùn mén]
      郡城之门。
  • 郡治[jùn zhì]
      1.郡守府署所在的首县。 2.郡守的治所。
  • 郡旄[jùn máo]
      古代郡守出行时仪仗中的旄旗。借指郡守的职位。
  • 郡乘[jùn chéng]
      郡志,郡史。
  • 郡袭[jùn xí]
      谓承袭郡王之位。
  • 郡牧[jùn mù]
      郡守。郡的行政长官。
  • 郡合[jùn hé]
      1.亦作“郡阁”。 2.借指郡守的府院。
  • 郡庭[jùn tíng]
      郡署的公堂。
  • 郡将[jùn jiàng]
      郡守。郡守兼领武事,故称。
  • 郡邸狱[jùn dǐ yù]
      汉王侯﹑郡守府邸中所设的监狱。属大鸿胪。
  • 郡郭[jùn guō]
      1.郡城的郊野。 2.郡城。
  • 郡伯[jùn bó]
      爵名。金置。元因之。明清时亦称知府为郡伯。
  • 郡章[jùn zhāng]
      郡太守的印玺。借指郡太守。
  • 郡城[jùn chéng]
      1.郡治的城垣。 2.郡治所在地。
  • 郡界[jùn jiè]
      1.亦作“郡堺”。 2.谓郡治范围之内。
  • 郡朝[jùn cháo]
      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
  • 郡庠[jùn xiáng]
      科举时代称府学为郡庠。
  • 郡寮[jùn liáo]
      郡吏。寮,通“僚”。
  • 郡试[jùn shì]
      汉代谓各郡于岁终讲武校猎以简选材勇之士为郡试。
  • 郡寄[jùn jì]
      谓作郡太守。
  • 郡君[jùn jūn]
      1.古代妇女的封号。汉武帝尊王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为封郡君之始。唐代封四品官之妻为郡君,母为郡太君。宋徽宗改郡君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四等,明唯皇室中之女子仍称郡君,清唯贝勒之女及亲王侧福晋之女称郡君。 2.妓女。

郡[jùn]字在结尾的词语

  • 东郡[dōng jùn]
      1.郡名。秦置,汉因之。约当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部分地区。东汉以后,废置无常。 2.泛指京师以东诸郡。 3.特指夷陵郡。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郡时题壁,南湖日扣舷。”朱鹤龄注:“夷陵郡,在夔州之东,故曰东郡。”一说,指江陵县。钱谦益注:“江陵,汉旧县,属南郡。史记:江陵,故郡都,西通巴巫,在巴巫之东,故曰东郡。”
  • 营郡[yíng jùn]
      指有驻军之郡。
  • 侨郡[qiáo jùn]
      侨置的郡邑。
  • 作郡[zuò jùn]
      指担任一郡长官,治理地方。
  • 雄郡[xióng jùn]
      地势险要﹐辖境辽阔﹐人阜物丰的大郡。
  • 三十六郡[sān shí liù jùn]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骃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清姚鼐《复谈孝廉书》:“按《秦始皇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是已为三十九郡。至秦亡时,
  • 便郡[biàn jùn]
      政务清简之郡。
  • 山郡[shān jùn]
      指偏僻的郡县。
  • 九郡[jiǔ jùn]
      犹言五湖四海。
  • 绝郡[jué jùn]
      边远的郡县。
  • 僻郡[pì jùn]
      边远的郡。
  • 乡郡[xiāng jùn]
      指家乡所在之郡。
  • 剧郡[jù jùn]
      大郡,政务繁剧的州郡。
  • 乞乡郡[qǐ xiāng jùn]
      旧时官吏请调往故乡任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知諫院 蔡襄 以亲老乞乡郡。己酉,授右正言,知 福州。”
  • 属郡[shǔ jùn]
      所属的郡县。
  • 六郡[liù jùn]
      指汉的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 畿郡[jī jùn]
      京城。
  • 都郡[dōu jùn]
      郡城。
  • 双头郡[shuāng tóu jùn]
      古代由一人兼管的两个郡。
  • 蜀郡[shǔ jùn]
      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汉仍其旧﹐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
  • 监郡[jiān jùn]
      监察郡县。亦指监察郡县之官。
  • 股肱郡[gǔ gōng jùn]
      指起拱卫京师作用的要地。
  • 关郡[guān jùn]
      边关的郡城。
  • 望郡[wàng jùn]
      地理位置重要的郡邑;有声望的郡邑。
  • 列郡[liè jùn]
      1.诸郡。 2.谓建置郡治。 3.大郡。
  • 州郡[zhōu jùn]
      1.州和郡的合称。亦泛指地方上。 2.指州郡的长官。
  • 佐郡[zuǒ jùn]
      协理州郡政务。指任州郡的司马﹑通判等职。
  • 边郡[biān jùn]
      靠近边境的郡邑。泛指边境地区。
  • 大郡[dà jùn]
      面积大﹑人口多的郡。 指府城既连破大郡。——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本郡[běn jùn]
      1.原籍所在之郡。 2.指原籍所在之郡的郡守。

郡[jùn]字的成语

  • 连州跨郡[lián zhōu kuà jùn]
      指遍及各地。
  • 夸州兼郡[kuà zhōu jiān jùn]
      夸:通“跨”;兼:兼有。指管理的地区范围大,跨州连郡。
  • 三鹿郡公[sān lù jùn gōng]
      三鹿:合起来是“麤”(粗)字。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 跨州连郡[kuà zhōu lián jùn]
      跨越州郡。形容涉足的路远、地方大。同“跨州越郡”。
  • 跨州越郡[kuà zhōu yuè jùn]
      跨越州郡。形容涉足的路远、地方大。

郡[jùn]字在中间的词语

  • 汲郡古文[jí jùn gǔ wén]
      即汲冢书。参见“汲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