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郎组词

郎相关字典

郎[lá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新郎公[xīn láng gōng]
      方言。新郎。
  • 走方郎中[zǒu fāng láng zhōng]
      串村走巷行医的江湖医生。
  • 名表郎官[míng biǎo láng guān]
      宋代礼部郎中的别称。参见“名郎”。
  • 沈郎腰[shěn láng yāo]
      沈腰。
  • 龙郎蛋女[lóng láng dàn nǚ]
      指蜑户男女。蛋,同“蜑”。
  • 货郎担[huò láng dān]
      货郎挑的杂货担。亦指货郎。
  • 儿郎伟[ér láng wěi]
      犹言儿郎辈。古代上梁文中的套语。
  • 马郎党[mǎ láng dǎng]
      见“马浪荡”。
  • 蜣郎转丸[qiāng láng zhuǎn wán]
      见“蜣螂转丸”。
  • 二郎作相[èr láng zuò xiāng]
      宋王佑事太祖为知制诰,太祖遣使魏州,许以使还为相。及还而未果,佑笑谓亲宾曰:“某不做,儿子二郎必做。”二郎,其仲子旦,后果为真宗相。事见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后因以为子侄为相的典故。
  • 畦宗郎君[qí zōng láng jūn]
      笔的别称。
  • 佛郎机炮[fó láng jī pào]
      明代泛称葡萄牙﹑西班牙人为佛郎机人,故称其所制火炮为“佛郎机炮”。
  • 马郎妇[mǎ láng fù]
      1.佛教传说中化作美女、使人永绝淫欲的观世音。
  • 走郎中[zǒu láng zhōng]
      见“走方郎中”。
  • 钢七郎当[gāng qī láng dāng]
      方言。指钢制的家伙。
  • 阮郎归[ruǎn láng guī]
      1.词牌名。以神话传说刘晨﹑阮肇遇仙而复归事得名。双调﹐九句﹐四十七字﹐平韵。又名《碧桃源》﹑《醉桃源》﹑《宴桃源》﹑《濯缨曲》。见《词谱》卷六。 2.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与词牌同﹐但多仅用前半阕或后半阕﹐用作引子﹔其一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 拉郎配[lā láng pèi]
      强拉男子与女子结为夫妻。 强拉男子与女子结为夫妻
  • 新郎倌[xīn láng guān]
      见“新郎官”。
  • 潘郎鬓丝[pān láng bìn sī]
      见“潘郎鬓”。
  • 着帐郎君[zhe zhàng láng jūn]
      辽时管理抄没户籍的人户的官员。
  • 潘郎鬓[pān láng bìn]
      谓中年鬓发初白。
  • 中郎将[zhōng láng jiàng]
      中郎署的长官。
  • 啼哭郎君[tí kū láng jūn]
      讥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 老郎神[lǎo láng shén]
      旧时戏曲艺人所奉祀的祖师。其神像大都白面无须﹐头戴王帽﹐身穿黄袍。所奉祀者传说不一:据明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为清源妙道真君;清代则多谓为唐明皇﹐亦有谓为后唐庄宗﹑南唐后主或翼宿星君者。
  • 货郎子[huò láng zǐ]
      货郎。
  • 谢郎着帽[xiè láng zhe mào]
      谓不拘礼数。典出《晋书.谢安传》:“温后诣安﹐值其理发。安性迟缓﹐久而方罢﹐使取帻。温见﹐留之曰﹕‘令司马着帽进。’其见重如此。”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王蒙)刘(刘惔)共在杭南﹐酣宴于桓子野家。谢镇西往尚书墓还﹐葬后三日反哭。诸人欲要之﹐初遣一信﹐犹未许﹐然已停车。重要﹐使回驾。诸人门外迎之﹐把臂便下﹐裁得脱帻箸帽。酣宴半坐﹐乃觉未脱衰。”
  • 猴郎达树[hóu láng dá shù]
      1.亦称“猴刺脱”。 2.紫薇的别名。
  • 不郎鼓[bù láng gǔ]
      1.亦作“不琅鼓”。 2.货郎所拿的有柄小鼓,两侧以绳系坠,摇动时“不郎”作响,故名。
  • 马郎房[mǎ láng fáng]
      1.苗 族青年男女聚歌通情之处。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此外黑 苗 有所谓‘马郎房’,亦为男女聚歌通情之地。”
  • 女郎花[nǚ láng huā]
      木兰或辛夷的别名。
  • 等郎媳[děng láng xí]
      旧俗﹐未有儿子﹐先娶儿媳﹐等有了儿子﹐且长大成人﹐再行成亲。这种儿媳谓之“等郎媳”。是过去不合理婚姻的产物。
  • 货郎鼓[huò láng gǔ]
      货郎招揽顾客用的手摇小鼓,形状跟拨浪鼓相同而比较大。 货郎招徕顾客的拨浪鼓样摇鼓
  • 新郎官[xīn láng guān]
      1.亦作“新郎倌”。 2.方言。新郎。
  • 挑船郎中[tiāo chuán láng zhōng]
      称中药店伙计。以常在船形器中研磨药末,状似摇船,故称。
  • 法郎机[fǎ láng jī]
      即火枪。
  • 二郎腿[èr láng tuǐ]
      坐着的时候把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的姿势。
  • 克郎球[kè láng qiú]
      康乐球。
  • 阿郎杂碎[ā láng zá suì]
      方言。罗唆麻烦。
  • 阮郎迷[ruǎn láng mí]
      1.比喻留恋女色﹐迷不知返。 2.唐教坊曲名。以唐女道士李冶诗有“莫学阮郎迷”句得名。
  • 三影郎中[sān yǐng láng zhōng]
      宋张先,号张三影。以其曾官郎中,故称“三影郎中”。
  • 牛郎星[niú láng xīng]
      古星名。“河鼓二”的俗称,即“天鹰座α星”。与两侧的天鹰座γ星和天鹰座β星构成“扁担星”。在银河东,与银河西织女星相对。星等0.77,为全天第十二位亮星,呈白色光辉。直径约234万千米,距离地球16光年,距离织女星14光年。
  • 新郎君[xīn láng jūn]
      指新进士或新及第者。
  • 江湖郎中[jiāng hú láng zhōng]
      中国民间的一种医病之人。
  • 播郎鼓[bō láng gǔ]
      即拨浪鼓。一种手摇的小鼓。
  • 沈郎钱[shěn láng qián]
      1.钱币名。晋沈充所铸。 2.指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沈充所制之钱,故称。俗亦称榆钱。
  • 特郎当[tè láng dāng]
      犹吊儿郎当。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
  • 货郎儿[huò láng ér]
      曲调名。

郎[lá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紫微郎[zǐ wēi láng]
      1.亦作“紫薇郎”。 2.唐代中书舍人的别称。
  • 议郎[yì láng]
      官名。汉代设置﹔为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掌顾问应对﹐无常事。汉秩比六百石。多征贤良方正之士任之。晋以后废。
  • 傅粉郎[fù fěn láng]
      见“傅粉何郎”。
  • 花郎[huā láng]
      1.唐时新罗国风俗,择贵人子弟之美者,敷粉装扮之,名曰“花郎”。 2.指卖花人。 3.即叫化子。
  • 谢郎[xiè láng]
      1.指晋谢安。 2.指南朝宋谢庄。
  • 门郎[mén láng]
      1.守卫宫门的官吏。
  • 少年郎[shào nián láng]
      少年郎泛指未成年的少年男女,尤其特指16岁以下的少男。
  • 粉郎[fěn láng]
      傅粉郎君。三国魏何晏美仪容,面如傅粉,尚魏公主,封列侯,人称粉侯,亦称粉郎。见《三国志.魏志.何晏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后用作心爱郎君的爱称。
  • 曹郎[cáo láng]
      即部曹。部属各司的官吏。
  • 神狗乾郎[shén gǒu qián láng]
      1.十分疯狂的人。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休怪!我曾见风魔九伯,不曾见这般箇神狗乾郎在。”凌景埏 校注引 张相 曰:“神狗乾郎不知其确解,大约为疯狂过度之义。”
  • 骢马郎[cōng mǎ láng]
      亦作“騘马郎”。即骢马使。
  • 石郎[shí láng]
      指宋石公弼。
  • 黑面郎[hēi miàn láng]
      1.猪的别名。
  • 楯郎[dùn láng]
      手执盾牌立于帝宫台阶两旁的卫士。
  • 点筹郎[diǎn chóu láng]
      1.《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在房州时,常谓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及得志,受上官昭容邪説,引武三思入宫中,升御牀,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日闻于外。”后以“点筹郎”指唐中宗。
  • 白面儿郎[bái miàn ér láng]
      犹言白面郎。
  • 省郎[shěng láng]
      1.指皇帝的侍从官。因居省禁中,故称。
  • 热赶郎[rè gǎn láng]
      唐 妓 王苏苏 善谐谑。有进士 李标 造饮,饮次题诗云:“洞中仙子多情态,留住 刘郎 不放归。”苏苏 作答云:“阿谁乱引閒人到,留住青蚨热赶归。”标 惭而归。后 苏苏 见 王 家郎君,辄询“热赶郎在否”。见 唐 孙棨《北里志·王苏苏》。后因戏称嫖客为“热赶郎”。
  • 陆郎[lù láng]
      指南朝陈后主宠臣陆瑜。
  • 凤郎[fèng láng]
      对人家儿子的美称。
  • 何郎[hé láng]
      1.三国魏驸马何晏仪容俊美,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后即以“何郎”称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见《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2.借作驸马的美称。 3.指南朝梁诗人何逊。何逊青年时即以文学着称,为当时名流所称道。 4.借指才高的年轻男子。
  • 缁郎[zī láng]
      僧人。
  • 玉郎[yù láng]
      1.道家所称的仙官名。 2.对男子的美称。 3.旧时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
  • 法郎[fǎ láng]
      法国、瑞士等国的本位货币。[法franc]
  • 棹郎[zhào láng]
      1.船夫。 2.《汉书.佞幸传.邓通》:“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文帝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天,顾见其衣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名通。邓犹登也,文帝甚说,尊幸之,日日异。”濯,同“棹”。后因以“棹郎”指邓通。并借喻佞幸小人。
  • 夜郎[yè láng]
      汉时我国西南地区古国名。在今贵州省西北部及云南﹑四川二省部分地区。 中国古族名和古国名。战国至汉时主要分布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及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经营农业。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汉武帝时,大臣唐蒙上书武帝修治夜郎道路,用夜郎精兵征服南越,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破南越后置牂牁郡,封夜郎侯为王,授王印夜郎滇池。——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 阿木忽郎[ā mù hū láng]
      古蒙古语。平安。
  • 萧郎[xiāo láng]
      原指姓萧的俊异男子,后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胸前空戴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
  • 山郎[shān láng]
      汉代宿卫郎。凡能出钱供宫中财用者,则给以文书,允许出宫购物。此郎官称为“山郎”。
  • 芒郎[máng láng]
      牧童。
  • 牵郎郎[qiān láng láng]
      祝生男之辞。
  • 潜郎[qián láng]
      传说颜驷于汉文帝时为郎,历文﹑景﹑武三世,未获升迁,老于郎署。参阅《汉武故事》。后以“潜郎”指怀才不遇的人。
  • 羽林郎[yǔ lín láng]
      乐府《杂曲》歌名。东汉辛延年作。写霍光(西汉名臣)的家奴冯子都企图调戏一美貌酒家胡(胡人女子),遭到严词拒绝。有人认为此诗是借霍家影射东汉的贵戚窦家。诗中多用铺叙。
  • 三郎[sān láng]
      1.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 2.唐玄宗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3.泛称排行第三者。
  • 漫郎[màn láng]
      1.指唐朝元结。 2.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检束的文人。
  • 白石郎[bái shí láng]
      1.传说中的水神。 2.即白石生。
  • 八郎[bā láng]
      药商所奉祀的神。名为刘守真,常与药王孙思邈合祀。
  • 白面郎[bái miàn láng]
      指纨袴子弟。
  • 紫薇郎[zǐ wēi láng]
      见“紫微郎”。
  • 儿郎[ér láng]
      ①男儿;男子。②儿子。③称士兵或喽罗:三千儿郎。
  • 钱郎[qián láng]
      唐代诗人钱起﹑郎士元的并称。
  • 五官郎[wǔ guān láng]
      汉时五官中郎将署下的属官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泛称“五官郎”。《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后用以代称宫廷侍卫官。
  • 白首郎[bái shǒu láng]
      《汉书.冯唐传》:“唐以孝着﹐为郎中署长﹐事文帝。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后因称年老做官为“白首郎”。
  • 沈郎[shěn láng]
      1.指南朝梁沈约。亦借指腰肢瘦损之义。 2.指晋沈充。参见“沈郎钱”。
  • 铁衣郎[tiě yī láng]
      指战士。
  • 刘郎[liú láng]
      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 二婚郎[èr hūn láng]
      再次结婚的男子。
  • 村郎[cūn láng]
      粗俗的人。
  • 林郎[lín láng]
      树林,森林。
  • 索郎郎[suǒ láng láng]
      见“索琅琅”。
  • 索郎[suǒ láng]
      酒名。桑落酒的别称。亦泛指酒。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河东郡﹞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按,索郎切,桑;郎索切,落。宋王洋《以面换祖孝酒》诗:“若论本是同根物,妤遗桄榔换索郎。”明屠隆《彩毫记.脱靴捧砚》:“凭雕槛,倚绣床,舞花奴,醉索郎。”一说,试莺家多美酒,自己不善饮,时为宋迁索取,试莺恒曰:“此岂为某设哉?祇当索与郎耳!”因名酒曰索郎。见宋无名氏《真率笔记》
  • 情郎[qíng láng]
      相恋的青年男女中的男子。 相恋的青年男女中的男子
  • 青琐郎[qīng suǒ láng]
      黄门侍郎的别称。
  • 给事郎[jǐ shì láng]
      官名。隋改给事中为给事郎。
  • 貛郎[huān láng]
      宋王安石的小名。
  • 朱衣郎[zhū yī láng]
      指年轻的官员。
  • 海郎[hǎi láng]
      酒名。
  • 神狗干郎[shén gǒu gàn láng]
      十分疯狂的人。
  • 著作郎[zhù zuò láng]
      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属中书省,掌编纂国史。其属有著作佐郎(后代或称佐著作郎)﹑校书郎﹑正字等。晋元康中改属秘书省,称为大著作。唐代主管著作局,亦属秘书省。宋元因之,惟宋别有国史院,故著作郎仅参与汇编“日历”(每日时事)等。明代废。亦省称“著作”。
  • 当郎[dāng láng]
      昆虫名。即螳螂。
  • 长爪郎[cháng zhǎo láng]
      唐李贺(字长吉)的别称。语本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 星郎[xīng láng]
      《后汉书.明帝纪》:“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谓群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则民受殃,是以难之。’”后因称郎官为“星郎”。
  • 贤郎[xián láng]
      对他人儿子的美称。
  • 望郎[wàng láng]
      郎中的古称。
  • 锦帐郎[jǐn zhàng láng]
      汉制﹐尚书郎入值台中﹐官供锦被﹑锦帐等。后即以“锦帐郎”指朗官之属。
  • 猎郎[liè láng]
      北魏拓跋氏起于代北,俗尚猎,故置猎郎,司宿卫侍从,以豪家子弟有才勇者任之,相当于汉代期门郎﹑羽林郎之类。
  • 选郎[xuǎn láng]
      指吏部郎中。主铨选之事。
  • 互郎[hù láng]
      见“互市牙郎”。
  • 彭郎[péng láng]
      江西彭泽县南岸有澎浪矶﹐隔江与大﹑小孤山相望﹐俚因转“孤”为“姑”﹐转“澎浪”为“彭郎”﹐云“彭郎者﹐小姑壻也”。后遂以此相传。见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 司文郎[sī wén láng]
      1.唐代职官名。司文局的副职。 2.借指地方掌管文教的官员。
  • 冯郎[féng láng]
      1.指 汉 冯唐。明 吴宽《重阳前连雨续潘邠老诗》之二:“莫把茱萸还徧插,老年衰鬢似 冯郎。”参见“冯唐易老”。
  • 宣德郎[xuān dé láng]
      官名。隋置,为散官。唐沿用。宋政和四年以为与宣德门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明﹑清仍为散官。
  • 憨郎[hān láng]
      犹言傻男孩。
  • 谏郎[jiàn láng]
      即门下侍郎。因其负责“尽规献纳﹐纠正违阙”﹐故称。
  • 校书郎[jiào shū láng]
      东汉时,征召学士至兰台或东观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郞中(亦省称校书郎);其职为郎者,则称校书郎。三国魏始置校书郎官职,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唐以后历代因之。明以后不置。
  • 緑衣郎[lǜ yī láng]
      1.古代低级官员官服为绿色。后泛指地位卑微的官员。
  • 退锋郎[tuì fēng láng]
      秃笔的拟人戏称。
  • 叔郎[shū láng]
      丈夫的弟弟。
  • 中郎[zhōng láng]
      1.官名。秦置,汉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汉苏武﹑蔡邕曾任中郎将,后世均以中郎称之。 2.次子。
  • 清郎[qīng láng]
      北齐尚书郎袁聿修,因其清廉,故称。《北史.袁聿修传》:“初﹐聿修为尚书郎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遗。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后用以指清廉的郎中。
  • 辇郎[niǎn láng]
      宫廷中引御辇的官。
  • 冬郎[dōng láng]
      唐代诗人韩偓的小名。
  • 文林郎[wén lín láng]
      1.文散官名。隋置﹐取北齐征文学之士充文林馆之义。历代因之。见《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 2.一种梨的别名。蒲中产好梨﹐传说唐太宗时有凤栖于梨树上﹐后所产梨﹐果肉细腻﹐红颊玉液﹐因名凤栖梨。至宋﹐另有一家独出一种﹐备众梨之美﹐又超过了凤栖梨。其人尝进献﹐得官文林郎﹐因以为名。见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
  • 芋郎[yù láng]
      见“芋郎君”。
  • 吉普女郎[jí pǔ nǚ láng]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用吉普车上以陪伴官兵﹑出卖色相为生的女人。
  • 货郎[huò láng]
      在农村、山区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地贩卖日用品的人,有的也兼营收购:货郎担(货郎装货物的担子)。
  • 洁郎[jié láng]
      元代民间对僧人的俗称。
  • 妙龄女郎[miào líng nǚ láng]
      年轻、苗条、动人,通常衣着入时的女孩子。 年轻、苗条、动人,通常衣着入时的女孩子
  • 重郎[zhòng láng]
      犹重屋。
  • 潘郎[pān láng]
      指晋潘岳。岳少时美容止,故称。南朝陈徐陵《洛阳道》诗之一:“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宋史达祖《夜行船》词:“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明叶宪祖《夭桃纨扇》第一折:“河阳城里斗丰神﹐好映潘郎彩色新。”宁太一《秋兴四叠韵》之二:“潘郎老去情丝减﹐谁与重栽一县花?”后亦以代指貌美的情郎。
  • 赵大郎[zhào dà láng]
      1.指宋太祖赵匡胤。 2.泛指宋代赵家君王。
  • 丞郎[chéng láng]
      唐尚书省的左右丞和六部侍郎的总称。尚书在左右丞之上,也称丞郎。
  • 我郎[wǒ láng]
      旧时女子对所欢者的爱称。
  • 六郎[liù láng]
      1.《旧唐书.杨再思传》:“易之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张昌宗行六﹐故云。后用为咏莲之典实。 2.宋杨继业之六子杨延昭英勇善战﹐在边防二十馀年﹐屡挫契丹兵将﹐人称杨六郎。详见《宋史》本传。
  • 删定郎[shān dìng láng]
      我国晋代以来修改审定律令的官名。
  • 竹郎[zhú láng]
      1.即竹王。 2.竹的美称。
  • 令郎[lìng láng]
      尊称对方的儿子。 称对方儿子的敬词我今须与你令郎同去。——《西游记》
  • 员郎[yuán láng]
      员外郎的省称。
  • 鱼郎[yú láng]
      1.渔夫;渔人。
  • 同舍郎[tóng shè láng]
      同居一舍的郎官。后亦泛指僚友。
  • 五郎[wǔ láng]
      唐武则天宠臣张易之的称号。
  • 黄头郎[huáng tóu láng]
      1.汉代掌管船舶行驶的吏员。 后泛指船夫。
  • 支郎[zhī láng]
      1.称汉末﹑三国时僧人支谦。月支国人,于东汉末迁居吴地,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道诚《释氏要览.称谓》。 2.指晋代高僧支遁。 3.泛称僧人。
  • 水曹郎[shuǐ cáo láng]
      官名。水部曹郎。南朝梁诗人何逊与唐诗人张籍都曾任水部郎。
  • 外郎[wài láng]
      1.官名。
  • 苏中郎[sū zhōng láng]
      唐代乐舞名。
  • 江郎[jiāng láng]
      1.指南朝齐江斅。 2.指南朝梁江淹。
  • 孙郎[sūn láng]
      1.指三国吴孙策。 2.指三国时吴主孙权。
  • 修文郎[xiū wén láng]
      传说晋苏韶死后现形,对他的兄弟说:“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修文郎凡有八人,鬼之圣者。”见《太平广记》卷三一九引晋王隐《晋书》。后因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
  • 从义郎[cóng yì láng]
      宋代武举进士第二名所授的官衔。
  • 员外郎[yuán wài láng]
      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 杰郎[jié láng]
      洁郎,和尚。
  • 牙郎[yá láng]
      即牙人。
  • 户郎[hù láng]
      汉代主守卫宫门的官。户将的下属。
  • 庾郎[yǔ láng]
      1.指北周诗人庾信。 2.借指多愁善感之诗人。 3.指南朝齐庾杲之。杲之为尚书驾部郎,家清贫,食唯有韮菹﹑韮﹑生韮杂菜,人戏之曰“谁谓庾郎贫,食鲑常有二十七种。”三九二十七,音谐三韭。事见《南齐书》本传。
  • 资郎[zī láng]
      出钱捐官之人。
  • 棹船郎[zhào chuán láng]
      划船之人。
  • 伏猎侍郎[fú liè shì láng]
      指唐户部侍郎萧炅。因其曾将“伏腊”读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旧唐书.严挺之传》:“客次有《礼记》﹐萧炅读之曰:‘蒸尝伏猎。’炅早从官﹐无学术﹐不识‘伏腊’之意﹐误读之。挺之戏问﹐炅对如初。挺之白九龄曰:‘省中岂有伏猎侍郎?’”《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佑三年》:“昔唐省中有‘伏猎侍郎’﹐为严挺之所讥而罢。”后世以“伏猎侍郎”泛指不学无术的人。
  • 长郎[cháng láng]
      旧时尊称他人长子。
  • 象郎[xiàng láng]
      见“象廊”。
  • 名郎[míng láng]
      宋代礼部郎中的别称。宋元丰官制,礼部郎中谓之名表郎官,故称。
  • 夕郎[xī láng]
      1.亦称“夕拜”。 2.黄门侍郎的别称。汉时,黄门郎可加官给事中,因亦称给事中为夕郎。
  • 忙郎[máng láng]
      1.村人的通称。 2.急急忙忙。 也叫“忙儿”,宋元时俗语,指村童
  • 鸾台侍郎[luán tái shì láng]
      1.即门下侍郎。《新唐书·百官志二》:“龙朔 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臺侍郎,武后 垂拱 元年曰鸞臺侍郎,天宝 元年曰门下侍郎。”参见“鸞臺”。
  • 李十郎[lǐ shí láng]
      清戏曲家李渔的别称。
  • 檀郎[tán láng]
      西晋潘岳小字檀奴,貌美。后因以“檀郎”为女子对丈夫或所倾心的男子的美称:檀郎谢女|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 阮郎[ruǎn láng]
      1.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阮郎本指阮肇。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 2.指晋阮咸。
  • 周郎[zhōu láng]
      指三国吴将周瑜。因其年少,故称。
  • 陈郎[chén láng]
      指南朝陈后主。
  • 贺新郎[hè xīn láng]
      ①词牌名。又名《金缕曲》。双调,一百十六字,押仄声韵,用入声韵的音节高亢。②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均属南吕宫。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南曲有两体:一体与词牌前半阕相同,用作引子;一体与词牌不同,与北曲也不同,用作过曲。
  • 人曹郎[rén cáo láng]
      指户部郎中。本称“民曹郎”,唐代因避太宗讳,改称“人曹郎”。
  • 阿郎[ā láng]
      1.父亲。 2.主人。

郎[láng]字的成语

  • 檀郎谢女[tán láng xiè nǚ]
      檀郎: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谢女:晋代谢道蕴,聪慧过人,代指才女。指才貌双全的夫妇或情侣。
  • 周郎顾曲[zhōu láng gù qǔ]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 如意郎君[rú yì láng jūn]
      如意:符合心意;郎君:妇女对丈夫的称呼。指称心如意的丈夫。
  • 天壤王郎[tiān rǎng wáng láng]
      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
  • 牛郎织女[niú láng zhī nǚ]
      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 说嘴郎中[shuō zuǐ láng zhōng]
      比喻喜欢说空话、大话而没有本事的人。 没有真实本领只靠嘴巴胡吹的江湖医生。现在常用来比喻那些做不了任何实际工作专靠嘴巴骗人的角色
  • 虎贲中郎[hǔ bēn zhōng láng]
      虎贲:勇士;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做左中郎将。有一个勇士与蔡中郎长相特别相似。形容两人面貌相似,如同一个人一样。
  • 白发郎官[bái fà láng guān]
      指直到年老也没晋升的人。
  • 郎前白发[láng qián bái fà]
      当了很长时间的官,一直得不到提拔,头发都白了还是一个小官。比喻一直到白了都没有遇到一个好机会。
  • 江郎才尽[jiāng láng cái jìn]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原指南朝才子江淹后期才思衰竭一事,今喻文人的才华穷尽
  • 吊儿郎当[diào er láng dāng]
      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 指对事情不认真,不负责任,或态度、作风不庄重
  • 白首为郎[bái shǒu wéi láng]
      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 夜郎自大[yè láng zì dà]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 不郎不秀[bù láng bù xiù]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不稂不莠。比喻不成材。(“郎”,元明时代指平民子弟,“秀”指官僚贵族子弟)
  • 认奴作郎[rèn nú zuò láng]
      指颠三倒四,糊里糊涂。
  • 郎才女貌[láng cái nǚ mào]
      郎:旧指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男的有才气,女的有美貌。形容男女双方很相配。 旧时形容青年男女才貌般配 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笋条儿游治子花朵儿俊娇娃,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元曲选.扬州梦》
  • 二八女郎[èr bā nǚ láng]
      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美女。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 中郎有女[zhōng láng yǒu nǚ]
      中郎:汉蔡邕,曾官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因同情董卓获罪,死于狱中,遗有一女,名琰,字文姬。指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人。
  • 前度刘郎[qián dù liú láng]
      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 傅粉何郎[fù fěn hé láng]
      傅粉:敷粉,抹粉;何郎:何晏,字平叔,曹操养子。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泛指美男子。
  • 南户窥郎[nán hù kuī láng]
      称女子偷看男子。
  • 潘郎车满[pān láng chē mǎn]
      潘安的车上装满果子。形容美男子受到女性的青睐。
  • 萧郎陌路[xiāo láng mò lù]
      萧郎: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陌路:过路人。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

郎[lá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郎将[láng jiàng]
      1.武官名。秦置,主宿卫﹑车骑,即郎中令所辖三署的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汉袭秦制,属光禄勋。唐宋设官,于中郎将之外,复置郎将。 2.星名。
  • 郎火[láng huǒ]
      古代僚族部落对酋长或有权力者的称呼。
  • 郎猫[láng māo]
      雄猫。
  • 郎榆[láng yú]
      榆树的一种。
  • 郎选[láng xuǎn]
      选任郎官的制度。
  • 郎亢[láng kàng]
      见“郎伉”。
  • 郎舅[láng jiù]
      男子和他妻子的弟兄的合称。 姊妹的丈夫为郎,妻的兄弟为舅,合称为郎舅他们俩是郎舅
  • 郎当驿[láng dāng yì]
      古驿名。旧址在今四川省梓潼县。
  • 郎潜[láng qián]
      汉颜驷自文帝时为郎,历景帝至武帝,驷已庞眉皓发,三世不遇,老于郎署。见《汉武故事》。后以“郎潜”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 郎耶草[láng yē cǎo]
      狼把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狼把草》。
  • 郎主[láng zhǔ]
      1.旧时奴婢对主人的称呼。 2.旧时妻妾对夫主的称呼。 3.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称君主。
  • 郎官鲙[láng guān kuài]
      鱼羹。
  • 郎才女貎[láng cái nǚ ní]
      男子多才,女子美貌。谓男女双方相称,姻缘美满。
  • 郎君[láng jūn]
      ①女子称丈夫或情人:此去赴秋闱,不管得中与否,郎君都要及早回来的呀。②贵族子弟的通称: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 郎官清[láng guān qīng]
      酒名。
  • 郎奶[láng nǎi]
      方言。闽人对母亲的称谓。
  • 郎头絮茧[láng tóu xù jiǎn]
      零碎物件。
  • 郎公[láng gōng]
      方言。丈夫。
  • 郎伉[láng kàng]
      1.亦作“郎亢”。 2.笨拙,笨重。
  • 郎舍[láng shè]
      郎署。
  • 郎官星[láng guān xīng]
      《后汉书.明帝纪》:“帝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者。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谓群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是以难之。’”后因以“郎官星”为郎官的美称。
  • 郎官[láng guān]
      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 郎衣[láng yī]
      宋时称贫家男子娶妻时所穿的绢衣。
  • 郎门[láng mén]
      1.谓宫中之门。郎,通“廊”。 2.秦汉时郎官所居之处。
  • 郎曹[láng cáo]
      郎中,郎官。
  • 郎位[láng wèi]
      1.星座名。南宫(太微宫)五帝座后相聚的十五颗星,为一星座,称“郎位”。 2.指职居枢要的郎官之位。
  • 郎署[láng shǔ]
      1.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明清称京曹为郎署。 2.代称皇帝的宿卫﹑侍从官。
  • 郎中[láng zhōng]
      ①古代一种官职。②〈方〉中医医生。
  • 郎罢[láng bà]
      方言。闽人用以称父。
  • 郎巾[láng jīn]
      一种体形巨大的虫蛹。

郎[là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屎壳郎[shǐ ke làng]
      ∶蜣螂。 〈方〉∶蜣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