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蛊组词

蛊相关字典

蛊[gǔ]字在结尾的词语

  • 狂蛊[kuáng gǔ]
      1.犹狂惑。
  • 淫蛊[yín gǔ]
      惑乱。
  • 妖蛊[yāo gǔ]
      1.艳丽。 2.谓以邪术蛊惑害人。
  • 古蛊[gǔ gǔ]
      见“古冶子”。
  • 埋蛊[mái gǔ]
      指埋藏以巫术诅咒害人用的木偶等物。
  • 沈蛊[shěn gǔ]
      沉溺迷惑。
  • 惑蛊[huò gǔ]
      迷惑。
  • 谗蛊[chán gǔ]
      以恶言或咒诅等邪术加害于他人的人。
  • 御蛊[yù gǔ]
      谓抵御热毒恶气。
  • 蛇蛊[shé gǔ]
      传说聚百虫合置器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仅存蛇者称蛇蛊﹐极毒﹐可杀人。
  • 无过蛊[wú guò gǔ]
      见“无过虫”。
  • 不蛊[bù gǔ]
      古谓不受邪气侵害。
  • 瘵蛊[zhài gǔ]
      久病;久治不愈的病。蛊﹐通“痼”。
  • 庶蛊[shù gǔ]
      驱除毒虫。
  • 狐蛊[hú gǔ]
      喻国君。蛊,卦名。卜得蛊,获其雄狐,故称“狐蛊”。
  • 巫蛊[wū gǔ]
      1.古代称巫师使用邪术加害于人为巫蛊。 2.指巫蛊之祸。
  • 裕蛊[yù gǔ]
      《易.蛊》:“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孔颖达疏:“体柔当位,干不以刚,而以柔和能容裕父之事也。”李镜池通义:“想光大父亲的事业,但实行起来则遇到困难。”后因以“裕蛊”谓光大父业。唐权德与《唐尚书度支郎中赠尚书左仆射正平节公裴公神道碑铭》:“纂积厚之绪业,贻克家之燕翼,流光裕蛊,为世师式。”一说,蛊,毒虫,以喻小人。因亦以“裕蛊”谓宽纵坏人。
  • 贞蛊[zhēn gǔ]
      《易.蛊》:“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王弼注:“居于内中,宜干母事,故曰干母之蛊也。妇人之事难可全正,宜屈己刚,既干且顺,故曰不可贞也。”贞,正;蛊,事。后以“贞蛊”指整肃其事。
  • 毒蛊[dú gǔ]
      1.害人的毒虫。 2.比喻害人的人。
  • 病蛊[bìng gǔ]
      1.患蛊疾。 2.害人的毒蛊。犹言害人虫。
  • 避蛊[bì gǔ]
      免受蛊惑。
  • 吹蛊[chuī gǔ]
      即飞蛊。毒虫名。
  • 踏影蛊[tà yǐng gǔ]
      相传为一种踏人之影而害人的动物。

蛊[gǔ]字在开头的词语

  • 蛊心丧志[gǔ xīn sàng zhì]
      迷惑心神﹐丧失意志。
  • 蛊佞[gǔ nìng]
      奸佞;邪恶。
  • 蛊杀[gǔ shā]
      用蛊术杀害。
  • 蛊惑[gǔ huò]
      毒害;迷惑:蛊惑人心。也作鼓惑。 使人心意迷惑而滥求租税,糜费产业,蛊惑士女。——刘勰《灭惑论》蛊惑人心
  • 蛊蚀[gǔ shí]
      困扰侵蚀。
  • 蛊雕[gǔ diāo]
      传说中的怪兽名。
  • 蛊蛔[gǔ huí]
      蛊虫和蛔虫。比喻心腹之患。
  • 蛊坏[gǔ huài]
      惑乱败坏。
  • 蛊术[gǔ shù]
      指祈祷鬼神﹑诅咒等厌魅邪术。
  • 蛊干[gǔ gàn]
      谓主事。
  • 蛊灾[gǔ zāi]
      指鬼怪等作祟为害。
  • 蛊尾[gǔ wěi]
      传说中的山名。
  • 蛊敝[gǔ bì]
      见“蛊弊”。
  • 蛊丧[gǔ sàng]
      惑乱丧失。
  • 蛊胀[gǔ zhàng]
      病名。即臌胀。
  • 蛊伪[gǔ wěi]
      蛊惑诈伪。
  • 蛊虫[gǔ chóng]
      1.粮食中蛀虫所化的蛾。 2.传说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 蛊疾[gǔ jí]
      神经错乱之病。《左传.宣公八年》:“晋胥克有蛊疾。”杜预注:“惑以丧志。”一说蛊,通“痼”。久病。俞樾曰:“蛊,当读为痼,久病也。”见《群经平议.左传二》。
  • 蛊厌[gǔ yàn]
      用邪术制人。
  • 蛊膈[gǔ gé]
      腹胀不思饮食的病。
  • 蛊毒[gǔ dú]
      1.谓用毒药杀人。 2.指毒药。 3.蛊虫之毒。
  • 蛊冶[gǔ yě]
      艳丽。蛊﹐通“冶”。
  • 蛊事[gǔ shì]
      犹故事。指旧日的典章制度等。
  • 蛊主[gǔ zhǔ]
      传说饲养蛊虫的人。
  • 蛊菑[gǔ zī]
      指鬼怪等作祟为害。
  • 蛊溺[gǔ nì]
      惑乱沉迷。
  • 蛊道[gǔ dào]
      蛊术。
  • 蛊慝[gǔ tè]
      蛊虫引起的祸害。
  • 蛊毒犀[gǔ dú xī]
      海象等兽的长牙。又名蛇角。
  • 蛊狱[gǔ yù]
      因蛊咒而造成的案子。
  • 蛊症[gǔ zhèng]
      腹内生虫的病。
  • 蛊废[gǔ fèi]
      惑乱废弛。
  • 蛊气[gǔ qì]
      施行诅咒术的邪气。
  • 蛊荡[gǔ dàng]
      惑乱;迷惑动摇。
  • 蛊蠹[gǔ dù]
      毒害侵蚀。

蛊[gǔ]字在中间的词语

  • 水蛊病[shuǐ gǔ bìng]
      由寄生虫(如血吸虫等)引起的臌胀病。又称蛊胀,也简称蛊。
  • 巫蛊之祸[wū gǔ zhī huò]
      汉武帝时因巫蛊而引起的一场统治者内部的斗争。汉时迷信,以为用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称为“巫蛊”。武帝晩年多病,疑乃左右人巫蛊所致。征和二年,江充因与太子有隙,借机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惧,杀充及胡巫,武帝发兵追捕,太子兵拒五日,战败自杀。掘蛊之事上牵丞相,下连庶民,前后被杀者数万人,史称“巫蛊之祸”。事见《汉书.武帝纪》﹑《江充传》﹑《公孙贺传》。

蛊[gǔ]字的成语

  • 干父之蛊[gàn fù zhī gǔ]
      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 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 病民蛊国[bìng mín gǔ guó]
      也说病国病民、病民害国。害人民,害国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 病:损害,祸害。蛊(gǔ):相传为人工培养成的毒虫,引申为毒害。
  • 蛊惑人心[gǔ huò rén xīn]
      蛊惑:迷惑。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搞乱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