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舍组词

舍相关字典

舍[shě]字的成语

  • 舍正从邪[shě zhèng cóng xié]
      丢弃正当的事不做,而去做邪恶的勾当。
  • 穷追不舍[qióng zhuī bù shě]
      勇敢地追赶不放松。 勇敢地追赶不放松对敌人穷追不舍
  • 用舍行藏[yòng shě xíng cáng]
      用:任用;舍:不用;行:做事;藏:隐退。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亦称“用行舍藏”。儒家出世入世的观点,即一旦被任命就做官否则就引退
  • 舍短用长[shě duǎn yòng cháng]
      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 舍实求虚[shě shí qiú xū]
      放弃实在的,追求虚幻的。
  • 三瓦四舍[sān wǎ sì shě]
      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
  • 舍经从权[shě jīng cóng quán]
      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同“舍道用权”。
  • 紧追不舍[jǐn zhuī bù shě]
      使差距接近,势均力敌。
  • 逾墙越舍[yú qiáng yuè shě]
      指翻墙越舍很快就走了。
  • 依依难舍[yī yī nán shě]
      依依:恋慕的样子;舍:放开。形容留恋舍不得离开。
  • 舍短从长[shě duǎn cóng cháng]
      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 难舍难离[nán shě nán lí]
      形容相互感情很深,不忍分离。
  •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 趋舍有时[qū shě yǒu shí]
      趋舍:趋向或舍弃,进取或后退。比喻人的得失、升降有一定的时机。
  • 恋恋不舍[liàn liàn bù shě]
      恋恋:爱慕,留恋。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恋恋:爱慕;留恋。舍:舍弃,放下。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也指极其爱慕,舍不得放下我所恋恋不舍者,单爱他这一件儿。——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 舍身取义[shě shēn qǔ yì]
      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作舍道边[zuò shě dào biān]
      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 塞井焚舍[sāi jǐng fén shě]
      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
  • 趣舍有时[qù shě yǒu shí]
      趣舍:趣向或舍弃;进取或退让。指人的得失、进退有一定的时机。
  • 舍身求法[shě shēn qiú fǎ]
      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 舍己为公[shě jǐ wèi gōng]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 难舍难分[nán shě nán fēn]
      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 形容相互感情很深,不忍分离。也说“难舍难离”、“难分难舍”
  • 舍我复谁[shě wǒ fù shuí]
      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同“舍我其谁”。
  • 齐王舍牛[qí wáng shě niú]
      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 贪生舍义[tān shēng shě yì]
      为了活命,可以不要道义。
  • 禁舍开塞[jìn shě kāi sāi]
      指禁罚和赦免,开放和闭锁。
  • 舍生忘死[shě shēng wàng sǐ]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 茅屋草舍[máo wū cǎo shě]
      用茅草修建的房子。形容住宿条件简陋。
  • 舍短录长[shě duǎn lù cháng]
      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同“舍短取长”。
  • 读不舍手[dú bù shě shǒu]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 爱财舍命[ài cái shě mìng]
      指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钱财。
  • 舍我其谁[shě wǒ qí shuí]
      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 舍文求质[shě wén qiú zhì]
      舍:舍弃;文:文采;质:朴实。形容不重文采,而求朴实。
  • 舍命不渝[shě mìng bù yú]
      指见危受命,死守善道。
  • 三瓦两舍[sān wǎ liǎng shě]
      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 舍近取远[shě jìn qǔ yuǎn]
      舍去近处的,选取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 不舍昼夜[bù shě zhòu yè]
      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 舍车保帅[shě jū bǎo shuài]
      象棋用语,比喻在某些斗争中,为保全主要的人物,就把责任推到次要人物身上。 象棋用语,比喻在某些斗争中,为了保全主要的人物,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到次要人物的身上
  • 谋道作舍[móu dào zuò shě]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 舍旧谋新[shě jiù móu xīn]
      指弃旧求新。
  • 舍近求远[shě jìn qiú yuǎn]
      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形容做事走弯路或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也说“舍近谋远” 这种东西本地就出产,无需舍近求远到外地去订购
  • 依依不舍[yī yī bù shě]
      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 舍短取长[shě duǎn qǔ cháng]
      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谓弃其短处,取其长处
  • 舍身为国[shě shēn wéi guó]
      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 取舍两难[qǔ shě liǎng nán]
      采用或舍弃都能决定。指难以抉择。
  • 舍身图报[shě shēn tú bào]
      指受了别人大恩惠,舍弃生命也要给以报答。
  • 舍近谋远[shě jìn móu yuǎn]
      舍去近处的,谋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或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
  • 舍本问末[shě běn wèn mò]
      舍:舍弃;事:从事。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 当世取舍[dāng shì qǔ shě]
      指进取与退舍能符合时代潮流,能随顺世俗。
  • 舍策追羊[shě cè zhuī yáng]
      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 舍己为人[shě jǐ wèi rén]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原指放弃自己的见解,随声附和别人。后用指舍弃自己的利益,援助他人
  • 难割难舍[nán gē nán shě]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忍分离。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忍分离
  • 趋舍异路[qū shě yì lù]
      趋舍:趋向或舍弃,进取或退止。指遵循和舍弃的道路不同。
  •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指做事舍弃根本的部分,却过多地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也说“舍本求末” 如果作者本没有什么新颖独创之见,却勉强去雕砌一些警句、格言之类来等着读者喝采,那是舍本逐末的作法。——《义论、考据和辞章》
  • 善财难舍[shàn cái nán shě]
      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常吝啬。
  • 昼夜不舍[zhòu yè bù shě]
      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 舍道用权[shě dào yòng quán]
      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 念念不舍[niàn niàn bù shě]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时刻思念,永不忘记。
  • 舍安就危[shě ān jiù wēi]
      就:靠。舍弃安逸而去接近危险。指为某种目的,甘愿面临危险。
  • 舍生取义[shě shēng qǔ yì]
      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为了真理和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 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 舍实听声[shě shí tīng shēng]
      不察实际,只听虚名。

舍[shě]字在开头的词语

  • 舍禁[shě jìn]
      解除封山泽的禁令。古十二荒政之一。
  • 舍身[shě shēn]
      1.佛教徒为宣扬佛法,或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谓之“舍身”。六朝时此风最盛。 2.牺牲自己。
  • 舍匿[shě nì]
      窝藏。
  • 舍得[shě de]
      愿意付出,不吝惜。
  • 舍眼[shě yǎn]
      犹睁眼。
  • 舍纵[shě zòng]
      宽赦﹐放纵。
  • 舍施[shě shī]
      犹施舍。谓以财物﹑人力资助寺院或救济贫民。
  • 舍筏[shě fá]
      舍弃渡人的船筏。谓佛法如筏,既已渡人到彼岸,法便无用,不可再执着。语本《金刚经.正信希有分》:“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唐钱起《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不作解缨客﹐宁知舍筏喻。身世已悟空﹐归途复何去。”后多以喻学习古人诗文要摆脱方法上的束缚﹐方能有所创造。
  • 舍却[shě què]
      抛开。
  • 舍不得[shě bu de]
      很爱惜,不忍放弃﹑离开﹑或不愿意使用﹑处置。
  • 舍脸[shě liǎn]
      沉着脸。 不得已而不顾面子出于无奈,她只有舍脸向人借贷
  • 舍放[shě fàng]
      发射﹐放射。
  • 舍生[shě shēng]
      见“舍生取义”。
  • 舍命[shě mìng]
      1.死亡。 2.拼命。 舍弃生命;拼命

舍[shě]字在中间的词语

  • 同舍生[tóng shě shēng]
      犹同学。舍,学舍。
  • 三舍生[sān shě shēng]
      宋代行三舍法时,太学置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一百人。合称“三舍生”。
  • 不舍得[bù shě de]
      不愿意割舍;不忍心。
  • 四舍五入[sì shě wǔ rù]
      数学运算中一种取近似值的计算方法。遇多位小数时,可截取若干位,如被舍部分的头一位数满五,就在所取数的末位加一,不满五的就舍去。例如圆周率 π=3.14159265……若取五位小数,则为3.14159;取四位小数,则为3.1416。 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四舍五入,即,如被舍去部分的头一位数字小于五,则舍去;如大于等于五,则被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字加1

舍[shě]字在结尾的词语

  • 施舍[shī shě]
      无偿送给穷人或出家人钱财、东西:多谢施舍|善心施舍。
  • 抛舍[pāo shě]
      抛开,撇下。
  • 难舍[nán shě]
      不忍舍弃。
  • 取舍[qǔ shě]
      择用与弃置;选择。 采取或舍弃;选择取舍得当
  • 割舍[gē shě]
      舍弃;舍去:割舍旧情。

舍[shè]字在中间的词语

  • 三舍人诗[sān shè rén shī]
      指唐之令狐楚﹑王涯﹑张仲素三人的诗集。三人同为中书舍人,故称。
  • 割舍的[gē shè de]
      见“割舍得”。
  • 田舍儿[tián shè ér]
      田舍子。
  • 割舍得[gē shè de]
      1.舍弃。 2.拚着,豁出去。
  • 田舍子[tián shè zǐ]
      农家人。有时含有轻蔑意。
  • 王舍城[wáng shè chéng]
      1.地名。即古印度曷罗阇姞利呬城。传说其西南佛陀迦雅为释迦牟尼成道之地。 2.常借指佛国﹑佛寺。
  • 割舍了[gē shè le]
      见“割舍得”。
  • 中舍人[zhōng shè rén]
      见“中舍”。
  • 解事舍人[jiě shì shè rén]
      唐姚崇任中书舍人时精明能干,时号“解事舍人”。
  • 田舍人[tián shè rén]
      农家人。用以称人朴直。
  • 凤阁舍人[fèng gé shè rén]
      官名。即中书舍人。唐武则天时称中书省为凤阁,中书舍人即称“凤阁舍人”。
  • 佛舍利[fó shè lì]
      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击之不坏,焚之不燋,或有光明神验。佛教徒奉为至宝,建塔供奉。后亦泛指高僧死后烧剩的骨烬。舍利为梵语?arīra的译音,意为“身骨”﹑“灵骨”。
  • 起居舍人[qǐ jū shè rén]
      职官名。主修《起居注》。隋置,唐宋沿置之。
  • 通事舍人[tōng shì shè rén]
      官名。掌诏命及呈奏案章等事。
  • 佛牙舍利[fó yá shè lì]
      见“佛牙”。
  • 小舍人[xiǎo shè rén]
      舍人﹐古代官名。宋元以来﹐世俗尊称贵显子弟为舍人﹐也称小舍人。
  • 宣赞舍人[xuān zàn shè rén]
      官名。宋代设置。原名通事舍人,政和中改称宣赞舍人,掌传宣赞谒之事。
  • 空舍清野[kōng shè qīng yě]
      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即将田间成熟的庄稼割掉﹐把人员﹑牲畜﹑物资等转移﹐使敌人占领后一无所获。
  • 爱丽舍宫[ài lì shè gōng]
      法国总统的住处和办公处。在巴黎市内。建于1718年,当时称戴佛罗大厦。1788年改称爱丽舍大厦。曾多次作为法国王宫。1873年起为法国总统所用,由此成为法国总统的代名词。
  • 邻舍笛[lín shè dí]
      同“邻笛”。
  • 同舍郎[tóng shè láng]
      同居一舍的郎官。后亦泛指僚友。
  • 田舍汉[tián shè hàn]
      犹言乡巴佬。

舍[shè]字的成语

  • 四邻八舍[sì lín bā shè]
      指左右邻居。
  • 百舍重茧[bǎi shè chóng jiǎn]
      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 退徙三舍[tuì xǐ sān shè]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 舍然大喜[shè rán dà xǐ]
      舍:释然、宽舒的样子。舒心地喜悦。
  • 打家劫舍[dǎ jiā jié shè]
      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成伙到人家里抢劫。劫,抢劫打家劫舍的强盗
  • 反首拔舍[fǎn shǒu bá shè]
      反首:把头发散乱向下垂着;拔舍:除掉杂草,就地住宿。头发散乱着就地住宿。形容军队打败仗后的狼狈状况。
  • 保纳舍藏[bǎo nà shè cáng]
      收容并窝藏。
  • 左邻右舍[zuǒ lín yòu shè]
      左右的邻居。也比喻关系比较接近的其它单位。
  • 竹篱茅舍[zhú lí máo shè]
      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
  • 青堂瓦舍[qīng táng wǎ shè]
      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砖砌的堂屋,灰瓦盖顶的住房。指大瓦房。 指用砖瓦构筑的房舍
  • 三邻四舍[sān lín sì shè]
      泛指邻居。
  • 筑舍道傍[zhù shè dào bàng]
      傍:通“旁”。在路旁盖房子,同路人讨论事情。比喻人多口杂,办不成事。
  •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
  • 求田问舍[qiú tián wèn shè]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白云亲舍[bái yún qīn shè]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 投胎夺舍[tóu tāi duó shè]
      夺舍:道家指借新死者的躯体而再生。迷信说法,人死后躯体消亡,其灵魂能转世投胎,也能借尸还魂。
  • 魂不守舍[hún bù shǒu shè]
      舍:住宅,比喻人的躯壳。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指人的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不集中,也形容惊恐万分他终日昏昏沉沉,魂不守舍
  • 东家西舍[dōng jiā xī shè]
      犹言左邻右舍。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 穷里空舍[qióng lǐ kōng shè]
      穷里:僻巷。指偏僻无人的地方。
  • 暮云亲舍[mù yún qīn shè]
      亲:父母,亲人;舍:居所。比喻客居他乡,思念亲人。
  • 白云青舍[bái yún qīng shè]
      比喻在异乡思念亲人。 比喻在异乡思念亲人
  • 蜗舍荆扉[wō shè jīng fēi]
      象蜗牛壳似的房子,用荆条编的门户。形容极简陋狭小的房屋。扉:门户。

舍[shè]字在结尾的词语

  • 二舍[èr shè]
      方言。二少爷。
  • 檀舍[tán shè]
      布施。
  • 寓舍[yù shè]
      住所。
  • 一舍[yī shè]
      1.古以三十里为一舍。 2.泛指较远的距离。 3.指日月星辰运行中所处的一个位置。
  • 谒舍[yè shè]
      客舍。
  • 赐舍[cì shè]
      谓使来客到馆舍休息。
  • 渔舍[yú shè]
      渔人的住所。
  • 竹林精舍[zhú lín jīng shè]
      古代印度最初的寺院﹐在中印度迦兰陀村。本迦兰陀的竹林﹐迦兰陀归佛后﹐即以竹园奉佛立精舍﹐为如来说法的场所。
  • 承舍[chéng shè]
      古时传递公文信件的差役。
  • 给舍[gěi shè]
      给事中及中书舍人的并称。
  • 谏舍[jiàn shè]
      犹谏院。借指谏官。
  • 楼舍[lóu shè]
      楼房。
  • 学舍[xué shè]
      1.学校的房舍。 2.犹学校。
  • 号舍[hào shè]
      1.古代州﹑郡等学舍。 2.即号子。
  • 棚舍[péng shè]
      常用现成材料盖的带顶的简单构筑物,供牲畜或农场工临时住用。 常用现成材料盖的带顶的简单构筑物,供牲畜或农场工临时住用
  • 草舍[cǎo shè]
      1.谓宿止于草野间。 2.茅屋。
  • 廨舍[xiè shè]
      廨署。
  • 斋舍[zhāi shè]
      1.家居的房舍;书房。 2.学舍。
  • 同舍[tóng shè]
      所弃相同。
  • 谨舍[jǐn shè]
      谓另立馆舍安排居住﹐并谨慎地侍候﹑保卫。
  • 冢舍[zhǒng shè]
      1.墓旁守丧人的住所。 2.指停棺柩之所。
  • 野舍[yě shè]
      1.周代天子外出时的住所。 2.村野房舍。
  • 废舍[fèi shè]
      废弃。
  • 候舍[hòu shè]
      接待过往官员或其他宾客的馆舍。
  • 用舍[yòng shè]
      1.取舍。 2.指被任用或不被任用。 3.见“用行舍藏”。
  • 出舍[chū shè]
      1.出外居住。 2.谓离开居丧时的住室。 3.谓入赘之婿驱逐不贞的妻子。 4.谓入赘之婿超过一定的年限,携妻出外与岳父母分开居住。 5.犹出窍。
  • 邻舍[lín shè]
      邻居。 〈方〉∶家住隔壁的人
  • 吠舍[fèi shè]
      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三等级。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农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阶层,他们承担税负以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属于受压迫、被统治的阶级。
  • 屋舍[wū shè]
      房屋。 房子,房舍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 阮舍[ruǎn shè]
      《晋书·阮咸传》:“﹝ 咸 ﹞与叔父 籍 为竹林之游…… 咸 与 籍 居道南,诸 阮 居道北,北 阮 富而南 阮 贫。”后因以“阮舍”喻指叔侄之居。
  • 三舍[sān shè]
      1.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 2.泛指距离远。 3.二十八宿,一宿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 4.宋代元丰以后,太学分三舍;上舍﹑内舍﹑外舍。
  • 宫舍[gōng shè]
      犹言房舍,房屋。
  • 五精舍[wǔ jīng shè]
      佛教语。古印度的佛教五大道场。
  • 直舍[zhí shè]
      古代官员在禁中当值办事之处。
  • 家舍[jiā shè]
      家庭屋舍。亦借指家庭。 自己的房子或居住处
  • 劫舍[jié shè]
      1.亦作“刦舍”。亦作“刼舍”。 2.抢掠村舍。
  • 岗舍[gǎng shè]
      为站岗放哨而设置的房子。
  • 郎舍[láng shè]
      郎署。
  • 馆舍[guǎn shè]
      1.接待宾客住宿之所。 2.房舍。 3.指官署。
  • 拘卢舍[jū lú shè]
      梵语Kro?a。古印度计程单位。或作“俱卢舍”。意为“一牛吼地”。
  • 十二舍[shí èr shè]
      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及其感觉的对象。
  • 行舍[xíng shè]
      旅馆。
  • 公舍[gōng shè]
      指官家宅舍。
  • 福舍[fú shè]
      1.佛教所设布施修福的处所。 2.犹福堂。指监狱。
  • 庐舍[lú shè]
      1.房屋,住宅。 2.建于墓侧之守丧小屋。
  • 鲍舍[bào shè]
      存放鲍鱼的房舍。
  • 瓦舍[wǎ shè]
      亦作“瓦肆”、“瓦子”、“瓦市”。宋元时大城市里娱乐场所的集中地。内搭设许多棚(有的棚可容数千人),棚内设若干勾栏。另有卖药、卖卦、估衣的店铺。
  • 托舍[tuō shè]
      犹寄居。
  • 外舍[wài shè]
      1.在外住宿。 2.外戚。 3.古以小学为外舍。
  • 令舍[lìng shè]
      县令的官舍。
  • 耳舍[ěr shè]
      即耳房。
  • 别舍[bié shè]
      别第。
  • 掌舍[zhǎng shè]
      《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管王者出行馆舍之事。
  • 室舍[shì shè]
      1.房屋;住所。 2.指鸟之窝巢。
  • 容舍[róng shè]
      优容宽恕,不予追究。
  • 毗舍[pí shè]
      1.佛教语。梵文Ve?a的译音。又译作“吠舍”﹑“吠奢”。古印度四种姓之一。指从事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等级。 2.邻舍。
  • 店舍[diàn shè]
      旅店。
  • 蚕舍[cán shè]
      蚕房。
  • 土舍[tǔ shè]
      土司的属官。
  • 私舍[sī shè]
      私人住宅。
  • 鵩舍[fú shè]
      汉贾谊《鵩鸟赋》序:“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鸟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后即以“鵩舍”指谪居之所。
  • 委舍[wěi shè]
      委卸,舍弃。
  • 居舍[jū shè]
      住宅,住处。
  • 喜舍[xǐ shè]
      1.犹言愉悦地舍离。
  • 税舍[shuì shè]
      驻宿的馆舍。
  • 避舍[bì shè]
      犹退避。
  • 酒舍[jiǔ shè]
      酒店。
  • 离舍[lí shè]
      离开住地﹔离家。
  • 逵舍[kuí shè]
      犹客舍。
  • 异舍[yì shè]
      1.另外住房。 2.指邻居。
  • 佛舍[fó shè]
      寺院房舍,佛堂。
  • 狗舍[gǒu shè]
      狗或狗群的棚舍;饲养狗的场所;不适于人类居住的房屋或住所。
  • 蟹舍[xiè shè]
      渔家。亦指渔村水乡。
  • 辟舍[pì shè]
      避开正房﹐寝于他处﹐以示不敢宁居。
  • 蜗舍[wō shè]
      见“蜗牛舍”。
  • 离魂舍[lí hún shè]
      佛教语。指躯壳。
  • 来舍[lái shè]
      回归而有所定止。表示安定而集中。
  • 下舍[xià shè]
      家,私宅。
  • 营舍[yíng shè]
      1.营房。 2.建造房屋。
  • 止舍[zhǐ shè]
      1.驻扎宿营;安顿休息。 2.止息的屋舍。
  • 趣舍[qù shè]
      取舍。趣,通“取”。
  • 傍舍[bàng shè]
      1.他人的房舍。 2.指邻舍﹑邻居。
  • 黄犊舍[huáng dú shè]
      蜗牛的别名。
  • 鸡舍[jī shè]
      用来养鸡的场所或房屋。
  • 寄宿舍[jì sù shè]
      1.由国家或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职工或学生提供的公共宿舍。 2.泛指离家在外临时居住的房舍。
  • 兴舍[xīng shè]
      犹取舍﹐兴废。
  • 宅舍[zhái shè]
      1.住宅;宅子。 2.借指人的躯体。 宅子;住舍郊区的宅舍只有奶奶住
  • 椿舍[chūn shè]
      椿庭。
  • 捐馆舍[juān guǎn shè]
      抛弃馆舍。死亡的婉辞。
  • 茇舍[bá shè]
      1.言军队芟除草莽,即于野地宿息。 2.指草屋。 3.犹跋涉。
  • 吏舍[lì shè]
      官吏居住或办公的房子。
  • 寮舍[liáo shè]
      犹房舍。亦特指僧舍。
  • 百舍[bǎi shè]
      百里一宿。谓长途跋涉。
  • 园舍[yuán shè]
      别墅。
  • 狱舍[yù shè]
      监狱。
  • 兵舍[bīng shè]
      军队居住的房子。 军队居住的房子
  • 田舍[tián shè]
      ①田地和房屋:田舍井然有序。②农家屋舍: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 七舍[qī shè]
      指室﹑堂﹑庭﹑门﹑巷﹑术﹑野七处所。
  • 传舍[chuán shè]
      1.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2.借指今旅馆﹑饭店。
  • 撩舍[liáo shè]
      寮舍。僧房。撩﹐同“寮”。
  • 稻舍[dào shè]
      犹田舍。
  • 备舍[bèi shè]
      谓俱藏入室。
  • 退三舍[tuì sān shè]
      1.犹言退避三舍。 2.谓星宿移动位置。
  • 某舍[mǒu shè]
      犹某公子。舍,舍人的略称。
  • 郊舍[jiāo shè]
      谓宿于城郊。表示诚敬。
  • 诂经精舍[gǔ jīng jīng shè]
      清代书院。在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嘉庆八年﹐阮元任浙江巡抚时创建﹐教学内容为经史疑义及小学﹑天文﹑地理﹑算法等。同治间﹐上海亦设诂经精舍﹐光绪初并入求志书院。
  • 乳舍[rǔ shè]
      产房。
  • 处舍[chǔ shè]
      指营垒。
  • 菴舍[ān shè]
      1.指设在墓旁的草屋。《南齐书·王秀之传》:“父卒,为菴舍於墓下持丧。”《南齐书·孝义传·韩灵敏》:“三女自营殯葬,为菴舍墓侧。”
  • 玄舍[xuán shè]
      暗室。
  • 代舍[dài shè]
      1.战国齐孟尝君接待门客分上中下三等,上客所居称代舍。 2.泛指接待宾客的馆舍。
  • 仓舍[cāng shè]
      用来存放牲畜、饲料、农产品和农机的农场建筑物。 用来存放牲畜、饲料、农产品和农机的农场建筑物
  • 齐舍[qí shè]
      斋戒时静居之所。
  • 隐舍[yǐn shè]
      隐居的房舍。
  • 拚舍[pīn shè]
      割舍。
  • 僧舍[sēng shè]
      1.僧人的住所。 2.指寺院。
  • 质舍[zhì shè]
      古指当铺。
  • 贷舍[dài shè]
      宽宥,赦免。
  • 上舍[shàng shè]
      1.上等的馆舍。 2.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见《宋史.选举志三》。明清因以“上舍”为监生的别称。 3.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
  • 半舍[bàn shè]
      1.果名。 2.一舍之半。即十五里。
  • 铺舍[pù shè]
      铺屋。
  • 虚舍[xū shè]
      空发﹐空放。
  • 进舍[jìn shè]
      1.犹入赘。 2.黎族民间旧俗,谓未正式成亲前,婿至翁家与未婚妻试亲。
  • 庵舍[ān shè]
      1.指设在墓旁的草屋。 2.小寺庙。
  • 中舍[zhōng shè]
      1.亦称“中舍人”。 2.太子属官。
  • 农舍[nóng shè]
      指农民的房舍。 农民住的房子
  • 青莲舍[qīng lián shè]
      即青莲宇。
  • 决舍[jué shè]
      1.见“决捨”。
  • 道舍[dào shè]
      道德的归宿之处。
  • 弟舍[dì shè]
      宅第。
  • 校舍[xiào shè]
      1.即学舍。古代的学校。 2.多指学校房屋。 即“学舍”。学校的房子。古代的学校;尤指小学校舍红色小校舍
  • 斗舍[dòu shè]
      谦称自己的房舍。斗,喻其狭小。
  • 入舍[rù shè]
      入赘。旧时男子在女家结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 人舍[rén shè]
      住户。
  • 沮舍[jǔ shè]
      破败的屋子。
  • 定舍[dìng shè]
      驻扎休息。
  • 墅舍[shù shè]
      犹别墅。
  • 凤舍[fèng shè]
      对人居宅的美称。
  • 指舍[zhǐ shè]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后以“指舍”用为人子侍亲尽孝的典故。
  • 小舍[xiǎo shè]
      1.小屋。 2.谦称自己的住宅。 3.小门小户。 4.见“小舍人”。
  • 服舍[fú shè]
      1.即倚庐。古代居父母丧未葬时住的简陋棚屋。既葬则居庐墓。 2.据《汉书.贾谊传》载:“谊为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谊舍﹐止于坐隅。服似鸮﹐不祥鸟也……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作《鵩鸟赋》以自广﹐后竟早卒。后人因以“服舍”为哀悼文人不寿之词。服﹐通“鵩”。
  • 顿舍[dùn shè]
      1.停留止息。 2.宿舍,住所。
  • 横舍[héng shè]
      学舍。横,通“黉”。
  • 亭舍[tíng shè]
      驿亭的客舍。
  • 僦舍[jiù shè]
      1.租屋。 2.指租赁之屋。
  • 大舍[dà shè]
      1.宋元以来对官僚富家子弟称“舍”。大舍﹐犹言大少爷﹐大公子。 2.新罗官名。新罗官制共十七等﹐第十二等为“大舍”。见《隋书.东夷传.新罗》。
  • 市舍[shì shè]
      谓市中客舍。
  • 府舍[fǔ shè]
      官舍;官邸。
  • 民舍[mín shè]
      民家房舍。
  • 并舍[bìng shè]
      比邻;邻舍。

舍[shè]字在开头的词语

  • 舍拚[shè pīn]
      见“舍”。
  • 舍奠[shè diàn]
      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舍﹐通“释”。
  • 舍亲[shè qīn]
      谦称自己的亲属:舍亲有不当处请包涵。
  • 舍身饲虎[shè shēn sì hǔ]
      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过去世曾经是国王摩诃罗陀的幼子摩诃萨埵,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 舍眷[shè juàn]
      对自己家眷的谦称。
  • 舍毒[shè dú]
      一种虫毒。
  • 舍离[shè lí]
      弃之使离去;离开。
  • 舍采[shè cǎi]
      即释菜。亦作“舍菜”。古代学子入学以苹蘩之属祭祀先圣先师叫舍采。舍﹐通“释”。
  • 舍园[shè yuán]
      宅内庭院。
  • 舍越[shè yuè]
      放过﹐避开。
  • 舍次[shè cì]
      宿营;亦泛指临时住宿。语本《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 舍讲[shè jiǎng]
      《后汉书.朱佑传》:“佑初学长安,帝往候之,佑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后因以“舍讲”为不礼敬客人的典故。
  • 舍长[shè cháng]
      守护客馆的负责人。
  • 舍利子塔[shè lì zǐ tǎ]
      远东一种存放圣骨、圣物的神圣场所。 远东一种存放圣骨、圣物的神圣场所
  • 舍字[shè zì]
      对子女死亡的婉称。
  • 舍利塔[shè lì tǎ]
      供奉佛舍利的塔。
  • 舍间[shè jiān]
      谦称自己家的客气话:请有空来舍间坐坐。
  • 舍止[shè zhǐ]
      停驻;居留。
  • 舍下[shè xià]
      犹舍间。谦称自己家的客气话:舍下简陋得很。
  • 舍缘豆[shè yuán dòu]
      旧时北京的一种习俗。施舍豆子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