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罗组词

罗相关字典

罗[luó]字在开头的词语

  • 罗搜[luó sōu]
      到处搜索。
  • 罗摭[luó zhí]
      犹罗织。
  • 罗裙[luó qún]
      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 罗酆[luó fēng]
      见“罗酆山”。
  • 罗居[luó jū]
      周围的邻居。
  • 罗圈腿[luó quān tuǐ]
      向外弯曲的畸形下肢。多由佝偻病引起。 膝或膝以下向外弯曲的两条腿——亦称“弓形腿”
  • 罗赵[luó zhào]
      晋罗晖和赵袭的并称。二人均为当时书法名家。
  • 罗刹国[luó chà guó]
      传说中的海上恶鬼之国。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贞观初,林邑献火珠,状如水精。云得于罗刹国。其人朱发黑身,兽牙鹰爪也。”后遂以“堕罗刹国”比喻遭遇厄运。
  • 罗锦[luó jǐn]
      有花纹的丝绸。亦泛指精美的丝织品。
  • 罗阇[luó dū]
      古高昌对于糜粥之称。
  • 罗衿[luó jīn]
      罗衣的襟。
  • 罗镜[luó jìng]
      即罗经。
  • 罗刹政[luó chà zhèng]
      谓隋贝州刺史厍狄士文之苛政。厍狄士文为贝州刺史﹐人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又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乐赵达为清河令﹐并为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见《隋书.酷吏传.厍狄士文》。
  • 罗刹江[luó chà jiāng]
      钱塘江别名。因江中有罗刹石而得名。
  • 罗唣[luó zào]
      1.亦作“罗?”。 2.开玩笑;调戏。
  • 罗汉病[luó hàn bìng]
      方言。血吸虫病。〈方〉∶血吸虫病的别称
  • 罗网[luó wǎng]
      ①捕捉鸟兽的器具。也比喻法网:张罗网于溪谷|愿天下好男儿休遭罗网之灾。②捕捉;罗致:群鸟遭罗网|罗网英才。
  • 罗床[luó chuáng]
      亦作“罗牀”。1.锦缎铺设的床。2.筛面用的一种器具。
  • 罗袜[luó wà]
      1.亦作“罗襪”。 2.丝罗制的袜。
  • 罗衣[luó yī]
      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 罗曼史[luó màn shǐ]
      富有传奇性的经历或浪漫婚恋情节。 富有传奇性的经历或浪漫婚恋情节
  • 罗音[luó yīn]
      胸部听诊时与正常呼吸音一起出现的一种异常音。 胸部听诊时与正常呼吸音一起出现的一种异常音
  • 罗羉[luó luán]
      泛指捕捉鸟兽的罗网。
  • 罗亭[luó tíng]
      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作于1855年。外省一女地主家接待了一位贵族青年罗亭,他的举止谈吐令主人的女儿娜达丽亚倾心。她不顾母亲反对要随他出走,但罗亭却犹豫退缩。几年后,他仍一事无成。小说1860年新版本的结局则是罗亭在1848年的巴黎巷战中阵亡。
  • 罗纨[luó wán]
      泛指精美的丝织品。
  • 罗酆山[luó fēng shān]
      道教传说中的山名。传为酆都大帝统领的鬼所。后附会为四川省丰都县的平都山﹐指为冥府所在之地。
  • 罗略[luó lüè]
      扼要列叙。
  • 罗幕[luó mù]
      丝罗帐幕。
  • 罗纹砚[luó wén yàn]
      用罗纹石制成的砚台。
  • 罗裀[luó yīn]
      见“罗茵”。
  • 罗帱[luó chóu]
      罗帷。
  • 罗圈揖[luó quān yī]
      转着身体向四周作揖。
  • 罗谤[luó bàng]
      谓罗织罪名进行诋毁。
  • 罗绷[luó bēng]
      丝罗襁褓。
  • 罗拜[luó bài]
      环绕着下拜:众人皆罗拜道侧。
  • 罗缕[luó lǚ]
      枚举陈述。
  • 罗舞[luó wǔ]
      回旋舞蹈。
  • 罗者[luó zhě]
      指猎人。
  • 罗缬[luó xié]
      有花纹的丝罗衣料。
  • 罗带[luó dài]
      1.丝织的衣带。 2.喻曲折的河流。
  • 罗袂[luó mèi]
      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 罗师[luó shī]
      唐时口语。犹言无关。
  • 罗文[luó wén]
      1.罗状的花纹。 2.宋苏轼戏称砚为“罗文”﹐并作《万石君罗文传》云:“中书舍人罗文﹐久典书籍﹐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其以歙之祁门三百户封文号万石君﹐世世勿絶。”
  • 罗锅[luó guō]
      1.驼背。 2.指拱形。 3.弯(腰)。
  • 罗罟[luó gǔ]
      罗网。喻法网。
  • 罗落[luó luò]
      1.亦作“罗络”。 2.截捕禽兽的用具。 3.用网或绳捕捉。 4.布列。 5.警戒联络。 6.指担任警戒联络的士兵。 7.连绵﹐绵延。 8.犹罗致﹐包罗。
  • 罗天[luó tiān]
      即大罗天。
  • 罗骑[luó qí]
      巡行的骑卫。
  • 罗缎[luó duàn]
      1.泛指丝质衣料。 2.一种棉织物。质地厚实﹐表面光泽﹐有明显的横条织纹。
  • 罗行[luó xíng]
      罗列成行。
  • 罗圈[luó quān]
      1.圆圈。 2.罗的圆形框子。 圆形筛子的圆框,也指环形或相向的弧形罗圈儿揖
  • 罗雀[luó què]
      1.形容门庭寂静或冷落。 2.喻用尽办法搜刮财物。
  • 罗浮山[luó fú shān]
      又称“东樵山”。在广东省中部,跨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东北西南走向,长达250千米。主峰飞云顶,海拔1281米。有大小山峰四百余座,形态各异,道教称之为“第七洞天”、“第三十二泉源福地”。东晋著名道家葛洪曾在此炼丹。有冲虚古观、葛洪炼丹灶、洗药池等遗迹。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广东省增城县东,跨入博罗县境
  • 罗络[luó luò]
      见“罗落”。
  • 罗绫[luó líng]
      疏细而有花纹的丝织品。
  • 罗畏[luó wèi]
      杂沓。
  • 罗经[luó jīng]
      即罗盘。 即指南针
  • 罗掘[luó jué]
      网鸟掘鼠。比喻想方设法筹措或搜集财物:多方罗掘|罗掘一空。参见“罗雀掘鼠”。
  • 罗禁[luó jìn]
      包围禁闭。
  • 罗裳[luó cháng]
      犹罗裙。
  • 罗囊[luó náng]
      1.丝袋。 2.指作佩饰的丝质香袋。
  • 罗幌[luó huǎng]
      1.丝罗床帐。 2.丝罗帷幔。
  • 罗截[luó jié]
      寻找等候。
  • 罗口[luó kǒu]
      针织品的袖口﹑袜口等能够伸缩的部分。 针织衣服可伸缩的袖口、裤口
  • 罗告[luó gào]
      罗织罪名而告发之。
  • 罗勒[luó lè]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圆形﹐略带紫色。花白色或淡紫色。茎与叶皆有香气﹐可做香料及入药。 俗称“矮糠”。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叶略带紫色,茎、叶芳香,用作香料或入药
  • 罗毕[luó bì]
      用网捕鸟。毕﹐古代田猎用的长柄网。
  • 罗汉床[luó hàn chuáng]
      一种睡榻。只容一人﹐故又名“独睡”。常用作坐具。
  • 罗马[luó mǎ]
      意大利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280万(1995年)。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和首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宝库、文化名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古城多规模宏大的古建筑、雕塑和喷泉,有科洛西姆大斗兽场、大杂技场、潘提翁神庙等。南部新城是一座拥有摩天大楼的现代花园城市。市西北的梵蒂冈为罗马教廷所在地。 意大利首都和历史名城。古代地中海地区的奴隶制大国,它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对后世西方文化有相当影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 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罗守[luó shǒu]
      环绕守护。
  • 罗午[luó wǔ]
      众多。
  • 罗罔[luó wǎng]
      见“罗网”。
  • 罗致[luó zhì]
      以网捕鸟。比喻招致人才:凡有才者莫不罗致门下。
  • 罗诃[luó hē]
      即罗汉。梵语“阿罗汉”或“阿罗诃”(arhat)之省。
  • 罗针[luó zhēn]
      1.罗盘的指针。 2.用以比喻言语﹑行动的指向。
  • 罗縠[luó hú]
      一种疏细的丝织品。
  • 罗帕[luó pà]
      丝织方巾。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
  • 罗潭[luó tán]
      指汨罗江。在湖南省东北部。战国楚诗人屈原忧愤国事﹐投此江而死。
  • 罗囿[luó yòu]
      传说中的天苑﹐神话中的园林。
  • 罗胜[luó shèng]
      古代饰物。用丝罗剪制。
  • 罗罻[luó wèi]
      捕鸟的网。
  • 罗斋[luó zhāi]
      谓环立集聚于市街﹐等候雇佣。
  • 罗襪[luó wà]
      见“罗袜”。
  • 罗襕[luó lán]
      古代丝制公服。按官品的高下﹐有紫襕﹑绯襕﹑绿襕等区别。
  • 罗刹[luó chà]
      1.梵语的略译。最早见于古印度颂诗《梨俱吠陀》﹐相传原为南亚次大陆土著名称。自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凡遇恶人恶事﹐皆称罗刹﹐遂成恶鬼名。 2.古国名。在婆利国东。 3.俄罗斯在清代的旧译。 4.罗刹江的省称。
  • 罗纸[luó zhǐ]
      用绫﹑绢装裱的纸。
  • 罗计[luó jì]
      印度占星术名词。罗睺(r?hu)和计都(ketu)的并称。印度历法在唐时传入我国﹐我国星命家以为罗睺为天首之星﹐计都为天尾之星﹐相对运行﹐拦截诸星﹐最为紧要。见唐张果《星宗.罗计》。
  • 罗绣[luó xiù]
      有文绣的丝罗。
  • 罗衫[luó shān]
      丝织衣衫。
  • 罗霄山[luó xiāo shān]
      中国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山地的总称。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大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间有长条形断陷盆地。森林覆盖率较大,以马尾松、杉、毛竹为主。 中国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山地的总称。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大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间有长条形断陷盆地。森林覆盖率较大,以马尾松、杉、毛竹为主
  • 罗襦[luó rú]
      1.绸制短衣。 2.细密的网。
  • 罗马字[luó mǎ zì]
      1.即拉丁字母。 2.指罗马数字。 由罗马大写字母构成的书写体
  • 罗织[luó zhī]
      比喻编造罪名加以陷害:罗织罪名|罗织成狱。
  • 罗汉豆[luó hàn dòu]
      即蚕豆。〈方〉∶蚕豆的别称
  • 罗衾[luó qīn]
      丝绸被褥:罗衾不耐五更寒。
  • 罗布麻[luó bù má]
      夹竹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及叶入药。有降压清火﹐强心利尿之效。可治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炎﹑肾炎等症。纤维可做高级纺织原料。华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附近皆有出产。
  • 罗缀[luó zhuì]
      连接排列。

罗[luó]字在中间的词语

  • 陀罗尼[tuó luó ní]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总持”。谓持善法而不散﹐伏恶法而不起的力用。今多指咒﹐即秘密语。
  • 紫罗襕[zǐ luó lán]
      1.一种用紫色罗缎缝制的官服。
  • 阿罗汉[ā luó hàn]
      见〖罗汉〗。 ∶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宋.沈括《梦溪笔谈》
  • 汨罗江[mì luó jiāng]
      中国南部湖南省北部的一条河。东源出于江西省修水县境,西源出于湖南省平江县境,流经汩罗县,在湘阴县入洞庭湖。 中国南部湖南省北部的一条河。东源出于江西省修水县境,西源出于湖南省平江县境,流经汩罗县,在湘阴县入洞庭湖遂自投汩罗以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鬼罗刹[guǐ luó chà]
      恶鬼名。
  • 阎罗殿[yán luó diàn]
      佛教称阎王审理鬼魂的殿堂。
  • 珂罗版[kē luó bǎn]
      印刷上用的一种照相版,把要复制的字、画的底片,晒制在涂过感光胶层的玻璃片上做成,多用于印制美术品。也作珂版。[英collotype]
  • 绮罗丛[qǐ luó cóng]
      富贵者丛集之处。亦指繁华浮艳的生活环境。
  • 黄罗扇[huáng luó shàn]
      扇的一种。以黄罗纱制成。
  • 陁罗尼[tuó luó ní]
      即陀罗尼。
  • 妒罗绵[dù luó mián]
      即兜罗绵。
  • 黄罗帔[huáng luó pèi]
      古代妇女披于肩背的一种纱巾,多为薄质纱罗所制。
  • 跛罗盖[bǒ luó gài]
      方言。膝盖。
  • 修罗场[xiū luó chǎng]
      古印度神话中的恶神修罗与天神战斗的场所。通常用以形容惨酷的场合。
  • 大罗便[dà luó biàn]
      见“大逻便”。
  • 波罗蜜[bō luó mì]
      1.亦作“波罗密”。梵语P?ramit?的音译。意为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盘﹑寂灭)。 2.即木波罗。通称波罗蜜树。常绿乔木。果椭圆形﹐味甜﹐可食。原产印度和马来西亚,我国华南各地有栽培。参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果》。
  • 哥罗芳[gē luó fāng]
      见“哥罗仿”。
  • 重罗面[zhòng luó miàn]
      用细罗筛筛的面,或筛过两次的面,其质较细。
  • 阎罗王[yán luó wáng]
      同“阎罗”。 同“阎罗”
  • 大罗天[dà luó tiān]
      道教所称三十六天中最高一重天。
  • 外罗城[wài luó chéng]
      城外的大城。东晋以后建业城外仅竹篱,齐高帝时为防盗建外城,称外罗城。
  • 磁罗经[cí luó jīng]
      又称“磁罗盘”。利用磁针受地磁作用稳定指北的特性制成的指示地理方向的仪器。由中国的司南、指南针逐步发展而成。常在船舶和飞机上作导航用。
  • 兜罗绵[dōu luó mián]
      1.棉。亦为草木花絮之总称。 2.喻云或雪。
  • 婆罗门[pó luó mén]
      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一等级。是主管宗教祭祀、解释律法和传教的僧侣阶层,掌握神权,享有种种特权,属于统治阶级。 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种姓或僧侣的一员,其主要职务是诵经、传经(吠陀经)并主持宗教各种仪式。亦称“婆罗门教徒”
  • 末罗瑜[mò luó yú]
      南海古国名。一译末罗游。一般认为末罗瑜和元代及其后载籍提到的木剌由﹑麻里予儿﹑巫来由﹑无来由,均为马来人自称Melayu的译音。但唐代的末罗瑜故地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剌岛的占碑一带。
  • 阎罗妖[yán luó yāo]
      太平天国对神仙鬼怪和封建势力的蔑称。
  • 青罗带[qīng luó dài]
      青色的罗带。喻色青流长的江河。
  • 克罗米[kè luó mǐ]
      铬。
  • 崔罗什[cuī luó shí]
      古代神怪传说人物。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冥迹》载,清河人崔罗什途经长白山西,逢一鬼女,自称汉末吴质之女,所谈汉魏时事,皆与史合。临别,谓崔十年后当更相逢。十年后,崔食杏未尽而死。后因用为人神交接的典故。

罗[luó]字在结尾的词语

  • 桲罗[po luó]
      见“桲椤”。
  • 博罗[bó luó]
      1.芋头的异名。 2.蒙古语boru音译。青色;灰褐色。
  • 暹罗[xiān luó]
      泰国的旧称。因历史上包括暹及罗斛两国,故名。 泰国的旧称
  • 过罗[guò luó]
      草名。即苦丁。
  • 孛罗[bèi luó]
      用柳条或竹篾等编制的箩筐。
  • 幕罗[mù luó]
      见“幕帷”。
  • 普罗[pǔ luó]
      1.即氆氇,一种绒毛织品,可作床毯﹑衣服等。 2.见“普罗列塔利亚特”。
  • 试香罗[shì xiāng luó]
      词牌名。即《浣溪沙》。
  • 厮罗[sī luó]
      1.古代供盥洗用的器具。亦写作厮锣﹑沙锣﹑?锣。 2.纠缠。
  • 天罗[tiān luó]
      1.犹天网。 2.古代兵家谓林木纵横的地形。 3.古代战具。
  • 地罗[dì luó]
      犹地网。
  • 兜罗[dōu luó]
      1.收拾。 2.笼络。 3.见“兜罗绵”。
  • 母陀罗[mǔ tuó luó]
      佛教语。梵语mudr?的译音。意为印契。指以手结成的各种印形。
  • 云罗[yún luó]
      1.如网罗一样遍布上空的阴云。 2.高入云天的网罗。 3.比喻组成包围圈的军队。 4.轻柔如云的丝绸织品。 5.形容盛多。
  • 缕罗[lǚ luó]
      罗唆。
  • 素罗[sù luó]
      白色纱罗。亦指如白色纱罗之纹痕。
  • 冰罗[bīng luó]
      白绸子。
  • 骈罗[pián luó]
      骈比罗列。
  • 吴罗[wú luó]
      古代吴地所产的绫罗。以轻软着称。
  • 遮罗[zhē luó]
      1.亦作“遮逻”。 2.拦截捕捉。 3.遮拦保护。
  • 森罗[sēn luó]
      1.纷然罗列。 2.谓树木繁蔚杂陈。 3.特指繁密的植物。
  • 汨罗[mì luó]
      1.江名。湘江支流。在湖南省东北部。上游汨水有东西两源:东源出江西省修水县境,西源出湖南省平江县东北境龙璋山。两源在平江县城西汇合后称汨罗江,西流到湘阴县北注入洞庭湖。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忧愤国事,投此江而死。 2.借指屈原。
  • 韈罗[wā luó]
      罗袜。 丝罗制的袜。
  • 青罗[qīng luó]
      1.青色丝织物。 2.喻曲折环绕的碧水。
  • 蛾罗[é luó]
      1.亦作“?罗”。 2.即蛾子。
  • 奥赛罗[ào sài luó]
      剧本。英国莎士比亚作于1604年。勇敢诚实的摩尔人统帅奥赛罗,中了旗官伊阿戈的奸计,误认妻子苔丝德蒙娜不贞,将她掐死;在证实了妻子的清白后,追悔莫及,拔剑自刎。
  • 箥罗[pǒ luó]
      用柳条或竹篾编成的盛器。
  • 触罗[chù luó]
      1.投入罗网。 2.打鱼。谓隐退。
  • 面磨罗[miàn mó luó]
      见“面没罗”。
  • 戍陀罗[shù tuó luó]
      古印度四种姓之一。属第四级,没有任何权利,仅从事“低贱”﹑“卑微”的劳动,或为高级种姓服役。其实际地位无异于奴隶。也称首陀罗。
  • 攒罗[zǎn luó]
      聚集排列。
  • 叱罗[chì luó]
      复姓。西魏有叱罗协。见《北史》本传。
  • 优钵罗[yōu bō luó]
      植物名。梵语。又译为乌钵罗﹑沤钵罗﹑优钵剌。即青莲花。多产于天竺,其花香洁。
  • 黄罗[huáng luó]
      1.黄色罗纱。2.太子乳母之服。
  • 尸罗[shī luó]
      梵语?īla的音译。义译为戒﹑善戒﹑善行等。谓精进持戒,防止身﹑口﹑意作恶。
  • 吐火罗[tǔ huǒ luó]
      中亚古国名。亦用为地名。我国古代也译作兜佉勒﹑兜呿罗﹑兜沙罗﹑吐呼罗﹑土豁罗﹑睹货罗等。在葱岭西,今阿姆河南一带。公元八世纪为阿拉伯所灭。
  • 首陀罗[shǒu tuó luó]
      古印度四种姓中的最低等级。无任何权利,仅从事低贱﹑卑微的劳动,或为高级种姓服役。其实际地位无异于奴隶。
  • 庵罗[ān luó]
      即庵摩勒。
  • 网罗[wǎng luó]
      ①捕捉鱼类或禽兽的器具:网罗鱼禽。②比喻束缚人的器物:布网罗绳之以法。③比喻招纳搜求:网罗天下贤才|网罗旧闻轶事。
  • 女罗[nǚ luó]
      见“女萝”。
  • 茜罗[qiàn luó]
      绛红色的薄丝织品。
  • 苞罗[bāo luó]
      1.同“包罗”。 2.包括。苞,通“包”。
  • 翠罗[cuì luó]
      緑色的丝织物。
  • 绫罗[líng luó]
      泛指丝织品。
  • 曼荼罗[màn tú luó]
      梵文的译音。佛教语。意为平等周遍十法界,轮圆具足。指佛教密宗按一定仪制建立的修法的坛场。参阅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
  • 脩罗[xiū luó]
      梵语Asura的译音“阿修罗”的省称。古 印度 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常与天神作战。佛教采用其名,列为天龙八部之一,又列为轮回六道之一。康有为《寄赠王幼霞侍御》:“脩罗龙战几何时?王母 重见 善见池。金翅食龙四海水,女床 栖凤万年枝。”
  • 旃荼罗[zhān tú luó]
      梵语。义译严炽恶业。古印度种姓制度下社会地位最卑微的受压迫最深的阶层。
  • 修多罗[xiū duō luó]
      梵语音译,指佛教经典。也写作“修妬路”﹑“素怛囕”﹑“苏怛啰”﹑“修单兰多”。
  • 重罗[zhòng luó]
      1.重重罗网。 2.器具名。即细罗筛。
  • 带罗[dài luó]
      系腰的罗带。
  • 世罗[shì luó]
      1.世网。比喻尘世万事之牵累。 2.帝王治理天下的纪纲。
  • 罝罗[jū luó]
      泛指捕捉鸟兽的网。
  • 剪春罗[jiǎn chūn luó]
      草名。又名剪红罗﹑碎剪罗﹑雄黄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石竹科。叶对生,卵状椭圆形。夏季开花,呈红黄色或朱砂色。生长于我国中部。结实大如豆,内有细子,可入药。亦栽培供观赏。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
  • 干罗[gān luó]
      天网。比喻帝王广收人才的措施。
  • 丝罗[sī luó]
      丝织物名。质地轻软,经纬组织呈椒眼纹,透气透光性能较好。
  • 马尾罗[mǎ yǐ luó]
      1.亦作“马尾萝”。 2.以马尾或马鬃为筛绢的筛子。
  • 喽罗[lóu luó]
      1.机智,伶俐。如:喽罗儿读书,何异摧枯朽。——卢仝《寄男抱孙诗》。2.聚众起事头目的兵卒。如:如今山上添了一伙强人,扎下一个山寨,聚集着五、七百小喽罗,有百十匹好马。——《水浒传》。3.听从他人指挥的人。如:倒爷一个眼色,喽罗们就上来了。
  • 剪秋罗[jiǎn qiū luó]
      草名。又名剪秋纱﹑汉宫秋。多年生草本植物,石竹科。被细毛,叶对生,呈长卵形。夏秋两季开花,呈深红或稀白色,花瓣有不规则深剪裂。生长于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栽培供人观赏。
  • 逢罗[féng luó]
      谓罹法网。
  • 修罗[xiū luó]
      梵语Asura的译音,“阿修罗”的省称。意译为“不端正”或“非天”,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住在海底,常与天神战斗。佛教采用其名,把它列为天龙八部之一,又列为轮回六道之一。
  • 堕和罗[duò hé luó]
      南海古国名。亦译作“独和罗”。南与盘盘,北与迦罗舍佛,东与真腊相接,西邻大海。见《旧唐书.南蛮传》﹑《新唐书.南蛮传下》故地或以为在今湄南河下游。
  • 仙罗[xiān luó]
      轻薄透明的罗纱。
  • 赶罗[gǎn luó]
      方言。催逼。
  • 荣罗[róng luó]
      谓名利之罗网。
  • 越罗[yuè luó]
      越地所产的丝织品,以轻柔精致着称。
  • 緑罗[lǜ luó]
      1.绿色的绮罗。
  • 同罗[tóng luó]
      我国古代部落名。回纥诸部之一。唐贞观年间内附,于其地置龟林都督府。
  • 春罗[chūn luó]
      丝织品的一种。
  • 紧那罗[jǐn nà luó]
      佛教天神名。天龙八部之一。也译作紧捺罗、紧陀罗、真陀罗、紧捺洛等。义译为疑神、人非人。似人而头上有角。为天帝歌神,能歌善舞。
  • 毕罗[bì luó]
      1.包罗;囊括。语出《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毛传:“于其飞乃毕掩而罗之。” 2.食品名。也作饆饠。
  • 蓝罗[lán luó]
      1.深蓝色的丝织物。 2.见“蓝缕”。
  • 钵多罗[bō duō luó]
      钵。梵语P?tra的音译。
  • 层罗[céng luó]
      高张的罗网。
  • 折罗[shé luó]
      1.犹折帛。 2.指宴会吃剩的饭菜。
  • 蛛罗[zhū luó]
      蛛网。
  • 楼罗[lóu luó]
      1.谓干练而善于办事的人。 2.形容胡人说话声。
  • 绛罗[jiàng luó]
      红色纱罗。
  • 充罗[chōng luó]
      充满,遍布。
  • 兼罗[jiān luó]
      犹言并列。
  • 旁罗[páng luó]
      1.犹遍及。 2.测天度的器具。 3.借指测度。 4.广泛搜罗。
  • 觉罗[jué luó]
      1.清室宗族人的称号。 2.宋徽钦二宗后裔,居于三姓(今黑龙江依兰)等处,清初编入八旗者,亦称觉罗,为民觉罗。此觉罗译言为赵氏。
  • 周罗[zhōu luó]
      1.包揽。 2.遍布。 3.梵语。意为小髻。
  • 鼄罗[zhū luó]
      蜘蛛网。
  • 撕罗[sī luó]
      排解。
  • 楚罗[chǔ luó]
      楚地产的绫罗。
  • 九罗[jiǔ luó]
      1.重重的帐帘。 2.即九头鸟。
  • 弋罗[yì luó]
      矢缴和罗网。猎取禽兽的工具。亦指用弋罗捕捉鸟兽。
  • 鸿罗[hóng luó]
      大网。比喻统治地区。
  • 诺矩罗[nuò jǔ luó]
      唐代和尚,俗名罗尧运,眉州青神(四川省青神县)人。一说是外国和尚,东晋时率几百弟子来中国,居住在雁荡山。如: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宋.沈括《梦溪笔谈》。 唐代和尚,俗名罗尧运,眉州青神(四川省青神县)人。一说是外国和尚,东晋时率几百弟子来中国,居住在雁荡山阿罗汉诺矩罗居 震旦东南大海际 雁荡山芙蓉峰。—— 宋. 沈括《梦溪笔谈》
  • 织罗[zhī luó]
      罗织。谓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 伽陀罗[qié tuó luó]
      木名。
  • 大罗[dà luó]
      1.即大罗天。 2.古官名。即大罗氏。 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 松罗[sōng luó]
      风“松萝”。
  • 小楼罗[xiǎo lóu luó]
      1.亦作“小娄罗”。亦作“小喽啰”。 2.指短小而精悍伶俐的人。 3.指绿林的兵卒。 4.今多指坏人的走卒。
  • 轻罗[qīng luó]
      一种质地较薄的丝织品。
  • 包罗[bāo luó]
      包括(指大范围):民间艺术包罗甚广,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完的。
  • 赤罗[chì luó]
      见“赤萝”。
  • 绮罗[qǐ luó]
      1.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 欑罗[cuán luó]
      聚集排列。
  • 三罗[sān luó]
      唐末罗隐﹑罗虬﹑罗邺皆以诗名,时号三罗。
  • 湘罗[xiāng luó]
      湘江与汨罗江的并称。借指湖南省。
  • 砑罗[yà luó]
      一种砑光的丝织品。
  • 陀罗[tuó luó]
      即陀螺。
  • 侦罗[zhēn luó]
      见“侦逻”。
  • 迦罗[jiā luó]
      1.佛祖诞生地“迦维罗卫”的省称。 2.梵语k?la的音译。微量名,一毛的百分之一;事物最小的部分。 3.梵语k?la的音译。实时,世间之时。佛教二时之一。
  • 筛罗[shāi luó]
      见“筛箩”。
  • 魔合罗[mó hé luó]
      1.旧俗农历七月初七用以表示送子的吉祥物,亦作为玩偶。 2.引申为漂亮﹑可爱。
  • 颇罗[pō luó]
      口敞底浅的饮酒器。亦泛指酒杯。
  • 画罗[huà luó]
      有画饰的丝织品。
  • 罻罗[wèi luó]
      1.捕鸟的网。 2.借喻法网。
  • 纱罗[shā luó]
      轻软细薄的丝织品的通称。
  • 霜罗[shuāng luó]
      白色丝织物。
  • 报罗[bào luó]
      旧称考取进士后暴卒者。事涉迷信,说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