緑
緑相关字典
緑[lǜ]字在结尾的词语
- 粉緑[fěn lǜ]
- 粉,白粉;绿,黛墨。均妇女化妆用品。
- 漆緑[qī lǜ]
- 犹墨绿。
- 柏枝緑[bǎi zhī lǜ]
- 1.亦作“栢枝緑”。 2.颜色的一种。
- 墨緑[mò lǜ]
- 深绿色。
- 轻緑[qīng lǜ]
- 嫩绿。
- 鹦哥緑[yīng gē lǜ]
- 绿色。因与鹦鹉羽毛的颜色相似﹐故称。
- 官緑[guān lǜ]
- 正绿色,纯绿色。
- 椶緑[zōng lǜ]
- 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 桂緑[guì lǜ]
- 1.喻才能杰出者。 2.似桂一样的绿色。
- 平緑[píng lǜ]
- 一片绿色。亦指平展而绿色的园地或原野。
- 青緑[qīng lǜ]
- 1.青色的衣服和绿色的衣服。 2.青色的印绶和绿色的印绶。 3.深绿色。 4.即绿色。
- 呼红喝緑[hū hóng hē lǜ]
- 形容大声叫嚷。
- 石华娥緑[shí huá é lǜ]
- 即石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
- 嫩緑[nèn lǜ]
- 浅绿。亦指新生绿叶。
- 酃緑[líng lǜ]
- 见“酃渌”。
- 繁緑[fán lǜ]
- 繁多的绿叶。
- 涨緑[zhǎng lǜ]
- 谓春水上涨。
- 蚁緑[yǐ lǜ]
- 有浮沫的酒。
- 柳緑[liǔ lǜ]
- 颜色名。
- 新緑[xīn lǜ]
- 1.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2.指开春后新涨的绿水。 3.指新酿的色呈碧绿的酒。
- 葱緑[cōng lǜ]
- 1.浅绿而微黄的颜色。也叫葱心儿绿。 2.草木青翠貌。
- 赤緑[chì lǜ]
-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赤眉”﹑“绿林”的并称。
- 碧緑[bì lǜ]
- 1.碧玉。 2.青绿色。亦指绿色的柳条。
- 油緑[yóu lǜ]
- 1.指光润而浓绿的颜色。 2.绿豆的一种。
- 杯中緑[bēi zhōng lǜ]
- 见“杯中醁”。
- 结緑[jié lǜ]
- 美玉名。
- 细緑[xì lǜ]
- 1.嫩芽。 2.指细眉。
- 鹦緑[yīng lǜ]
- 见“鹦哥緑”。
- 莺哥緑[yīng gē lǜ]
- 香料名。为奇南香中的最佳品种。
- 花红柳緑[huā hóng liǔ lǜ]
- 1.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2.比喻颜色鲜艳。
- 花花緑緑[huā huā lǜ lǜ]
- 形容色彩鲜艳而繁杂。
- 黝緑[yǒu lǜ]
- 浓绿;暗绿。
- 采緑[cǎi lǜ]
- 《诗.小雅》篇名。緑,通“菉”。荩草。《诗.小雅.采绿序》谓“《采緑》,刺怨旷也”。诗描写了妇人思念丈夫不至而归沐以待的心情。后因用为妇女感到孤独寂寞的典故。
- 挂緑[guà lǜ]
- 1.身披绿袍。指做官。 2.广东产的上等荔枝名。
- 柔緑[róu lǜ]
- 嫩绿,也指嫩绿的叶子。
- 绯緑[fēi lǜ]
- 指红色和绿色的官服。
- 翠緑[cuì lǜ]
- 像翡翠那样的颜色:满山~。~的松林。
- 阴緑[yīn lǜ]
- 暗绿色。
- 稚緑[zhì lǜ]
- 1.亦作“穉緑”。 2.浅绿;嫩绿。
- 醲緑[nóng lǜ]
- 深绿色。
- 品红评緑[pǐn hóng píng lǜ]
- 谓以花草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吟诗作赋。
- 缃緑[xiāng lǜ]
- 黄绿色。
- 鹦鹉緑[yīng wǔ lǜ]
- 指美酒。
- 品緑[pǐn lǜ]
- 青翠色。
- 石緑[shí lǜ]
- 除红捉緑[chú hóng zhuō lǜ]
- 赌博的隐语。赌具骰子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以一点到六点之数﹐点着红黑色﹐故称。
緑[lǜ]字在开头的词语
- 緑橘[lǜ jú]
- 橘的一种。皮色青绿,比一般柑橘小,早熟。
- 緑珠坠楼[lǜ zhū zhuì lóu]
- 指晋 石崇 爱妾 绿珠 被强暴所逼坠楼而死之事。
- 緑石[lǜ shí]
- 石贵的砚石,所制砚称“緑石砚”。绿石产于 归州(在今 湖北),一说产于 洮河。
- 緑朝云[lǜ zhāo yún]
- 鹦鹉名。
- 緑篱[lǜ lí]
- 用木本或草本植物成行密植以代替的篱笆、栏杆或墙垣。一般采用的植物有珊瑚树、黄杨、枸橘、茶、扁柏、地肤等。
- 緑呢大轿[lǜ ní dà jiào]
- 用绿呢作帷障的轿子,由八人扛抬。 后多为官员所乘,故也称官轿。
- 緑针[lǜ zhēn]
- 喻禾苗。
- 緑萝[lǜ luó]
- 1.绿色藤萝。
- 緑英[lǜ yīng]
- 1.绿色花苞。
- 緑蚁[lǜ yǐ]
- 亦作“绿螘”。酒面上浮起的绿色泡沫。亦借指酒。
- 緑荫[lǜ yīn]
- 见“緑阴”。
- 緑油[lǜ yóu]
- 1.用油涂饰为绿色。
- 緑玉君[lǜ yù jūn]
- 竹的别名。
- 緑石砚[lǜ shí yàn]
- 一种名贵的砚台。 参见“緑石”。
- 緑萼[lǜ è]
- 绿萼梅的省称。
- 緑袍[lǜ páo]
- 1.古时低级官员的袍服。
- 緑浪[lǜ làng]
- 1.碧波。
- 緑蓁蓁[lǜ zhēn zhēn]
- 形容浓绿。
- 緑葡萄[lǜ pú táo]
- 葡萄的一种。
- 緑芜[lǜ wú]
- 丛生的绿草。
- 緑绶[lǜ shòu]
- 见“緑綟綬”。
- 緑褠[lǜ gōu]
- 绿色臂衣。臂衣犹今之袖套。
- 緑毛仙[lǜ máo xiān]
- 据 宋 范成大《吴郡志·古迹·毛公坛》记载:汉 刘根 在 洞庭山 中得道成仙,身生绿毛,人称 毛公。后人亦称之为“緑毛仙”、“緑毛叟”。唐 皮日休《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因寄》诗:“刘根 昔成道,兹坞四百年。毿毿被其体,号为緑毛仙。”宋 苏轼《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草堂》诗:“应逢緑毛叟,扣户夜抽簪。”明 高启《毛公坛》诗:“尝闻緑毛叟,变化犹神龙。”
- 緑图[lǜ tú]
- 即箓图。 颇似 汉 之谶纬书。盖预言人世祸福之书。
- 緑绨[lǜ tí]
- 绿色厚缯。
- 緑须姜[lǜ xū jiāng]
- 中药材细辛之别名。 见 宋 陶穀《清异录·药谱》。
- 緑缛[lǜ rù]
- 形容草木繁茂。
- 緑袍槐简[lǜ páo huái jiǎn]
- 指古代低级官员所服用的绿色官服和槐木手版。
- 緑舌[lǜ shé]
- 茶叶。以其形似舌,故名。
- 緑头牌[lǜ tóu pái]
- 1.亦称“緑头籤”。 清 制,凡进见皇帝者,皆用粉牌书写姓名、履历。牌头饰绿色者称绿头牌。清 昭槤《啸亭杂录·绿头牌》:“定制:凡召见、引见等名次,皆用粉牌书名,雁行以进。王、贝勒用红头牌,公以下皆用緑头牌,缮写姓名、籍贯及入仕年岁、出师勋绩诸事,以便上之观览焉。”
- 緑峥峥[lǜ zhēng zhēng]
- 见“緑蓁蓁”。
- 緑珠井[lǜ zhū jǐng]
- 井名。 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博白县 西 双角山 下。相传为 晋 石崇 之妾 绿珠 故居所在。
- 緑桐[lǜ tóng]
- 绿色梧桐树。 桐木佳者可以制琴,因亦借指琴。
- 緑野[lǜ yě]
- 1.绿色的原野。
- 緑罽[lǜ jì]
- 绿色毛毡。比喻绿色草地。
- 緑耳梯[lǜ ěr tī]
- 南唐 李从谦 乘马采高枝桃花,因自称其马为“緑耳梯”。
- 緑章[lǜ zhāng]
- 即青词。旧时道士祭天时所写的奏章表文,用硃笔写在青藤纸上,故名。
- 緑翘[lǜ qiào]
- 唐 代诗人女道士 鱼玄机 之侍女,为 鱼玄机 所笞杀。 见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鱼玄机》。后常用指侍婢。
- 緑酃[lǜ líng]
- 见“緑醽”。
- 緑桂[lǜ guì]
- 1.绿色桂树。唐 白居易《东亭闲望》诗:“緑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宋 欧阳修《三游洞》诗:“青萝緑桂何岑寂,山鸟嘐嘐不惊客。”明 徐渭《中秋雨集金氏园亭次陈思立》诗:“緑桂隔年疎彩晕,银毬终夜断长绳。”
- 緑云衣[lǜ yún yī]
- 指新进士所穿的绿袍。
- 緑萼梅[lǜ è méi]
- 亦作“绿萼梅”。梅花之一种。萼片为绿色。
- 緑豆青[lǜ dòu qīng]
- 曲节草的别名。 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曲节草》。
- 緑豆皮儿[lǜ dòu pí er]
- 歇后语。 绿豆脱皮,青色即褪,因谐音为“请退”。
- 緑帽儿[lǜ mào ér]
- 见“緑帽子”。
- 緑汀[lǜ tīng]
- 绿色的洲渚。
- 緑莎[lǜ shā]
- 1.绿色的莎草。
- 緑肥[lǜ féi]
- 将新鲜绿色植物的嫩茎叶翻压在地里,经过发酵而成的有机肥料。 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大部分绿肥也可用作饲料。
- 緑蛇[lǜ shé]
- 1.亦作“绿蛇”。 绿色的蛇。传说中有一种灵蛇为绿色。
- 緑珠[lǜ zhū]
- 人名。
- 緑珠楼[lǜ zhū lóu]
- 楼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相传 洛阳 昭仪寺 有 绿珠楼,为 晋 石崇 宠妾 绿珠 所居。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昭仪尼寺》:“昭仪寺 有池,京师学徒谓之 翟泉 也……后隐士 赵逸 云:此地是 晋 侍中 石崇 家池,池南有 緑珠楼。”唐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緑珠楼 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南道三·西京一》:“洛阳县:石崇 宅有 緑珠楼,今谓之 狄泉 是也。”参见“緑珠坠楼”。
- 緑老[lǜ lǎo]
- 眼睛的俗称。
- 緑玉枝[lǜ yù zhī]
- 传说中仙人用绿玉杖,因以绿玉枝为手杖之别称。
- 緑绮琴[lǜ qǐ qín]
- 古琴名。传说 汉 司马相如 作《玉如意赋》,梁王 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 緑绮[lǜ qǐ]
- 1.古琴名。 晋 傅玄《琴赋》序:“齐桓公 有鸣琴曰号钟,楚庄 有鸣琴曰绕梁,中世 司马相如 有緑綺,蔡邕 有焦尾,皆名器也。”
- 緑油油[lǜ yóu yóu]
- 碧绿光润貌。
- 緑化[lǜ huà]
- 1.种植花、草、树木,使周围一片碧绿,在城市可以使环境优美卫生,在山区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冰心《再寄小读者》八:“就像我看到的那个小姑娘……还说服了几个小孩子,要他们爱护绿化城市的树木。”
- 緑线[lǜ xiàn]
- 喻柳丝。
- 緑茗[lǜ míng]
- 1.即绿茶。
- 緑熊席[lǜ xióng xí]
- 用熊皮所制之坐席。
- 緑内障[lǜ nèi zhàng]
- 即青光眼。 由于眼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眼病,症状为瞳孔放大,角膜水肿,呈灰绿色,剧烈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如不及时医治,可致失明。
- 緑鸭[lǜ yā]
- 见“緑头鸭”。
- 緑筠[lǜ yún]
- 绿竹。
- 緑云[lǜ yún]
- 1.绿色的云彩。 多形容缭绕仙人之瑞云。南朝 宋 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扬芬紫烟上,垂綵緑云中。”唐 李白《远别离》诗:“帝子泣兮緑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 緑肥作物[lǜ féi zuò wù]
- 用作绿肥的农作物。如紫云英、金花菜等。参见“緑肥”。
- 緑玉树[lǜ yù shù]
- 神话中天帝住所的仙树。 其色碧绿,晶莹如玉,故称。
- 緑醪[lǜ láo]
- 绿色美酒。
- 緑珠潭[lǜ zhū tán]
- 潭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相传 洛阳 昭仪寺 有池名 狄泉,原为 晋 石崇 家池,池南 绿珠楼 为 绿珠 所居,故此池亦称 绿珠潭。唐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君不见 緑珠潭 水流 东海,緑珠 红粉沉光彩。”参见“緑珠坠楼”。
- 緑蔕[lǜ dì]
- 见“緑蒂”。
- 緑鬟[lǜ huán]
- 乌黑发亮的发髻。泛指妇女美丽的头发。
- 緑窗[lǜ chuāng]
- 1.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唐 李绅《莺莺歌》:“緑窗娇女字 鶯鶯,金雀婭鬟年十七。”前蜀 韦庄《菩萨蛮》词:“劝我早归家,緑窗人似花。”宋 张先《贺圣朝》词:“爱来书幌緑窗前,半和娇笑。”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绣帘风细,緑窗人静。”
- 緑珠江[lǜ zhū jiāng]
- 江名。在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博白县 双角山 下。相传 晋 代美女 绿珠 出生于此,因以为名。
- 緑澄澄[lǜ deng deng]
- 碧绿透明貌。
- 緑茵茵[lǜ yīn yīn]
- 碧绿鲜润貌。
- 緑毛叟[lǜ máo sǒu]
- 见“緑毛仙”。
- 緑沈[lǜ shěn]
- 1.亦作“绿沉”。浓绿色。《太平御览》卷七○二引 晋 陆翽《邺中记》:“﹝ 石虎 ﹞用象牙桃枝扇,其上竹或緑沉色,或木兰色,或作紫紺色,或作鬱金色。”唐 皮日休《公斋四咏·新竹》:“一架三百本,緑沉森冥冥。”
- 緑沉沉[lǜ chén chén]
- 浓绿貌。
- 緑阴[lǜ yīn]
- 亦作“绿荫”。 绿色的树荫。
- 緑沉[lǜ chén]
- 见“緑沉”。
- 緑檀枪[lǜ tán qiāng]
- 犹绿沉枪。染成浓绿色的枪。
- 緑綟绶[lǜ lì shòu]
- 一种黑黄而近绿色的丝带。古代三公以上用绿綟色绶带。
- 緑玉杖[lǜ yù zhàng]
- 传说中仙人所用的手杖。
- 緑茶[lǜ chá]
- 茶叶的一大类,与红茶相对而言。 新鲜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沏出的茶保持茶叶原有的绿色,故名。绿茶有龙井、旗枪、雨前、明前等不同品种,按产地又可分为屯绿、婺绿、杭绿、湘绿等。
- 緑柱玉[lǜ zhù yù]
- 一名翠玉,又名祖母绿。一种透明翠绿色的绿柱石,为贵重的装饰品。参见“緑柱石”。
- 緑卿[lǜ qīng]
- 竹的别名。
- 緑阴阴[lǜ yīn yīn]
- 浓绿而幽暗貌。
- 緑川[lǜ chuān]
- 犹绿水。
- 緑酎[lǜ zhòu]
- 绿色醇酒。
- 緑旗[lǜ qí]
- (緑lù)即绿营。 清 代招募 汉 人所组织之军队俱用绿旗,故称绿旗兵。《清史稿·食货志一》:“﹝ 康熙 ﹞七年,御史 萧震 疏言:‘国家岁费,兵餉居其八,而緑旗兵餉又居其八。’”
- 緑扇[lǜ shàn]
- 喻绿叶。
- 緑车[lǜ chē]
- 汉 皇孙所乘车,又名皇孙车。
- 緑沁沁[lǜ qìn qìn]
- 形容绿色植物清香沁人。
- 緑头鸭[lǜ tóu yā]
- 1.雄性野鸭。 头和颈部为绿色,故名。
- 緑蕚梅[lǜ è méi]
- 见“緑萼梅”。
- 緑尘[lǜ chén]
- 1.绿色尘末。
- 緑樽[lǜ zūn]
- 亦作“绿尊”。 酒杯。
- 緑丝[lǜ sī]
- 1.绿色丝缕。唐 独孤及《官渡柳歌》:“千条万条色,一一胜緑丝。”唐 白居易《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知》:“緑丝文布素轻褣,珍重京华手自封。”
- 緑发[lǜ fā]
- 1.乌黑而有光泽的头发。唐 李白《游泰山》诗之三:“偶然值青童,緑髮双云鬟。”宋 黄庭坚《次韵周德夫经行不相见之诗》:“春风倚樽俎,緑髮少年时。”清 钱谦益《王郎行》:“祇今七十仍壮年,緑髮方瞳陆地仙。”
- 緑文[lǜ wén]
- 绿色的图箓。
- 緑琴[lǜ qín]
- 绿绮琴之省称。 泛指琴。南朝 齐 谢朓《曲池之水》诗:“鸟去能传响,见我緑琴中。”唐 韦应物《拟古》诗之九:“碧草生旧迹,緑琴歇芳声。”唐 赵抟《琴歌》:“緑琴製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
- 緑衣郎[lǜ yī láng]
- 1.古代低级官员官服为绿色。后泛指地位卑微的官员。
- 緑茸[lǜ róng]
- 1.纤细繁密的绿草。
- 緑駬[lǜ ěr]
- 见“緑耳”。
- 緑鹢[lǜ yì]
- 指画有绿色鷁鸟的船。
- 緑简[lǜ jiǎn]
- 绿章。旧时道士祈天时用青藤纸所写的表文。
- 緑罗[lǜ luó]
- 1.绿色的绮罗。
- 緑翠[lǜ cuì]
- 青翠色。
- 緑英梅[lǜ yīng méi]
- 即绿萼梅。
- 緑秋[lǜ qiū]
- 磁性已消失的磁石,可作药材。
- 緑鬓[lǜ bìn]
- 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形容年轻美貌。南朝 梁 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之三:“緑鬢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唐 崔颢《虞姬篇》:“虞姬 少小 魏王 家,緑鬢红脣桃李花。”宋 欧阳修《采桑子》词:“去年緑鬢今年白,不觉衰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黄尘行客,翻为坠井之魂;緑鬢新人,竟作离乡之妇。”清 黄遵宪《人境庐杂诗》之三:“亦有终焉志,其如緑鬢何?”
- 緑瓷[lǜ cí]
- 绿色瓷制酒器。
- 緑箨[lǜ tuò]
- 青黑色笋壳。
- 緑浦[lǜ pǔ]
- 绿色的水滨。
- 緑耳[lǜ ěr]
- 亦作“绿駬”。古骏马名。传说为 周穆王 八骏之一。
- 緑头[lǜ tóu]
- 指绿头鸭。
- 緑青[lǜ qīng]
- 矿石名。 又称扁青、石绿。可用为国画颜料。
- 緑荔枝[lǜ lì zhī]
- 荔枝名。 皮为绿色,产于 四川省。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鸟兽草木》:“緑荔枝,戎州 所出,肉熟而皮犹緑。”宋 陆游《感旧绝句》之二:“鹅黄酒边緑荔枝,摩訶池 上纳凉时。”自注:“緑荔枝出 叙州。”按,叙州 即 戎州,治所在今 四川省 宜宾市 西南。
- 緑地[lǜ dì]
- 1.绿色草地。
- 緑野堂[lǜ yě táng]
- 唐 裴度 的别墅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南。裴度 为 唐宪宗 时宰相,平定藩镇叛乱有功,晚年以宦官专权,辞官退居 洛阳。于 午桥 建别墅,种花木万株,筑燠馆凉台,名曰 绿野堂。裴度 野服萧散,与 白居易、刘禹锡 等作诗酒之会,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事见《新唐书·裴度传》。宋 刘克庄《汉宫春·陈尚书生日》词:“未可卷怀袖手,续 平泉庄 记,緑野堂 诗。”元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套曲:“裴公 緑野堂,陶令 白莲社。”清 赵翼《渔塘即事》诗之二:“午桥 緑野堂,后为 张相 有。”
- 緑蒂[lǜ dì]
- 绿色的蒂。 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称蒂。
- 緑衣元寳[lǜ yī yuán bǎo]
- 青苔的别名。 又名地钱、绿拗儿。参阅 宋 陶穀《清异录·绿衣元宝》。
- 緑柯[lǜ kē]
- 绿树。
- 緑萍[lǜ píng]
- 亦作“绿苹”。绿色的浮萍。
- 緑醅[lǜ pēi]
- 绿色美酒。
- 緑碧[lǜ bì]
- 宝玉名。一种青绿色的宝石。
- 緑波[lǜ bō]
- 1.绿色水波。
- 緑柱石[lǜ zhù shí]
- 矿物名。主要成分为硅、铍与铝,常成柱状晶体,色翠绿乃至淡绿,光泽似玻璃,多产于花岗岩、云母片岩中,是提炼铍的主要原料。亦可用作装饰品,最珍贵者为祖母绿与水蓝宝石。
緑[lǜ]字在中间的词语
- 萼緑华[è lǜ huá]
- 1.传说中女仙名。自言是九嶷山中得道女子罗郁。晋穆帝时,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火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见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运象》。 2.指绿萼梅花。
- 青緑山水[qīng lǜ shān shuǐ]
- 指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
- 花緑头[huā lǜ tóu]
- 英法组织的洋枪队士兵的代称。法兵用花布缠头,英兵用绿布缠头,故人呼花头﹑绿头,合言之则曰“花緑头”。
- 转关緑腰[zhuǎn guān lǜ yāo]
- 见“转关六幺”。
緑[lù]字在结尾的词语
- 砌红堆緑[qì hóng duī lù]
- 形容春日花木繁荣的景象。
緑[lù]字在开头的词语
- 緑林[lù lín]
- (緑lù)指 新莽 末年的绿林军。西汉 末年,新市 人 王匡、王凤 等,组织 荆州 饥民起义,以 绿林山(在今 湖北省 当阳县 东北)为根据地,史称“緑林军”。以后绿林军分兵转移,称 下江 兵和 新市 兵,并与 平林 兵会合,声势大振。北攻 洛阳,西攻 长安,王莽 被杀死。事见《汉书·王莽传下》、《后汉书·刘玄传》等。汉 臧洪《报陈琳书》:“昔 高祖 取 彭越 于 鉅野,光武 创基,兆于緑林,卒能龙飞受命,中兴帝业。”唐 刘知几《史通·曲笔》:“夫以 圣公 身在微贱,已能结客报雠,避难緑林,名为豪杰。安有
- 緑林山[lù lín shān]
- (緑lù)山名。新莽 末年,新市 人 王匡、王凤 等领导农民起义,以此为根据地。据《后汉书·刘玄传》唐 李贤 注,在今 湖北省 当阳县 东北。但近人考证,谓当即今 湖北 大洪山。参见“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