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絶组词

絶相关字典

絶[jué]字在开头的词语

  • 絶业[jué yè]
      1.中断的事业。
  • 絶峯[jué fēng]
      犹绝顶。山的最高峰。
  • 絶丽[jué lì]
      极其华美。汉 扬雄《答刘歆书》:“雄 为郎之岁,自奏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絶丽之文。”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我收卷,见一文絶丽,问之,乃 吴梅村 先生孙也。”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其年 好为惊艳絶丽之文,予嗜苍凉古质之作,两人性不相易,然至相契。”
  • 絶望[jué wàng]
      1.断绝希望。
  • 絶嵓[jué yán]
      1.见"絶岩"。 絶嵓造句见“絶巖”。
  • 絶命书[jué mìng shū]
      1.即绝命词。详细解释即绝命词。《宋渔父日记·一九○一年一月廿二日》:“搏九 欲再刻其絶命书,仍偕 搏九 至秀光社,属该社用《民报》中该书之纸型印刷焉。”曹禺《雷雨》第二幕:“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参见“絶命词”。
  • 絶伦超群[jué lún chāo qún]
      出众超群。
  • 絶流[jué liú]
      1.横流而渡。
  • 絶绪[jué xù]
      1.绝嗣,没有后代。
  • 絶亢[jué kàng]
      1.犹刎颈。词语出处犹刎颈。《汉书·张耳陈馀传》:“﹝ 贯高 ﹞乃仰絶亢而死。”颜师古 注:“亢者,总谓颈耳。”《后汉书·隗嚣传论》:“则知其道有足怀者,所以栖有四方之桀,士至投死絶亢而不悔者矣。”
  • 絶学[jué xué]
      1.弃绝学业。
  • 絶世[jué shì]
      1.断绝禄位的世家。
  • 絶好[jué hǎo]
      1.绝美极其美丽。无比美好。
  • 絶命[jué mìng]
      犹死亡。《书·高宗肜日》:“非天夭民,民中絶命。”晋 陆机《辨亡论》上:“而 陆公 亦挫之 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絶命 永安。”明 夏完淳《大哀赋》序:“先君絶命,哭葯房於九渊。”郁达夫《一个人在途上》:“自从得病之日起,一直到旧历端午节的午时绝命的时候止,中间经过有一个多月的光景。”
  • 絶密[jué mì]
      1.极端秘密。更多解释极端秘密。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八章:“它甚至已经到了绝密的程度,以至使得料事如神的 郭祥,工作深入的老模范,以及朝夕相处的 陈三 都摸不清底细。”如:绝密文件;绝密消息。
  • 絶板[jué bǎn]
      见"絶版"。词语出处见“絶版”。
  • 絶域[jué yù]
      1.极远之地。
  • 絶壑[jué hè]
      1.深谷。词语出处深谷。唐 于邵《送家令祁丞序》:“非奇峯絶壑,则不能运其机;非缘情体物,则不能动其兴。”宋 苏舜钦《送李生》诗:“男儿生世间,有如絶壑松。”金 元好问《游黄华山》诗:“湍声汹汹转絶壑,雪气凛凛随阴风。”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忽巨石仄起如龟脊,左右絶壑万仞,从脊上跼步以行,行者皆股慄。”
  • 絶倡[jué chàng]
      见"絶唱"。
  • 絶涧[jué jiàn]
      1.亦作"絶磵"。
  • 絶续[jué xù]
      断绝与延续。 明 李贽《德业儒臣前论》:“虽师友渊源,莫详次第,而仅存十一,要当知道无絶续,人具隻眼云耳。”清 侯方域《<彭容园文>序》:“信矣,斯文之絶续之果在吾 彭子 也。”鲁迅《彷徨·伤逝》:“死的寂静有时也自己战栗,自己退藏,于是在这绝续之交,便闪出无名的、意外的、新的期待。”
  • 絶品[jué pǐn]
      犹极品。 指物品之最高级者。《新唐书·薛稷传》:“稷 外祖 魏徵 家多藏 虞 褚 书,故鋭精临倣,结体遒丽,遂以书名天下。画又絶品。”宋 苏轼《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絶品,谷帘自古珍泉。”
  • 絶蹯[jué fán]
      1.《战国策.赵策三》:"魏魀谓建信君曰:'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 虎怒决蹯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后遂以"絶蹯"喻作事权衡轻重不因小失大。详细解释《战国策·赵策三》:“魏魀 谓 建信君 曰:‘人有置係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后遂以“絶蹯”喻作事权衡轻重,不因小失大。《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夫係蹄在足,则猛虎絶其蹯……何则,以其所全者重,以其所弃者轻。”李善 注:“延叔坚 曰:‘係蹄,兽绊
  • 絶影[jué yǐng]
      见"絶景"。
  • 絶等[jué děng]
      1.超越侪辈。更多解释超越侪辈。南朝 梁 吴均《连珠》之一:“盖闻艷丽居身,而以蛾眉入妬;贞华照物,而以絶等见猜。”清 李渔《凰求凤·翻卷》:“霜天晓角,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絶等,推敲不厌详明。”
  • 絶才[jué cái]
      过人的才能。《东观汉记·桓谭传》:“﹝ 桓谭 ﹞少好学,徧治五经,能文,有絶才。”宋 范公偁《过庭录》:“王齐叟 彦龄,霖 弟也,有絶才,九流无所不能。”
  • 絶岸[jué àn]
      1.陡峭的岸。更多解释陡峭的岸。晋 郭璞《江赋》:“若乃 巴 东 之峡,夏后 疏凿,絶岸万丈,壁立赮駮。”唐 杜甫《白沙渡》诗:“畏途随 长江,渡口下絶岸。”清 葆光子《物妖志·猩猩》:“金陵 商客 富小二 泛海至大泽,遇暴风,舟溺。富生 漂荡,抵絶岸。”
  • 絶脉[jué mài]
      1.脉息停止。 详细解释脉息停止。汉 王充《论衡·效力》:“秦武王 与 孟説 举鼎不任,絶脉而死。”明 归有光《送嘉定县令序》:“譬之人少壮有力,尝胜百钧之重,迨夫羸老疲敝,犹以前日之任驱之,未有不絶脉而亡者。”
  • 絶迹[jué jì]
      1.亦作"絶迹"。 亦作"絶迹"。
  • 絶话[jué huà]
      1.不留馀地的话。 详细解释不留馀地的话。孙犁《秀露集·关于诗》:“在诗里,说大话,说绝话,说似是而非的话,是很省力气的。”
  • 絶服[jué fú]
      古代礼制称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以外不再服丧之亲属。更多解释古代礼制,称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以外不再服丧之亲属。《南齐书·萧谌传》:“﹝ 萧諶 ﹞於 太祖 为絶服族子。”《梁书·萧子恪传》:“我与卿兄弟虽復絶服二世,宗属未远。”
  • 絶区[jué qū]
      1.指道路断绝之险地。
  • 絶响[jué xiǎng]
      1.《晋书.嵇康传》:"康将刑……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絶矣。'"又《阮籍嵇康等传论》:"嵇琴絶响阮气徒存。"后因称中断散失之学术技艺为"絶响"。
  • 絶技[jué jì]
      1.亦作"絶伎"。
  • 絶统[jué tǒng]
      1.中断之宗祀。多用于王室或有爵位者。详细解释中断之宗祀。多用于王室或有爵位者。《汉书·丙吉传》:“盖闻褒功德,继絶统,所以重宗庙,广圣贤之路也。”《南史·韦鼎传》:“僕观明公,天纵神武,继絶统者,无乃是乎。”
  • 絶嗣[jué sì]
      1.断绝嗣续。 更多解释断绝嗣续。《国语·鲁语下》:“以是承君之官,余惧 穆伯 之絶嗣也。”《新唐书·李勣传》:“皇后无子,罪莫大於絶嗣,将废之。”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楔子:“师父道在下絶嗣……如何得有这子嗣,师父一发与迷人指路者。”清 昭槤《啸亭杂录·配享》:“东廡诸王,国初惟以 武功郡王 等四人配享,盖以其絶嗣故也。”
  • 絶命辞[jué mìng cí]
      1.见"絶命词"。词语出处见“絶命词”。
  • 絶伦逸羣[jué lún yì qún]
      出众超群。《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孟起 兼資文武……當與 益德 並驅争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絶倫逸羣也。”
  • 絶伦[jué lún]
      无与伦比。《史记·龟策列传》:“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絶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后汉书·班固传上》:“弘农 功曹史 殷肃,达学洽闻,才能絶伦,诵《诗》三百,奉使专对。”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絶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絶伦。”
  • 絶后[jué hòu]
      1.绝嗣没有后代。
  • 絶塞[jué sāi]
      1.度越边塞。
  • 絶命词[jué mìng cí]
      1.亦作"絶命辞"。
  • 絶问[jué wèn]
      不通音问。《后汉书·儒林传下·赵晔》:“﹝ 赵曄 ﹞诣 杜抚 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絶问不还,家为发丧制服。”
  • 絶倒[jué dǎo]
      1.佩服之极。
  • 絶力[jué lì]
      1.用尽力气。
  • 絶怜[jué lián]
      1.极其喜爱。更多解释极其喜爱。宋 杨万里《暮寒》诗:“絶怜晴色好,无奈暮寒何。”明 刘基《宿贾性之市隐》诗:“絶怜草色緑铺地,可爱梅花白照人。”
  • 絶处[jué chǔ]
      1.绝妙之处。
  • 絶胜[jué shèng]
      1.最佳。
  • 絶足[jué zú]
      1.喻指千里马。
  • 絶磵[jué jiàn]
      见"絶涧"。词语出处见“絶涧”。
  • 絶代[jué dài]
      1.远古年代。
  • 絶麟[jué lín]
      1.《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絶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后以"絶麟"为著作辍笔之典。更多解释《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后以“絶麟”为著作辍笔之典。宋 苏轼《东楼》诗:“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絶麟。
  • 絶伦逸群[jué lún yì qún]
      1.出众超群。
  • 絶国[jué guó]
      1.极其辽远之邦国。
  • 絶众[jué zhòng]
      1.超群出众。
  • 絶衆[jué zhòng]
      超群出众。 《尹文子·大道上》:“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羣,勇欲絶众。”《后汉书·祭肜传》:“肜 为人质厚重毅,体貌絶众。”宋 曾巩《再乞登对状》:“臣愚浅薄,无軼伦之行,絶众之材。”
  • 絶产[jué chǎn]
      无子孙继承之财产。
  • 絶着[jué zhuó]
      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计策﹑手段。详细解释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计策、手段。《天雨花》第十五回:“他必无计挽回,方用此等絶着。”王愿坚《党费》:“敌人看看整不了我们,使出了一个叫做‘移民并村’的绝着。”
  • 絶産[jué chǎn]
      无子孙继承之财产。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家产》:“又有絶产丰厚,宗人利继为嗣。”《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一家人﹞死得乾净,又把他的家事估了絶产,限定了价钱,派与那四邻上价。”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施允升》:“其叔祖某,絶产千餘金,应归先生,一介不取,捐为义田以赡族。”
  • 絶潢[jué huáng]
      1.与水流隔绝的水池。絶潢造句与水流隔绝的水池。唐 韩愈《送王秀才序》:“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於 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明 宋濂《录渔人申鲜生辞》:“吾闻之,安絶潢者,以天下之水无过其大而不知有渤澥之宏深。”
  • 絶早[jué zǎo]
      1.极早。 絶早造句极早。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至日絶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明日絶早起来,烧了头香去罢。”《水浒传》第一回:“既然恁地,依着你説,明日絶早上山。”巴金《家》二六:“他们每天早晨绝早就出去上学,下午很迟才回来。”
  • 絶伦超羣[jué lún chāo qún]
      出众超群。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因思天下之大,億兆之衆,安能必其無絶倫超羣之人。”清 王韬《论日报渐行於中土》:“西國之爲日報主筆者,必精其選,非絶倫超羣者不得預其列。”
  • 絶理[jué lǐ]
      1.弃绝事理。 絶理造句弃绝事理。《管子·禁藏》:“骄傲侈泰,离度絶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史记·吕太后本纪》:“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 絶理兮託天报仇。”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胜》:“长幼无礼,大小相虏,并为寇贼,横恣絶理。”《东观汉记·冯衍传》:“然而诸将掳掠,逆伦絶理,杀人父子,妻人妇女。”
  • 絶地天通[jué dì tiān tōng]
      《书·吕刑》:“乃命 重 黎,絶地天通,罔有降格。”孔 传:“重 即 羲,黎 即 和。堯 命 羲 和 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絶地天通。言天神無有降地,地祇不至於天,明不相干。”意谓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纲纪秩序。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平帝》:“古之聖人,絶地天通以立經世之大法,而後儒稱天稱鬼以疑天下。”清 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然則絶地天通,非歟?”
  • 絶巧[jué qiǎo]
      1.极其灵巧。
  • 絶出[jué chū]
      杰出;突出。 更多解释杰出;突出。明 李东阳《麓堂诗话》:“太白 天才絶出,真所谓‘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 顾景星《<楝亭集>序》:“与之交,温润伉爽,道气迎人,予益叹其才之絶出也。”
  • 絶粻[jué zhāng]
      断粮。 晋 葛洪《抱朴子·安贫》:“忽絶粻之实祸,慕不朽之虚名。”
  • 絶目[jué mù]
      犹极目。尽目力之所及。南朝 宋 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絶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唐 张九龄《湘中作》诗:“湘 流绕 南岳,絶目转青青。”
  • 絶息[jué xī]
      1.断绝;停止。词语出处断绝;停止。《史记·秦始皇本纪》:“阐并天下,甾害絶息,永偃戎兵。”《汉书·贾山传》:“夫布衣韦带之士,修身於内,成名於外,而使后世不絶息。”《隋书·循吏传·刘旷》:“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繫囚,争讼絶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
  • 絶经[jué jīng]
      1.指女子的月经终止。分生理性绝经与非生理性绝经两种。生理性绝经一般在。
  • 絶雅[jué yǎ]
      十分雅致。
  • 絶口[jué kǒu]
      1.闭口;住口。
  • 絶卖[jué mài]
      1.将不动产的所有权卖给别人永远不得赎回。详细解释将不动产的所有权卖给别人永远不得赎回。《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衣衾棺槨,一事不办,只得将祖房絶卖与本县 牛公子 管业。”

絶[jué]字在结尾的词语

  • 工絶[gōng jué]
      精极。
  • 萎絶[wěi jué]
      1.枯谢。 2.死亡;消亡。
  • 凄絶[qī jué]
      谓极度凄凉或伤心。
  • 孤絶[gū jué]
      1.谓孤立无助。 2.谓孤零,孤单无伴。 3.高峻;高耸。 4.谓清幽僻静。 5.指幽静的处所。 6.见“孤经絶句”。
  • 咽絶[yān jué]
      谓停止发声。
  • 塞絶[sāi jué]
      堵塞断绝。
  • 郑三絶[zhèng sān jué]
      唐郑虔诗﹑书﹑画三绝。用以称誉人多才多艺。
  • 横絶[héng jué]
      1.横越;横度。 2.超绝,超出。
  • 斗絶[dòu jué]
      1.陡峭峻险。斗,通“陡”。 2.孤悬。 3.犹悬殊。
  • 佳絶[jiā jué]
      好到极点;绝妙。
  • 刮絶[guā jué]
      废除;扫除净尽。
  • 梗絶[gěng jué]
      阻断,断绝。
  • 暴絶[bào jué]
      1.残害灭绝。 2.突然断气。
  • 缺絶[quē jué]
      犹废缺。
  • 应天三絶[yīng tiān sān jué]
      1.唐僖宗年间,孙位在成都应天寺左壁画坐天王及其部从鬼神像。后蜀景焕又在右壁画天王像,与之相对。当时的词人欧阳炯为此作长歌,僧梦归草书此歌于壁。因画﹑诗﹑书法三者俱佳,时人称之"应天三絶"。参阅宋郭若虚《图书见闻志.应天三绝》。
  • 偏絶[piān jué]
      1.犹偏废。 2.趋于衰竭。
  • 四絶[sì jué]
      1.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
  • 剗絶[chǎn jué]
      铲断,挖毁。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忽一日黎明,寨内杀声四起,天降地出,走径皆已自剗絶,挤厓陨壑,趾顶相接。”
  • 才絶[cái jué]
      谓才华冠绝当世。
  • 亘絶[gèn jué]
      绵延阻绝。
  • 中絶[zhōng jué]
      1.隔断。 2.中断;绝灭。
  • 摧絶[cuī jué]
      1.破坏。 2.伤心之极。
  • 鬲絶[gé jué]
      隔断。鬲,通“隔”。
  • 夭絶[yāo jué]
      1.犹夭折。 2.犹绝灭。
  • 交絶[jiāo jué]
      绝交,关系断绝。
  • 休絶[xiū jué]
      摆脱,割断。
  • 逃絶[táo jué]
      1.旧指全家人逃亡出走,满一定年限不归,视其户绝。 2.指逃跑绝迹。
  • 郑虔三絶[zhèng qián sān jué]
      谓唐郑虔诗﹑书﹑画皆精妙。唐李绰《尚书故实》:“郑广文(虔字)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制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玄宗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絶。’”《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虔善图山水,好书……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絶。’”后世因以赞誉人善画山水或诗﹑书﹑画三者皆精妙。
  • 愁絶[chóu jué]
      极端忧愁。
  • 精絶[jīng jué]
      1.精妙绝伦。 2.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北尼雅河入沙碛处。
  • 叫絶[jiào jué]
      1.呼令果断,暗示使自裁。 2.叫好;称绝。
  • 汰絶[tài jué]
      屏弃。
  • 隔絶[gé jué]
      1.阻隔﹔隔断。 2.断绝。
  • 邪絶[xié jué]
      斜行度越。
  • 衰絶[shuāi jué]
      衰落绝灭。
  • 火絶[huǒ jué]
      1.火烟断绝。谓无后嗣。
  • 楚絶[chǔ jué]
      悲凉到极点。
  • 摒絶[bìng jué]
      全部排除。
  • 接絶[jiē jué]
      建祠以祀死于国事的士民。
  • 距絶[jù jué]
      拒绝。距,通"拒"。
  • 頽絶[tuí jué]
      衰颓灭绝。《三国志·蜀志·刘理传》:“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国嗣頽絶,朕用伤悼。”南朝 齐 王融《画汉武北伐图上疏》:“拯玄纲於頽絶,反至道於浇湻。”
  • 四离四絶[sì lí sì jué]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天合称“四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合称“四絶”。旧时星相术士以为忌日。
  • 警絶[jǐng jué]
      警策绝伦。
  • 英絶[yīng jué]
      英俊卓异。
  • 幽絶[yōu jué]
      清幽殊绝。
  • 恸絶[tòng jué]
      因悲哀过度而昏厥。
  • 特絶[tè jué]
      犹卓绝。
  • 鋭挫望絶[ruì cuò wàng jué]
      谓受挫而希望破灭。
  • 把絶[bǎ jué]
      把守截断。
  • 七絶[qī jué]
      七言绝句的省称。
  • 遏絶[è jué]
      1.诛灭;灭绝。 2.阻止禁绝。
  • 谢絶[xiè jué]
      婉言拒绝或推辞。
  • 杜絶[dù jué]
      1.堵塞,断绝。 2.彻底制止,禁止。
  • 旷絶[kuàng jué]
      1.空缺;断绝。 2.从来没有;绝无仅有。 3.僻远;荒僻。
  • 夷絶[yí jué]
      灭绝。
  • 風清弊絶[fēng qīng bì jué]
      谓社会风气良好,营私舞弊的事情绝迹。宋 周敦颐《拙赋》:“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絶。”《荡寇志》第八十回:“到得 鄆城 不久,便就兴利除害,风清弊絶,吏民无不欢喜。”
  • 拒絶[jù jué]
      1.隔断;遏绝。 2.不接受,不答应。
  • 灭絶[miè jué]
      毁灭断绝;消灭干净。

絶[jué]字在中间的词语

  • 轶羣絶类[yì qún jué lèi]
      超过众人和同辈。宋 曾巩《代人祭李白文》:“意氣飄然,發揚俊偉,飛黄駃騠,軼羣絶類。”亦作“軼類超羣”。《隋唐演义》第九五回:“就是那一長一技之微,若果能專心致志,亦足以軼類超羣,獨步一時。”
  • 逸群絶伦[yì qún jué lún]
      超出世人和同辈。
  • 超群絶伦[chāo qún jué lún]
      见“超类絶伦”。
  • 孤经絶句[gū jīng jué jù]
      无可比附的单条经文和截断的文句。唐宋科举往往以此试士,是当时的@种流弊。
  • 穷荒絶僥[qióng huāng jué jiǎo]
      极远的边塞。
  • 轶群絶类[yì qún jué lèi]
      超过众人和同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