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祀组词

祀相关字典

祀[sì]字在结尾的词语

  • 血祀[xuè sì]
      指祭祀。凡祭﹐必杀牲取血﹐故称。
  • 封祀[fēng sì]
      封禅。
  • 遗祀[yí sì]
      指前代传下的宗祠。
  • 附祀[fù sì]
      配享﹑从祀。
  • 种祀[zhǒng sì]
      谓立祠祀奉祖宗。
  • 社祀[shè sì]
      1.同“社祭”。 2.古谓祭祀土地神。
  • 典祀[diǎn sì]
      按常礼举行的祭祀。
  • 大祀[dà sì]
      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庙等。
  • 来祀[lái sì]
      来年;后世。
  • 乡祀[xiāng sì]
      明清时,乡里中德行优异者死后由乡人公举,请准祭祀于乡贤祠,谓之“乡祀”。
  • 昭祀[zhāo sì]
      明祀。
  • 祷祀[dǎo sì]
      有事祷求鬼神而致祭。
  • 三祀[sān sì]
      1.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2.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 3.三年。
  • 房祀[fáng sì]
      1.亦作“房祠”。 2.祠堂,庙宇。
  • 羣小祀[qún xiǎo sì]
      古代祭祀山林﹑川泽﹑土地之神的名称。小祀,同大典相对而言。
  • 礿祀[yuè sì]
      即礿祭。
  • 明祀[míng sì]
      对重大祭祀的美称。
  • 小祭祀[xiǎo jì sì]
      古帝王对四方百物之神的祭祀。
  • 厘祀[lí sì]
      谓改革祭神制度,废除淫祠。
  • 逆祀[nì sì]
      违反上下位次的祭祀。
  • 国祀[guó sì]
      古代帝王举行的隆重祭祀。
  • 格祀[gé sì]
      古代祀求六气和顺的祭礼。
  • 洪祀[hóng sì]
      隆重的祭祀。
  • 阴祀[yīn sì]
      指在北郊祭地及社稷。
  • 宗祀[zōng sì]
      1.谓对祖宗的祭祀。 2.泛指各种祭祀。
  • 丰祀[fēng sì]
      丰盛的祭祀。谓祭祀隆重。
  • 祭祀[jì sì]
      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 登祀[dēng sì]
      奉祀﹐祭祀。
  • 望祀[wàng sì]
      1.古代祭名。遥祭山川地祇之礼。 2.遥望祭祀。
  • 雩祀[yú sì]
      古代祈雨的祭祀。
  • 绝祀[jué sì]
      1.断绝祭祀。 谓亡国。《书·五子之歌》:“荒坠厥绪,覆宗絶祀。”《史记·管蔡世家》:“侯齐 四年,楚惠王 灭 蔡,蔡侯齐 亡,蔡 遂絶祀。”
  • 赞祀[zàn sì]
      主祭者的助手。
  • 月祀[yuè sì]
      古代指每月对曾祖﹑高祖的祭祀。
  • 人祀[rén sì]
      用人做祭品的祭祀。《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至旷野中,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
  • 奉祀[fèng sì]
      供奉祭祀。
  • 配祀[pèi sì]
      合祭;祔祀。
  • 群小祀[qún xiǎo sì]
      古代祭祀山林、川泽、土地之神的名称。
  • 从祀[cóng sì]
      1.犹配享,附祭。 2.陪祭。
  • 千祀[qiān sì]
      千年。南朝 宋 谢瞻《张子房诗》:“惠心奋千祀,清埃播无疆。”唐 柳宗元《吊屈原文》:“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 湘。”明 高启《吊伍子胥辞》:“奚千祀而勿毁兮,繄若人之死忠。”
  • 奕祀[yì sì]
      1.亦作“奕禩”。 2.世代﹐代代。
  • 淫祀[yín sì]
      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
  • 供祀[gòng sì]
      谓供给祭祀。
  • 外祀[wài sì]
      郊祀。 祀国内山川四望之属。
  • 训祀[xùn sì]
      指有关祭祀时牺牲﹑粢盛﹑尊彝﹑俎豆之数礼有常法的训诫。语本《书.高宗肜日》﹕“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祖巳训诸王﹐作《高宗肜日》……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孔传﹕“祭祀有常﹐不当特丰于近庙﹐欲王因异服罪而改修之。”
  • 禋祀[yīn sì]
      1.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 2.泛指祭祀。
  • 斩祀[zhǎn sì]
      砍伐神祠近旁的树。
  • 燔祀[fán sì]
      焚柴祭祀。
  • 神祀[shén sì]
      祭祀天神。
  • 旌祀[jīng sì]
      表彰与祭祀。
  • 邦祀[bāng sì]
      国家的祭祀。
  • 徧祀[biàn sì]
      普遍祭祀。
  • 阳祀[yáng sì]
      指祭天及宗庙。
  • 家祀[jiā sì]
      对祖先的祭祀。
  • 百祀[bǎi sì]
      1.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祭祀。亦泛指各种祭祀。 2.亦作“百?”。指极长或相当长的年月。
  • 崇祀[chóng sì]
      崇拜奉祀。
  • 七祀[qī sì]
      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
  • 毖祀[bì sì]
      谨慎祭祀。
  • 馈祀[kuì sì]
      以酒食祭鬼神。
  • 合祀[hé sì]
      合于一处祭祀。
  • 命祀[mìng sì]
      谓遵天子之命所进行的祭祀。
  • 礼祀[lǐ sì]
      犹礼祠。谓以礼祭祀。
  • 陪祀[péi sì]
      1.陪从祭祀。 2.附祭﹐配享祭祀。
  • 禘祀[dì sì]
      犹禘祭。
  • 冢祀[zhǒng sì]
      古代天子在宗庙里举行的大祭礼。
  • 载祀[zǎi sì]
      年。
  • 年祀[nián sì]
      年岁。
  • 不祀[bù sì]
      1.不祭祖先。 2.无人奉祀,比喻亡国或绝后。
  • 小祀[xiǎo sì]
      古代对司中﹑司命﹑风伯﹑雨师﹑诸星﹑山林﹑川泽等的祭祀﹐也叫群祀。
  • 烟祀[yān sì]
      古代对天神的祭祀。祭时先积柴,再加牲体﹑币帛等祭品于柴上烧之,使烟升起,表示告天。烟,通“禋”。
  • 进祀[jìn sì]
      谓死后将神位请进庙宇供奉祭祀。
  • 五祀[wǔ sì]
      1.谓禘﹑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
  • 醮祀[jiào sì]
      斋醮,祭祀。
  • 郊祀[jiāo sì]
      1.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 2.《郊祀歌》的省称。

祀[sì]字在开头的词语

  • 祀禜[sì yíng]
      消除灾害的祭祀。
  • 祀灶[sì zào]
      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
  • 祀灶日[sì zào rì]
      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 汉宣帝 时有 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宋 范成大《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桿,悬掛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 祀孤[sì gū]
      祭祀孤魂。旧时 江 南民俗,于特定的节日祭祀无人祭祀的死者。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江南城隍庙》:“每岁中元及清明,十月一日有庙市,都人迎赛祀孤。”
  • 祀竈日[sì zào rì]
      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 汉宣帝 时有 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宋 范成大《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桿,悬掛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 祀物[sì wù]
      祭祀所用的贡物。多指牺牲之类。
  • 祀祭[sì jì]
      祭祀。
  • 祀场[sì chǎng]
      古代祭祀地神的处所。多在立春或立秋后的第五日,设屋祭祀。
  • 祀堂[sì táng]
      祭殿。
  • 祀礼[sì lǐ]
      祭祀的仪礼。
  • 祀孔[sì kǒng]
      指祭祀 孔子 的典礼。旧时于每年九月二十八日 孔子 诞辰日举行。明 张萱《疑耀·祀孔子之始》:“至 唐 开元 二十七年,始专祀 孔子,而以其门人为配,凡今州郡,通祀社稷 孔子,承 开元 之制也。”
  • 祀土[sì tǔ]
      祭祀土地神。
  • 祀仪[sì yí]
      祭祀的程式。
  • 祀纪[sì jì]
      祀仪;丧礼。
  • 祀命[sì mìng]
      祭祀的命令。
  • 祀奉[sì fèng]
      祭祀供奉。
  • 祀天[sì tiān]
      祭祀天神。帝王郊祭的古礼。
  • 祀牲[sì shēng]
      祭祀所用的牺牲。
  • 祀贡[sì gòng]
      诸侯向帝王入贡的祭品。 古代九贡之一。

祀[sì]字的成语

  • 覆宗灭祀[fù zōng miè sì]
      宗:祖庙;祀:祭祀;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后。毁坏宗庙,断绝后代。

祀[sì]字在中间的词语

  • 郊祀歌[jiāo sì gē]
      乐府歌曲名。《汉书.礼乐志》谓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命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后历代王朝的这类歌辞,大都沿袭汉代之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