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新华字典>牲组词

牲相关字典

牲[shē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牲牲[shēng shēng]
      动物名。
  • 牲物[shēng wù]
      祭祀的供品。包括牺牲和酒等。
  • 牲石[shēng shí]
      见“牲碑”。
  • 牲醪[shēng láo]
      牲醴。
  • 牲腥[shēng xīng]
      即牲饩。
  • 牲头[shēng tóu]
      祭祀用的牲畜之头。
  • 牲用[shēng yòng]
      犹牺牲。
  • 牲糈[shēng xǔ]
      祭神用的牲畜和精米。
  • 牲歃[shēng shà]
      犹牲盟。
  • 牲俎[shēng zǔ]
      祭祀时盛牲的礼器。
  • 牲礼[shēng lǐ]
      祭祀时的用牲之礼。视等级不同而有差异。
  • 牲粉[shēng fěn]
      1.动物淀粉。2.一种白色无定形的无味的多糖(C6H10O5)n,构成碳化合物贮存在动物体组织中的主要形式,主要存在于肝和肌肉、真菌和酵母中。在分子结构上类似于淀粉,完全水解时仅形成葡萄糖。
  • 牲豭[shēng jiā]
      祭祀用的公猪。
  • 牲馈[shēng kuì]
      指祭祀。因祭时馈献牺牲,故称。
  • 牲体[shēng tǐ]
      古时供祭祀用的牺牲的躯体。
  • 牲粢[shēng zī]
      供祭祀用的牲畜和谷物。泛指祭品。
  • 牲镬[shēng huò]
      古代烹祭牲用的大锅。
  • 牲牵[shēng qiān]
      指牛﹑羊﹑豕。因可牵行,故称。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饩牵竭矣。”杜预注:“牵谓牛羊豕。”孔颖达疏:“牛﹑羊﹑豕可牵行,故云牵谓牛羊豕。”
  • 牲架[shēng jià]
      陈放祭牲的架子。
  • 牲鱼[shēng yú]
      祭祀用的鱼。
  • 牲刍[shēng chú]
      牲畜。语本《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赵岐注:“草牲曰刍。”
  • 牲口棚[shēng kǒu péng]
      喂养家畜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如马厩、牛棚。如:马厩在大牲口棚里,牛栏则分开在另外一个地方。喂养家畜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如马厩、牛棚马厩在大牲口棚里,牛栏则分开在另外一个地方
  • 牲酒[shēng jiǔ]
      犹牲醴。
  • 牲畜[shēng chù]
      三牲六畜的省称。古时指牛﹑羊﹑猪为三牲,而六畜则包括马﹑牛﹑羊﹑鸡﹑犬﹑猪。后泛指人类饲养的兽禽类。 为某种用途所饲养的家畜;尤指菜畜、奶牛和役畜
  • 牲杀[shēng shā]
      畜牧和田猎得来的牺牲。
  • 牲灵[shēng líng]
      方言。牲口。
  • 牲号[shēng hào]
      牺牲的名号。
  • 牲盟[shēng méng]
      杀牲歃血以结盟。语本《礼记.曲礼下》:“莅牲曰盟。”孔颖达疏:“莅﹐临也。临牲者盟所用也。盟者杀牲歃血誓于神也。”

牲[shē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庙牲[miào shēng]
      宗庙祭祀用的牲畜。
  • 三牲[sān shēng]
      古代以牛、羊、猪为大三牲,也以猪、鱼、鸡为小三牲: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
  • 二牲[èr shēng]
      小羊和雁(鹅)。
  • 夕牲[xī shēng]
      祭祀前夕,查看牺牲。
  • 小牲[xiǎo shēng]
      用作祭祀牺牲的羊﹑犬﹑豕。
  • 饬牲[chì shēng]
      陈设祭祀用的牲畜。饬﹐通“饰”。
  • 物牲[wù shēng]
      祭祀用的牲物。
  • 特牲[tè shēng]
      祭礼或宾礼只用一种牲畜。
  • 丽牲[lì shēng]
      1.指古代祭祀时将所用的牲口系在石碑上。语出《礼记.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 2.借指碑石。
  • 牷牲[quán shēng]
      纯色的全牲。
  • 余牲[yú shēng]
      祭祀用的其他牺牲。
  • 野牲[yě shēng]
      周代王城郊外“野”地所豢养的禽兽。
  • 载牲[zǎi shēng]
      谓陈设牺牲,准备祭祀。
  • 省牲[shěng shēng]
      古代祭祀前,主祭及助祭者须审察祭祀用的牲畜,以示虔诚,称为“省牲”。
  • 六牲[liù shēng]
      即六畜:马﹑牛﹑羊﹑豕﹑犬﹑鸡。《周礼.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郑玄注:“六牲﹐谓牛马羊豕犬鸡。”又《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上》:“此六牲与《牧人》不同。《牧人》之六牲谓马牛羊豕犬鸡﹐此六牲则牛羊豕犬雁鱼也。盖膳夫之饮食膳羞﹐与《食医》之六食﹑六膳﹑百羞相应。”可备一说。
  • 牢牲[láo shēng]
      祭祀用的牺牲。
  • 人牲[rén shēng]
      奴隶制社会把奴隶作为祭祀品,称“人牲”。
  • 祭牲[jì shēng]
      指古代祭祀时用牲畜(奴隶社会甚至用活人)作祭品。
  • 骍牲[xīng shēng]
      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
  • 稷牲[jì shēng]
      古代祭稷神所用的牲口。
  • 猪头三牲[zhū tóu sān shēng]
      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
  • 祀牲[sì shēng]
      祭祀所用的牺牲。
  • 犆牲[tè shēng]
      即特牲。
  • 牺牲[xī shēng]
      ①祭祀用的纯色的牲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②舍弃;捐弃:牺牲生命|作出巨大牺牲。
  • 大牲[dà shēng]
      供祭祀用的牛。
  • 马牲[mǎ shēng]
      指用作牺牲的马。
  • 神牲[shén shēng]
      祭神用的牲类。
  • 刑牲[xíng shēng]
      谓古时为了祭祀或盟约而杀牲畜。
  • 面牲[miàn shēng]
      用面粉制成的牛羊等祭品。
  • 嘉牲[jiā shēng]
      祭祀用的牺牲。

牲[shē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宰牲节[zǎi shēng jié]
      阿拉伯语的意译。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这一天,伊斯兰教徒要宰牛﹑羊﹑骆驼等献礼。也叫古尔邦节或牺牲节。 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这一天要宰杀牲畜献礼。也叫“古尔邦节”
  • 大牲畜[dà shēng chù]
      1.亦作“大家畜”。 2.体型较大﹐须饲养2-3年以上才发育成熟的牲畜。如马﹑牛﹑驴﹑骡﹑骆驼等。
  • 万牲园[wàn shēng yuán]
      园名。在北京西直门外,原为皇家的三贝子花园,1906年改建为“万牲园”,园内有动物供人参观,解放后,改为北京动物园。

牲[shēng]字的成语

  • 三牲五鼎[sān shēng wǔ dǐng]
      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 自我牺牲[zì wǒ xī shēng]
      为别人(或事)牺牲自己。